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夷教是指于唐朝时期在中国传布的三种发源于西亚的宗教,受到唐王朝的认可和保护,兴盛一时。

祆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
唐朝景教耶稣像复原图
元朝《冥王圣帧》所描绘的摩尼

背景

编辑

“唐代三夷教”包括:

祆教最初传入中国应是在南北朝初期,景教和摩尼教则都是唐朝始入中原,三支宗教无疑皆是透过丝绸之路中亚地区传入大唐。唐朝第二代皇帝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三年(639)率兵出击高昌麹文泰,其子麹智盛即位后归属唐王朝,唐朝于高昌设置安西大都护府以便管理。此后直到唐玄宗开元之治,唐朝盛世达到顶峰,开明的制度和对宗教的包容为不同文化的传播汇集打开门户。当时的国际都城长安人口超过一百万,胡风大盛,充满异国情调。街市可见印度幻术师波斯舞者、歌手、乐师、酒肆胡姬、异域美食,马球一类活动在宫廷非常流行,贵族女子亦钟意驭马出行。[1]在这样的背景下,唐朝自然成为三夷教传播的最佳时期。

然而,三夷教在9世纪唐武宗会昌毁佛时期同受打击,从此渐渐退出中国历史舞台。不过,它们的影响于不同时期仍然若隐若现。特别是摩尼教在后期转入民间秘密流传,与佛教、道教、民间信仰融合混杂。2008年发现的福建省霞浦文书》,大概成书于明淸之际。如今在霞浦县有专门的法师保存这些明教科仪书(即经咒和宗教仪式书籍),[2]表明霞浦明教改头换面,以一种中国民间信仰的形式流传至今。[3]

概述

编辑

祆教

编辑
 
10世纪《粟特神祇白画》,出自敦煌,是用于赛祆的纸本神像。

发源于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在古代中国称作祆教、火祆教,俗称拜火教,这支宗教曾是阿契美尼德帝国安息帝国萨珊帝国的国教,盛极一时。陈垣在其著作《火祆教入中国考》中认为祆教最早名闻中国是始自北魏南梁时期,即公元6世纪初,北魏灵太后所祀之胡天神就是祆神;林悟殊则认为祆教于5世纪中叶已传入中国;荣新江考证各种文献资料后,认为其入华时间应在4世纪初。祆教对自身庙宇的称呼与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一般称“寺”,祆教称“祠”,最早的祆祠是西京布政坊西南的祆祠。祆教还有别于其他宗教的一点是教徒在中国并不传教,也不翻译经书,因而信徒只有胡人没有汉人。[4][5]由出土粟特人的墓志铭可知,隋唐时期设有“萨保”(亦作“萨宝”)官职,音译自粟特语s′rtp′w”,本意是“商队首领”,多为粟特祆教徒担任,专门管理在中原地区居住的西域胡人以及其宗教活动。该教于在华粟特人中尤其盛行,唐朝五代时的敦煌就有粟特人举办的赛祆大会。唐武宗会昌毁佛时期,祆教同受打击,于宋朝之后在中国消失。[6]现今中国祆教艺术主要可以从出土的粟特人墓葬中看到。

景教

编辑
唐朝《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上的十字莲花和飞天图案拓片。

景教是基督教东方教会传入中国以后的名称,这派教会历来被误认为是聂斯脱里派。因其教座设于波斯萨珊帝国,所以初入唐帝国时称大秦教、波斯经教,最终才定名景教。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所载,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大秦国有大德阿罗本携带经像来到长安,太宗派宰相房玄龄至西郊迎宾入内。考查教义后,太宗下令在义宁坊造大秦寺一所,也就是景教寺院,并在房玄龄、魏徵的协助下开始译经工作。此后,景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了150年,一度有“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盛况。[7]阿罗本还于唐高宗时获封“镇国大法主”;据《尊经》所载,波斯僧景净于公元8世纪汉译了35部景教经文。直到唐武宗发起会昌毁佛,景教亦受连累而迅速衰落。该教第二次大举入传中国则要等到元朝建立之后,但于明朝时再度消亡。景教遗留下的艺术品不多,现有藏经洞基督像绢画和高昌景教寺院壁画传世。此外,还有景教徒带有雕刻装饰的墓碑、景教铜牌(铜十字架和其他造形的衣袍装饰件)等。[8][9]

摩尼教

编辑
 
10世纪高昌摩尼教绘幡“MIK III 6286”和“MIK III 6283”,顶部绘有光明童女、耶稣坐像,下方是摩尼教选民像。

摩尼教是发源于萨珊帝国境内的一种诺斯底宗教,于公元3世纪由波斯人摩尼所创,历来被视为基督教的一门异端教派[10]据《佛祖统纪》所载,武则天延载元年(694),波斯人拂多诞持摩尼教经书来朝。摩尼教中的女性地位甚高,武则天可能因此对其产生好感而优待摩尼教。[11]后因所译经书《摩尼光佛教法仪略》借用大量佛教术语被唐玄宗判定为“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而遭到禁断。[12]安史之乱后,回鹘牟羽可汗立摩尼教为国教。凭借回鹘的政治实力,该教开始在中原地区广泛传播,并建立摩尼教寺院“大云光明寺”。[13][14]直到唐武宗会昌毁佛,摩尼教亦受连累而被禁。该教此后转向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如一带,在民间秘密流传,并渐与其他宗教结合,历五代仍不衰。宋朝以后改称明教,被当时的统治者斥为“食菜事魔”。“食菜”是因摩尼教拒绝荤腥,但其教徒并非只食蔬菜,于他们而言,瓜果才是最理想的食物。“事魔”则是敌视摩尼教的人对其之贬称,言其事奉妖魔。但其实该教的修持非常严格,除了坚持素食外,陈垣亦指出:“摩尼教治己极严,待人极恕,自奉极约,用财极公,不失为一道德宗教。”因而该教曾颇受民众欢迎。[15]摩尼教还很重视经图并列的宣教方式,教主摩尼不仅亲自撰写正典七经,还亲手绘制《大二宗图》。现今传世的摩尼教艺术品,如手稿插图、绘幡、壁画、绢画挂轴等,用色鲜艳,华丽耀目。

补说

编辑

除了三夷教之外,伊斯兰教亦于唐朝时传播到中国。根据中国穆斯林的传统说法,穆罕默德的舅父赛义德·本·阿比·瓦卡斯出使中国谒见唐高宗,位于广州的唐朝淸真寺怀圣寺的修建就与他有关。

另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冢本善隆. 《世界の歴史4 唐とインド》. 中公文库. 东京: 中央公论社. 1974: pp. 371–386 (日语). 
  2. ^ 蒲波 (编). 《倚天屠龍記》明教遺跡藏閩霞浦小山村 (圖). chinanews.com. 2010-04-26 [2018-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8). 
  3. ^ Kameyou. 福建明敎遺裔. news.memehk.com (香港: 谜米新闻). 2014-12-20 [2018-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7). 
  4. ^ 瑣羅亞斯德教(祆教). chiculture.net. [2018-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2). 
  5. ^ 赵洪娟. 從晚唐五代敦煌「賽祆」探祆教習俗與中國節慶風俗的融合. cssn.cn. 2018-10-10 [2018-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7). 
  6. ^ 蔡怡佳. 瑣羅亞斯德(查拉圖斯特拉). religion.moi.gov.tw. [2018-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9). 
  7. ^ 吴昶兴. 《眞常之道:唐代基督教歷史與文獻研究》. 基督教学术丛书/论著系列 11. 新北市: 台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2015年5月29日: p. 268 [2018年12月22日]. ISBN 978-986-61-312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27日). 
  8. ^ 陈天惠. 元代景教銅牌的文化交流故事. christiantimes.org.hk. 2015-09-05 [2018-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7). 
  9. ^ 銅十字 揭開景教千年文明. pentoy.hk. 2015-06-15 [2018-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7). 
  10. ^ Manichaeism. www-bcf.usc.edu. [2018-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3) (英语). 
  11. ^ 林悟殊. 歷史篇 五 唐代三夷教的社會走向. 《中古三夷教辨證》. 北京: 中华书局. 2005. 
  12. ^ 杜佑. 卷四十. 《通典》. 801. 
  13. ^ 志磬. 卷41. 《佛祖統紀》. 1269. 
  14. ^ 王溥. 卷19. 《唐書會要》. 961. 
  15. ^ 林悟殊. 明教:扎根中國的摩尼教 (PDF). zsdh.library.sh.cn. [2018-12-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