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琦(1558年11月23日—1603年),用韞琢庵,遼東廣寧左衛軍籍,山東青州府臨朐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馮琦
大明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
籍貫山東青州府臨朐縣
遼東廣寧左衛軍籍
字號字用韞,號琢庵
諡號文敏
出生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逝世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三月初三日
配偶娶姜氏,封夫人
親屬(子)馮士杰、馮士楷、馮士渠
出身
  • 萬曆四年丙子科舉人
  • 萬曆五年丁丑科同進士出身
經歷
  • 萬曆五年五月,改庶吉士,入翰林院讀書
  • 七年九月,授翰林院編修
  • 九年五月,內府書堂教習
  • 十年四月,充正使,冊封荊府富順王朱厚焜庶長子朱載垬為富順王
  • 十一年八月,充經筵展書官
  • 十一年十二月,充會典纂修官
  • 十五年二月,以會典成,升侍講
  • 十五年十月,管理誥敕
  • 十七年八月,充經筵講官
  • 十七年十一月,升右春坊右諭德兼侍講、掌司經局事
  • 二十年八月,升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讀、掌左春坊印信
  • 二十年九月,任武會試考官
  • 二十一年五月,暫署翰林院印信
  • 二十一年七月,升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
  • 二十二年三月,充正史副總裁官
  • 二十三年四月,升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
  • 二十四年八月,給假回籍,贈父母誥命
  • 二十七年五月,改吏部右侍郎,兼官如故
  • 二十九年二月,任會試正考官
  • 二十九年六月,充經筵講官
  • 二十九年七月,改吏部左侍郎,教習庶吉士
  • 二十九年十月,升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
  • 三十一年二月,病篤,輔臣代請休致
  • 三十一年四月,賜祭葬,贈太子少保

生平

編輯

馮裕曾孫。生於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自幼穎慧絕人,授書日記千言,萬曆四年(1576年)丙子科山東鄉試舉人,五年(1577年)丁丑科二甲第二十二名進士[2][3][4]。改庶吉士,七年(1579年)九月授翰林院編修,纂修《大明會典》,書成,十五年(1587年)二月升侍講,十七年(1589年)八月充經筵講官,十一月升右春坊右諭德兼侍講,二十年(1592年)八月升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讀,二十一年(1593年)七月升少詹事兼侍讀學士,二十三年(1595年)四月升禮部右侍郎,兼官如故,二十七年(1599年)五月改吏部右侍郎,兼官如故,二十九年(1601年)七月改吏部左侍郎[5]張居正稱其「此幼而碩者,國器也」。二十八年(1600年)余繼登去世,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馮琦繼任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對於思想界的「異端邪說」極其不滿,並將矛頭指向李贄,指其「背棄孔孟,誹毀程朱」。三十年(1602年)五月,馮琦上言礦稅之害:「滇以張安民故,火廠房矣;粵以李鳳釀禍,欲刃其腹矣;陝以委官迫死縣令,民洶洶不安矣;兩淮以激變地方,劫毀官舍錢糧矣;遼左以余東翥故,碎屍抄家矣。土崩瓦解,亂在旦夕,皇上能無動心乎?」但無下文。三十一年(1603年)三月,赴福王朱常洵喜宴時昏倒,回家後一病不起[6],賜祭葬,贈太子少保文敏

著作

編輯

明神宗年間,詞館中以于慎行及馮琦文學為一時之冠。編有《經濟類編》百卷,近三百萬字。沈雲龍編《明代傳記叢刊》收入《馮琢庵先生北海集》[7]。又曾撰《宋史紀事本末》以續《通鑑紀事本末》,未完稿而逝[8]

家族

編輯

曾祖馮裕,貴州按察司副使 贈貴州右布政使;祖父馮惟重,行人司行人 贈兵部主事;父馮子履,河南布政使司左參政。母宋氏(封安人)。重慶下[9]

註釋

編輯
  1. ^ 王錫爵在《王文肅公文草》明確說到:「公諱琦,字用韞,生於嘉靖戊午十一月二十三日。」
  2. ^ (明)張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3. ^ 魯小俊,江俊偉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4. ^ 朱保炯,謝沛霖.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 785-790 明清进士题名录索引 1-6. 台灣: 文海出版社. 1981. 
  5. ^ 明史》(卷216):「馮琦,字用韞,臨朐人。幼穎敏絕人。年十九,舉萬曆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預修《會典》成,進侍講,充日講官,歷庶子。三王並封議起,移書王錫爵力爭之。進少詹事,掌翰林院事。遷禮部右侍郎,改吏部。蒞政勤敏,力抑營競,尚書李戴倚重之。……尋轉左侍郎,拜禮部尚書。帝將冊立東宮,詔下期迫,中官掌司設監者以供費不給為詞。琦曰:「今日禮為重,不可與爭。」其弟戶部主事瑗適輦餉銀四萬出都,琦立追還,給費,事乃克濟。」
  6. ^ 于慎行《谷城山館文集》記載:「萬曆三十一年,歲在癸卯三月三日,故資政大夫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北海馮公告終於位越,某月某日塟於青郊祖兆禮也。」
  7. ^ 明史》(卷216):「琦明習典故,學有根柢。數陳讜論,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內閣缺人,帝已簡用朱國祚及琦。而沈一貫密揭,言二人年未及艾,蓋少需之,先用老成者。乃改命沈鯉、朱賡。琦素善病,至是篤。十六疏乞休,不允。卒於官,年僅四十六。遺疏請厲明作,發章奏,補缺官,推誠接下,收拾人心。語極懇摯。帝悼惜之。贈太子少保。天啟初,諡文敏。」
  8. ^ 《四庫提要》言:「初,禮部侍郎臨朐馮琦欲仿《通鑑紀事本末》例,論次宋事,分類相比,以續袁樞之書,未就而歿。侍御史南昌劉曰梧得其遺稿,因囑邦瞻增訂成編,大抵本於琦者十之三,出於邦瞻者十之七。」
  9.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萬曆五年丁丑科登科錄》 

參考書目

編輯
  • 莊天全:《莊學士集》卷六《祭馮老師大宗伯》
  • 溫純:《溫恭毅公文集》卷十六《祭大宗伯馮用韞公文》
  • 王錫爵:《王文肅公文草》卷十二《祭馮琢庵文》
  • 于慎行:《穀城山館文集》卷三十一《故大宗伯琢吾馮公誄有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