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路 (广州)

海珠路中国广州市越秀区的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始建于1883年,位于中山六路以南,珠江以北,北至盘福路,南至沿江西路;西邻人民路,东行达解放路,是广州旧城中心街道之一。

海珠南路

全路分南、中、北三段。由长堤大马路大德路路口为海珠南路,大德路往北至中山六路路口为海珠中路,往北至百灵路止为海珠北路。海珠路全长2325米,宽10米。其中海珠北路长633米、海珠中路长916米、海珠南路长776米,全程为北至南单行线。

历史

编辑

海珠路始建于1883年,因其南面起于珠江边,面对海珠石而得名。1932年,市政府开马路,拆官塘街、窦富巷扩建成为海珠北路;扩建西濠街,及其东侧的南濠洼地(渠道),合并仙羊街,建成海珠中路;拆板箱巷、油栏门与及油栏通津,筑成海珠南路

特色

编辑
海珠路
位置广州市越秀区
官方名称海珠南路152、152-1、152-2、152-3号骑楼
评定时间2014年1月26日
参考编码GZ-01-0382
官方名称海珠中路113号骑楼
评定时间2014年1月26日
参考编码GZ-01-0383

海珠路贯穿越秀区南北,为典型的老城区道路,跨越广州多个老牌市集。北路为空调配件市集,中路有旧货市场、集邮市场,南路通往皮革用品、五金配件、以及海味和精品等多个批发市场,最南端则是沿江酒吧街的起步点,此路段亦保留了较完整的骑楼街。

在两公里长的海珠路上,大大小小餐馆数十家,其中以海珠中路的得心酒家,经营近150年,历史最久。每逢周六周日,海珠中路一带有天光墟,清晨时段有地摊卖旧货,约早上10时结束。旧时海珠中路亦有广州市唯一的儿童戏院,现已重建成宾馆和桌球室,但老广州仍会沿用儿童戏院作为地标。

海珠中路一带古称蕃坊,早于唐朝已成为大批阿拉伯商人聚居之处,自清朝起不少房子被满人占领。今天蕃坊之名虽已褪色,但该处仍然有满族小学,毗邻清真寺怀圣寺,加上市内规模最大的青年旅舍春田家家亦座落于海珠中路,路上仍然有大量外国人。经济学家张五常儿时故居则位于海珠中路近杏花巷一带,该楼房今天仍在。

其中海珠中路123号有俗称“观音楼”的明未建筑,为王献夫幼时读书的地方,清乾隆后由满洲八旗官兵驻扎,改成“观音楼”,供奉乾隆御赐的木雕鎏金观音坐像,咸丰年间改称“万善禅院”,最近一次重修是在1935年,更名为“妙吉祥室”,目前是广州市满族联谊会会址。

海珠路接驳两个地铁站,包括地铁一号线西门口站和位于海珠南路与一德路交界处的地铁六号线一德路站

与之交汇道路

编辑

道路顺序由南往北排列

两旁的主要建筑物/机构

编辑

由南往北排列

交通

编辑

巴士

  • 市一医院站
  • 海珠北路站
  • 海珠中路站
  • 海珠南路站

地铁

均在邻近海珠路位置设有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