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UNI-CUB
本田UNI-CUB(日语:ホンダ・ユニカブ Honda Yunikabu)是本田技研工业研发的一系列个人用运输载具,初版“UNI-CUB”于2012年5月发布。据本田的官方介绍,UNI-CUB的开发动机在于协助人们在机场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等室内设施内移动[1]。
本田至今尚未将UNI-CUB量产推出市面,但目前正透过向企业提供租贷服务和在日本科学未来馆投入使用,以测试市场反应,继续寻找潜在用途并调整设计[2][3][4]。
研发背景
编辑1989年,本田内部举行的“新一代交通工具创意大赛”展出了利用旋转球移动的独球车和思维车前身的电单车,后于1994年开发出了小型独轮车,但使用者还是需要双手握住手把,无法在移动过程中自由使用双手,故本田以“无需用手”为目标继续进行研发[5]。研究团队后来有一段时间把视线转移到机器人,并发展出ASIMO,提高了平衡控制的技术[5]。2008年,本田研发出“U3-X”初代实验性产品,翌年9月24日正式发布[6],当时“U3-X”曾被《时代杂志》誉为“2009年度50个最佳发明”之一[7],不过因驱动力较低致使容易被凹凸不平的路面阻止前进,也不能原地旋转[5]。此后,本田继续发展和改良“U3-X”,最终成为“UNI-CUB”,于2012年5月首次公开[6]。
构造
编辑UNI-CUB外型如同单轮车,但其实拥有两个车轮[8]。设计以本田的“M・M思想”(Man-Maximum・Mecha-Minimum,乘员空间最大化・机器空间最小化)为基础,因此它们被藏于两脚内侧[5]。
UNI-CUB采用了本田开发的平衡控制系统,使用者坐上座椅后只需向欲前往的方向稍微倾斜身体,车内的传感器就会自动侦测到上半身的重心改变,并朝该方向前进或转弯,不会突然加速[5],同时确保载具在转弯时保持平衡,不会倾斜翻倒[9]。此外,UNI-CUB也导入了本田拥有专利的“HOT驱动系统”(Honda Omni Traction Drive System,本田全方位驱动系统),在控制前后移动的主轮圆周上再配置一排小车轮,通过电脑精密计算对所有小车轮进行控制,做出横向移动和向对角线方向移动等动作,同时也透过统一控制技术节省了部件和电路,将成本减至最低[5];而后面的旋转车轮则给予了使用者以主轮为轴心,进行原地360度旋转的能力[9]。
UNI-CUB并无任何内置控制杆或物理操作按钮[10],但使用者也可以在配对后从智能电话的特设应用程序进行操纵[10][9]。
评价
编辑UNI-CUB被《今日美国》形容为“车轮上的酒吧凳子”[11],而《The Verge》则赞扬称“使用者坐上去时不会顿时变得高高在上,你可以如往常一样盯着你沉闷的两足人类朋友。”[8]《Gizmag》评论指“我只需要在脑内有意图,它就能够向某个方向或以某种速度移动,非常接近直接的‘人车界面’”[12],《人民网》也指“即使没有经过练习,在骑上车的瞬间就能立刻凭直觉操纵车辆”、“动作非常流畅,完全没有操纵交通工具的感觉,反而有一种宛如身体一部分的奇妙感觉。”[5]
然而,CNET评论批评UNI-CUB让四肢健全坐上去而不走动是“助长了肥胖,坐在上面的样子也很荒谬”[13]。而《Wired》则认为UNI-CUB的速度、续航力和稳定性不足,不能取代轮椅或其他医疗上使用的行动辅助工具,但本田为了这款概念车而研发的平衡技术将来可用作改善休旅车、电单车甚至喷射机的平衡控制系统,使其产品线大大得益[9]。
UNI-CUB β
编辑2013年11月14日,本田披露了UNI-CUB的改进版“UNI-CUB β”。UNI-CUB β速度和续航力与旧版相同,但经调低的座席使载具更加轻便,重心也因而降低,让使用者更容易控制[3];此外座椅也采用了较柔软的物料,在静止状态下可以当作椅子使用[2],同时也增加了站立功能,让使用者需要站立时不用离开载具[14]。
技术规格
编辑型号 | 长 × 阔 × 高 (毫米) |
座位高度 (毫米) |
重量 | 最大载重 | 电池类型 | 最高时速 | 续航力 | 适用环境 |
---|---|---|---|---|---|---|---|---|
UNI-CUB | 520 × 345 × 745 | 745 - 825 (可调节) |
25千克(55英磅) | 100千克(220英磅)[4] | 可移除锂电池 | 6公里 | 6公里[注 1] | 室内无障碍环境 |
UNI-CUB β | 510 × 315 × 620 | 620 | ||||||
资料来源(除注明):本田网站[15] |
流行文化
编辑曾于2007年赢得格莱美奖最佳音乐录影带的美国摇滚乐队OK Go在日本千叶市拍摄了《I Won't Let You Down》音乐影片[16]。该影片在本田赞助拍摄费之下[17],除邀请了当地组合Perfume客串出演外,乐队成员更与2328名舞蹈员一同手持颜色伞子乘坐UNI-CUB β,在空地上跟随音乐节奏移动,从而排列出由复杂行列组成的像素画[18],呈现如LED跑马灯看板般的效果,获评意念创新[19]。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U3-X,UNI-CUB_先进技术|本田中国. 本田.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2).
- ^ 2.0 2.1 Mike Hanlon. Honda to show smaller, lighter UNI-CUB Personal Mobility Device. Gizmag. 2013-11-14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1).
- ^ 3.0 3.1 Eric Chan. Honda 的機器化坐騎進化了,但仍然是非賣品(主站動手玩). Engadget. 2014-10-12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7).
- ^ 4.0 4.1 Adam Pasick. Who’s riding Honda’s motorized unicycles? Today, it’s rock stars—but tomorrow it might be your grandma. QUARTZ. 2014-10-31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03).
-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本田電動獨輪車:無需用手操作,人群中穿梭自如. 人民网-财经频道. 2012-11-21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1).
- ^ 6.0 6.1 Toyota Winglet 与 Honda Uni-Cub 试乘. Engadget. 2013-10-02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1).
- ^ The Universal Unicycle - The 50 Best Inventions of 2009 - TIME. 时代. 2009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1).
- ^ 8.0 8.1 Dante D'Orazio. Honda Uni-Cub personal mobility device one-ups Segways for indoor use. The Verge. 2015-05-15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1).
- ^ 9.0 9.1 9.2 9.3 Honda個人行動概念車,平衡科技成焦點. Wired. 2012-05-29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1).
- ^ 10.0 10.1 外媒记者体验本田UNI-CUB独轮代步工具. cnbeta. 2013-10-31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1).
- ^ Chris Woodyard. Honda's Uni-Cub is a bar stool on wheels. 《今日美国》. 2015-07-18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7).
- ^ Mike Hanlon. Testing Honda's "mind-controlled" UNI-CUB β. Gizmag. 2013-12-07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7).
- ^ Wayne Cunningham. Honda Uni-Cub promotes our fat, lazy future. cnet. 2012-05-15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7).
- ^ 本田个人移动工具UNI-CUB推新版UNI-CUB β. 人民网-日本频道. 2013-11-20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7).
- ^ Honda Worldwide|UNI-CUB|Features. 本田.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7).
- ^ Harley Brown. OK Go Deconstruct Their Drone-Filmed 'I Won't Let You Down' Video. Billboard. 2014-10-27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6).
- ^ なぜかPerfumeも登場! ホンダ「UNI-CUB β」が活躍する話題のミュージックビデオ. autoblog. 2014-11-03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7).
- ^ Mio Yamada. 2328 umbrellas + one drone + OK Go = made-in-Japan brilliance. 日本时报. 2014-10-28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7).
- ^ 杨安琪. OK Go 新歌 MV 大玩人體跑馬燈!幕後創新技術大公開. 科技新报. 2014-11-08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