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第二鎮清朝末年軍隊現代化改革之後的新軍編制之一,相當於現在的師的規模。第二鎮駐直隸保定等地。

陸軍第二鎮的起源始於武衛右軍之一部,後隨着袁世凱實力增強,武衛右軍1902年擴張為北洋常備軍,北洋常備軍第一鎮在1905年清朝政府統一各新軍番號後,更名為「陸軍第二鎮」。從部隊名稱發展可知此部隊為袁世凱發跡起訓練的新軍,在武力與整頓上都屬於當時清朝新軍中的頂尖。

更名後的陸軍第二鎮,統制王英楷1908年王英楷病故,統制由該鎮第3協統領馬龍標接任。

辛亥革命前夕,其統制是馬龍標,轄第3協,第4協。第3協統領為王占元。第4協統領為鮑貴卿。該鎮是袁世凱的嫡系。參加南下鎮壓武昌起義。後馬龍標被免職,王占元升為二鎮統制。

1912年2月第二鎮改為陸軍第二師,王占元改任師長。1916年王占元升署將軍後,由王金鏡接任師長一職。

民國九年(1920),師長由孫傳芳接任,孫傳芳在1920年代初的幾次戰爭中憑藉着第二師的卓越戰力擴張控制地盤。民國十一年(1922)因孫傳芳與福建督軍王永泉的戰爭勝利,孫傳芳將師長職務交予其親信同時也是下屬第三旅旅長盧香亭

盧香亭時代的第二師在江浙戰爭直奉戰爭中多度締造優異戰功。但是在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在江西省與北伐軍中路軍進行決戰戰敗,戰力大減。

人物

編輯
  • 王占元:第三協統領,民國後為直系軍閥核心將領,湖北省督軍兼民政長。
  • 孫傳芳留日回國後,經清政府陸軍部考核,授步兵科舉人,並曾擔任該鎮第三協第五標教官。在接任第二師師長後組建五省聯軍,為1920年代民國軍閥中的一大勢力。
  • 良弼曾任該鎮四協八標統帶官。
  • 孫連仲曾是該鎮四協八標二營八連士兵。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