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
年
千纪: | 2千纪 |
世纪: | 19世纪 | 20世纪 | 21世纪 |
年代: | 1910年代 | 1920年代 | 1930年代 | 1940年代 | 1950年代 | 1960年代 | 1970年代 |
年份: | 1935年 | 1936年 | 1937年 | 1938年 | 1939年 | 1940年 | 1941年 | 1942年 | 1943年 | 1944年 | 1945年 |
纪年: | 庚辰年(龙年);民国二十九年;满洲国康德七年;日本昭和十五年;越南保大十五年 |
1940年日历表
大事记
编辑- 1月26日——澳洲,布里斯本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天,43.2℃(109.76℉)。
- 1月29日——日本大阪,三列载有工厂工人的燃油列车在接近西成线的安治川口站时相撞爆炸,造成至少181人死亡,92人受伤。
- 3月5日——包含总书记斯大林在内的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批准卡廷大屠杀;处决了25,700波兰知识分子,包括14,700波兰战俘。
- 3月12日——苏联与芬兰签署《莫斯科和平协定》,并于第二天起生效。冬季战争结束。
- 5月1日——枣宜会战开始[1]:6281。
- 5月10日——英国战时内阁成立,温斯顿·丘吉尔任英国首相[1]:6289;纳粹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突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及低地国。
- 5月17日——德国占领荷兰阿姆斯特丹。
- 5月28日——德国占领比利时布鲁塞尔和卢森堡。
- 6月10日——意大利王国对英国和法国宣战,意大利正式加入二战。
- 6月14日——海因里希的德军突破马奇诺防线。德军占领法国巴黎。
- 6月16日——法国马奇诺防线弃守。菲利普·贝当元帅成为维琪法国总理。
- 6月17日——法国总理贝当向纳粹德国宣布投降。
- 6月18日——自由法国领导人戴高乐将军在伦敦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发表讲话,号召法国民众抵抗纳粹德军对法国之占领[1]:6315。
- 6月21日——意大利开始进攻法国。
- 6月22日——法国政府向纳粹德国投降[1]:6318。
- 6月23日——阿道夫·希特勒视察刚刚被占领的法国首都巴黎。
- 6月25日——意大利王国在法国战役后获得法国的尼斯及法意边境地区。
- 6月27日——日本外相有田宣布东亚门罗主义,宣称日本“推行中国事变之目的,系立足于建立东亚共存共荣圈”[1]:6320。
- 7月10日——法国国会将政权移交贝当元帅,第三共和正式结束。
- 7月16日——日本米内光政内阁总辞职,近卫文麿奉命组阁[1]:6335。阿道夫·希特勒实行“海狮计划”,不列颠空战开始。
- 7月18日——英国、日本关于封锁滇缅公路运输之协定在东京签字,协定规定:自即日起,禁止军械、弹药、汽油、载重汽车及铁路材料经缅甸运入中国,同时“缅甸禁运之货物,香港亦予禁运”,至10月18日宣告废止[1]:6336。
- 7月20日——第1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原定在日本东京府东京市举行,后改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最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停办。
- 7月26日——日本大本营和内阁举行联席会议,通过《基本国策纲要》,7月27日会议通过《伴随世界形势进展对时局处理纲要》[1]:6342。
- 7月2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声明,自8月1日起,美国禁止飞机发动机所用燃料、飞机所用润油、废钢铁等物资出口[1]:6342。
- 7月29日——美国副国务卿威尔士在华盛顿向记者宣称:美国愿于适当时机,用谈判方式放弃在中国之特权[1]:6343。
- 8月1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声明,重申日本之外交政策以解决“中国事变”为目的,并将建立强有力之政治机构,对华厉行经济提携,进而建立“大东亚新秩序”[1]:6346。
- 8月3日——苏联入侵波罗的海三国。
- 8月4日——日本与法属印度支那当局在东京举行会谈,日方要求在越南设立海陆军根据地,以利早日结束对华战争,8月6日双方签订《日军假道实施限制条件》,允日在海防市登陆[1]:6347。
- 8月10日——美国代理国务卿威尔士就英国撤退在华驻军事发表声明称:美国对英国此举颇表遗憾,但英国撤兵在各方面皆不影响美国政策,美国政策仍坚定不变[1]:6349。
- 8月13日——不列颠空战爆发。
- 8月20日——百团大战,至12月5日止,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与日军作战。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 8月30日——第二次维也纳仲裁裁决,纳粹德国和意大利决定将罗马尼亚的北特兰西瓦尼亚和南多布罗加分别割让予匈牙利和保加利亚。
- 9月5日——匈牙利军队越过边界开始占领罗马尼亚的北特兰西瓦尼亚。
- 9月7日——根据克拉约瓦条约和维也纳裁决,罗马尼亚将南多布罗加割让与保加利亚王国。
- 9月12日——著名的史前文化艺术洞穴——法国西部的拉斯柯克斯洞穴被四位少年首次发现。
- 9月13日——匈牙利军队控制北特兰西瓦尼亚全境。
- 9月23日——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并占领该地。
- 9月27日——德国和意大利接受日本加入轴心国,签署《三国公约》,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 10月8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及外相哈里法克斯在下议院正式宣布,英国政府决定10月18日起重开滇缅公路,并称关于重开滇缅公路,美国与英国之意见完全一致,英国政府亦随时将此事行动通知苏联[1]:6390。同日,匈牙利王国正式吞并北特兰西瓦尼亚。
出生
编辑- 1月16日——帕巴拉·格列朗杰 ,第十一世帕巴拉活佛。
- 1月17日——陈方安生,首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
- 1月24日——约阿希姆·高克,德国总统。
- 2月7日——陈庆炎,新加坡总统、人民行动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 2月9日——库切,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2月17日——罗森堡伯爵英格尔夫,丹麦王室成员。
- 2月19日——萨帕尔穆拉特·阿塔耶维奇·尼亚佐夫,土库曼斯坦总统。(2006年逝世)
- 2月29日——邓莲如,香港及英国政治人物。
- 3月6日——曾秋坤,英国华人贵族。(2006年逝世)
- 3月8日——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
- 3月13日——福永嫮生,爱新觉罗氏,末代皇弟溥杰次女。
- 3月24日——李鹏飞,香港自由党首任主席。(2020年逝世)
- 3月26日——南希·佩洛西,美国众议院议长。
- 4月16日——玛格丽特二世,丹麦女王。
- 4月25日——艾尔·帕西诺,美国男演员。
- 4月25日——江鹏坚,台湾政治人物,首任民主进步党主席。(2000年逝世)
- 4月30日——弦念丸呈,芬兰裔日本政治家。
- 5月8日——彼得·本奇利,美国编剧、作家。(2006年逝世)
- 5月20日——王贞治,日本棒球教练。
- 5月24日——伍晃荣,香港体育新闻主播。(2008年逝世)
- 6月28日——卡巴星,马来西亚国会议员及律师。(2014年逝世)
- 7月6日——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斯坦总统。
- 7月19日——正仁亲王妃华子,日本皇室成员,常陆宫正仁亲王妻子。
- 9月11日——农德孟,越共中央总书记。
- 9月13日——黄仁植,韩国籍武打演员。
- 9月20日——麻生太郎,日本首相、自由民主党总裁。
- 9月27日——米沙勒·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科威特埃米尔。
- 10月9日——约翰·列侬,英国音乐家。(1980年逝世)
- 10月16日——何守信,香港主持人、司仪、演员。
- 10月19日——迈可·坎邦,英国男演员。(2023年逝世)
- 10月23日——贝利,足球运动员。(2022年逝世)
- 11月18日——卡布斯·本·赛义德·阿勒赛义德,阿曼苏丹。(2020年逝世)
- 11月20日——阿里耶·瓦谢尔,现任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兼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皇家学会外籍会员,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11月27日——李小龙,武打影星。(1973年逝世)
- 12月17日——吕中,中国女演员。
- 12月18日——雷锋,中国军人。(1962年逝世)
- 12月22日——纳赛尔·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萨巴赫,前科威特首相。
- 12月24日——恩顿玛末,第五任马来西亚首相阿都拉·巴达威第一任夫人。(2005年逝世)
- 日期不详——李安道,第122任澳门总督。
逝世
编辑1940年逝世人物列表: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诺贝尔奖
编辑(第13届,1941年颁发)
-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蝴蝶梦》(Rebecca)
-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约翰·福特(John Ford)《怒火之花》
-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詹姆士·史都华(James Stewart)《费城故事》
-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琴逑·罗杰斯(Ginger Rogers)《女人万世》
- 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沃尔特·布伦南(Walter Brennan)《草莽英雄》
- 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简·达威尔(Jane Darwell)《怒火之花》
(其他奖项参见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