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梃
中梃是在窗或幕墙的单元之间形成分隔或装饰的一种垂直结构构件。[1]其主要目的是为相邻的窗户玻璃提供刚性支撑。它的次要目的是为窗户开口上方的拱门或过梁提供结构支撑。
历史
编辑在10世纪之前,石中梃被用于亚美尼亚、撒克逊和伊斯兰建筑。它们成为欧洲罗马式建筑中常见且时尚的建筑特色,成对的窗户被中梃隔开,位于一个拱形下方。相同的结构形式也用于开放式拱廊和窗户,并可在长廊和回廊中找到。
在哥特式建筑中,窗户变得更大,并且使用了多个中梃和开口的布置,用于结构和装饰。在石中梃之间安装了花窗玻璃的哥特式教堂中尤其如此。形式更简单的带中梃窗户被继续用于文艺复兴和各种风格。[2]
设计
编辑中梃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但最常见的是木材和铝合金,有时窗户之间也使用玻璃。[3]贝聿铭曾经在肯尼迪机场6号航站楼的设计中使用了全玻璃中梃,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4]
中梃是垂直的,经常与横梁混淆,横梁是水平放置的。按照美国的说法,这个词常与muntin(窗格条)混淆,后者是指将窗扇分成较小的玻璃“窗格”。
在大多数应用中,中梃充当结构构件,将风荷载和玻璃上层的重量传递到下面的结构中。然而,在幕墙中,竖框仅支撑横梁、玻璃和任何通风口的重量。同样在幕墙的情况下,可以从上方支撑玻璃的重量(前提是结构可以承受所需的负载),这会使中梃处于拉伸状态而不是压缩状态。
如果在19世纪中叶之前设计一块非常大的玻璃区域,例如在哥特式教堂或伊丽莎白时代的宫殿中看到的大窗户中,则必须将开口划分成一个由中梃和横梁组成的框架,通常是石头的。每块玻璃、窗扇或窗扇还需要进一步细分为窗格条或铅板,因为大玻璃板主要用作镜子,用于玻璃窗或门的成本太高。
在今天的传统设计中,中梃和横梁通常与门窗结合使用,用于玻璃门廊或其他大型区域。
参考资料
编辑- ^ Definition of MULLION. www.merriam-webster.com. [2017-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8) (英语).
- ^ Biforate window – Oxford Reference. [2022-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2).
- ^ building construction.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7-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2) (英语).
- ^ I.M. Pei's JFK in Terminal Trouble - Archpaper.com. archpaper.com. [2017-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7) (美国英语).
- Müller, W.; G. Vogel. Atlante di architettura. Milan: Hoepli. 1992. ISBN 88-203-19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