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顯德
郭顯德(英語:Hunter Corbett,1835年12月8日—1920年1月7日),神學博士,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美北長老會傳教士。在中國山東度過了56年,步行千里,下鄉佈道與苦力貧民同眠共食,又廣行善事。一生施洗信徒不下三千。在義和團之亂時期,民間流行說,「外國人不殺郭顯德,中國人不殺趙斗南(郭顯德的學生)。」
郭顯德 Hunter Corbett | |
---|---|
出生 |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克拉里恩縣 | 1835年12月8日
逝世 | 1920年1月7日 中國山東省膠東道福山縣(今煙台市福山區) | (84歲)
職業 | 傳教士 |
活躍時期 | 1863年-1920年 |
知名於 | 賑災、醫學、教育、和建立山東長老會 |
配偶 | Elizabeth Culbertson, Mary Campbell Nixon, Harriet Robina Sutherland. |
生平
編輯1835年12月8日,郭顯德生於美國賓州克拉里恩縣一個敬虔的基督徒家庭,是蘇格蘭移民的後代。父母分別是羅斯-米切爾-科貝特(Ross Mitchell Corbett)和芬妮-卡爾伯森(Orr)-科貝特(Fannie Culbertson)。他於1860年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州卡農斯堡的傑弗遜學院(現為華盛頓與傑弗遜學院)。在普林斯頓神學院畢業以後,他與第一任妻子伊利沙伯-"麗茲"-庫爾伯森(Elizabeth "Lizzie "Culbertson)一起,於1863年起航前往中國。
他們在好望角一帶航行了半年之久,並在中國沿海遇險,終於在1863年仲冬時節抵達芝罘。 1864年他們到達登州,因無人肯租給房屋,於是住在一間已荒廢的觀音堂里。苦讀中文,一年後擇地煙臺建立傳教站。
他與同工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和倪維思(John Nevius)一起,制定了將福音播撒在中國北方土壤中的方法,使山東成為中國最強大的長老會宣教團。山東計劃的主要特點是在整個農村廣泛地開展工作,而不是集中在城市裏。郭顯德被形容為 "不屈不撓的傳教士",他用馬匹、騾車和腳步走遍了整個省份。除了旅行的困難之外,他還遭遇了一些謾罵和投擲石塊的事件。1886年,華盛頓和傑弗遜學院授予他名譽神學博士學位。
教育
編輯1866年郭顯德在煙臺西南郊毓璜頂買地建成毓璜頂長老會堂和煙臺第一家小學。1866年郭顯德在煙臺毓璜頂創辦文先小學(男校)和會英小學(女校),這是煙臺開埠後首個新式學校。後來發展成煙臺益文商專,即今煙臺二中前身和毓璜頂小學。郭顯德夫人蘇紫蘭在毓璜頂創辦煙臺第一個幼稚園。郭顯德還先後在福山、牟平、棲霞、萊陽、海陽、即墨、膠州及煙臺創辦小學共40餘所。
醫院
編輯郭顯德夫人蘇紫蘭於1890年毓璜頂開設了一個小型診療所。1914年建成毓璜頂醫院,嵇尤爾為首任院長。醫院分南被兩樓,約300餘間,90張床位,各種設施一應俱全。今日此醫院仍是山東省最大規模醫院之一。
博物院
編輯郭顯德使用了很新穎的傳教方法。1875年郭顯德在今市府街創辦山東境內第一個博物院。他租下了當地一個劇院,把後面的房間改成了一個博物館,裏面擺放着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品。禮拜後,博物館的大門就會打開,展出珊瑚、礦產、動植物標本等。 截至1900年,約有72000人聽了他的講道,並參觀了博物館。
賑災濟貧
編輯1906年他被選為紐約長老會總會主席。1914年,民國政府頒發給郭顯德「雙龍嘉禾」獎章一枚。
山東長老會
編輯他最輝煌的成就是組織和發展了山東長老會。到郭顯德去世的那一年,全省共有343個有組織的教堂和禮拜堂,有15000多名教友。 1906年,他被選為大會主持人,美國長老會的中央管理機構--美國長老會或改革派教會。
1907年,他的女兒Grace Corbett嫁給了Ralph C. Wells(1877-1955)。 1908年,他的女兒Jane Lea Corbett嫁給了John Lawrence Goheen。
1920年1月7日,郭顯德在山東煙臺去世,在山東傳教共計56年,享年85歲。葬於「美國公墓」,其時毓璜頂一帶人山人海,送葬者千人。墓碑保存至今。
他的第三任妻子和遺孀蘇紫蘭於1936年去世。
參考資料
編輯- 《郭顯德傳 : 掌握中國北方大復興的屬靈偉人》 美國見證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