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德语:Faust)是德国大文豪歌德于1808年发表的一部悲剧。他撰写的这部诗剧,从起稿到完成,共使用了58年,可见其庞大。传统上,《浮士德》被认为是德语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同时也是最经常被引用的作品。该剧主人公浮士德也曾出现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但歌德给他的形象赋予了深刻的人格寓意

本文介绍《浮士德》的第一部分,即《浮士德,悲剧第一部》(Faust. Der Tragödie erster Teil);关于《浮士德》的第二部分,请见《浮士德II》。另,本文中所有译文及专用名词均取自绿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译本。

内容

编辑
 
我不像诸神!这一点我深有所感!我不过像虫蚁往尘土里钻……我向你请安,你无与伦比的长颈玻璃瓶!我现在虔敬地将你取下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浮士德在书斋,德拉克洛瓦1827年绘。

地点与时间

编辑

该剧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德国莱比锡哈尔茨山等地,时间约为历史上浮士德博士的年代(约1480-1538),中世纪文艺复兴的交接点。

剧情概述

编辑

令世人景仰的学者浮士德博士,当他回顾他的一生时,发现作为科学家(中世纪概念:泛指含自然科学哲学神学医学法学在内的全部人类知识),他对世界的本质其实并没有任何认知;作为一个人,他根本没有体会到生活的乐趣。由此,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他与魔鬼梅菲斯特订立盟约,如果魔鬼把他从这种不满足和不安的心境中解脱出来,他就把死后的灵魂交付于他。魔鬼梅菲斯特则带领他游历这个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并使他与少女格雷琴悲剧性地相恋。

人物

编辑
  • 海因里希·浮士德,学者
  • 梅菲斯特,魔鬼
  • 马加蕾特,昵称格雷琴,浮士德的爱人
  • 精灵
  • 瓦格纳,浮士德的助手
  • 学生,求教于浮士德
  • 女巫
  • 马尔特,马加蕾特的女邻居
  • 瓦伦廷,马加蕾特的兄长
  • 大学生一、二、三、四
  • 城门口的市民等
  • 瓦尔普吉斯之夜中的女巫、精灵等

按场景内容简介

编辑

献词(1至32节)

编辑
 
你可认识浮士德?-那位博士?-我的仆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天堂序曲。Campo Santo di Pisa壁画,取材于《圣经·约伯记》,塔德奥·加迪绘。

献词抒发了歌德对创制这篇巨作的万千感慨,同时也是他的内心总结。

舞台序幕(33至242节)

编辑

剧场经理(从经营者的角度)、剧作者(从纯粹的艺术角度)与丑角(从大众娱乐的角度)之间关于戏剧应采取何种形式的争论。歌德的这部作品并未给出明确答案,但作品本身即是兼顾这三种观点的产物。

天堂序曲(243至353节)

编辑

天堂序曲留有圣经·约伯记的明显痕迹。上帝与魔鬼在论及人的本性时谈到浮士德。魔鬼打赌说能把他“慢慢引上我的大道”并最终攫取他的灵魂。对于全能的上帝来说他只不过给了魔鬼一个考察浮士德的机会——上帝可以决定浮士德是否最终应该得到拯救。

夜,地灵,瓦格纳(354至807节)

编辑
 
难道我怕你吗,火焰的变态?我就是,我就是浮士德,你的同侪?浮士德与精灵,Ludwig G.C. Nauwerck,1810年。

悲剧:第一部

第一场:夜

第二场:城门外

第三场:书斋

第四场:书斋

第五场:莱比锡奥艾尔巴赫地下酒室

第六场:魔女的单房

第七场:街道

第八场:傍晚

第九场:散步路

第十场:邻妇之家

第十一场:街道

第十二场:庭园

第十三场:园亭

第十四场:森林和山洞

第十五场:格蕾辛的住房

第十六场:玛尔太的庭园

第十七场:井边

第十八场:城墙里巷

第十九场:夜

第二十场:教堂

第二十一场:瓦尔普吉斯之夜

瓦尔普吉斯之夜的梦或奥伯朗与 蒂妲尼霞的金婚纪念插剧[1]

第二十二场:阴暗的日子

郊野

第二十三场:夜

旷野

第二十四场:牢狱

语言

编辑

历史背景

编辑

注释

编辑

创作历史

编辑

评论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1. ^ Goethe, Johann Wolfgang von; Qian, Chun-qi 钱春绮. Fu shi de 浮士德 梅菲斯特的盟約 Faust. 1. Aufl. Taipei: sinobooks远足文化. 2012. ISBN 978-986-5967-05-5.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