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家統一陣線

聯合國家統一陣線(法語:Front d'Union Nationale越南語Mặt trận Thống nhất Quốc gia Liên hiệp),又稱越南國民黨戰線(英語:Front of the Nationalist Parties for Vietnam越南語Mặt trận Quốc dân Đảng Việt Nam),1945年稱為越國會越南語Việt quốc Hội),是越南二十世紀早期一個爭取越南脫離法國統治的革命政黨與越南國會的前身。[3][4]

聯合國家統一陣線
Mặt trận Thống nhất Quốc gia Liên hiệp
Front d'Union Nationale
領袖保大帝
主席張子英(1945-1946)
阮海臣(1946-1948)
總書記武鴻卿(1945-1946)
阮完璧(1946-1948)
發言人阮祥三
河內委員阮世業吳束迪讓送
廣南委員潘瓌潘基南
廣州委員令澤民阮海臣
雲南委員黎富合阮世業
東興委員武伯駢李東阿
創始人張子英
武鴻卿
成立1945年5月
重慶市(議決)
1945年12月15日
河內市(正式)[1]
1946年2月17日
南京市(再設)
解散1946年8月(分離)
1948年5月(建立政府)
前身 越南復國同盟會
越南革命同盟會
大越國家革命委員會
繼承者 越南國家聯合政府
越南臨時中央政府
總部河內市(政治部)
海防市(軍機處)
沙垻市社(秘密)
中央軍委會 越南國民軍
青年保政團
外圍組織 越南復國同盟會
意識形態民族主義
維民主義[2]
三民主義
政治立場右翼
官方色彩    
口號民族獨立、民權自由、民生幸福
團結精誠(正式)
黨歌《越南、東天明珠》
會旗幟的初步

歷史

編輯

越南國民黨戰線

編輯

1945年「八月革命」,胡志明河內發表《獨立宣言》,宣佈越南從「日寇」奪回政權、廢除君主制、脫離法國統治,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5][6]但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未能有效控制全國。二戰結束後,盟軍決定由中華民國接管越南在北緯16度以北地區,以南由英國接管。其後,法國有意重建殖民統治,回到南越。

日本二戰投降之後,越南南北分別由英軍中華民國軍隊佔領。在中華民國的支持下,越南共產黨越南國民黨合作組成了北越的第一屆內閣。南部的英軍則逐步將接管區歸還印度支那原宗主國法國。法國與北越交涉後,法國同意北越以法蘭西聯盟的成員身份獨立,卻不願意讓越南統一。兩者對立引發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另一方面,儘管中國國民政府成為同盟國代表,前來解放日佔越南,北越民族主義高漲的情況下反中情緒濃厚,認為可先利用與法國合作擺脫中國勢力[7][8],而法國戴高樂政府並不願承認北越獨立[9],但基於合作需要,乃與北越在1946年3月達成妥協,法國容許北越是印度支那聯邦法蘭西聯邦內「擁有自己的政府」國家,而北越則允許法軍前往河內取代中國軍隊,並在將來透過投票決定法軍應否撤出越南。[10]

1946年1月6日,越南全國選民投票選出333名國會代表。1946年3月2日,第一屆國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決定不經選舉補充70名海外代表。結果,第一屆國會包括403名代表。這是東南亞地區第一個國會,也是殖民地爭取獨立後的第一個國會。第一屆國會第一次會議出常務委員會。其包括15名正式委員,3名候補委員,由阮文素為主任。國會還選出由胡志明為主席、阮海臣為副主席的抗戰聯合政府。政府的部長其中包括:

職稱 姓名
外交部部長 阮祥三
內務部部長 黃叔沆
經濟部部長 周伯鳳
財政部部長 黎文獻
國防部部長 潘英
社會部兼衛生救濟和勞動部部長 張庭知
教育部部長 鄧台梅
司法部部長 武庭槐
交通公路部部長 陳登科
耕農部部長 蒲春律
最高顧問團顧問 阮福永瑞
抗戰委員會主席 武元甲
抗戰委員會副主席 武鴻卿

1946年3月6日,政府、抗戰委員會和國會常委會成員聯席會議一致同意胡志明主席率領的越南代表團與法國政府代表簽署《「3.6」初步協議》。1946年7月6日至9月13日,由范文同為團長的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代表團赴法出席在巴黎楓丹白露召開的越法正式談判。1946年9月14日,胡志明主席與法國政府代表簽署《「9.14」臨時協約》。

1946年春,法國政府任命著名將領勒克萊爾東方遠征軍司令,決心以武力恢復殖民秩序。1946年5月初,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全部撤出越南,法國軍隊開始接管越南北方。1946年7月6日,越南獨立同盟會法國政府法國楓丹白露開始談判[11]。9月14日,雙方簽訂臨時協定,但是法國無意守約。

1946年11月26日,法國艦隊轟炸了海防,造成2000人死亡,4000多傷。12月19日法國向越南民主共和國宣戰。

聯合國家統一陣線

編輯

1946年11月20日,法國軍隊越南獨立同盟會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越盟軍撤出海防。1946年11月24日,法國軍艦和炮兵開始炮轟海防,隨後越盟同意了停火協議並撤出了海防,但不久又派出軍隊騷擾海防。隨後越盟與法國開始了游擊戰。越盟軍兵員素質、作戰經驗和武器裝備等均差,處處被法軍壓制,原本與越盟軍並肩作戰的高台教和好教等宗教團體也紛紛轉向投法。

1947年2月法國重奪河內,迫使越盟退進叢林展開游擊戰。為削弱胡志明在越南的影響力,法屬印度支那當局支持遜帝保大出山以扶植本地政府。[12]

1948年6月5日,《下龍灣協定》許諾創建統一的越南政府以取代法蘭西聯盟所屬的東京(北部)和安南(中部),以及印度支那聯邦(後者包含相鄰的寮王國柬埔寨王國)。然而南圻的狀況有所不同。作為殖民地暨自治共和國,南圻通過當地議會表決而與越南其他地區合併,繼而獲得法國國民議會批准。在這段過渡時期內,以阮文春為首的越南臨時中央政府宣告成立,而保大在就任國長之前還在等待國家統一。

組織

編輯
 
1946年3月2日「民族大團結」臨時革命政府出道同胞國民在河內大劇院

文化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越南革命的近代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光明)
  2. ^ 革命之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瑞圭)
  3. ^ Guillemot, François. Dai Viêt: Indépendance et révolution au Viêt-Nam, léchec de la troisième voie (1938-1955). Paris: Les Indes Savantes, 2012.
  4. ^ Marr, David G. Vietnamese anticolonialism, 1885–1925.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70. ISBN 0-520-01813-3. 
  5. ^ 《獨立宣言》裏稱:「事實上從1940年秋起,我國已經成了日本而不是法國的殖民地了。而且在日本投降同盟國時,我們全國人民已經起來奪取了政權,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事實上,我國人民是從日寇的手裏而不是從法國殖民主義者的手裏奪回政權的。法國人逃跑、日本投降,保大皇帝遜位,我們人民已經粉碎了近百年來的殖民枷鎖而建立了獨立的越南,我們的人民還推翻了幾十個世紀以來的君主制度,從而締造了民主共和制度。因此,我們──代表越南全體人民的新越南臨時政府──宣佈完全同法國脫離關係,廢除法國與越南簽訂的一切條約,取消法國在越南的一切特權。」
  6. ^ 胡志明《獨立宣言》(1945年9月2日),收錄於《胡志明選集》(第二卷),越南外文出版社,3頁。
  7. ^ 美國學者薩德塞提到,有傳聞指胡志明曾以其粗俗語氣向友人評道:「嗅法國人的糞便一下子,總比吃中國人的糞便一輩子更好。」
  8. ^ 薩德塞《東南亞史》(下冊),麥田出版社,第309─310頁。
  9. ^ 布賴恩·克羅澤《戴高樂傳》,北京商務印書館,490頁。
  10. ^ 薩德塞《東南亞史》(下冊),麥田出版社,第308─310頁。
  11. ^ 中越战争谁是赢家:苏联帝国梦碎,美国深陷泥潭(4). [2013-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0). 
  12. ^ Lễ thoái vị của Hoàng đế Bảo Đại qua lời kể của nhà thơ Huy Cận. VnExpress. [2016-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9). 
  13. ^ Kí trình : Ngày giờ đã khẩn cấp !. [2021-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8). 
  14. ^ Vietnam's fractured nationalists. [2021-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