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显(1755年10月30日—1819年10月5日),隆武鉴亭清朝武官官员福建同安县绥德乡翔风里十九都古龙头北山(今金门县金宁乡古宁村北山)人[1][2]。曾经官至浙江提督、广东提督[1],乃金门俗谚“九里三提督,百步一总兵”中的三位提督之一[注 1][2]

李光显
出生1755年10月30日
 大清
逝世1819年10月5日
 大清广东
职业浙江提督、广东提督

他与邱良功是姨表兄弟,其故宅振威第为金门县县定古迹[1]

生平

编辑

李光显出生于乾隆二十年九月二十五日(1755年10月30日),家中务农,幼时曾进过几年家塾,后帮忙家中耕作,常挑谷物到金门镇右营游击署[注 2]前贩卖,因为当时李光显之兄李光辉在营中服役,故他与营中军士相当熟识,常互比角力,多为李光显胜,军士见他孔武有力,故常鼓励他入伍[1][2]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在营中军士与其兄鼓励下,李光显加入了军队,不久被提拔为“金门镇标右营外委”,因出身自海滨村落,他对于潮汐变化的掌握与驾船技术很有自信,遂多次自请驾舟出海巡哨,深为上级嘉许,后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调升“澎湖协右营把总”[1][2]。后来乾隆五十一年年底(1787年1月)台湾发生林爽文事件,李光显遂从澎湖被调到台湾支援,驻守打鼓汛[注 3]庄大田攻陷凤山县城后转攻打鼓汛,但为李光显所败[1]。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李光显与游击郑嵩攻下竹仔港[注 4],再随参赞大臣海兰察前往枋寮等地平定事件[2]。在这之后李光显因战功擢署“闽安协右营千总”,赏戴蓝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补“澎湖协右营千总”,五十九年(1790年)调福建水师督标右营千总[1][2]

嘉庆元年(1795年)七月,李光显随参将李长庚到浙江石浦洋追剿海盗蔡牵等人,后于嘉庆三年(1798年)三月升福建督标水师营中军守备[1][2]。升任守备之后,李光显致力于追剿当时东南沿海海盗,于嘉庆九年(1804年)调升广东平海营参将,隔年(1805年)六月因在新安零丁洋、东莞沙嘴洋、香山大虎洋一带歼灭与招抚大量海盗,调升台湾水师协副将[1]。同年九月调往广东顺德协,仍担任副将。嘉庆十四年(1809年)六月,擢浙江温州镇总兵,同年九月蔡牵战败自杀后,李光显与时任浙江提督的邱良功前往福建海域搜捕蔡牵余党[1][2]

嘉庆十六年(1811年)二月,李光显署浙江提督,三月时又兼定海镇总兵,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升任广东水师提督,任内以耿介廉洁著称,两广总督阮元赠“海邦着绩”匾[1][2]。嘉庆二十四年八月十七日(1819年10月5日)卒于任所,因两袖清风,幸有广东商人感其恩德代为收敛归葬[2]

坟墓

编辑

李光显墓在金门县金宁乡安美村的山灶郊区,即狮仔山上,墓碑为花岗石,高122公分,宽86公分,上书“皇清 诰授振威将军授提督广东全省水师军务节制各镇总兵官鉴亭李府君暨林夫人茔域”[1]。据古宁头居民表示墓前原有石兽与望柱,但被军队拆除,将石材移作军事构工之用[1]

注释

编辑
  1. ^ 另外两位是蔡攀龙邱良功[2]
  2. ^ 原址现为金城镇西门陈氏大宗祠[1]
  3. ^ 高雄港,高雄鼓山区哨船头一带。
  4. ^ 今高雄永安区维新里。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黄振良、陈炳容. 《前人的足跡 金門的古蹟與先賢·海邦著績 李光顯》. 金门县金城镇: 金门县文化局. 2009年11月: 168-174页. ISBN 978-986-02-1047-7.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李增德. 《金門史話》. 金门县文化局. 2005年3月: 186、188-190页. ISBN 986-00-0723-3. 
前任:
敏禄
台湾水师协副将
1805年上任
继任:
邱良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