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網球公開賽
13網球公開賽(Open 13)是每年二月在法國馬賽舉辦的男子職業網球賽事,ATP250巡迴賽其中一站。賽會名稱「13」源自隆河河口省的INSEE編碼,其首府即在馬賽。馬賽體育宮中央球場可容納5800個座位。
13公開賽 Open 13 | |
---|---|
![]() | |
ATP巡迴賽 | |
巡迴賽 | ATP巡迴賽 |
創立 | 2009年 |
地點 | ![]() |
場館 | 馬賽體育宮 |
類別 | ATP世界系列賽 (1993–1997) ATP國際系列賽 (1998–2008) ATP250巡迴賽 (2009–現今) |
地面 | 室內硬地球場 |
籤表 | 28單打 / 16雙打 |
獎金 | 724,015歐元 (2024) |
網站 | open13.org |
應屆冠軍 (2024) | |
單打 | ![]() |
雙打 | ![]() ![]() |
13公開賽創立於1993年,由馬賽本地的前職業網球運動員Jean-François Caujolle所發起,至今他仍擔任賽事總監。
瑞士選手馬克·羅錫在1993和1994年蟬聯兩屆單打冠軍,更在2000年三度奪冠,與托馬斯·恩奎斯特和若-威爾弗里德·桑加都以3個冠軍頭銜保持着賽會紀錄。
羅傑·費達拿2000年在本賽打進生涯首次ATP單打決賽,當屆也是ATP巡迴賽史首次有兩名瑞士選手進到決賽,輸給羅錫的費達拿[1][2]在2003年贏得本賽冠軍。[3]
其他著名的冠軍選手中還包括前世界排名第一的大滿貫得主鮑里斯·碧加、葉夫蓋尼·卡菲尼哥夫、安迪·梅利和胡安·馬丁·德爾波特羅。法國本土選手在本賽事中贏得了最多的冠軍,包括11個單打冠軍和15個雙打冠軍。[4]
歷屆決賽
編輯單打
編輯年 | 冠軍 | 亞軍 | 比分 |
---|---|---|---|
2025 | 于戈·安貝爾 (2) | 哈馬德·梅傑多維奇 | 7–6(7–4), 6–4 |
2024 | 于戈·安貝爾 | 格里戈爾·迪米杜夫 | 6–4, 6–3 |
2023 | 休伯特·賀卡士 | 邦雅曼·邦齊 | 6-3, 7-6(7-4) |
2022 | 安德烈·路比夫 | 費利克斯·奧熱-阿利亞西姆 (2) | 7-5, 7–6(7–4) |
2021 | 丹尼爾·麥維迪夫 | 皮埃爾-于格·埃貝爾 | 6-4, 6(4)-7, 6-4 |
2020 | 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 (2) | 費利克斯·奧熱-阿利亞西姆 | 6–3, 6–4 |
2019 | 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 | 米哈伊爾·庫庫什金 | 7–5, 7–6(7–5) |
2018 | 卡倫·哈查諾夫 | 盧卡斯·普耶 (2) | 7–5, 3–6, 7–5 |
2017 | 若-威爾弗里德·桑加 (3) | 盧卡斯·普耶 | 6–4, 6–4 |
2016 | 尼克·基域奧斯 | 馬林·施歷 | 6–2, 7–6(7–3) |
2015 | 吉爾·西蒙 (2) | 加埃爾·蒙菲斯 | 6–4, 1–6, 7–6(7–4) |
2014 | 厄內斯特·古爾比斯 | 若-威爾弗里德·桑加 | 7–6(7–5), 6–4 |
2013 | 若-威爾弗里德·桑加 (2) | 托馬什·貝迪治 | 3–6, 7–6(8–6), 6–4 |
2012 | 胡安·馬丁·德爾波特羅 | 米卡埃爾·洛德拉 (2) | 6–4, 6–4 |
2011 | 羅賓·蘇達寧 | 馬林·施歷 | 6–7(8–10), 6–3, 6–3 |
2010 | 米卡埃爾·洛德拉 | 儒利安·貝內托 | 6–3, 6–4 |
2009 | 若-威爾弗里德·桑加 | 米卡埃爾·洛德拉 | 7–5, 7–6(7–3) |
2008 | 安迪·梅利 | 馬里奧·安錫 (2) | 6–3, 6–4 |
2007 | 吉爾·西蒙 | 馬科斯·巴格達迪斯 | 6–4, 7–6(7–3) |
2006 | 阿諾·基文迪 | 馬里奧·安錫 | 6–4, 6–2 |
2005 | 約阿希姆·祖漢臣 | 艾雲·盧比錫 | 7–5, 6–4 |
2004 | 多米尼克·赫芭迪 | 羅賓·蘇達寧 | 4–6, 6–4, 6–4 |
2003 | 羅傑·費達拿 | 約納斯·波格文 | 6–2, 7–6(8–6) |
2002 | 托馬斯·恩奎斯特 (3) | 尼古拉·埃斯屈代 | 6–7(4–7), 6–3, 6–1 |
2001 | 葉夫蓋尼·卡菲尼哥夫 | 塞巴斯蒂安·格羅讓 | 7–6(7–5), 6–2 |
2000 | 馬克·羅錫 (3) | 羅傑·費達拿 | 2–6, 6–3, 7–6(7–5) |
1999 | 法布里斯·山度奴 | 阿諾·基文迪 | 6–3, 4–6, 6–4 |
1998 | 托馬斯·恩奎斯特 (2) | 葉夫蓋尼·卡菲尼哥夫 | 6–4, 6–1 |
1997 | 托馬斯·恩奎斯特 | 馬塞洛·里奧斯 | 6–4, 1–0, ret. |
1996 | 居伊·福爾熱 | 塞德里克·皮奧連 | 7–5, 6–4 |
1995 | 鮑里斯·碧加 | 達尼埃爾·瓦采克 | 6–7(2–7), 6–4, 7–5 |
1994 | 馬克·羅錫 (2) | Arnaud Boetsch | 7–6(8–6), 7–6(7–4) |
1993 | 馬克·羅錫 | 約翰內斯·馬丁納斯·西梅林克 | 6–2, 7–6(7–1) |
雙打
編輯年 | 冠軍 | 亞軍 | 比分 |
---|---|---|---|
2025 | 邦雅曼·邦齊 皮埃爾-于格·埃貝爾 |
桑德爾·吉勒 揚·傑林斯基 |
6–3, 6–4 |
2024 | 托馬什·馬哈奇 張之臻 |
帕特里克·尼克拉斯-薩爾米寧 埃米爾·魯蘇沃里 |
6–3, 6–4 |
2023 | 聖地亞哥·干沙里斯 愛德華·羅歇-瓦瑟蘭 |
尼古拉·馬俞 法布里斯·馬丁 |
4-6, 7-6(7-4), [10-7] |
2022 | 丹尼斯·莫爾恰諾夫 安德烈·路比夫 |
雷文·克拉森 麥克拉克倫·勉 (2) |
4-6, 7-5, [10-7] |
2021 | 勞埃德·格拉斯普爾 哈里·赫利厄瓦拉 |
桑德爾·阿倫茨 大衛·佩爾 |
7-5, 7-6(4) |
2020 | 尼古拉·馬俞 (3) 瓦謝克·波斯皮西爾 |
衛斯理·庫爾霍夫 尼克拉·梅克蒂奇 |
6–3, 6–4 |
2019 | 熱雷米·查迪 法布里斯·馬丁 |
麥克拉克倫·勉 馬特維·米德爾庫普 |
6–3, 6–7(4–7), [10–3] |
2018 | 雷文·克拉森 米高·維納絲 |
馬庫斯·丹尼爾 多米尼克·英格洛特 (2) |
6–7(2–7), 6–3, [10–4] |
2017 | 儒利安·貝內托 尼古拉·馬俞 (2) |
羅賓·哈塞 多米尼克·英格洛特 |
6–4, 6–7(9–11), [10–5] |
2016 | 馬特·帕維奇 邁克爾·維納絲 |
喬納森·埃利希 柯林·弗萊明 (2) |
6–2, 6–3 |
2015 | Marin Draganja 亨利·孔蒂寧 |
柯林·弗萊明 喬納森·梅雷 (2) |
6–4, 3–6, [10–8] |
2014 | 儒利安·貝內托 (2) 愛德華·羅歇-瓦瑟蘭 (2) |
保羅·漢利 喬納森·梅雷 |
4–6, 7–6(8–6), [13–11] |
2013 | 羅翰·波柏納 柯林·弗萊明 |
阿薩姆-烏爾-哈克·奎雷西 讓-儒利安·路查 |
6-4, 7-6(7-3) |
2012 | 尼古拉·馬俞 愛德華·羅歇-瓦瑟蘭 |
達斯汀·布朗 若-威爾弗里德·桑加 (2) |
3–6, 6–4, [10–6] |
2011 | 羅賓·哈塞 肯·斯庫普斯基 |
儒利安·貝內托 若-威爾弗里德·桑加 |
6–4, 6–7(4–7), [13–11] |
2010 | 儒利安·貝內托 米卡埃爾·洛德拉 (3) |
尤利安·克諾夫萊 (2) 羅伯特·林德斯泰特 |
6–4, 6–3 |
2009 | 阿諾·基文迪 (2) 米卡埃爾·洛德拉 (2) |
尤利安·克諾夫萊 安迪·拉姆 |
3–6, 6–3, [10–8] |
2008 | 馬丁·達姆 (2) 帕維爾·維茲納爾 |
Yves Allegro 傑夫·科塔茲 |
7–6(7–0), 7–5 |
2007 | 阿諾·基文迪 米卡埃爾·洛德拉 |
馬克·諾爾斯 (3) 丹尼爾·內斯特 (3) |
7–5, 4–6, [10–8] |
2006 | 馬丁·達姆 拉德克·斯泰潘內克 (2) |
馬克·諾爾斯 (2) 丹尼爾·內斯特 (2) |
6–2, 6–7(4–7), [10–3] |
2005 | 馬丁·達姆 拉德克·斯泰潘內克 |
馬克·諾爾斯 丹尼爾·內斯特 |
7–6(7–4), 7–6(7–5) |
2004 | 馬克·諾爾斯 丹尼爾·內斯特 |
馬丁·達姆 西羅·薩克 |
7–5, 6–3 |
2003 | 塞巴斯蒂安·格羅讓 法布里斯·山度奴 (2) |
Tomáš Cibulec 帕維爾·維茲納爾 (2) |
6–1, 6–4 |
2002 | 阿諾·基文迪 尼古拉·埃斯屈代 |
朱利安·布特 馬克斯·米爾內 |
6–4, 6–3 |
2001 | 朱利安·布特 法布里斯·山度奴 |
Michael Hill Jeff Tarango |
7–6(9–7), 7–5 |
2000 | 西蒙·阿斯博林 Johan Landsberg |
Juan Ignacio Carrasco Jairo Velasco, Jr. |
7–6(7–2), 6–4 |
1999 | 馬克斯·米爾內 Andrei Olhovskiy (2) |
大衛·亞當斯 帕維爾·維茲納爾 |
7–5, 7–6(9–7) |
1998 | 唐納德·約翰遜 Francisco Montana |
Mark Keil T·J·米德爾頓 |
6–4, 3–6, 6–3 |
1997 | 托馬斯·恩奎斯特 Magnus Larsson |
Olivier Delaître Fabrice Santoro |
6–3, 6–4 |
1996 | Jean-Philippe Fleurian Guillaume Raoux |
Marius Barnard Peter Nyborg |
6–3 6–2 |
1995 | 大衛·亞當斯 Andrei Olhovskiy |
Jean-Philippe Fleurian Rodolphe Gilbert |
6–1, 6–4 |
1994 | Jan Siemerink 達尼埃爾·瓦采克 |
Martin Damm 葉夫蓋尼·卡菲尼哥夫 |
6–7, 6–4, 6–1 |
1993 | Arnaud Boetsch Olivier Delaître |
艾雲·蘭度 克里斯托·范·倫斯堡 |
6–3, 7–6 |
參考
編輯- ^ PLUS: TENNIS -- MARSEILLE OPEN; Rosset Wins All-Swiss Final. The New York Times. [2021-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8).
- ^ FEDERER’S FIRST FINAL – 10 YEARS AGO. worldtennismagazine.com. [2021-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2).
- ^ Federer takes Marseille title. BBC. [2021-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7).
- ^ Past Champions. open13.fr. [2021-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