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世界政區索引

由向史公哲曰在話題回應上作出的最新留言:3 個月前
基礎條目 世界政區索引屬於維基百科地理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列表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國家和地區專題 (獲評列表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國家和地區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地理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列表級列表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列表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政治專題 (獲評列表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政治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政治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列表級列表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列表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列表專題 (獲評列表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列表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列表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列表級列表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列表級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關於命名的討論

編輯

世界各國政區索引列出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不僅包括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也包括未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海外屬地自治區與其他特殊政區

這個條目和世界政區有什麽區別?是否要參考英文條目的做法,分爲「按大洲分類」「按字母分類」的條目?Samuel 2003年5月25日 12:31 (UTC)

遷移回世界政區。世界地理索引這個概念太大,它涵蓋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與內容極不相符。建議刪除本條目。--Desatan 01:08 2006年6月16日 (UTC)
其實我的看法是世界政區才太過籠統,它應該是一個飽含內容的條目,而非僅僅是一個列表;而且一本百科全書的涉及很多條目的列表部分叫做索引無可厚非;同時這僅僅是一個索引,世界地理的概念此時指向國別,應該理解上沒有多大困惑。--本本一世 14:38 2006年6月16日 (UTC)
或者移到世界政區列表也行,但世界地理索引里的內容只是政區列表,並不包含其他世界地理的內容,所以用世界地理索引是不合適的。--Desatan 14:43 2006年6月16日 (UTC)
同意「世界地理索引」此名稱太籠統,單看標題還以為包括山川、河流等資料。現時的內容只是國家列表。--水水 22:12 2006年8月7日 (UTC)
  • 相對en:List of sovereign stateen:Independent States而言,目前中文版的標題是不當。該移動至哪個中譯標題好?大家有沒有意見?--123.202.64.17 2012年4月24日 (二) 13:08 (UTC)
    • 本條目當前的標題「世界地理索引」為暫定名稱;其可能原創、不準確(與地理學名詞「geographic」相混淆)或存在爭議。候補建議標題為「世界各國政區索引列表」。 其他建議標題為:「世界地理各國政區索引列表」。-- ♬ 士多啤梨 ☺ 2012年5月30日 (三) 04:21 (UTC)回覆

關於國家名稱的使用

編輯

為甚麼此列表F或之前的用原名稱,而G或以後的用英文簡稱?看起來怪怪的,應該統一處理。--N2100(來!) 08:12 2006年11月23日 (UTC)

另外,此表的原名稱、英文簡稱頗混亂。 -- 06:43 2007年1月1日 (UTC)

同意, 本人認為, 該表的國家/地區之第二欄名稱應該:
  • 選項(1) 使用官方語言來表示原名稱;
  • 選項(2) 使用通行的英文簡稱來標示.
    本人支持選項(2), 皆因一國/一地的官方語言有可能不只一種, 羅列全部只會更加繁雜, 不易整理.
    Gzyeah (留言) 2008年4月10日 (四) 13:27 (UTC)回覆
  • 關於中國與中華民國(台灣)

    編輯

    由於有特定用戶執意將中華民國(台灣)放入C字開頭的欄位中,並堅持其簡稱應為『中國』,與先前社群討論的決議有所出入,因此在此我重新提出此討論以獲取共識。話說以今日國際現況而言,簡單只說『中國』或『China』時,很少會有意指位於台灣的中華民國之狀況(撇開那種政治正確目的為主的論述),而是純粹專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我不認為將中華民國簡稱為台灣是合理的作法。此處的問題應該切割為兩部分:

    1. 『中華民國』需不需要放入C字頭的欄位中(如果是,那麼中華民國將會同時出現在C與T欄位內,以便利不同認知的用戶查找)
    2. 『中華民國』的簡稱到底是『中國」還是『台灣』?

    我個人對問題一抱持中立態度,並不反對它同時出現在兩個區塊中,但對問題二,我認為只有『台灣』一個選項可以接受。歡迎各位提供看法!—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7月9日 (三) 05:57 (UTC)回覆

    • 好吧,我接受第一種方法,把它同時放在C和T裏面。對於第二個問題,我的認為是,應以中華民國政府官方為準。目前,眾多當地的官方網站上的標題上僅寫「中華民國」,而不是「中華民國(台灣)」,憲法中也完全沒有出現「中華民國(台灣)」的字樣。鑑於此事實,我個人堅決反對把「台灣」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台灣」只能作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台灣共和國」的簡稱,但目前該政府並不存在,國旗也不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我想我們現在應尊重「一國兩府」的事實,因為從各自憲法的角度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都指同一地理區域(可能中華民國的還要大一點)。再說,如果是寫「台灣」,那如何表示由中華民國政府實際控制的金門、馬祖等地區呢?從地理的角度上來說,這兩個地方跟台灣沒有半點關係吧。 John-Rui (留言) 2008年7月9日 (三) 06:26 (UTC)回覆
      • 我說這位同志啊,你連每個條目的開篇說明都沒看清楚,就說「台灣」只能是「台灣共和國」的簡稱,請問你到底懂不懂的啊?你知道不知道、理解不理解每一個台灣人都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啊?還說「一國兩府」,從歷史、地理的角度上還說得過去,要是說到政治、談到行政管理上你又該怎麼解釋?腦筋也不繞個彎,老是在鑽牛角尖,真是笑死人了,唉。—Gzyeah (留言) 2008年7月9日 (三) 13:49 (UTC)回覆
    • 對此本人亦願意保持中立,但部分同意SElephant兄的意見。我認為「中華民國」當前並無任何官方簡稱,只有通稱或俗稱,也就是「台灣」。「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簡稱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中國」的政治上的代表是中國大陸,而不再是還留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了。法律作為一紙文本,畢竟還是無法隨時隨地的精確描述所在社會的現實狀況,所以我們應該用更為客觀的角度來看待事實。因為當前(中華民國下的)台灣全省和(中華民國下的)福建全省相比,台灣更是當前中華民國管轄的重心地域,故「台灣」作為「中華民國」的通稱(請注意,不是簡稱)也是無可厚非的,但尚不可視其作簡稱,所以還是要以官方的信息為準。—Gzyeah (留言) 2008年7月9日 (三) 14:06 (UTC)回覆

    Interwiki

    編輯

    Please, update interwiki inthis article. The full list you can copy from cs:Seznam států světa, other languages have one missing language (ff). JAn Dudík (留言) 2008年10月31日 (五) 14:33 (UTC)回覆

    半保護宣告

    編輯

    本條目由於經常性的遭到特定用戶的反覆回退編輯,為求編輯者對自己的修改負責與便利討論時確認對象,特別改以半保護的方式禁止匿名用戶編輯,並建議用戶對條目內容有意見並想要進行大規模的格式或撰述方式更動時,要先進行討論以免引發編輯戰。—泅水大象 訐譙☎ 2009年6月18日 (四) 02:10 (UTC)回覆

    關於「英文音標」

    編輯

    真的需要列出來嗎?是要照顧不懂英文的人嗎?作為多語計劃的一種,我認為中文維基沒有必要這麼做,否則容易讓人感覺彷佛是在標新立異。—Gzyeah (留言) 2010年4月2日 (五) 09:20 (UTC)回覆

    我也認為英文音標蠻無聊的,不該收錄在列表中。—泅水大象 訐譙☎ 2010年4月2日 (五) 16:42 (UTC)回覆
    因為篇幅規模有點大,除非經討論後大部分的人認為有保留必要,否則我先將這些英文音標資訊給刪除。—泅水大象 訐譙☎ 2010年4月2日 (五) 17:02 (UTC)回覆

    吉爾吉斯國名問題

    編輯

    吉爾吉斯的中文全稱應該為「吉爾吉斯共和國」,而不是「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 藍洞留言2014年1月15日 (三) 15:56 (UTC)回覆

    愛爾蘭國名問題

    編輯

    經過查詢外交部和愛爾蘭憲法等多方資料,愛爾蘭的中文全稱為「愛爾蘭」更為合適,而不是「愛爾蘭共和國」。藍洞留言2014年1月18日 (六) 15:54 (UTC)回覆

    為什麼要用英文字母分段?

    編輯

    為什麼要用英文字母分段?其實用wikitable sortable就可以了,最多提示讀者可以自行按中文或英文或其他代碼排序。--❦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4年1月30日 (四) 02:08 (UTC)回覆

    建議拆分

    編輯

    原問題模版

    建議拆分成不同知識單元的條目。--❦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4年1月30日 (四) 02:37 (UTC)回覆

    列表內容先暫時放此

    編輯

    移動原創列表至討論頁。列表內容先暫時放此。--❦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4年1月30日 (四) 02:41 (UTC)回覆

    政治行政地理索引

    編輯
    各國相關
     ·  ·  

    以下僅列出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不僅包括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也包括未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海外屬地自治區與其他特殊政區

    本表包含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中所有國家(或地區)將按照英文字母排序,並將提供中文簡稱、全稱以及英文簡稱,其中海外屬地,自治區與其他特殊政區用淺藍色標記,未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用綠色標記。第二個部分中所有國家(或地區)將按照大洲排序,僅提供中文簡稱的信息。

    你還可以參照按人口排列按面積排列按人口密度排列國內生產總值參考目錄

    收錄標準

    本列表來自於1933年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對主權國家的定義。根據該公約,一個主權國家有如下的標準:⑴永久的人口,⑵固定的領土,⑶有效的政府,以及⑷與他國交往的能力。就最後一點而言,被其他國家承認是一個主權國家決定性的因素,因為這表示了為國際社會所接受[1]。這個列表包括了所有符合此標準並自我宣稱獨立的國家或政治實體,不過前述的標準並非絕對的與不可改變的。

    根據以上標準,本表收錄了206個政治實體:

    • 194個為國際普遍承認:
      • 其中193國為聯合國會員國。
      • 其中一個國家為國際普遍承認,但非聯合國成員:梵蒂岡
    按英文字母排序的列表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阿布哈茲 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 Abkhazia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Afghanistan
      阿爾巴尼亞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Albania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 Algeria
      美屬薩摩亞(美國) 美屬薩摩亞 American Samoa
      安道爾 安道爾公國 Andorra
      安哥拉 安哥拉共和國 Angola
      安圭拉 (英國) 安圭拉 Anguilla
      安提瓜和巴布達 安提瓜和巴布達 Antigua and Barbuda
      阿根廷 阿根廷共和國 Argentina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共和國 Armenia
      阿魯巴(荷蘭) 阿魯巴 Aruba
      澳洲 澳大利亞聯邦 Australia
      奧地利 奧地利共和國 Austria
      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共和國 Azerbaijan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巴哈馬 巴哈馬國 Bahamas, The
      巴林 巴林王國 Bahrain
      孟加拉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Bangladesh
      巴巴多斯 巴巴多斯 Barbados
      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共和國 Belarus
      比利時 比利時王國 Belgium
      伯利茲 伯利茲 Belize
      貝寧 貝寧共和國 Benin
      百慕達(英國) 百慕達 Bermuda
      不丹 不丹王國 Bhutan
      玻利維亞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 Bolivia
      波黑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Bosnia and Herzegovina
      博茨瓦納 博茨瓦納共和國 Botswana
      巴西 巴西聯邦共和國 Brazil
      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國) 英屬印度洋領地 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
      汶萊 汶萊達魯薩蘭國 Brunei
      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共和國 Bulgaria
      布基納法索 布基納法索 Burkina Faso
      布隆迪 布隆迪共和國 Burundi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柬埔寨 柬埔寨王國 Cambodia
      喀麥隆 喀麥隆共和國 Cameroon
      加拿大 加拿大 Canada
      維德角 佛得角共和國 Cape Verde
      開曼群島(英國) 開曼群島 Cayman Islands
      中非 中非共和國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乍得 乍得共和國 Chad
      智利 智利共和國 Chile
      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China
      聖誕島(澳大利亞) 聖誕島 Christmas Island
      科科斯(基林)群島(澳大利亞) 科科斯(基林)群島 Cocos (Keeling) Islands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共和國 Colombia
      科摩羅 科摩羅聯盟 Comoros
      剛果共和國 剛果共和國 Congo (Brazzaville)
      剛果民主共和國 剛果民主共和國 Congo (Kinshasa)
      庫克群島(新西蘭) 庫克群島 Cook Islands
      哥斯達黎加 哥斯達黎加共和國 Costa Rica
      科特迪瓦 科特迪瓦共和國 Côte d'Ivoire
      克羅地亞 克羅地亞共和國 Croatia
      古巴 古巴共和國 Cuba
      古拉索(荷蘭) 庫拉索 Curaçao
      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共和國 Cyprus
      捷克 捷克共和國 Czech Republic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丹麥 丹麥王國 Denmark
      吉布提 吉布提共和國 Djibouti
      多米尼克 多米尼克國 Dominica
      多米尼加 多米尼加共和國 Dominican Republic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厄瓜多爾 厄瓜多爾共和國 Ecuador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Egypt
      薩爾瓦多 薩爾瓦多共和國 El Salvador
      赤道幾內亞 赤道幾內亞共和國 Equatorial Guinea
      厄立特里亞 厄立特里亞國 Eritrea
      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共和國 Estonia
      埃塞俄比亞 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 Ethiopia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福克蘭群島(英國、阿根廷爭議) 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 Falkland Islands
    (Islas Malvinas)
      法羅群島(丹麥) 法羅群島 Faroe Islands
      斐濟 斐濟共和國 Fiji
      芬蘭 芬蘭共和國 Finland
      法國 法蘭西共和國 France
      法屬波利尼西亞(法國) 法屬波利尼西亞 French Polynesia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加蓬 加蓬共和國 Gabon
      岡比亞 岡比亞共和國 Gambia, The
      格魯吉亞 格魯吉亞 Georgia
      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Germany
      加納 加納共和國 Ghana
      直布羅陀(英國) 直布羅陀 Gibraltar
      希臘 希臘共和國 Greece
      格陵蘭(丹麥) 格陵蘭 Greenland
      格林納達 格林納達 Grenada
      關島(美國) 關島 Guam
      危地馬拉 危地馬拉共和國 Guatemala
      根西(英國) 根西島 Guernsey
      幾內亞 幾內亞共和國 Guinea
      幾內亞比紹 幾內亞比紹共和國 Guinea-Bissau
      圭亞那 圭亞那合作共和國 Guyana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海地 海地共和國 Haiti
      洪都拉斯 洪都拉斯共和國 Honduras
      中國香港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Hong Kong
      匈牙利 匈牙利 Hungary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冰島 冰島共和國 Iceland
      印度 印度共和國 India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Indonesia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Iran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國 Iraq
      愛爾蘭 愛爾蘭 Ireland
      以色列 以色列國 Israel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國 Italy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牙買加 牙買加 Jamaica
      日本 日本國 Japan
      澤西(英國) 澤西島 Jersey
      約旦 約旦哈希姆王國 Jordan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哈薩克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 Kazakhstan
      肯雅 肯雅共和國 Kenya
      基里巴斯 基里巴斯共和國 Kiribati
      南韓 大韓民國 Korea, South
      科索沃 科索沃共和國 Kosovo
      科威特 科威特國 Kuwait
      吉爾吉斯 吉爾吉斯共和國 Kyrgyzstan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老撾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 Laos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共和國 Latvia
      黎巴嫩 黎巴嫩共和國 Lebanon
      萊索托 萊索托王國 Lesotho
      利比里亞 利比里亞共和國 Liberia
      利比亞 利比亞國 Libya
      列支敦士登 列支敦士登公國 Liechtenstein
      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國 Lithuania
      盧森堡 盧森堡大公國 Luxembourg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中國澳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Macao
      北馬其頓 馬其頓共和國 Macedonia
      馬達加斯加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 Madagascar
      馬拉維 馬拉維共和國 Malawi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 Malaysia
      馬爾代夫 馬爾代夫共和國 Maldives
      馬里 馬里共和國 Mali
      馬爾他 馬耳他共和國 Malta
      萌島(英國) 萌島 Isle of Man
      馬紹爾群島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 Marshall Islands
      毛里塔尼亞 毛里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 Mauritania
      毛里裘斯 毛里裘斯共和國 Mauritius
      馬約特(法國) 馬約特 Mayotte
      墨西哥 墨西哥合眾國 Mexico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Micronesia
      摩爾多瓦 摩爾多瓦共和國 Moldova
      摩納哥 摩納哥公國 Monaco
      蒙古國 蒙古國 Mongolia
      黑山 黑山 Montenegro
      蒙特塞拉特(英國) 蒙特塞拉特 Montserrat
      摩洛哥 摩洛哥王國 Morocco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共和國 Mozambique
      緬甸 緬甸聯邦共和國 Myanmar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 Nagorno-Karabakh
      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共和國 Namibia
      瑙魯 瑙魯共和國 Nauru
      尼泊爾 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 Nepal
      荷蘭 荷蘭王國 Netherlands
      新喀里多尼亞(法國) 新喀里多尼亞 New Caledonia
      新西蘭 新西蘭 New Zealand
      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共和國 Nicaragua
      尼日爾 尼日爾共和國 Niger
      尼日利亞 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 Nigeria
      紐埃(新西蘭) 紐埃 Niue
      諾福克島(澳大利亞) 諾福克島 Norfolk Island
      北塞浦路斯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 Northern Cyprus
      北馬利安納群島(美國) 北馬里亞納群島邦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
      挪威 挪威王國 Norway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阿曼 阿曼蘇丹國 Oman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Pakistan
      帕勞 帕勞共和國 Palau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 Palestine
      巴拿馬 巴拿馬共和國 Panama
      巴布亞新畿內亞 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國 Papua New Guinea
      巴拉圭 巴拉圭共和國 Paraguay
      北韓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秘魯 秘魯共和國 Peru
      菲律賓 菲律賓共和國 Philippines
      皮特凱恩群島(英國) 皮特開恩群島 Pitcairn Islands
      波蘭 波蘭共和國 Poland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國 Portugal
      德涅斯特河左岸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 Pridnestrovie
      波多黎各(美國) 波多黎各自由邦 Puerto Rico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卡塔爾 卡塔爾國 Qatar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留尼汪(法國) 留尼汪 Réunion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 Romania
      俄羅斯 俄羅斯聯邦 Russia
      盧旺達 盧旺達共和國 Rwanda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聖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英國) 聖赫勒拿 Saint Helena
      聖吉斯納域斯 聖吉斯納域斯聯邦 Saint Christopher and Nevis
      聖盧西亞 聖盧西亞 Saint Lucia
      聖皮埃與密克隆群島(法國)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 Saint Pierre and Miquelon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薩摩亞 薩摩亞獨立國 Samoa
      聖馬力諾 聖馬力諾共和國 San Marino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 São Tomé and Príncipe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王國 Saudi Arabia
      塞內加爾 塞內加爾共和國 Senegal
      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共和國 Serbia
      塞舌爾 塞舌爾共和國 Seychelles
      塞拉利昂 塞拉利昂共和國 Sierra Leone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國 Singapore
      荷屬聖馬丁(荷蘭) 聖馬丁 Sint Maarten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共和國 Slovakia
      斯洛文尼亞 斯洛文尼亞共和國 Slovenia
      所羅門群島 所羅門群島 Solomon Islands
      索馬里 索馬里聯邦共和國 Somali
      索馬里蘭 索馬里蘭共和國 Somaliland
      南非 南非共和國 South Africa
      南奧塞梯 南奧塞梯共和國 South Ossetia
      南蘇丹 南蘇丹共和國 South Sudan
      西班牙 西班牙王國 Spain
      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Sri Lanka
      蘇丹 蘇丹共和國 Sudan
      蘇里南 蘇里南共和國 Suriname
      斯瓦爾巴群島(挪威) 斯瓦爾巴群島 Svalbard
      斯威士蘭 斯威士蘭王國 Swaziland
      瑞典 瑞典王國 Sweden
      瑞士 瑞士聯邦 Switzerland
      敘利亞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Syria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臺灣 中華民國 Taiwan
      塔吉克 塔吉克斯坦共和國 Tajikistan
      坦桑尼亞 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 Tanzania
      泰國 泰王國 Thailand
      東帝汶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 Timor-Leste
      多哥 多哥共和國 Togo
      托克勞(新西蘭) 托克勞 Tokelau
      湯加 湯加王國 Tonga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 Trinidad and Tobago
      突尼斯 突尼斯共和國 Tunisia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國 Turkey
      土庫曼 土庫曼斯坦 Turkmenistan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英國)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 Turks and Caicos Islands
      圖瓦盧 圖瓦盧 Tuvalu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烏干達 烏干達共和國 Uganda
      烏克蘭 烏克蘭 Ukraine
      阿聯酋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United Arab Emirates
      英國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United Kingdom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 United States
      烏拉圭 烏拉圭東岸共和國 Uruguay
      烏茲別克 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 Uzbekistan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瓦努阿圖 瓦努阿圖共和國 Vanuatu
      梵蒂岡 梵蒂岡城國 The Holy See(Vatican City)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Venezuela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Vietnam
      英屬維爾京群島(英國) 英屬維京群島 Virgin Islands, British
      美屬維爾京群島(美國) 美屬維京群島 Virgin Islands, United States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法國) 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Wallis and Futuna
      西撒哈拉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 Western Sahara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也門 也門共和國 Yemen
    國家或地區 中文全稱 英文簡稱
      贊比亞 贊比亞共和國 Zambia
      津巴布韋 津巴布韋共和國 Zimbabwe

    關於增加兩個未被普遍承認國家的建議

    編輯

    烏克蘭東部兩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已在2014年5月公投,宣佈獨立,成為兩個不被廣泛承認的國家。

    關於屬地列入標準

    編輯

    屬地應該是一個國家內法律、內政等特別的區域,那在國家列表 (按洲排列)世界政區索引裏有些屬地有列入有些沒有,如法國的法屬圭亞那,都屬於歐盟的一部份了,內政法律上跟法國沒區別,是否應該從屬地中去除? 以及像美國在大洋洲的一堆無人島豪蘭島加維斯島強斯頓島金曼礁 是否也該從屬地中去除? 畢竟沒有常駐人口 感覺維基對這屬地的標準有些混亂,希望大家能提供一些意見達成共識--葉又嘉留言2017年1月23日 (一) 19:48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世界政區索引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9月7日 (四) 18:51 (UTC)回覆

    有關香港的問題

    編輯

    香港雖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但是香港應該也是一個特殊政區。中國是CN-CHN-156,而香港是HK-HKG-334(來自第一個參照文獻)。 永愛所有小貓咪 2021年2月22日 (一) 06:18 (UTC)回覆

    頓盧兩傀儡國

    編輯

    @向史公哲曰現在該兩國被俄羅斯劃爲自己的「共和國」,跟條目説的一樣,現已不是「quasi-state」。--Mykola留言2024年8月14日 (三) 16:17 (UTC)回覆

    @MykolaHK你有去閱讀英維中的quasi-state條目嗎?你如果去閱讀這個條目的話,你可以從中看到:阿迪格、科米和卡爾梅克這些共和國 (俄羅斯)均被列入其中。很遺憾的是,你連最基本的閱讀都沒去做。--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8月14日 (三) 16:21 (UTC)回覆
    你如果只會望文生義。連quasi-state的概念都不願去了解,那麼你就沒有必要挑起編輯爭議。--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8月14日 (三) 16:23 (UTC)回覆
    但他們被歸在「former」一欄是什麽回事呢?只能説情況特殊(尤其在2022年起),不能說定,建議先不要先作任何描述。--Mykola留言2024年8月14日 (三) 16:26 (UTC)回覆
    你忽略了quasi-state的雙重指代,即"Constituent proto-states"和"Secessionist, insurgent, and self-proclaimed autonomous proto-states",作為後者,頓盧不是quasi-state。但作為前者,頓盧是quasi-state。--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8月14日 (三) 16:34 (UTC)回覆
    我明白,但是您還沒回應我的問題。再加上當地現今暫時由俄軍軍民行政實際,曾經為"Secessionist, insurgent, and self-proclaimed autonomous proto-states"暫時還沒實際過渡成"Constituent proto-states",情況混亂,所以我還是建議暫時不要在那一欄中加入這兩個之類的「國家」,除非局勢確鑿。--Mykola留言2024年8月14日 (三) 16:41 (UTC)回覆
    @MykolaHK,頓盧只是未被國際普遍承認聯邦制國家成員,並不代表他們不是事實上的聯邦制國家成員。更何況,由於頓盧的情況非常獨特,所以我把它列至第四點,而非第八點「不屬於屬地的聯邦制國家成員」。(第四點列的是情況比較特殊的聯邦制國家成員)--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8月14日 (三) 16:48 (UTC)回覆
    「還沒實際過渡」,這句話恰好點明了頓盧的特殊情況。--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8月14日 (三) 16:54 (UTC)回覆
    那他們可能暫時兩個都不是,而是俄軍軍管吧。我加來源請求其實沒問題。--Mykola留言2024年8月15日 (四) 02:28 (UTC)回覆
    (它們可能兩個都不是),錯誤事實,我已經說過了,頓盧現今屬於聯邦制國家成員,其爭議是在外交上的,不是在體制上的。維基百科不是傳統百科全書,需要等"穩定"了才收錄舊內容。--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8月15日 (四) 04:38 (UTC)回覆
    現在體制上現狀如何提出來源請求。--Mykola留言2024年8月15日 (四) 15:09 (UTC)回覆
    對於Secessionist, insurgent, and self-proclaimed autonomous proto-states,我已在後面的「割據勢力」列明了,而由於Constituent proto-states的多樣性,我將與其相關的內容列了好幾點。其中,一些比較敏感、突出、會被一些人認為是「國家」的勢力,我將其列入第四點。--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8月14日 (三) 16:38 (UTC)回覆
    @MykolaHK,該條目英維導言即指出:政治文獻中的"quasi-state"指的是下面列出的"Constituent proto-states"。而"Secessionist, insurgent, and self-proclaimed autonomous proto-states"則是"quasi-state"的21世紀用法。英維之所以把頓盧列到"Secessionist, insurgent, and self-proclaimed autonomous proto-states"的「former」中,是因為它是為數不多從"Secessionist, insurgent, and self-proclaimed autonomous proto-states"變為"Constituent proto-states"的"quasi-state"。--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8月14日 (三) 16:42 (UTC)回覆

    回應

    編輯

    @向史公哲曰我本人先對於你這邊的概要(你就說它是不是叛亂政權轉聯邦製國家主體?它只要是,自然可以入。争议越大,越是要入,这就是我开设似国家实体一节的目的。阁下出于挺乌的激化意识形态而无视了这一特殊性,反倒还多次争对卢甘斯克四个字发动大规模编辑战,用意何在?)作回應:

    1. 我相信俄羅斯政府/普京政權的方向是將該地由叛亂政權轉至「聯邦主體」,但像我一直所説的一樣,現在關於當地是否已經轉移到這種狀態存在疑問,如果只是名義上的話,建議可以加個備注標明一下。
    2. 爭議越大,越是要入」,想瞭解閣下對這樣的思路為如何。
    3. 我希望閣下盡量不要對其他人扣帽子。不介意告訴閣下,雖然我本人是挺烏沒錯,但我一直都在學習俄語。在這裏想説的是挺烏歸挺烏,但我是認爲我這裏的中立性是一直存在的。

    --Mykola留言2024年8月25日 (日) 15:37 (UTC)回覆

    1.閣下願意的話可以,自己撰寫註釋,客觀表達盧、頓的狀態。
    2.因為盧、頓它難以準確歸類為聯邦制國家單位或傀儡/叛亂政權,所以它在歸屬上擁有巨大的爭議。它不好準確歸類,但它又足夠知名,以前還有編者采坑。於是我只好將其放在 聯邦制國家單位和傀儡/叛亂政共同的母集 --似國家實體裏。
    3.閣下自八月以來,堅持不懈地將盧甘斯克以某種意義抹除掉。而我此時面臨着巨量的編輯爭議,情緒是負面的。所以我沒有平聲平氣地同你回復,這一點我要向閣下表示歉意。--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8月25日 (日) 15:52 (UTC)回覆
    1. ^ "State", pp. 512–3 in Penguin 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vans, Graham & Newnham, Jeffrey. 1998. (ISBN 0-14-051397-3).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返回 "世界政區索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