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茱萸

芸香科花椒属的一种植物

食茱萸(學名:Zanthoxylum ailanthoides),通稱茱萸,別名紅刺楤紅刺蔥大葉刺蔥仁刺蔥刺江某越椒毛越椒鳥不踏、「樧」、「艾子」,中國植物誌則稱以椿葉花椒[1]是中華文化所說的「茱萸」物種之一。

食茱萸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目: 無患子目 Sapindales
科: 芸香科 Rutaceae
屬: 花椒屬 Zanthoxylum
種:
食茱萸 Z. ailanthoides
二名法
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 & Zucc.

形態

編輯

食茱萸為芸香科落葉喬木,具有特殊香味。食茱萸的嫩枝密佈銳利的尖刺,老幹也長滿了瘤狀尖刺,連鳥兒也不敢在上面棲息,因此有「鳥不踏」之稱。葉片為羽狀複葉互生,長30-80厘米,小葉片為披針形,長6-12厘米,邊緣有鋸齒,小葉密佈透明油腺,有芳香味,幼葉常呈紅色,故名紅刺楤。很多鳳蝶幼蟲也喜愛吃食茱萸的葉子,為誘蝶植物。食茱萸春季開花,圓錐花序,花小,黃白色。食茱萸是重要的蜜源植物,開花時常吸引許多蝴蝶、蜂類、甲蟲等昆蟲來前來吸食花蜜,形成「蝴蝶樹」的奇特景觀。果實於秋季成熟,為蓇葖果,球形,直徑0.5-0.6厘米。

功用

編輯

食茱萸是藥食兼用的本草

歷史

編輯

禮記》中稱食茱萸為「藙」,訓詁書《廣雅》又稱為「樾椒」,《本草拾遺》稱它為「欓子」。四川先民稱它為「艾子」。左思《蜀都賦》曾描述過蜀中」其圃則有蒟蒻茱萸……眾獻而儲。」

藥用

編輯

果實作藥用,有溫中、燥濕、殺蟲、止痛的功效。

食用

編輯

食茱萸是能發出香辛氣味的重要調味品。食茱萸古來與花椒並列為「三香」。以四川食物為例,歷史上有以下用法:或者將食茱萸果實煎熬成膏狀,作牛羊豬肉菜的配料,以除去腥膻味;或者用整粒食茱萸果實作羹臛的調味料;或者用作酒的味料。到明代中葉時,食茱萸已成為四川食物中廣泛使用的調味品。《本草綱目》中記載:食茱萸「味辛而苦,土人八月采,搗濾取汁,入石灰攪成,名曰『艾油』,亦曰『辣米油』。味辛辣,入食物中用」。明末清初引進了辣椒,古典川菜中的食茱萸就讓位於辣椒了。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椿叶花椒 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 et Zucc. var. ailanthoides.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 [2013-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