思惑佛教术语,意指我执及我所执的烦恼,亦即对五蕴、五欲的贪爱,对禅定、神通境界的贪爱,对鬼神境界的贪爱,此皆属思惑烦恼,与见惑合称为见思惑、或烦恼障

简述

编辑

其中包括三种:[1]

  • 俱生思惑,该惑与形俱生;
  • 依见思惑,该惑随见惑而生起,系由邪师、邪教、邪思惟等诱导所生;
  • 三界系思惑,即三界九地的思惑,即八十一品思惑[2]

表格 - 八十一品思惑

编辑
三界 九地
无色界 非想非非想地 - 各有九品
无所有处地 - 各有九品
识无边处地 - 各有九品
空无边处地 - 各有九品
色界 舍念清净地 - 各有九品
离喜妙乐地 - 各有九品
定生喜乐地 - 各有九品
离生喜乐地 - 各有九品
欲界 五趣杂聚地 各有九品

参考说法

编辑
  • 《三藏法数》(明‧一如等集注):“贪爱曰思,谓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贪爱染著,迷而不觉,是名思惑。”
  • 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思惑:新云修惑,旧云思惑,爱惑,假惑。三乘之圣人于修道所断之贪瞋痴等迷事惑也。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三种思惑:(名数)一、俱生思惑,与形俱生者,即于托胎于父母,爱恶之心生也。二、依见思惑,伴见惑而生之惑,即如因见外道而起瞋也,又名背上使。三、界系思惑,三界九地之思惑也。一名事障,又名正三毒。
  2. ^ 佛学次第统编·杨卓:“思惑前文已叙,兹再总述概要。谓思惑有八十一品,所谓三界分为九地,欲界合为一地,四禅四定为八,共为九地。欲界一地中,有九品贪嗔痴慢。言九品者,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上八地各有九品,除嗔使,故成八十一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