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杜拉一世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9年12月28日) |
阿布杜拉·伊本·侯賽因(阿拉伯語:عبد الله الأول بن الحسين,1882年2月9日—1951年7月20日),外約旦酋長國埃米爾(1921年4月11日-1946年5月25日在位),外約旦國王(1946年5月25日-1951年7月20日在位),1950年時改稱約旦國王。
阿布杜拉·伊本·海珊 | |
---|---|
約旦國王 HM The King of Jordan | |
外約旦埃米爾 | |
統治 | 1921年4月11日-1946年5月25日(25年44天) |
加冕 | 1921年4月11日 |
約旦國王 | |
統治 | 1946年5月25日-1951年7月20日(5年56天) |
加冕 | 1946年5月25日 |
繼任 | 塔拉勒·伊本·阿布杜拉 |
出生 | 奧斯曼帝國麥加 | 1882年2月9日
逝世 | 1951年7月20日 約旦耶路撒冷 | (69歲)
安葬 | |
配偶 | 穆斯巴·賓特·納賽爾(1904年結婚) |
子嗣 | 塔拉勒·伊本·阿布杜拉 |
王朝 | 哈希姆家族 |
父親 | 侯賽因·賓·阿里 |
生平
編輯阿布杜拉·伊本·侯賽因是哈希姆王朝的漢志(或譯為希賈茲)國王侯賽因·伊本·阿里的次子,生於麥加。他的青年時代是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度過的,在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接受教育,是那裏的阿拉伯人社交圈中的明星人物。1909年,他成為奧斯曼帝國議會中的麥加代表,並擔任這一職務直至1916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阿布杜拉·伊本·侯賽因與父親和協約國合作,於1916年領導阿拉伯部落發動了推翻奧斯曼帝國統治的阿拉伯大起義。在一戰結束後,奧斯曼帝國土崩瓦解。1919年7月,在大馬士革召開的阿拉伯民族主義者大會通過決議,要求阿布杜拉成為伊拉克國王,而侯賽因的三子費薩爾為敘利亞國王。1920年7月25日,法國佔領敘利亞,廢黜費薩爾。11月11日,阿布杜拉宣佈將自己的伊拉克王位讓給費薩爾,自己則準備組建軍隊攻打法軍。經英國和哈希姆家族其他成員的調解,阿布杜拉於1921年3月從漢志前往英國委任統治地外約旦,接受當地酋長的宣誓效忠,於當年4月11日成為外約旦酋長國埃米爾[1]。
當英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損失慘重而無力對眾多託管地進行控制之時,阿布杜拉·伊本·侯賽因於1946年5月25日宣佈自己為外約旦國王,這個國家後於1950年改國名為約旦。
外約旦獨立後,阿布杜拉一世繼續奉行親英政策。1948年5月,阿布杜拉一世與其它阿拉伯國家一起向剛剛成立的以色列發動進攻,引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他麾下受過英國人訓練的新式約旦軍隊攻佔了很大一塊地方。在1949年停戰後,約旦仍然對這些攻佔的地區保持實際控制。這一地區就是現在所稱的「約旦河西岸地區」,這裏由於阿布杜拉一世的勝利這裏一直是約旦的領土,直到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被以色列佔領。
巴勒斯坦的一些激進武裝派別懷疑阿布杜拉一世企圖與以色列單方面媾和,開始策劃針對他的陰謀。1951年7月20日,阿布杜拉一世在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暗殺。
家族
編輯
|
參考資料
編輯- ^ 骆驼上的阿米尔·阿卜杜拉保镖,远方左侧是红、绿和白色旗帜. World Digital Library. 1921-04 [2013-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30).
- ^ Kamal Salibi. The Modern History of Jordan. I.B.Tauris. 1998-12-15 [2018-02-07].
- ^ Family tree. alhussein.gov. 2014-01-01 [2018-02-08].
相關條目
編輯參見
編輯前任: 無 |
約旦國王 1921年-1951年 |
繼任: 塔拉勒·伊本·阿布杜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