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 (1933年电影)

小妇人》(英语:Little Women)是一部于1933年上映的美国法典前剧情片。该片由乔治·丘克执导,并由凯瑟琳·赫本琼·本内特英语Joan Bennett弗朗西丝·迪伊英语Frances Dee珍·帕克英语Jean Parker主演。维克托·赫曼英语Victor Heerman萨拉·Y·梅森英语Sarah Y. Mason的剧本改编自露意莎·梅·奥尔柯特1868年的同名小说。电影的续集《小绅士英语Little Men (1934 film)》在隔年上映。

小妇人
Little Women
电影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乔治·丘克
监制梅里安·C·库珀英语Merian C. Cooper
编剧大卫·赫姆斯蒂德英语David Hempstead
剧本
原著小妇人
露意莎·梅·奥尔柯特作品
主演
配乐马克斯·史坦纳
摄影亨利·W·格拉德(Henry W. Gerrard
剪辑杰克·基钦英语Jack Kitchin
制片商雷电华电影
片长115分钟
产地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33年11月16日 (1933-11-16)(美国)
发行商雷电华电影
预算42.4万美元[1]
票房210万美元[1]

这是小说的第三次改编。前两部为无声版,分别是1917年(敏娜·格列英语Minna Grey主演)和1918年(朵洛西·贝尔纳英语Dorothy Bernard主演)。在这部1933年的有声版上映后,接踵而来的是1949年的《小妇人英语Little Women (1949 film)》(琼·阿里森英语June Allyson伊莉莎白·泰莱彼得·劳福德主演)、1994年的《小妇人》(薇诺娜·瑞德主演)和2019年的《小妇人》(莎柔丝·罗南主演)。

剧情

编辑

电影场景设置在美国内战期间和之后的马萨诸塞州康科特,并以一系列片段形式着重于四个马奇姐妹和被亲切称呼为“妈咪”的母亲(斯普林·白灵顿英语Spring Byington饰)在他们等待在联邦军担任上校和上尉父亲(萨缪尔·S·海德斯英语Samuel S. Hinds饰)回来时所遭遇的冒险以及奋斗。积极坚定的假小子乔(凯瑟琳·赫本饰)要满足有钱马奇姑姑(艾德娜·梅·奥立佛英语Edna May Oliver饰)的一时兴致。她梦想成为著名作家,并给她姐妹写些戏剧为当地孩子表演。艾美(琼·本内特英语Joan Bennett饰)漂亮但自私、梅格(弗朗西丝·迪伊英语Frances Dee饰)担任家庭教师,而体贴的贝丝(珍·帕克英语Jean Parker饰)练习一座需要调音的非常老旧乐器小键琴

她们遇到了劳利(道格拉斯·蒙哥马利英语Douglass Montgomery饰),他和爷爷劳伦斯先生(亨利·史蒂文森英语Henry Stephenson饰)一起居住,是马奇家庭的有钱邻居。劳伦斯家庭邀请她们去豪华派对,而梅格遇到了劳利的家庭教师约翰·布鲁克(约翰·洛基英语John Davis Lodge饰)。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约翰开始讨好梅格,乔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出版了,贝丝在劳伦斯先生的提议下经常用他的钢琴练习。

妈咪得知丈夫受伤后在华盛顿的一家医院休养,因此她去华盛顿照顾他。在她离开期间,贝丝从邻居的婴儿身上感染了猩红热。她虽康复,但身体变得虚弱。马奇回来后,梅格嫁给了约翰。劳利向乔告白,但被拒绝了。当他冷落作为回敬时,乔搬到了纽约去追求作家梦,并住在寄宿房。在那里她遇到了赤贫的德国语言学家巴尔教授(保罗·卢卡斯饰)。在他的帮助和鼓励下,乔改善了她的写作,并解决了对劳利的奇怪感觉。

虚弱的贝丝快要死了,所以乔在这段时间回到康科特与贝丝和家人在一起。贝丝死后,悲痛的乔得知艾米陪同马奇姑姑到欧洲去了,她爱上了劳利,接受了他的求婚,而他们回来时已经结婚。他们返回时,乔为劳利和艾米感到高兴,一切都跟往常一样。巴尔教授随后从纽约到康科特,并带来了乔《小妇人》的手稿,并即将出版。他向乔告白并求婚。乔欣然接受,并欢迎他成为家庭一员。

演员表

编辑

筹拍

编辑
 
凯瑟琳·赫本饰演的乔在《小妇女》的预告

虽然大卫·赛兹尼克并没有出现在人员名单,然而因为这是与工作室之间合同中剩下的最后一部电影,所以他从米高梅公司回到雷电华电影来监督制作[2]

导演乔治·丘克的首要目标是强调《小妇人》中牺牲与家庭生活之间的毗邻[3]

应赫本的要求,剧装设计沃特·普凯特英语Walter Plunkett为她的角色设计了一条裙子,它是仿照赫本一张锡版照片中像母亲般的乔母身穿的衣服。沃特·普凯特还得重新设计琼·本内特英语Joan Bennett的几套服装来遮盖怀孕迹象,这是本内特参与电影时故意没有跟库克说到的状态[4]。普凯特精心设计了所有服装,有目的性地将马区姐妹的衣物在不同场景以洗牌式的交换,来强调姐妹共享的家庭纽带,以及每个女孩只能穿这么多衣服,但可以通过跟姐妹共享来极大地扩展个人衣橱的现实[3]

原本路易丝·克劳瑟·海尔英语Louise Closser Hale计划出演马区姑姑,但她于1933年7月26日死后,艾德娜·梅·奥立佛英语Edna May Oliver接替出演[5]

这部电影的预算为100万美元,在为期一年的制作计划中,有4,000人参与制作。经研究当时环境制作了3,000件单独的物品,包括服装,家具和家用电器。前艺术家和室内设计师 霍比·欧文(Hobe Erwin)被聘请来监督布景,然后他以露意莎·梅·奥尔柯特在马萨诸塞州的房子希尔赛德(Hillside)模拟出了马区家的内部[5]。外部则在桑兰(Sunland)的兰开斯特湖(Lancaster's Lake)、好莱坞山普罗维登西亚牧场(Providencia Ranch)和帕萨迪纳的华纳兄弟牧场拍摄[6]。电影的原始绘画印刷品使用了壁炉和蜡烛的手工着色[7]

发行

编辑

电影于1933年11月16日在无线电城音乐厅开场。尽管是近50年最冷的11月16日,也以23,073人参与而打破了开场日纪录[8]。它的首周发行就赚到了10万美元[5]。在音乐厅进行为期三周的放映中破纪录的451,801人观看,之后搬去中心剧场(Center Theatre)放映四周内再有250,000人观看[8]。它以130万美元的租费成为1933年美国票房第四高的电影[9]。电影在全球获得200万美元,并取得80万的盈利[1]

雷电华电影的上映时间无可挑剔,因为大萧条观众对电影成熟地身处一个更简单,更天真和吉祥的世界中的生活是适宜的。此外,电影业从1932年和1933年因呈现大量暴力和性挑逗材料而备受抨击。这部电影那种被保守主义者认为应该拍的那种类型。他们支持它,带他们孩子去观看它,并将其纳入学校课程[10]

这部电影于1938年重新放映,获得了额外的7万美元租金和4.9万美元的利润[1]

反响

编辑

专业评价

编辑
 
大堂画片

这部电影发行后获得广泛好评。《纽约时报》的莫当特·豪尔英语Mordaunt Hall写道:“当中导演以图画形式陈述了有趣事件的温和方式,这在一群古板的人所创作的刻板印象故事后受到支持。这部编年史没有英雄,甚至没有反派都毫无所谓,因缺乏这些大人物(通常都是夸张刻画出来)让人们满足于栖身在老派日子人心的时刻。这部电影以柔和的方式开始,顺滑地让其流淌,无需任何努力来帮助完成让结尾在观众心中徘徊的效果。”[11]

综艺》称其为“杰出的人类记载,语气中的严肃带有气宇不凡,剧情发展拖泥带水,但演技总是有说服力”[12]。《纽约客》的约翰·莫斯英语John Mosher称它是“令人惊诧的胜利”以及“比起我们需要长时间去探索的电影更强烈并带出更多的感觉”[13]

《纽约世界电讯报》(New York World-Telegram)称赞这部电影“将原作作者全部的简朴和魅力以聪明得令人惊讶的形式重新呈现在萤幕上”,以及觉得赫本给出了“一次难忘的精彩表演,而她绝对彻底地证明她真是一名(演技)不受限制和驾轻就熟的女演员”[14]

《纽约美国人》(The New York American)写道:“随着几个月的过去,对于凯瑟琳·赫本饰演那敏感又火爆的乔的记忆有可能会逐渐黯淡,又或者多少被一些装腔作势天才的演出所取代。然而在此时此刻,或在未来数天,数周,数月的时间里,赫本小姐的人物塑造将独自站在辉煌的基座上”[14]

电视指南》给这部电影四颗星,称它“毫不掩饰的多愁善感”以及“好莱坞最佳电影制作的一个例子”。它补充道:“布景、服装以及乔治·丘克的导演都为这部宏伟的电影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演技方面,尤其是赫本的表演,使这个简单的故事变得如此动人。这部电影中充斥着欢笑和眼泪,它展现了孩子都可以接受的一部分美国历史。在大萧条最低潮的时候发行,《小妇女》鼓励了美国人民的情绪,并依然如此”[15]

荣誉

编辑

第6届奥斯卡金像奖,夫妻档编剧维克托·赫曼英语Victor Heerman萨拉·Y·梅森英语Sarah Y. Mason赢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16]。这部电影同样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但输给了《气壮山河》。乔治·丘克在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输给了弗兰克·洛伊德[16]。凯瑟琳·赫本也凭这部电影在第2届威尼斯影展赢得了国家法西斯协会娱乐最佳女主角伟大金奖[17][18]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Jewel, Richard. Richard B. Jewell's RKO film grosses, 1929–51: the C. J. Trevlin Ledger: a comment 14. 2008-08-12: 55 [2019-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 –通过Taylor & Francis Online. 
  2. ^ Edwards, Anne. A Remarkable Woman: A Biography of Katharine Hepburn.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 Company. 1985: 110. ISBN 0-688-04528-6. 
  3. ^ 3.0 3.1 Kellett, Katherine. Cukor's Little Women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Sacrifice, Morality, and Familial Bliss. The Oswald Review. Fall 2002, 9: 11–29 [2021-09-21]. ISSN 1520-967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2). 
  4. ^ Edwards, Anne. A Remarkable Woman: A Biography of Katharine Hepburn.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 Company. 1985: 109. ISBN 0-688-04528-6. 
  5. ^ 5.0 5.1 5.2 Little Women (1933) profile. tcm.com. [2017-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17). 
  6. ^ Little Women.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2017-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1). 
  7. ^ Maltin, Leonard. Tinted talkies. Leonard Maltin. 2017-08-15 [2017-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8. ^ 8.0 8.1 More than 8,000,000 Attended Radio City Houses in First Year. Motion Picture Herald. 1934-01-20: 27 [2018-04-30]. 
  9. ^ Box Office Champions of 1933. Motion Picture Herald. 1934-02-03: 16 [2018-04-30]. 
  10. ^ Jewell, Richard B.; Harbin, Vernon. The RKO Story. New York: Arlington House. 1982: 68. ISBN 0-517-54656-6. 
  11. ^ Hall, Mordaunt. Movie Review – Little Women (1933). The New York Times. 1933-11-17 [2014-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30). 
  12. ^ Greason, Alfred Rushford. Little Women. Variety (New York). 1933-11-21: 14. 
  13. ^ Mosher, John. The Current Cinema. The New Yorker. 1933-11-18: 83. 
  14. ^ 14.0 14.1 N.Y. Critics Unanimous in Raves over Little Women. Motion Picture Daily (New York). 1933-11-20: 8. 
  15. ^ Little Women Review. tvguide.com. [2017-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2). 
  16. ^ 16.0 16.1 The Sixth Academy Awards. [2017-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4). 
  17. ^ Dessem, Matthew. Emma Stone and Tom Ford Win at Venice Film Festival; Golden Lion Goes to The Woman Who Left. Slate. 2016-09-11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18. ^ 2. 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inematografica – Biennale di Venezia (1934) – Premi [The 2nd 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34) – Awards]. Venice Biennale: Historical Archive of Contemporary Arts (ASAC). [2019-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