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

秦朝丞相和權臣

赵高(前258年—前207年),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秦朝丞相、宠臣、宦官,历仕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婴三代君主。

安武侯
赵高
中车府令→郎中令→中丞相
本名氏:赵
名:高
出生约前258年
逝世前207年
咸阳
国籍秦国→秦朝
活跃时期战国→秦朝
知名作品爰历
儿女有一女,名不详。女婿为咸阳令阎乐

赵高姓赵氏,为秦国宗室远亲[1][注 1],但其出身是一个士兵,地位卑贱。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驾崩时,赵高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合谋更改秦始皇遗诏,立胡亥为秦二世,并矫诏赐死公子扶苏,囚禁蒙恬兄弟二人,是为沙丘之变。秦二世登基后,赵高升任郎中令,怂恿秦二世整肃宗室及大臣,其中包括蒙恬、蒙毅兄弟和沙丘之变的主谋李斯。李斯死后,赵高出任中丞相,独揽朝政,因惧怕秦二世追究关东(函谷关以东)农民起义军之事,遂发动望夷宫之变,强迫秦二世自尽。并改立秦王子婴,子婴不信任赵高,设局派宦官韩谈杀死赵高。

一般认为赵高引发的多次秦朝内部宫廷混乱是造成秦朝加速灭亡的原因之一,但历史上对赵高是否为阉宦,以及制造秦朝宫廷混乱的动机都尚存争议。司马迁著《史记》时没有为赵高单独立传,赵高的事迹主要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和《史记·蒙恬列传》中。

生平

编辑
  • 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郎中令
  • 前208年(秦二世2年)任丞相。
  • 前207年(秦二世3年)被杀。

早年

编辑

赵高是秦国公室远亲。他的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到肉刑而变成残废,被收入隐官。隐官是秦朝官府专门设立的收容更生人工作的官署,赵高兄弟皆出生于隐官,故其与兄弟的出身身份都是士兵(士伍)[2]。赵高出身地位卑贱,但秦王政听说他坚忍有毅力又精通于刑法,于是破格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府令。在此期间赵高侍奉公子胡亥,教授他决断讼案。赵高曾犯下重罪,秦王政让蒙毅蒙恬弟弟)依法惩处,蒙毅不敢违法,于是依法判赵高死刑,并剥夺了他家的官籍,但秦始皇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还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3]

沙丘之变

编辑

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山,并沿海北上到达琅邪山,期间公子胡亥、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随同前往。[4]同年六月,秦始皇巡游到平原津(今山东省平原县南)时患病,到达沙丘宫平台时已经病危。秦始皇立遗诏召公子扶苏回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为其主持葬礼,遗诏还没交给使者发出时秦始皇已经驾崩,[5]随行者只有公子胡亥、李斯和赵高以及五六个亲信宦官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驾崩,国内储君未定,应当封锁消息,于是将秦始皇的遗体安放在一辆既保温又通风凉爽的车子中,百官奏事及进献饮食还和往常一样,又派一名宦官假扮秦始皇批阅奏折。[6][7]

赵高扣留了秦始皇的遗诏,对胡亥说:“陛下驾崩了,没有诏书封诸子为王,而只赐给长子扶苏一封诏书,扶苏到达咸阳后就登基,而你却连寸土的封地也没有,你准备怎么办?”胡亥说:“本来就这样啊。我听说过圣明的君主最了解臣子,圣明的父亲最了解儿子。父亲临终既然未下令分封诸子,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赵高说:“并非如此,如今天下的形势,都在你、我和丞相李斯的手里掌握着,希望你三思。更何况驾驭群臣和向别人称臣,统治别人和被别人统治能一样吗?”胡亥说:“废长立幼,这是不义;不服从父亲的诏命而惧怕死亡,这是不孝;自己的才能浅薄而依靠别人的帮助勉强登基,这是无能,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的,天下人也会不服我,我自受其害,国家也会因此而灭亡。”赵高说:“我听说过商汤周武王杀死他们的君主,天下人都称赞他们的行为符合道义,不能算是不忠。卫出公为了平乱,出兵欲杀他的父亲蒯聩,而卫国人称颂他的功德,孔子记载了这件事,不能算是不孝。更何况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行大德也用不着再三谦让,顾忌小节而忘记大事,日后必生祸害;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将来一定会后悔,希望你按我说的去做。”胡亥长叹一声说:“现在陛下大行,还未发丧,丧礼也未结束,这样怎么去求丞相呢?”赵高说:“时间啊时间,短到来不及谋划了。把餐点带在身上不吃,骑马飞奔,还怕迟了时间呢!”[8]

成功说服胡亥后,赵高指出计划要想成功必须得到丞相李斯的同意,并向胡亥推荐自己亲自前去说服李斯。赵高对李斯说:“陛下驾崩,遗诏未送出,没人知道这件事,陛下赐给扶苏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你看这件事该怎么办?”李斯说:“你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这不是你我做为人臣应当议论的事!”赵高说:“您和蒙恬相比,谁更有本事?谁的功劳更高?谁的谋略深远不失误?天下百姓更拥戴谁?与长子扶苏的关系谁更好?”李斯说:“在这五个方面我都不如蒙恬,但您为什么这样苛求于我呢?”赵高说:“我在秦宫管事二十多年,还未曾见过被罢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爵能传给下一代的,结果都是以被杀而告终。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扶苏刚毅而且勇武,即位之后一定要用蒙恬担任丞相,您最终也是不能怀揣着通侯之印告老还乡了。我受皇帝之命教育胡亥,教他学习法律已经有好几年,还没见过他有什么过失。他慈悲仁爱、诚实厚道、轻视钱财、尊重士人、心里聪明但不善言辞、竭尽礼节尊重贤士。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没人能赶得上他,可以立为继承人,您考虑一下再决定。”李斯说:“我李斯只执行皇帝的遗诏,自己的命运听从上天的安排,有什么可考虑决定的呢?”赵高说:“看似平安却可能是危险的,危险又可能是平安的。在安危面前不早做决定,又怎么能算是圣明的人呢?”李斯说:“我李斯本是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街巷里的平民百姓,承蒙皇帝提拔,让我担任丞相,封为通侯,子孙都能得到尊贵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所以皇帝才把国家安危存亡的重任交给了我,我又怎么能辜负了他的重托呢?忠臣不因怕死而苟且从事,孝子不因过分操劳而损害健康,做臣子的各守各的职分而已。请您不要再说了,不要让我李斯也跟着犯罪。”赵高说:“我听说圣人并不循规蹈矩,而是适应变化、顺应潮流,看到苗头就能预知根本,看到动向就能预知归宿,事物的发展规律本来就是如此,哪里有什么一成不变的道理呢?现如今天下的权力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里,我赵高能猜出他的心志。更何况从外部来制服内部就是逆乱,从下面来制服上面就是反叛。所以秋霜一降花草随之凋落,冰消雪化万物随之重生,这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您怎么连这些都没看到呢?”李斯说:“我听说晋献公更换太子,晋国三代不得安宁;齐桓公兄弟争夺君位,哥哥公子纠被杀死;商纣王杀死比干,又不听从箕子微子的劝谏,都城夷为废墟,随着危及社稷。这三件事都违背天命,所以才落得宗庙没人祭祀。我李斯怎么能参与这种阴谋呢?”赵高说:“上下齐心协力,事业可以长久;内外配合如一,就不会有什么差错。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一定有仙人王子乔赤松子那样的长寿,孔子、墨子那样的智慧。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相机而动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想该怎么办吧。”李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了,何处将寄托我的命运呢?”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下,李斯赞同了赵高和胡亥的计划。赵高回报胡亥说:“我是奉太子您的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的,他怎么敢不服从命令呢?”[9]

赵高与李斯合谋更改秦始皇的遗诏,改立胡亥为太子,又派使者矫诏以戍边无功和诽谤不孝的罪名赐死扶苏;以为臣不忠的罪名赐死蒙恬,将兵权交予副将王离。扶苏得到诏书后自杀,蒙恬不肯自杀,被囚禁于阳周(今陕西省泾川县北)。胡亥、李斯、赵高三人得知消息后大喜,率巡游部队从井陉山九原郡返回咸阳。因途中路程较长遇到暑季,秦始皇的尸体开始腐烂变臭,李斯、赵高等命随从官员每车装载一石鲍鱼,来掩盖尸体散发的臭气。巡游部队回到咸阳后为秦始皇发丧,胡亥正式登基为帝,为秦二世,赵高因功加封为郎中令,在宫中辅佐皇帝。[10]秦二世即位后又采纳赵高的建议,仿效秦始皇巡游天下、立碑刻石,威服海内。[11]

谋害蒙恬、蒙毅兄弟

编辑

蒙毅因先前依法严厉惩处赵高而遭到他的怨恨,等到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日夜在秦二世面前毁谤蒙氏兄弟,搜罗罪状来弹劾他们。蒙毅曾在沙丘秦始皇病重时被派去祷告山川神灵,等到他返回时,秦始皇已经驾崩。赵高趁机向秦二世进谗言说蒙毅曾经阻挠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建议立即处死蒙毅。秦二世不听子婴的劝谏,先将蒙毅囚禁于代郡,后派御史曲宫杀死蒙毅。[注 2]蒙恬先前被囚禁于阳周,扶苏自杀身亡后,胡亥曾经想释放蒙恬,但在赵高的挑唆下,蒙恬最终服毒自尽。[13]

诛杀宗室及群臣

编辑
 
秦始皇陵铜车马据说铜车马的御官俑就是赵高所出任的中车府令的形象

有一次秦二世在宫中闲来无事向赵高感慨说“人生就如同驾驭着六匹骏马从缝隙前跑过一样短暂”,又向赵高请教如何满足声色方面的一切欲望,享受所能想象到的一切乐趣,使国家安宁、百姓欢欣、永保江山、颐享天年的方法。赵高趁机对秦二世说:“对于皇帝您登基的合法性,各位公子和大臣都有所怀疑,而这些公子都是您的兄弟,这些大臣都是先帝所安置。现在陛下您刚刚登上皇位,这些人都心有怨恨很不服气,恐怕他们将来要闹事。我之所以提心吊胆,是害怕会生祸乱,陛下您又怎么能尽情享乐呢?”他建议秦二世疏远骨肉兄弟和前朝重臣,实行严酷刑法将其中犯法的和受牵连的全部杀死,甚至灭族,然后重新任命自己的亲信。这样就能杜绝祸患,宗族和大臣也能对皇帝感恩戴德,陛下也可以高枕无忧的纵情享乐了。秦二世十分赞同赵高的观点,于是重新修订法律,命赵高审讯处理宗族及群臣。赵高借机杀死与自己有旧仇的博士正先等人,并将秦二世的十二个兄弟在咸阳街市斩首示众[注 3],十个姐妹在杜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南)处以车裂肢解之刑,其财物全部没收归皇帝所有,诸公子和群臣中被连同治罪的不计其数,朝廷上下人人自危。[12][16]

谋害李斯

编辑

赵高的滥杀无辜造成与很多人结怨,他害怕有人在秦二世面前揭露他的罪行,于是以“天子之所以尊贵,在于大臣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能见到他的面容,所以才自称为‘朕’”、“陛下还很年轻,未必什么事情都懂”为由劝秦二世不要上朝,以免将自己的缺点暴露给大臣,使皇帝显得不够圣明。他还劝秦二世深居宫中,与他和熟悉法律的侍中们在一起,等到公文呈上由他们批奏决定,这样皇帝可以纵情享乐,大臣们也不敢把疑难的事情呈报,天下的人就能称皇帝为圣明之主了。秦二世正耽于声色犬马,懒于处理政事,于是不再上朝,赵高独揽朝政。[17]

赵高独揽朝政的行为招致了李斯等大臣的不满,赵高得知后怀恨在心,假意对李斯说:“现在函谷关以东的盗贼很多,而陛下却加紧遣发劳役修建阿房宫,搜集狗马等没用的玩物,我想劝谏但因为我的地位卑贱,可是您贵为丞相为何不劝谏呢?”李斯老早就想劝谏秦二世,但无奈秦二世常居深宫之中,想劝谏苦于无人传达,没有面见圣上的机会。赵高便在李斯面前推荐自己,说等皇帝一有空闲就立即通知他,可以趁机劝谏。赵高屡次趁秦二世在与美女玩乐的时候,派人转告李斯说陛下正好有空闲,可以进宫奏事。李斯于是就到宫门外求见,搞得秦二世大为扫兴,赵高趁机向秦二世进谗言说李斯在朝廷外权力比皇帝还大,他参与了沙丘密谋却因为地位待遇没有得到提高而心生不满,他真正的愿望是想裂土封王。赵高又诬陷担任三川郡郡守的李斯的长子李由与楚地的强盗陈胜等人有旧交,当盗贼经过三川郡时,李由只是守城而不出击,又说他们之间有书信往来。秦二世于是派人调查李由与关东起义军勾结的情况。[18]

李斯得知秦二世派人调查自己的消息后急忙上书弹劾赵高,指出赵高就是篡国弑君的子罕田常,秦二世看到奏书后不以为然,并将调查李斯的任务交予赵高。赵高将李斯投入大牢,并将其亲属宾客全部逮捕,又派人拷打李斯近千下,李斯不堪酷刑被迫招供。但李斯没有自杀,他还幻想通过上书打动秦二世。李斯的奏书呈上之后,赵高让狱吏丢在一边不上报,恨恨地说:“囚犯怎能给皇帝上书?”赵高又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秦二世委派的御史、谒者和侍中,轮流复审李斯。当李斯想翻供时,赵高就让人严刑拷打。后来秦二世果然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李斯还以为是赵高的阴谋,不敢再翻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赵高将判决书呈给秦二世,秦二世很高兴地说:“没有赵君,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等到秦二世所派使者到达三川郡调查李由时,他已经被项羽杀死。当使者返回时,赵高就捏造了一整套李由谋反的罪状。

前208年,李斯被判处受五刑,在咸阳街市腰斩[注 4]李斯临死前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这又怎么能办得到呢?”然后与其子抱头大哭,李斯父子随后被杀,同时被诛灭三族[20]

望夷宫之变

编辑

李斯死后,秦二世任命赵高任中丞相,封安武侯,朝中大小事务皆由赵高决断。赵高虽然大权在握,但仍害怕群臣不肯服从,于是就牵着一只鹿在群臣面前献给秦二世,并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以为赵高在和自己开玩笑。赵高又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缄默不语;有的说是马,来阿谀迎合赵高;有的说是鹿,最后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暗中迫害,朝中大臣越来越畏惧赵高,这就是成语“指鹿为马”的来历。

前207年,钜鹿之战爆发,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被项羽所击败,秦二世派使者斥责章邯,章邯心生恐惧,派长史司马欣前去请示。赵高不肯接见,司马欣害怕被杀于是逃走,赵高派人追捕但没有追上。司马欣回报章邯说赵高在朝中操纵大权,将军无论有无战功都要被杀,章邯被迫投降项羽,秦朝失去了最后的一道屏障。此时六国都已复国,函谷关以东都不归秦朝所控制,赵高害怕秦二世发怒而遭到杀身之祸,于是称病不去上朝。[21]

此时秦二世正被自己无法辨别鹿跟马的事情所困扰,晚上又做梦梦见有白虎咬死他座驾左面的马,秦二世心中闷闷不乐,于是命太卜占卜。太卜说这是泾水的水神在作祟,于是秦二世前往上林苑斋戒,成天在上林苑中游玩射猎。一次有个行人走进上林苑中,秦二世亲手将他射死。赵高于是让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出面举报,说不知是谁杀死了人,把尸体搬入上林苑中。赵高趁机劝秦二世说:“身为天子,竟然无故残杀了没有罪的人,这是天帝所禁止的,鬼神也不会接受您的祭祀,上天将会降下灾祸,您应该远离皇宫去祈祷消灾。”秦二世于是离开皇宫搬到望夷宫去居住。[22]

秦二世打算祭祀泾水的水神,于是派人向河中沉入四匹白马,又派使者责问赵高关东盗贼的事情,赵高心中大为恐惧,于是暗中联络女婿咸阳令阎乐和弟弟郎中令赵成发动政变,想要废秦二世另立公子子婴。赵高先派赵成作为内应,声称有盗贼作乱,又命阎乐发兵抓捕盗贼。赵高同时派人劫持阎乐的母亲,安置在自己家中作为人质。阎乐率吏卒一千多人包围望夷宫,杀死卫令后攻入宫中。他们一边攻击一面射箭,群臣内侍大为惊慌,有的逃窜,有的上前搏斗,参与搏斗的几十人都被杀死。赵成和阎乐一起进入秦二世的住所,用箭射向秦二世坐息的帷帐。秦二世大怒,召唤左右侍从,侍从们都因恐惧而四散奔逃,不肯上前搏斗,秦二世身边只有一个宦官随同,没有逃跑。秦二世逃入宫中,责怪宦官为何不早通报现在的状况,宦官说:“我能活到现在就是因为什么也不敢说,假如我早说了,哪能活到现在?”

阎乐来到秦二世面前,历数秦二世骄横纵恣,屠杀吏民,众叛亲离的罪状,责令秦二世立即自杀。秦二世说想见一下丞相赵高,阎乐说不可以;秦二世又请求退位做个郡王,阎乐不同意;秦二世退一步说想做个万户侯,阎乐仍不答应;最后秦二世绝望的乞求想和那些公子们一样,与妻子儿女成为平民百姓。阎乐说:“我受命于丞相,替天下百姓处死你,虽然你说了很多话,我不敢向丞相报告。”他的士卒此时亦进入宫内。秦二世意识到末日来临,在阎乐的威逼下被迫自杀。[23]

拥立子婴及身亡

编辑

秦二世死后,赵高想自立为帝,当他登上大殿时突然感觉地动山摇,赵高知道天意不可违,群臣也不会答应他做皇帝。[24]他还派使者联络攻破武关的关东起义军首领刘邦,约定与关东诸侯共同瓜分秦朝,自立为王,但遭到刘邦的拒绝。[注 5][26]赵高于是召集秦朝群臣和诸公子,打算立公子子婴[注 6]为君。赵高认为山东六国都已经复国,秦朝疆域日益缩小,称帝徒有虚名,应像过去一样称王,子婴于是在赵高和群臣的迎立下登基,为秦王子婴,随后用百姓的礼仪将秦二世埋葬在杜县南面的宜春苑中。

赵高让子婴斋戒,然后到宗庙祭拜祖先,接受秦王印玺。子婴斋戒了五天和他的两个儿子商量说:“丞相赵高在望夷宫杀死秦二世,害怕群臣讨伐他,就假装以大义为名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和关东诸侯有约定,由他消灭秦国宗室,然后在关中称王。现在让我斋戒,参拜祖庙,这是想趁我在祖庙的时候杀死我。我就推脱说有病去不了,丞相一定亲自来我这里,当他来的时候我们就趁机杀死他。”赵高多次派人催促子婴前往,子婴坚决推辞,赵高果然亲自来请子婴,说:“国家大事,你怎么能不亲自前往呢?”子婴就在斋戒的宫室里派宦官韩谈刺杀了赵高,同时下令诛灭赵高三族,在咸阳示众。[27][28]

轶闻

编辑

王嘉的《拾遗记》记载秦王子婴登基数百日之后,赵高密谋将其杀害。子婴就寝于望夷宫时,夜晚梦见秦始皇的灵魂告知他天下将乱,当有同姓宗室来平定混乱。子婴第二天起床后怀疑赵高即将作乱,先将其囚禁于咸阳的监狱中,后将他悬置于井中,七天后也没有死。子婴又下令烹杀赵高,但镬中的水七天也没有沸腾,最终赵高被戮杀。子婴向狱吏询问是何缘故,狱吏说赵高曾经修炼过道术,冬天坐于寒冰,夏天卧于火炉,所以身体不觉寒热。赵高死后,子婴下令将他的尸身弃尸于路,而为赵高哭泣的人达上千家。又见一青雀从赵高的尸身中飞出,直入云霄。[注 7][29]

争议

编辑

部分学者曾根据出土文献的考证,提出推断赵高并非阉人,并且认为没有任何早期文献记载他是阉人的事实。[30]

关于赵高是否为宦官的说法,如今出现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唐代之前的史书并未指出赵高为宦官。赵高被认为是宦官的依据有两处,一是“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隐宫”一词。《史记正义·秦始皇本纪》将隐宫解释为受宫刑者疗养康复的下蚕室[31]史记集解·蒙恬列传》引徐广曰将隐宫解释为“为宦者”;《史记索隐·蒙恬列传》引刘氏云更是详细的描述为赵高其父因犯罪被处以宫刑,其母被官府罚作奴婢后与他人苟合生下赵高兄弟,继承其父的赵氏,赵高兄弟出生后又被处以宫刑。[32]焦点在于有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出土文献考证出赵高出身的“隐宫”,实际不是指受过宫刑者疗养康复的下蚕室[31]现代学者马非百根据《睡虎地秦简》考证“隐宫”一词乃是“隐官”的误写,隐官是秦朝官府设立的手工作坊,收容刑满释放后身体有残缺的受刑者做工。赵高其母因触犯刑律遭处刑后被收入隐官,在此生下赵高兄弟,并无赵高兄弟受过宫刑一说。[33]而《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中明确地指出隐官一词不仅指收容刑余者的官府手工作坊,更用来指被收容于隐官的刑余之人。[34]赵高是宦官的说法是根据误字的望文生义。二是《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二世曾说“夫高,故宦人也”,《史记·蒙恬列传》也记载赵高有“宦籍”。马非百认为此处宦人应理解为老师,即赵高曾作为胡亥之师教授其刑狱之学;而宦籍应理解为官籍。[33]李开元认为宦籍是内侍出入宫中的门籍,与赵高是否宦官没有必然的联系。[35]裘锡圭认为“宦”本是为人臣仆的意思,郎官、谒者的官职本是门廊近侍,类似于家臣,故以“宦”称。[36]最后,如果赵高真为宦官,有女婿阎乐也于情于理讲不通,明代学者郎瑛所著《七修类稿》认为赵高的女儿为养女。[37]此外,李开元从沙丘之变赵高与李斯的对话“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中结合史料推断赵高以史学童身份进入学室,后通过考试选拔成为尚书卒史后进入秦宫任职,并推算赵高出生于前258年,寿命52岁。[35]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辛德勇与上述学者不同,抱持着赵高是阉人的想法,首先一点,就是有些文献中记载赵高是宦官。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在宫内头枕宦官而卧,樊哙见其状况,痛哭流涕,将其比做秦代“赵高之事”[38],实际就是用赵高来比喻。再来就是汉元帝与京房的对话,也是将赵高、坚刁来比喻宦官石显[39]这说明在早在汉代,很多人都觉得赵高是宦官。其次,出土文献中的“隐官”和传世文献中的“隐宫”不是同一个意思。[40]

著作

编辑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决定统一各国文字为小篆,于是令李斯作《仓颉》七章、赵高作《爰历》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七章作为全国规范字帖,皆取材于周宣王时期的大篆史籀》十五篇。西汉时期,闾里书师将三篇以六十字为一章合并为《苍颉篇》,共五十五章。[41][42]西汉时期又称《仓颉》、《爰历》、《博学》为三苍。[43]但因种种原因《苍颉篇》文字大都失传。

评价

编辑

负面评价

编辑

赵高制造的多次秦朝宫廷政变,加剧了秦朝内部的动荡;赵高屡进谗言、滥杀无辜,致使秦朝损失大批文臣武将,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历史上大多数人对赵高的人品及其作为持否定态度。例如:

李斯:“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于齐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韩玘韩安相也。”[44]

汉昭帝时的贤良文学:“昔赵高无过人之志,而居万人之位,是以倾覆秦国而祸殃其宗,尽失其瑟。”[45]

孔融:“且被刑之人,虑不念生,志在思死,类多趋恶,莫复归正。夙沙乱齐,伊戾祸宋,赵高﹑英布,为世大患。”[46]

陈琳:“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减,污辱至今,永为世鉴。”[47]

唐太宗:“至如赵高之殒二世,董卓之鸩弘农,人神所疾,异代同愤。”[48]

柳宗元:“胡亥任赵高而族李斯,乃亡,旧不足倚也。”[49]

元稹:“彼赵高者,诈宦之戮人也;而傅之以残忍戕贼之术,且曰恣睢天下以为贵,莫见其面以为尊。是以天下之人人未尽愚,而胡亥固已不能分兽畜矣。赵高之威慑天下,而胡亥固已自幽于深宫矣。”[50]

苏轼:“始皇致乱之道,在用赵高。夫阉尹之祸,如毒药猛兽,未有不裂肝碎胆者也。”[51]

梁启超:“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仛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筲,无足比数。”[52]

正面评价

编辑

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著《陔余丛考》指出赵高本为赵国公子,因痛惜自己的国家被秦国所灭,不惜残害自己的身体自宫后进入秦宫引发秦朝内部一系列争斗,杀尽秦朝宗室,灭亡秦朝,赵高的所作所为志在复仇,并指出此段资料来源于司马贞的《史记索隐》。[53]根据此段资料多有诗歌赞美赵高为国复仇之举:屈大均有诗赞美赵高:“可怜百万死秦孤,只有赵高能雪耻。赵高生长赵王家,泪洒长平作血死。报赵尽倾秦县郡,报韩只得博浪沙。”[54]吕星垣有诗赞赵高:“赵高赵国诸王孙,求为秦贼肢体残。赵高名在列仙传,何得仙家滥其选。索引戋言颇辩冤,鹿马计胜长平战。日中白虹匿无迹,王孙本是邯郸客。颇死牧废无英雄,山河西吞惜无策。颠覆咸阳志已酬,组糸子婴维尔力。”[55]《咏赵高》一诗赞美赵高:当“年举世欲诛秦,哪计为名与杀身。先去扶苏后胡亥,赵高功冠汉诸臣。大贾灭嬴凭女子,奇谋兴汉讵萧曹。留侯椎铁荆卿匕,不及秦宫一赵高。”[56]现代学者李开元也称赞赵高是“第一流的书法家、文字学家,也是精通法律的专才,他体魄高大强壮,骑术车技精湛,武艺非同寻常,是秦帝国宫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材。”[57]

其他形象

编辑

文学形象

编辑

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赵高于第一百零七回《献地图荆轲闹秦庭论兵法王翦李信》中登场,在荆轲刺秦王的慌乱之中,作为小内侍的赵高提醒秦王政拔剑斩杀荆轲,荆轲死后赵高因功获得赏金百镒。[58]在第一百零八回《兼六国混一舆图号始皇建立郡县》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封赵高为郎中令。[59]

在小说《大秦帝国》中,赵高是自幼跟随秦始皇的忠仆。秦始皇死后,赵高权欲膨胀,发起沙丘政变,杀戮皇族及功臣。第六部中揭示赵高因身为阉宦导致人性泯灭,对社会存有报复心理,想要天下臣民都成为自己狗一样的奴仆。[60]

影视形象

编辑
  • 2020年中国大陆电视纪录片《中国》第一季,孙建设

戏曲形象

编辑

赵高出现在京剧汉刘邦》、《一口剑》、《宇宙锋》中,其他如川剧汉剧徽剧秦腔河北梆子等也有相关剧目。[64]

动漫形象

编辑
  • 天子传奇2秦皇篇》: 设定父亲为吕不韦手下赵格非[65],为阻嬴政战无求子以匕首自刎明志,却被嬴政打落匕首误伤曲骨穴而不能人道,后来净身并修练青幽秘卷[66],更力战冷心、成娇及助嬴政平定嫪毒之乱。
  • 天子传奇3流氓天子》:为大内总管,修练青幽秘卷至最高境界,秦始皇死后辅助胡亥,杀扶苏、李斯等,后来刘邦大军压境下杀胡亥求和失败,后被刘邦以天剑所杀。
  • 秦时明月》:为秦朝中车府令,本作中的绝世高手之一,创立暗杀组织——罗网,以蜘蛛为组织标志,与二公子胡亥交好。手下剑客众多,每收一名剑客,这名剑客便不再是以前的剑客,忘掉原来的本名,代号以剑名来命名。
  • 秦汉英雄传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清朝赵翼等人从赵高的氏出发,认为“(赵)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乃自宫以进,卒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然而秦、赵王室都姓赵氏,没任何证据表明赵高出身赵王室而非秦王室远亲。另外赵高作为宦官不一定是阉人,战国时期宦官仅仅意味着内臣。《说苑·卷十六 谈丛·一百九十四章》:“秦信同姓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国亡。”指秦始皇及秦二世托国于同宗赵高而断送了天下。
  2. ^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记载为蒙毅被赵高所杀。[12]
  3. ^ 此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为秦二世的六名兄弟在杜县被处死,公子将闾三人自杀,[14]《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还记载公子高为保全家人主动要求为秦始皇殉葬。[15]
  4.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左丞相李斯与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因劝谏秦二世遭下狱,冯去疾、冯劫自杀,李斯被判受五刑而死。[19]
  5.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望夷宫之变之前刘邦率军攻克武关后派使者联络赵高作为内应,共同灭亡秦朝。[25]实际此事发生在秦二世死后,是赵高派使者联络刘邦瓜分秦朝,想自立为王,《史记·秦始皇本纪》关于此事的记载有误。
  6. ^ 关于子婴的身世,有四种说法,一说为扶苏之子,一说为秦始皇之弟,一说为胡亥之兄,一说为长安君成𫊸之子,四种说法学术界尚无定论,可参见子婴条目。
  7. ^ 此文《太平广记·卷七十一·道术一·赵高 董仲君 葛玄 窦玄德》也有收录。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
  2. ^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傅律:“公士、公卒及士五(伍)、司寇、隐官子,皆为士五(伍)。”
  3. ^ 《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应为官),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彊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4. ^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
  5. ^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伏生《洪范五行传》:“始皇以六月乙丑死于沙丘。”此处从六月说。
  6.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始皇)至平原津而病。
  7. ^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馀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辒辌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辄从辒辌车中可诸奏事。
  8. ^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而谓公子胡亥曰:“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胡亥曰:“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赵高曰:“不然。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原子图之。且夫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胡亥曰:“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谫,古人语自有重轻,所以文字有异。彊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高曰:“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原子遂之!”胡亥喟然叹曰:“今大行未发,丧礼未终,岂宜以此事干丞相哉!”赵高曰:“时乎时乎,间不及谋!赢粮跃马,唯恐后时!”
  9. ^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胡亥既然高之言,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臣请为子与丞相谋之。”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余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于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于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斯曰:“吾闻晋易太子,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身死为戮;纣杀亲戚,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高乃报胡亥曰:“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
  10. ^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扶苏)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使者还报,胡亥、斯、高大喜。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以赵高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
  11.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行,遂从井陉抵九原。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二世与赵高谋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
  12. ^ 12.0 12.1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二世燕居,乃召高与谋事,谓曰:“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安宗庙而乐万姓,长有天下,终吾年寿,其道可乎?”高曰:“此贤主之所能行也,而昏乱主之所禁也。臣请言之,不敢避斧钺之诛,原陛下少留意焉。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且陛下安得为此乐乎?”二世曰:“为之奈何?”赵高曰:“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此则阴德归陛下,害除而奸谋塞,群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陛下则高枕肆志宠乐矣。计莫出于此。”二世然高之言,乃更为法律。于是群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13. ^ 《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毅还至,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子婴进谏…胡亥不听。而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曲宫)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蒙恬)乃吞药自杀。
  14.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而六公子戮死于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于内宫…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
  15. ^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曰:“先帝无恙时,臣入则赐食,出则乘舆。御府之衣,臣得赐之;中厩之宝马,臣得赐之。臣当从死而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不忠者无名以立于世,臣请从死,原葬郦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书上,胡亥大说,召赵高而示之,曰:“此可谓急乎?”赵高曰:“人臣当忧死而不暇,何变之得谋!”胡亥可其书,赐钱十万以葬。
  16. ^ 《汉书·卷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昔秦时赵高用事,有正先者,非刺高而死,高威自此成,故秦之乱,正先趣之。孟康曰:姓正名先,秦博士也。
  17. ^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初,赵高为郎中令,所杀及报私怨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毁恶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且陛下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禁中。赵高常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18. ^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高闻李斯以为言,乃见丞相曰:“关东群盗多,今上急益发繇治阿房宫,聚狗马无用之物。臣欲谏,为位贱。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谏?”李斯曰:“固也,吾欲言之久矣。今时上不坐朝廷,上居深宫,吾有所言者,不可传也,欲见无间。”赵高谓曰:“君诚能谏,请为君候上间语君。”于是赵高待二世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间,可奏事。”丞相至宫门上谒,如此者三。二世怒曰:“吾常多间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赵高因曰:“如此殆矣!夫沙丘之谋,丞相与焉。今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贵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问臣,臣不敢言。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守,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以故楚盗公行,过三川,城守不肯击。高闻其文书相往来,未得其审,故未敢以闻。且丞相居外,权重于陛下。”二世以为然。欲案丞相,恐其不审,乃使人案验三川守与盗通状。李斯闻之。
  19.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曰:“将相不辱。”自杀。斯卒囚,就五刑。
  20. ^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斯,榜掠千馀,不胜痛,自诬服…赵高使其客十馀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及二世所使案三川之守至,则项梁已击杀之。使者来,会丞相下吏,赵高皆妄为反辞…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21.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二世)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钜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之。夏,章邯等战数却,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见邯曰:“赵高用事于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项羽急击秦军,虏王离,邯等遂以兵降诸侯。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赵高为丞相安武侯。高前数言“关东盗毋能为也”,及项羽虏秦将王离等钜鹿下而前,章邯等军数却,上书请益助,燕、赵、齐、楚、韩、魏皆立为王,自关以东,大氐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
  22. ^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于是乃入上林斋戒。日游弋猎,有行人入上林中,二世自射杀之。赵高教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上林。高乃谏二世曰:“天子无故贼杀不辜人,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天且降殃,当远避宫以禳之。”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宫。
  23.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梦。卜曰:“泾水为祟。”二世乃斋于望夷宫,欲祠泾,沈四白马。使使责让高以盗贼事。高惧,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于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使郎中令为内应,诈为有大贼,令乐召吏发卒,追劫乐母置高舍。遣乐将吏卒千馀人至望夷宫殿门,缚卫令仆射,曰:“贼入此,何不止?”卫令曰:“周庐设卒甚谨,安得贼敢入宫?”乐遂斩卫令,直将吏入,行射,郎宦者大惊,或走或格,格者辄死,死者数十人。郎中令与乐俱入,射上幄坐帏。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扰不鬬。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于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蚤言,皆已诛,安得至今?”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乐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曰:“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二世自杀。《史记集解·秦始皇本纪》引徐广曰:一云郎中令赵成。
  24. ^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赵高)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
  25.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使人私于高。
  26. ^ 《汉书·卷一上·高帝纪》:(秦二世三年)八月,沛公攻武关,入秦。秦相赵高恐,乃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不许。
  27.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告以诛二世之状。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
  28. ^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高上谒,请病,因召入,令韩谈刺杀之,夷其三族。
  29. ^ 《拾遗记·卷四》:秦王子婴立,凡百日,郎中赵高谋杀之。子婴寝于望夷之宫,夜梦有人身长十丈,须鬓绝青,纳玉舄而乘丹车,驾朱马而至宫门。云欲见秦王子婴,阍者许进焉。子婴乃与言。谓子婴曰:“余是天使也,从沙丘来。天下将乱,当有同姓名欲相诛暴。”翌日乃起,子婴则疑赵高,囚高于咸阳狱,悬于井中,七日不死;更以镬汤煮,七日不沸,乃戮之。子婴问狱吏曰:“高其神乎?”狱吏曰:“初囚高之时,见高怀有一青丸,大如雀卵。”时方士说云:“赵高先世受韩终丹法,冬月坐于坚冰,夏日卧于炉上,不觉寒热。”及高死,子婴弃高尸于九达之路,泣送者千家。或见一青雀从高尸中出,直入云。九转之验,信于是乎。子婴所梦,即始皇之灵;所著玉舄,则安期先生所遗也。
  30. ^ 《史学月刊》2007年第8期,《说赵高不是宦阉》,李开元,日本国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2006年
  31. ^ 31.0 31.1 《史记正义·秦始皇本纪》:馀刑见于市朝。宫刑,一百日隐于荫室养之乃可,故曰隐宫,下蚕室是。
  32. ^ 《史记索隐·蒙恬列传》引刘氏云:盖其父犯宫刑,妻子没为官奴婢,妻后野合所生子皆承赵氏,并宫之,故云“兄弟生隐宫”。谓“隐宫”者,宦之谓也。
  33. ^ 33.0 33.1 马非百. 《秦集史·人物传十》.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36号: 中华书局. 1982年8月: 第326页至第327页. 
  34. ^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公卒、士五、庶人各一顷,司寇、隐官各五十亩。
  35. ^ 35.0 35.1 李开元. 赵高非宦阉说—补《史记》赵高列传. 象牙塔网络. 2006年9月26日 [2012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月4日) (中文(简体)). 
  36. ^ 裘锡圭. 《古代文史研究新探·说“宦皇帝”》.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年: 第152页. 
  37. ^ 《七修类稿·卷二十七·宦官娶妻养义子义婿》:而秦赵高有养义女,赘其婿阎乐,阎乐后弑二世。
  38. ^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39. ^ 《汉书·京房传》:是时中书令石显颛权,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与房同经,论议相非。二人用事,房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房曰:“知其巧佞而用之邪,将以为贤也?”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房曰:“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寤而更求贤,曷为卒任不肖以至于是?”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而非笑之,然则任竖刁、赵高,政治日乱,盗贼满山,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寤乎?”上曰:“唯有道者能以往知来耳。”房因免冠顿首,曰:“春秋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视万世之君。今陛下即位已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靁,春雕秋荣,陨霜不杀,水旱螟虫,民人饥疫,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陛下视今为治邪,乱邪?”上曰:“亦极乱耳。尚何道!”房曰:“今所任用者谁与?”上曰:“然幸其愈于彼,又以为不在此人也。”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房曰:“明主宜自知之。”上曰:“不知也;如知(之),何故用之?”房曰:“上最所信任,与图事帷幄之中进退天下之士者是矣。”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谓房曰:“已谕。”
  40. ^ 辛德勇. 《生死秦始皇》.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中华书局. 2019年7月: 第273页至第313页. 
  41. ^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
  42. ^ 《说文解字·序》: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43. ^ 《说文解字系传》:苍颉、爰历、博学,通谓之三苍。
  44. ^ 见《上书言赵高》。
  45. ^ 见《盐铁论·卷五·相刺》。
  46. ^ 见《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
  47. ^ 《讨曹檄文》。
  48. ^ 《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
  49. ^ 《六逆论》。
  50. ^ 见《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元稹白居易》。
  51. ^ 见《东坡志林·卷五·论古·赵高李斯》。
  52. ^ 见《李鸿章传·卷二·李鸿章之位置》。
  53. ^ 《陔余丛考·卷四十一·赵高志在报仇》:《史记索隐》谓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乃自宫以进,卒至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
  54. ^ 见《翁山诗外·卷三·博浪行》。
  55. ^ 见吕星垣《白云草堂诗钞》。
  56. ^ 见谭献《复堂日记·卷四》摘清泉欧阳轩《月到山房寺》。
  57. ^ 李开元. 《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7年4月: 第65页至第66页. ISBN 9787101055481. 
  58. ^ 见《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七回·献地图荆轲闹秦庭论兵法王翦代李信》。
  59. ^ 见《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八回·兼六国混一舆图号始皇建立郡县》。
  60. ^ 孙皓晖. 许华伟 , 编. 《大秦帝國6:帝國烽烟》. 河南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806239421. 
  61. ^ 专辑:东周列国·战国篇. 56网. [2014-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9) (中文(简体)). 
  62. ^ 《楚汉风云》详细介绍. 够多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7) (中文(简体)). 
  63. ^ 电视剧《神话》角色介绍:赵高. 电视剧《神话》官方网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1) (中文(简体)). 
  64. ^ 京剧剧目考略-赵高. [2014-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中文(简体)). 
  65. ^ 后被无求子杀害
  66. ^ 只有阉人才可修练的武功,但仅少数人习成

外部链接

编辑
前任:
左丞相李斯
右丞相冯去疾
秦朝丞相
前208年–前207年
继任:
不详,国家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