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1沖印處理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技術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0年4月11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3月28日) |
C-41沖洗工藝是一種由柯達公司於1972年研發[1],用於處理彩色負片的沖洗流程。這套感光膠片沖洗處理過程用於替代更早期的C-22工藝,適用於七十年代後絕大多數的彩色負片膠捲。由於柯達與其它廠家共同制定了該套沖洗標準,如富士稱為CN-16的沖洗工藝、柯尼卡的CNK-4,以及愛立克的AP-70,因此多數照片沖印店最少有一部沖印機使用C-41工藝沖洗顧客提供的彩負膠捲。
與歷史上出現的多種彩色底片一樣,使用C-41沖洗工藝的底片由數層染料構成。由於染料長時間暴露於空氣與光線下的不穩定特性,C-41負片經過長時間存放會出現褪色或變色現象[2],此問題在早期的生產的底片發生更甚;即使新型的彩色負片是否更適合作長期儲藏存檔,有時也有爭議。
底片結構
編輯C-41底片通常使用醋酸纖維素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作為其片基材料,並在其上方塗覆多層感光乳劑(emulsion)。每層感光乳劑只對某一特定顏色的可見光敏感。比較常見的C-41底片結構由三層感光乳劑組成,由上至下分別對藍光、綠光以及紅光敏感。以及位於底部的紅光感光層。藍色感光層下通常有一層黃色濾光層,由染料和膠體銀顆粒混合組成。設計黃色濾光層的原因是無論紅、綠、藍感光層都對藍光敏感,因此為了保證底下的綠光與紅光感光層不受藍光影響,必須通過黃色濾光層去除藍光,並容許其餘顏色的光線繼續向下照射該兩種感光層。
如示意圖所示,藍光感光層與黃色濾光層下是綠色和紅色感光層。所有符合C-41沖洗標準的彩色負片,均由幾層含有對不同顏色光線敏感的感光乳劑層組成。這些層中的每一層都具有不同的感光度與對比度特性,使得拍攝者能在更廣泛的照明條件下正確地曝光膠片。除了以銀鹽組成的光敏成分外,每個感光層中都含有稱為顯色劑的化學染料。這些顯色劑分別位於藍光,綠光與紅光感光層中,分別在顯影時產生黃色,品紅色與青色染料。
除了數個感光乳劑層之外,C-41彩色負片也有其它非感光的結構。一些膠捲頂部塗附紫外濾光層或防刮保護層,以及附加的濾光層,如富士Superia系列膠捲。
沖洗過程
編輯所有C-41膠捲沖洗工藝都是互相兼容的,儘管不同製造商的藥劑配方略有不同;典型的C-41沖洗過程依次分為彩顯、漂白、定影、穩定四個步驟。
當膠捲完成拍攝曝光後送去沖洗,首先會在隔光環境下浸泡在彩色顯影劑中顯影。彩色顯影劑的顯影成分是一種基於對苯二胺的化學物質,4-(N-乙基-N-羥乙基)-2-甲基苯二胺硫酸鹽,通常稱為CD-4。在顯影過程中,顯影劑將乳劑層的鹵化銀潛影還原成金屬銀顆粒。伴隨鹵化銀的還原過程,受氧化的顯影劑與染料耦合劑反應,最終在底片上形成不同顏色的彩色染料。
為了獲得一致、準確的成片結果,控制膠捲在顯影過程中的藥水溫度與攪拌方式是至關重要的。溫度不正確會導致嚴重的色彩偏移,並造成顯影不足或過度顯影。
在顯影過後,含有鐵氰化鉀的漂白劑將由顯影產生的金屬銀轉化為可溶於定影劑的鹵化銀。完成漂白後,含有亞硫酸鈉與硫代硫酸鈉的定影劑去除膠片上殘留的鹵化銀。然後進行洗滌,最後使用穩定劑和沖洗液去除底片上的水漬。
該過程的簡化版本(如柯達C-41B)去除了穩定步驟,該工藝不受商業C-41沖洗設備使用,而是面向給家庭用戶與攝影愛好者等銷售。
迫沖
編輯與黑白膠片工藝一樣,C-41工藝採用迫沖方式,延長顯影時間提高膠片的感光度。由於彩色負片的複雜性和沖洗工藝的嚴格性,迫沖後的最終成片差異較大; 與黑白底片一樣,迫衝過程通常會提高最終影像的反差與對比度,有時也會產生較粗的膠捲顆粒影響成片品質。
負片
編輯使用C-41沖洗工藝後得到的底片是負片(相反顏色)。這意味着膠片上最暗的部分是現實拍攝過程中光線最亮的區域。另外,所有的C-41膠片還會包含額外的橙色色罩,以抵消膠片中染料透射率不足。直接觀察時,這些C-41底片呈橙色,但橙色色罩在彩色印刷過程中得到補償抵消。去除色罩後的C-41膠片使用彩色相紙打印反轉色彩的圖像,產出最終彩色正像。
C-41兼容黑白膠捲
編輯雖然C-41通常認為是一種只適用於彩色膠捲的沖洗過程,但某些黑白膠片產品,諸如伊爾福生產的「C-41兼容黑白膠捲」Ilford XP與XP2 Super,以及富士生產的Neopan 400CN[3]。能夠使用C-41沖洗工藝完成沖洗。柯達曾生產過一款類似的膠片,但在2014年8月停產[4]。這些特殊配方的黑白膠捲與普通的黑白膠片不同,後者與C41化學不相容。
這種C-41兼容的黑白膠捲沖洗原理與其它C-41彩色負片原理一樣:顯影劑促使染料感光乳劑層中形成。然而,它們的感光層結構是不同的。雖然C-41兼容的黑白膠捲可能含有多層感光層,但它們同時都對所有顏色的光敏感,並且設計用於產生黑色染料,而非類似於彩色負片分別產生不同顏色的彩色染料。因此,該款採用C-41顯影工藝的黑白膠捲最終沖洗得到的是黑白負像。
C-41黑白膠捲與普通C-41膠捲的另一個區別是片基顏色。柯達與其它廠商生產的彩色C-41膠片具有相同的橙色色罩片基,而諸如伊爾福XP2等C-41黑白膠捲的片基色罩是紫色,而富士生產的Neopan 400CN片基則是無色透明的。儘管普通C-41膠片上的橙色色罩可以在標準彩色印刷機上受補償,並使用正確的黑色印相,但這種膠片難以在可變反差黑白相紙上放大印相,因其反差對比度取決於不同彩色濾光片的使用。相反,基於透明色片基的伊爾福與富士C-41黑白膠捲既可以在彩色相紙上使用異色印刷,也可以如同任何其他黑白膠片一樣,在黑白可變反差相紙上進行光學印相。
人們通常認為這些C-41黑白膠捲能夠得到沒有影像顆粒的高質量印相。但這種說法在技術上是不正確的,即使用肉眼可能看起來沒有影像顆粒。這是因為對於常規鹵化銀黑白底片,形成圖像的各個銀顆粒視為影像顆粒。但經過沖洗後的C-41黑白膠片上的染料層不含銀。相反,C-41底片和印相由染料雲組成,導致所構成圖像的細節看起來與銀鹽顆粒不同。
反轉負沖
編輯使用C-41工藝沖洗需要E-6沖印處理的反轉片稱為反轉負沖,這種沖洗方式也可以產生具有色偏且飽和度更大的負相。與此相反,使用C-41工藝沖洗的彩色負片也可以使用E-6工藝沖洗,得到由橙色色罩導致的明亮綠色色調的正像。使用不同品牌與不同感光度的膠片會導致最終成像產生不同的色偏、色彩亮度、飽和度與對比度。
C-41膠片可以用於標準的黑白顯影工藝沖洗,產生黑白負片。這種方法沖洗的負片通常具有非常低的對比度和灰霧,係由C-41膠片結構的橙色色罩導致。
延伸閱讀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Gérard P. Michon. C-41 Processing at Home. Photographic Films Capturing Light with Silver. [2019-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7).
- ^ Henry Wilhelm; Carol Brower. The permanence and care of color photographs : traditional and digital color prints, color negatives, slides, and motion pictures Firstition. preservation publishing company. ISBN 0-911515-00-3.
- ^ Neopan 400CN. flickr.com. [9 April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 ^ KODAK PROFESSIONAL BW400CN Film - Truth Made Flexible, Kodak, [2013-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9),
World’s finest-grained chromogenic film
外部連結
編輯- 柯達C-41處理法沖印手冊Z-13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