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豫
生平
編輯景山官學生,同治九年捐監生。光緒十六年至十九年,以浙江候補同知任駐法國使館隨員三年,受嘉獎。二十一年,以知府銜赴江南處理對外交涉事務。二十八年,河南道監察御史。三十年,任四川雅州府(今雅安市)知府。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授副都統銜,派為駐藏幫辦大臣(前任鳳全,殉難)。三十二年(1906年),接替有泰為駐藏大臣,張蔭棠同時被任命為駐藏幫辦大臣。聯豫在張蔭棠整頓藏務的基礎上繼續推行新政,旨在加強對西藏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治理。宣統元年,朝廷電寄聯豫,「該大臣駐藏日久。情形熟悉。辦理尚稱妥協。現在藏務重要。亟宜及時籌畫。以維大局。遇有緊要事件。盡可隨時奏明請旨」(據《清實錄宣統朝政紀》)。宣統二年(1910年),鍾穎統帥二千餘名川軍抵藏,十三世達賴喇嘛逃往英屬印度,聯豫奏報朝廷,褫奪了達賴喇嘛的名號和部分官員的官階品第。與此同時聯豫起用左參贊羅長裿,在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川軍的配合下率軍攻佔波密,消滅了波密土王,並試圖進一步改土歸流。但隨後辛亥革命爆發,駐拉薩清軍發生動亂,發展成為第一次驅漢事件,聯豫於次年(1912年)離開西藏經印度回到漢地,清朝駐藏大臣制度終結。聯豫在駐藏大臣任上達六年。
1912年春,聯豫家眷隨前末任成都將軍玉昆(字石軒,光緒二十八年涼州副都統(參見涼州將軍))從四川回京,在夔州府被扣留,胞兄聯震(字旉青)呈文時國務院總理請予釋放,後被釋[1]。
有現代版《聯豫駐藏奏稿》(1979)。與內務府正黃旗滿洲、光緒五年(1879)己卯科舉人葉赫顏札氏毓俊(字贊臣)相唱和;聯豫出使歐洲時,毓俊贈詩《送王建侯司馬(聯豫)使泰西》(載毓俊《友松吟館詩鈔》)。
家庭
編輯王氏家族乃清內務府皇商世家,其家族早期成員多亦官亦商[2]。
- 始祖王永盛。「王永盛,正白旗包衣旗鼓人,世居遼陽地方,來歸年分無考。其孫王濟民原任知州,王恵民原任主事。曾孫王慎徳現任員外郎,王熹徳、王恆徳俱現係舉人,王令徳原任通判。……五世孫二格現任八品官,王瑞、王琮俱現任都司」(載《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5)。
- 世祖。
- 太高祖王恵民(又八十八),內務府主事。胞兄王濟民。
- 高祖王慎德,內務府慎刑司郎中、太僕寺卿,曾任內務府正黃旗包衣第五叅領第一旗鼓佐領(卒於任,載《欽定八旗通志》)。妻王氏,徐氏。
- 胞弟王至德。其子同文。
- 同輩:王恆徳,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武舉人(時隸內務府正白旗包衣第四㕘領第一旗鼓佐領、二等侍衛珠成額佐領下,載《欽定八旗通志:武舉》)。
- 同輩: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進士王懿德 (乾隆進士)(時隸內務府正白旗第四㕘領第一旗鼓佐領慶恩、海福佐領下)。其女王佳氏,嫁正藍旗奉恩將軍明該(胞兄固山貝子明韶,系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科進士宗室靈桂之曾祖)。
- 曾祖王站柱(又王站住,字曉蒼,號桂舟、桂州),乾隆十二年(1747)丁卯科舉人(時隸內務府正白旗包衣第四㕘領第一旗鼓佐領慶恩佐領下,載《欽定八旗通志:文舉》)、雲南大理府知府、乾隆48年湖南布政使[3]、乾隆48年-55年四川布政使[4],著《桂舟游草》,編並序《不藥良方》(中醫類)。曾祖母梁氏。
- 胞兄觀柱,內務府郎中,管理造辦處事務。
- 祖父王鶴齡。祖母楊氏(父內務府正黃旗漢軍、兵部侍郎虔禮寶,即光緒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進士楊鍾羲高祖。胞侄女楊氏,嫁內務府鑲黃旗滿洲、嘉慶己卯科翻譯進士葉赫那拉氏興泰 (繙譯進士),其孫清末軍機大臣那桐)。
- 父王氏。其:
- 胞兄聯堃(字厚山),清末廣東韶州府知府;清東陵被盜後,任東陵復葬總辦(進士宗室寶熙子宗室志林為幫辦)。聯震(字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