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

中國地理大區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在近代曾经被称作关东满洲东三省,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大区

东北
中国东北
繁体字 東北
简化字 东北
中国东北
繁体字 中國東北
简化字 中国东北
汉语别称㈡
繁体字 東北
简化字 东北
曾用名
汉语名称
繁体字 滿洲
简化字 满洲
字面意思满族地区
关东
繁体字 關東
简化字 关东
字面意思山海关东边
关外
繁体字 關外
简化字 关外
字面意思山海关
东北九省
繁体字 東北
简化字 东北
字面意思东北九省
东三省
繁体字
简化字
满语名称
满文 ᡩ᠋ᡝ᠋ᡵᡤᡳ ᡳᠯᠠᠨ ᡤᠣᠯᠣ
转写Dergi Ilan Golo

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东北地区,广义上指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所构成的地区,相当于大清帝国东三省;狭义则仅包括现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即为东北三省。土地面积为16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4%,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总量3兆3,367亿元,占全国的8.38%,人口1.2亿,占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人口的9.18%[1][需要较佳来源]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东三省是全国生育率最低的三个省份,总和生育率为0.74至0.76[2],仅为世代更替水准的三分之一,居全国倒数第一。

地图


概念

编辑
 
关东银行壹圆钞票,“中华民国叁拾柒年印”

东北一词源于近代。政府在1907年于东北设置三省后,在正式场合之中使用“东三省”来称呼作为满族发祥地的这片区域(即满洲地区[注 1][注 2]

到了张学良宣布易帜,归附国民政府后,中国人流行用“东北”来称呼这片土地。在中国用东北或者东三省、东北三省来称呼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份。后来东三省西部的蒙古族聚居区划入内蒙古自治区,因此内蒙古东部(东四盟)也属于东北地区。

从历史学角度看,东北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东北指代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的清朝在东北方向上的全部领土,即现在的东北地区加上外东北的总和,包括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土地。辽东是东北南部的地理概念,一度用来指代广阔的东北地区。历史上的辽东一度包括汉四郡(朝鲜半岛汉江流域以北大部地区)。
  • 狭义的东北指代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说东北四省区(包括内蒙古东部)。

“东三省”(满语ᡩᡝᡵᡤᡳ
ᡳᠯᠠᠨ
ᡤᠣᠯᠣ
转写dergi ilan golo)为大清帝国的行政区划概念,即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并在民国初年沿用。使用东三省的专有名词例如东三省总督东三省官银号

 
中华民国时期的东北地区行政区划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将原满洲国统治区域分拆成9个,分别为: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

中华民国成立后至1930年代,东北地区长期被奉系军阀统治,故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热河(北洋政府设为特区,国民政府改为)合称东北四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行政区划调整,广义上的东北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故也合称东北四省区

东北四省区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中包含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东四盟市)。现已建立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机制,由黑、吉、辽、内蒙四省区行政首长及各主要城市的负责人共同参加。

历史

编辑

人口

编辑
 
关东一带空拍
 
19世纪末的东北铁路工程

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东北地区总人口约80,751,887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72%;其中辽宁省人口42,591,407人,吉林省人口24,073,453人,黑龙江省人口31,850,088人。内蒙古东四盟市合计10,568,939人。十年间东北地区人口数据下降比例超过10%,下降规模较大;黑龙江十年间人口下降最为严重,减少了近17%人口;东北三省总人口数所占比重下降至不足7%。近十年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受生育观念以及生育行为影响,人口出生率长期低于全国水平;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使传统产业基础逐渐衰落,由于经济衰落引发的工作机会不断减少,导致年轻人外出读书并不断外迁。由于东北地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三十年人口增长过于迅速,将大量的湿地辟为农田以满足巨量人口的粮食需求,东北地区(尤其“北大荒”所在的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堪重负,“北大荒”原有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湿地面积缩小一半,多种动物了无踪迹,土地沙化、流失严重。

1998年夏,黑龙江省境内的嫩江松花江因连降暴雨、缺乏植被保护水土而爆发严重洪灾。第二年,国务院和黑龙江省政府下令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恢复湿地。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是全国生育水平最低的三个省,总和生育率分别为0.74、0.75、0.76,仅为世代更替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口即将雪崩式下降。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的政策相反,与东北相邻的俄罗斯蒙古国基于人口稀少,都在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但中国2015年来,发现人口生育低并不是因为政策因素,而是没有理解到年轻人生育意愿正在下降,因此当局领导正紧急改为促生为主的政策,以因应人口结构失衡的冲击。

地理

编辑

该地区西部与内蒙古接壤。东北地区的界线,北面与东面以国界为界;西界大致从大兴安岭西侧的根河口开始,沿大兴安岭西麓的丘陵台地边缘,向南延伸至阿尔山附近,然后向东沿洮儿河谷地跨越大兴安岭至乌兰浩特以东,再沿大兴安岭东麓南下,经突泉、至白音胡硕,然后沿松辽分水岭南缘,经瞻榆保康,以下沿新开河西辽河至东西辽河汇口处。这条界线相当于干燥度1.25的等值线和黑钙土在平地上分布的西界。界线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南段与西辽河平原属温带半干旱草原景观,划归内蒙古地区。东北地区的南界,即与华北地区的分界,大致从彰武康平昌图折向南,再经铁岭抚顺宽甸鸭绿江畔。它相当于≥10℃活动积温3200℃等值线。界线以南的辽河下游平原辽东半岛暖温带夏绿林景观,划入华北地区[3]

东北地理中心在长春,长春也是东北(满洲)地理划分的中心原点。

气候生物

编辑
 
位于内蒙古东部的大兴安岭林区,白桦和落叶松为常见植被

东北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冷湿的森林草甸草原景观为主。 冬季漫长,雨量集中于夏季。森林的覆盖率大,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

资源

编辑

经济

编辑
中国四大经济地理区
 
东部
西部 西部大开发
东北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部 中部崛起计划

工业

编辑

东北地区的重工业与日俄的引进有很大的关系,三十年代开始,根据当时的满洲国政府的经济计划,东北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东北亚最先进的工业基地之一,著名的沈阳铁西区就在东北区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业基础和紧邻苏联的关系,许多重工业建设项目也都被安排在东北,使得工业继续得到高水平发展。

农业

编辑

东北的经济作物为春麦大豆马铃薯玉米甜菜高梁,其农作物分布有些微的区域差异,北部盛产大豆、甜菜、大米等;中部则盛产高梁、小米、棉、花生等,南部则盛产温带水果、玉米、棉花等,有云“寒暖农分异,干湿林牧全,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即说明了当地的农作物分布现象。

大连地区盛产苹果、梨、桃等水果,沿海地区盛产海参鲍鱼牡蛎对虾及各种鱼类。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是中国第二大的稻米生产基地。

东北也拥有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吉林黄金玉米带,其中长春平原(东北中部平原)被誉为“黑土地之乡”,东北农业占据中国半壁江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宏观调控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3年设置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兼任办公室主任,对东北地区进行协调。2006年,中共中央政府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拟订为国策,东北三省地区成为中国第四个大型的经济纽带,另外三个分别是长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经济圈珠江三角洲

计划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从维护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强政策统筹,实现重点突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提升哈尔滨对俄合作开放能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力度,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改造提升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旅游带,形成新的均衡发展产业结构和竞争优势。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集聚措施。深化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4]

振兴的主要工业

编辑

被中共中央提及的主要被振兴的工业有石油化工汽车旅游进出口贸易,以及轻工业制造等。其中在2007年中国政府以及俄罗斯政府亦提出利用中国政府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俄罗斯政府的远东大开发的双重机遇发展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中俄贸易),这些贸易包括两个主要的石油输送管道:自俄罗斯进入中国后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另外一个线路是自俄罗斯进入中国后自大庆至哈尔滨至长春至吉林市

振兴中的主要城市

编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以两个经济带为主进行深入发展,分别是北起哈尔滨齐齐哈尔,途经长春,南至沈阳大连;另外一条则是辅助经济带,位于东北东部靠近俄罗斯,朝鲜的一些城市:北起牡丹江向南延伸,途径延吉丹东锦州葫芦岛南至大连。其中第一个经济带城市主要以重型工业为基础发展经济,第二个辅助经济带主要以边贸以及旅游业发展为主,以牡丹江做为中心城市发展对俄贸易,以丹东和延吉做为中心城市发展对朝鲜半岛的贸易,另外大连亦可作为一个工业城市亦可作为一个重型的港口边贸城市发展双边贸易。其中牡丹江以及吉林省东部地区亦可发展旅游行业,例如:镜泊湖以及长白山等自然资源。

交通运输

编辑

铁路网络

编辑

清末东清铁路南满铁路的兴建,构成了东北铁路的“丁”字骨架。在为俄、日殖民者服务的同时,也带动了东北的发展。作为两条铁路交汇点的哈尔滨更取代了齐齐哈尔,一跃成为北满地区的主要城市。满州国时期,日本人扩充了铁路网络,成为今日东北铁路网之模样。

近年,秦沈客专哈大高铁长珲城际哈齐客专沈丹客专等高速铁路线也相继落成通车。

公路

编辑

航空网络

编辑

目前有民航机场22个,其中国际机场8个: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延吉朝阳川机场牡丹江海浪机场营口兰旗机场丹东浪头机场佳木斯东郊机场,以服务俄罗斯和东北亚地区为主。三江平原以通用航空为主。

主要城市

编辑

沈阳

编辑

沈阳市,简称沈,是辽宁省省会及最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5]副省级城市,东北地区城市人口最多的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沈阳位于东北平原南缘,南连辽东半岛,北依长白山麓,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环渤海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沈阳历史悠久,有7,200多年历史的新乐遗址是沈阳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6]。沈阳于汉代建侯城,经历朝增筑,发展为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7]

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中心之一,也是东北地区的交通中心之一,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政治军事金融外交机构林立,驻有中国人民银行九个跨省区市分行之一的沈阳分行、中国民航局七大地区管理局之一的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国家电监会六大区域电监局之一的东北电监局、国家铁路局七个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之一的沈阳铁路局国家电网五大区域分公司之一的东北电网有限公司、国家审计署18个审计特派员办事处之一的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中国科学院13个分院之一的中科院沈阳分院,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8大网络中心城市之一,境外媒体常驻沈阳新闻机构、国家土地监察沈阳局、沈阳邮区中心局、沈阳陆地搜救中心等中央直属机构,拥有日本美国俄罗斯朝鲜韩国法国德国七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及英国签证中心。

长春

编辑

长春市中国吉林省省会,中国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东北地区特大城市,坐拥国家企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和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是东北的工业科技教育中心。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城市,同时也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2010年长春户籍总人口7,677,089人。[8]。长春是一座包容的国际化大都市,市区内居住着超过30万的国际友人。长春同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和最早的电影工业基地。长春的居民包括朝鲜蒙古锡伯等38个民族。长春市是中国沿边开放城市。

哈尔滨

编辑
 
哈尔滨以其独特的风情享誉世界。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是哈尔滨的城市名片

哈尔滨市,有“东方莫斯科”之称,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中国15座副省级城市之一,东北地区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东北地区辖区总人口居首位,市辖区人口排名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哈尔滨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有“冰城”、“夏日胜地”之称,是冰雪旅游和避暑胜地,以其每年一度的国际冰雪节和浓郁的欧陆风情而闻名,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9],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0]。 哈尔滨的城市建筑风格别具风韵,很多俄式、欧式建筑遍布市区,曾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早的国际化都市之一[11]。今天,哈尔滨依然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12],是中国-俄罗斯博览会的中方永久轮值举办城市[13]。哈尔滨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曾是欧亚第一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14],根据国务院2013年批复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15],哈尔滨市为沿边开发开放通道中心,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16]。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音乐之城”[17]

大连

编辑
 
依山傍海的良好自然环境是大连的特色

大连市,位于中国辽东半岛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是中国的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 大连背依中国东北腹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东北之窗”“ 北方明珠 ”“浪漫之都”之称。介于薄熙来前期规划为大连取得了以下成绩,2001年大连成为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的城市。2006年与杭州和成都一起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大连获得全球“国际花园城市”最高级别组的第一名。大连是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举办城市。大连位列2010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第八名(含港澳台)。

文化

编辑

中国其它地理大区的情况有所差异,东北人对“东北”这一概念的认同感大于对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个体认同感,即首先认同“东北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对省籍的认同。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与该地区的独特历史、风俗习惯及语言的统一有关。[18][19]文化上,在一百年里经历了中原汉族移民入主成为主体人群,共和国后大量移民涌入形成统一社会结构

东北地区属于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加上满族蒙古朝鲜鄂伦春鄂温克锡伯俄罗斯等民族的文化习俗以及周边国家的风俗文化和语言组成的多元文化圈。汉语的东北方言在一些词汇上受日,俄文化的影响。词汇方面,如咧巴(俄语Хлеб音译,即面包)、笆篱子(俄语Пале的音译,原为栅栏,转意为监狱)等。饮食方面如对欧式食物和日本食物的接纳,均可反映出外来文化的影响。此外,以凤凰牡丹图案为代表的东北大花布原本衍生自华东纺织管理局20世纪50年代由陈克白设计的“牡丹凤凰”被面花布[20],但在进入21世纪后受二人转等民间艺术在全国兴起的影响,逐渐成为东北地区的文化符号之一。

发源于东北农村的乡土娱乐有二人转秧歌吉剧踩高跷。中国著名的民族乐器二胡发源于东北地区,是奚人的乐器奚琴的改良,东北乡土演奏中仍然大量使用。其中踩高跷在古代文献有关渤海国的记述中就有描绘。东北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是代表东北地区的一首民歌。东北盛产优质水稻,在日常主食方面,米饭的地位大于面食,但并不会像中国南方一样排斥面食。东北人源自华北移民,饮食习惯更多保留传统北方人的习惯,只是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发生一些变化。

语言

编辑

中国东北地区境内的汉语都属于官话。按照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类方法可细分为:

东北官话是不是独立的大区方言,有一定争议。东北官话和华北官话合称北方方言,有时也被归入广义的华北官话,或者和华北官话合称广义上的东北官话。此外,东北官话在东北以外的地区也有一定分布,如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详见东北官话条目。
胶辽官话在山东胶东半岛也有分布。详见胶辽官话条目。
北京官话在北京市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的部分地区、以及新疆北部也有分布。详见北京官话条目。
  • 冀鲁官话:分布范围很窄,仅分布于中边境个别地区。
冀鲁官话的主要分布范围不在东北地区境内。详见冀鲁官话条目。

教育

编辑

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设施、教育普及率和升学率在中国属于上等水平。其中吉林省为在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率最高的省份。主要科学研究机构分布于沈阳哈尔滨长春吉林市大连,其中以光学机械、冶金和军工产业的研究水平最为发达。其中亦有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的重点大学如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等。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根据《剑桥中国晚清史·满洲》中的描述,“满洲”(作为地名)是欧洲人的称呼,而不是汉人或满人的称呼。
  2. ^ 例如清政府于1902年签定的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1905年签定的《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等皆以“东三省”称呼这片区域。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铁血网 存档副本. [2021-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2. 
  2. ^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第二部分第六卷,6-4 各地区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及总和生育率.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7). 
  3. ^ 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篇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与地理区域. [2020-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维基文库 (中文). 
  5. ^ 沈阳四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东北新闻网. [2014-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4). 
  6. ^ 新乐遗址. 华夏网. 2008-01-06 [2013-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中文(简体)). 
  7. ^ 专家认定沈阳建城已有2300年. 网易文化频道. 2000-08-14 [2013-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8) (中文(简体)). 
  8. ^ 吉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吉林统计信息网. 2011-05-06 [2018-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9.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2014-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0). 
  10. ^ 杨立杰、谷玥.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华网综合. 2008-07-01 [201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10). 
  11. ^ China Briefing Business Guide: Harbin. China-briefing.com. [2011-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3) (英语). 
  12. ^ 王欣欣. 哈爾濱 打造對俄沿邊開放帶中心城市. 香港文汇报. 2013-12-25 [201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2). 哈尔滨市地处东北亚经济腹地,是中国与俄毗邻的最大中心城市,是各省通往俄罗斯的重要桥梁。 
  13. ^ 中俄将轮办中俄博览会 哈尔滨成为永久轮办城市. 新晚报. 2015-09-24 [2015-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8). 
  14. ^ 存档副本. [201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8). 
  15.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3年8月9日 [201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0). 
  16. ^ 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 (PDF). [2014-08-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04). 第二节 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哈尔滨。充分发挥开放大通道中心节点和特大城市作用,提升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17. ^ UN recognizes China's northeastern Harbin as "Music City". [2016-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18. ^ 贲琦. 东北文化语境下的视觉符号形象研究. 青年与社会:上. 2014, (11): 284 [2015-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19. ^ 王广义. 中国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的多元性历史解读. 华夏文化论坛. 2013, (1) [2015-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20. ^ 上海美术志 > 第一编 美术创作与美术设计 > 第十五章 美术设计 > 第三节 纺织图案纹样设计.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23-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