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韓

朝鲜半岛古代国家

辰韓진한),是古代(公元前2世紀末至公元後4世紀左右)朝鮮半島南部部落之一,在洛東江以東慶尚道,與馬韓弁韓合稱三韓三韓是現在朝鮮族的直系祖先,也是如今韓國國名得來的原因。

辰韓
三韓東濊在朝鮮半島的位置
韓語名稱
諺文진한
漢字辰韓
文觀部式Jinhan
馬-賴式Chinhan

歷史

編輯

與漢族的關係

編輯

辰韓在馬韓之東,其耆老傳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來適韓國,馬韓割其東界地與之。有城柵。其言語不與馬韓同,名國為邦,弓為弧,賊為寇,行酒為行觴。相呼皆為徒,有似秦人,非但燕、齊之名物也。名樂浪人為阿殘;東方人名我為阿,謂樂浪人本其殘餘人。今有名之為秦韓者。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國。

——《三國志魏書卷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1]

故辰韓亦有秦韓之稱(「辰」和「秦」在現代韓語/韓語中發音一樣,韓語諺文書寫字形也都是「진」字,但漢字表記不同)。另一說法是辰國人後裔。

李延壽在其所編寫的《北史》列傳第八十二中記錄:「新羅者,其先本辰韓種也。地在高麗高句麗)東南,居漢時樂浪地。辰韓亦曰秦韓。相傳言秦世亡人避役來適,馬韓割其東界居之,以秦人,故名之曰秦韓。其言語名物,有似中國人。」[2]

辰韓初有六國,後發展最鼎盛時共有十二國;辰韓包括前57年建立的新羅東晉時期為新羅國所分。辰韓被新羅合併後秦人逃亡日本

與弁韓的關係

編輯

弁辰與辰韓雜居,亦有城郭。衣服居處與辰韓同。言語法俗相似,祠祭鬼神有異,施灶皆在戶西。其瀆盧國與倭接界。十二國亦有王,其人形皆大。衣服絜清,長發。亦作廣幅細布。法俗特嚴峻。

——《三國志魏書卷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

辰韓與弁韓交流較多,居民均相互雜居[3]。辰韓與弁韓語言文化相似,[4]但《後漢書》記載,兩者語言文化相異。[5]

辰韓與其它三韓部落一樣都是在公元前108年古朝鮮滅亡後的混亂和北方人民的南遷中成立。辰韓與辰國的關係不很明朗。《後漢書》認為三韓之地「皆古之辰國也」,[6] 而《三國志》認為辰韓即「古之辰國」。

辰韓人以種稻養蠶為生計。

領域

編輯
 
辰韓

帶方郡之南,與日本海接壤。部落聯盟領域南接壤弁韓。初始有6部落,後來分裂成12部落,其中斯羅發展成為新羅

辰韓12「國」

編輯

開始有6個部落,稍分發展為12個部落 三國志魏書卷30[7]:

  1. 已柢國
  2. 不斯國
  3. 勤耆國
  4. 難彌離彌凍國
  5. 冉奚國
  6. 弁樂奴國
  7. 軍彌國〈弁軍彌國〉
  8. 如湛國
  9. 戶路國
  10. 州鮮國(馬延國)
  11. 斯盧國
  12. 優由國

弁韓也有12個部落[8]:

  1. 弁辰彌離彌凍國
  2. 弁辰接塗國
  3. 弁辰古資彌凍國
  4. 弁辰古淳是國
  5. 弁辰半路國
  6. 弁樂奴國
  7. 弁辰彌烏邪馬國
  8. 弁辰甘路國
  9. 弁辰狗邪國
  10. 弁辰走漕馬國
  11. 弁辰安邪國〈馬延國>
  12. 弁辰瀆盧國

三國志魏書30卷[9]:弁、辰韓共二十四國,大國有四五千個家庭,小國有六七百個家庭,總人口有四五萬戶。

延伸閱讀

編輯

[]

 晉書·卷097》,出自房玄齡晉書
 後漢書/卷85》,出自范曄後漢書
 三國志/卷30》,出自陳壽三國志
 北史·卷094》,出自李延壽北史

註釋

編輯
  1. ^ 辰韓在馬韓之東,其耆老傳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來適韓國,馬韓割其東界地與之。有城柵。其言語不與馬韓同,名國為邦,弓為弧,賊為寇,行酒為行觴。今有名之為秦韓者。
  2. ^ 北史·卷94·新羅》:相傳言秦世亡人避役來適。
  3. ^ 據《後漢書·卷85》記載,辰韓位於三韓的東部,共有十二國,北與濊貊相鄰。:辰韓在東,十有二國,其北與濊貊接
  4. ^ 三國志·卷30》:弁辰與辰韓雜居,亦有城郭。衣服居處與辰韓同。言語法俗相似,祠祭鬼神有異,施灶皆在戶西。
  5. ^ 《後漢書·卷85》:弁辰與辰韓雜居,城郭衣服皆同,言語風俗有異。
  6. ^ 《後漢書·卷85》:(三韓) 凡七十八國,伯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餘戶,小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閒,地合方四千餘里,東西以海為限,皆古之辰國也。
  7. ^ 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國。
  8. ^ 三國志魏書卷30:「弁辰亦十二國,又有諸小別邑,各有渠帥,大者名臣智,其次有險側,次有樊濊,次有殺奚,次有邑借。」
  9. ^ 弁、辰韓合二十四國,大國四五千家,小國六七百家,總四五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