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倍海姆
馬丁·倍海姆(德語:Martin Behaim,也作Martinho da Boémia、Martin Bohemus、Martin Behaim von Schwarzbach或Martinus de Boemia,1459年10月6日—1507年7月29日),全名馬丁·馮·倍海姆(Martin von Behaim),德國宇宙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服務於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的探險家,他設計製作了世界上現存最早地球儀。
馬丁·倍海姆 | |
---|---|
出生 | 1459年10月6日 神聖羅馬帝國紐倫堡 |
逝世 | 1507年7月29日 葡萄牙王國里斯本 |
職業 | 宇宙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探險家 |
生平
編輯1459年,倍海姆出生在德國紐倫堡的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老馬丁·倍海姆和母親阿格尼絲·朔佩爾(Agnes Schopper)共育有7個子女,馬丁是最年長的一個。其父老馬丁·倍海姆是一個十分有權勢的商人,商會事業遠至威尼斯,甚至在1461年還當選為威尼斯共和國的議員。1474年,老馬丁·倍海姆去世。1477年,他的叔叔萊昂納德·倍海姆(Leonhard Behaim)將15歲的小馬丁送往佛蘭德的梅赫倫,在一個叫做約里烏斯·范多普(Jorius van Dorpp)的紡織商人那裏學習紡織貿易。同年,他被派往法蘭克福,負責向一位來自安特衛普的德國客戶出售紡織品。在那裏他和家族的老朋友巴特爾斯·范艾布(Bartels von Eyb)一起工作,趁此機會,他的母親勸說他不要再返回弗蘭德的紡織商人那裏去。在一封1478年9月18日寫給他叔叔的信中,馬丁·倍海姆表示自己不願再返回梅赫倫學習紡織貿易,而想更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商業知識。最後他找到了紐倫堡的同鄉、在安特衛普經商的德國商人弗里茨·黑貝萊因(Fritz Heberlein),黑貝萊茵同意收馬丁·倍海姆為學徒,教其數學和其他一些商業知識。1480年,葡萄牙和佛蘭德之間日益頻繁的國際貿易將馬丁·倍海姆帶到了里斯本,他在那裏接觸到了葡萄牙先進的宇宙學、航海學和地理學知識,並逐漸在此方面嶄露頭角。據說,他還在那裏結識了像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和斐迪南·麥哲倫這樣的航海界精英和社會名流。很快,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召見了他,聘任他為宮廷顧問。
馬丁·倍海姆還曾是德國天文學家約翰·繆勒(Johannes Müller,拉丁名Regiomontanus,1436年-1476年)的學生,他尤其着迷於宇宙學和地圖學的研究。1483年,由於良好的天文學基礎,馬丁·倍海姆受若昂二世邀請,進入一個由猶太天文學家亞伯拉罕·扎庫托為首的航海學委員會。在一次委員會的辯論會上,他向葡萄牙人第一次介紹了由猶太數學家、天文學家勒維·本·蓋爾森設計的十字杆,這一利用幾何學來計算距離的工具曾被北歐、希臘、古羅馬、阿拉伯和中國的航海家普遍使用,用做在航海時測量距離。
馬丁·倍海姆在1485-1486年間參加了由迪奧戈·康所率領的西非探險船隊[1],這支船隊後來一直航行到了剛果和安哥拉附近,並經亞速爾群島返回。目前尚無法得知馬丁·倍海姆隨這支船隊走了多遠,一種說法是他到達剛果後就未再前進了,還有種說法是他只到達了貝寧灣,甚至還有一說到達那裏的是天文學家何塞·維西尼奧(José Visinho)和探險家若昂·阿方索·德阿維羅,而並非馬丁·倍海姆。馬丁·倍海姆從西非航行歸來後在里斯本又做了哪些事鮮見史書記載,只知道他返回里斯本後,被若昂二世授予騎士頭銜,並陸續在若干個不同的職位上工作。
1486年,他在亞速爾群島的法亞爾島與堂娜·若安娜·德馬塞多(Dona Joana de Macedo)結婚並定居下來,他的岳父是該島的總督,佛蘭德人何塞·范韋爾特。1487年7月8日,他的母親阿格尼絲去世了。1490年,他回到了紐倫堡,處理家族商會的一些事宜。1491-1493年,他逗留在紐倫堡,並利用這段時間設計製作了讓他留名於世的地球儀。1493年,他經過弗蘭德、里斯本,回到了法亞爾島並一直居住到1506年。1507年7月29日,正在里斯本進行一次商務旅行的馬丁·倍海姆不幸病逝。
倍海姆的地球儀
編輯馬丁·倍海姆在回到他的故鄉紐倫堡後,於1491-1493年間,和畫家格奧爾格·阿爾布雷希特·格洛肯森(Georg Albrecht Glockenthon)合作,製作了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地球儀「Erdapfel」(德語字面意思為「地球蘋果」,也是德語中馬鈴薯的別名)。這座地球儀基本按照教皇西斯都四世在1475年的設想所設計,並加上了子午線和赤道。
這座地球儀直至今日,一直保存在紐倫堡的日耳曼國家博物館內,並和德國著名畫家阿爾布雷希特·丟勒的藝術品(紐倫堡是德國文藝復興的中心)陳列在同一層樓。
倍海姆地球儀上的世界地圖,基本參照了托勒密的地圖格局,並試圖將中世紀後期的地理發現(如馬可波羅在亞洲的所見所聞等)也納入其中。當然,由於當時數學、地理知識還比較落後,倍海姆地球儀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錯誤。如位於西非的佛得角群島,比正確的位置竟相差了好幾百英里;大西洋中則佈滿了大量神話傳說中所虛構的基督教王國所在的島嶼[2];馬可·波羅提到過的「西潘戈」(日本)島,距離歐洲海岸僅有1500英里。傳說中虛構的「幽靈島」聖布蘭達島也被標註在了地圖上,不過和其他地圖不同的是面積較大,位於西半球的中心。在沒有發明經度儀的當時,很多地方的誤差達到了16度,而現在的地圖很少有誤差超過1度的。地球儀誕生在美洲被發現的前夕,地圖上尚未繪出美洲,但西歐和亞洲相隔並不算太遠,這和哥倫布當時的看法是一致的。雖然沒有當時航海家們所使用的波多蘭航海圖精美和準確,但最重要的是,倍海姆地球儀是地圖學發展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地球儀,並且傾斜旋轉在正確角度,是一部反映1492年的歐洲解釋和描繪世界的百科全書。
在線倍海姆地球儀
編輯倍海姆地球儀現在已被一家奧地利研究機構從各個角度拍攝成高解像度的照片,並以3D形式呈現在互聯網上。任何人可以訪問這裏來欣賞它。
注意:您的電腦可能需要安裝Xj3D(一款基於Java的X3D工具組件)和X3D瀏覽器才能正確瀏覽在線倍海姆地球儀,Xj3D和X3D瀏覽器可以在這裏下載。
參考資料
編輯- 海野一隆. 《地图的文化史》. 新星出版社. 2005年5月. ISBN 7-80148-7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