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馮(1935年4月5日—2007年4月18日),本名張志雄,後改名馮培德士雄,自稱馮馮。生於中華民國廣東省廣州市,台灣作家、翻譯家、畫家、紙藝家、作曲家。移民加拿大,擁有美國與中華民國雙國籍。

篤信佛教,人稱馮馮居士

簡介

編輯

父親為烏克蘭軍官,母親則是廣西壯族人,出生於廣州市。童年生涯顛沛流離,15歲高中畢業時,謊報年齡,改名馮培德,於1949年考入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隨部隊來到台灣。在中華民國海軍白色恐怖中,因寫信給在廣東省的母親,被懷疑「通匪」,被中華民國海軍情報隊拘捕審訊,被關押在鳳山招待所,但未合法起訴及審判,時間長達五年。1955年,海軍情報隊以他精神失常為由,取消軍籍後釋放,他輾轉來到台北謀生。1957年,考取國防部招考外事編譯軍官,擔任軍隊翻譯官,負責與美軍連絡,並曾進入總統府,擔任蔣中正與宋美齡的翻譯官。自學九國語言,曾分別以法文小說及英文小說獲得奧地利獎項。1962年,成為皇冠文學出版社作家,開始出版小說。1963年在出版《微曦四部曲》後,成為暢銷作家,並獲得第一屆十大傑出青年。1964年退伍,任職美國軍事顧問團海軍組譯員,並在東吳大學任兼任教授,教授英文寫作。

因為曾有因「匪諜」罪名被逮捕的記錄,中華民國海軍情報隊於1964年重新對他進行調查,準備再次逮捕他。1965年12月,馮馮獲得美軍顧問團軍官協助,搭乘美軍軍艦至日本,再轉往加拿大溫哥華,獲得加拿大政府政治庇護,自此居住在溫哥華。在加拿大時,因篤信佛教,自稱有「天眼通」等神通能力。

自學古典音樂。1997年,其交響樂作品獲獎,至俄國莫斯科,由俄羅斯聯邦交響樂團演出其作品,並獲得烏克蘭國家音樂學院榮譽作曲博士學位。1999年,因古典音樂作品,獲得美國政府許可,加入美國國籍。

在解嚴之後,2002年,向台灣政府申請要求平反匪諜罪名。2003年出版自傳《霧航》,坦承他是男同性戀者,回憶在白色恐怖時被拘禁及遭到性虐待等事件。2004年,返回台灣,更新戶口名簿。同年,因為匪諜罪名沒有被正式起訴,沒有相關文件證明他被非法拘禁,拘禁日期填寫錯誤等原因,政府駁回平反訴願,不予補償。

2007年在台北因胰腺癌去世。[1][2][3]

作品

編輯
  • 《微笑》1962年。
  • 微曦四部曲》1963年。
  • 《青鳥》1964年。
  • 《昨夜星辰》1968年。
  • 《柯飄湖》1972年。
  • 《蒙眼的女神》1974年。
  • 《冰崖》1977年。
  • 紫色北極光》1980年。
  • 《哭泣的紫楓》1981年。
  • 《希望的火炬》1982年。
  • 《空虛的雲》1984年。
  • 《禪定天眼通之實踐》1984年。
  • 《太空科學核子物理學與佛理的印證》1987年。
  • 《天眼慧眼法眼的追尋》1987年。
  • 《巴西來的小男孩》1990年。
  • 《霧航[回憶錄]》2003年。
  • 《趣味的新思維歷史故事》2006年。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馮馮生平. [2010-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冯冯居士生平事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馮馮回覆. [2016-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外部連結

編輯

馮馮特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