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

美軍下屬軍種

美國陸軍(英語:United States Army縮寫USA),是美軍陸軍軍種,是八個制服部隊的其中之一。現代美國陸軍起源於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大陸軍邦聯議會在1784年成立美國陸軍取代解散的大陸軍。美國陸軍由文職的陸軍部長和軍職的陸軍參謀長領導,而陸軍參謀長也是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成員。作為最大的軍事部門,美國陸軍在2020財政年度擁有正規軍480,893人、國民兵336,129人、預備役188,703人,綜合兵力1,005,725人。

美國陸軍
United States Army

美國陸軍徽章

陸軍之星標誌(自2023年起)[1]
存在時期1775年6月14日 (1775-06-14)[a]
(249年5個月-至今)[2][3]
國家或地區 美國
效忠於美國聯邦政府
種類陸軍
功能地面作戰
規模485,000名正規軍
336,000名國民兵
189,500名預備役
252,747名文職人員
4,400各式飛機
直屬美國陸軍部
駐軍/總部 美國維珍尼亞州阿靈頓郡五角大廈
格言This We'll Defend
(我們將捍衛之)
專用顏色黑、黃、白
     
進行曲陸軍滾滾向前英語The Army Goes Rolling Along
Play
吉祥物陸軍騾英語Army Mules
紀念日7月14日
裝備美國陸軍裝備列表英語List of equip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
指揮官
陸軍部長 克里斯汀·沃穆思
陸軍參謀長 蘭迪·喬治英語Randy George 上將
陸軍副參謀長 占士·J·明格斯英語James J. Mingus 上將
陸軍總軍士長 邁克爾·格林斯頓英語Michael A. Grinston 總軍士長
標識
美國陸軍標誌
軍旗
野戰軍旗

任務

編輯

美國陸軍是合眾國軍隊的地面分支,美國法典第10卷第3062條將陸軍的目的定義為:

  • 維護和平與安全,並為合眾國、聯邦、屬地以及合眾國佔領的任何地區提供防禦
  • 支援國家政策
  • 執行國家目標
  • 克服任何需對危害合眾國和平與安全的侵略行為負責的國家[4][5]

《2018年陸軍戰略》闡明2028年陸軍願景的八點目標,雖然陸軍的使命不變,但陸軍戰略將建立在陸軍旅現代化英語Brigade Modernization Command的基礎上重點關注軍級和師級編隊,該戰略增加現代化、高強度衝突改革和多域聯合作戰,將於2028年完成。

歷史

編輯

美國歷史上第一支統一的職業軍隊是1775年為在獨立戰爭中抵抗英軍而成立的大陸軍(在此之前各殖民地分別管理着自己的民兵武裝),喬治·華盛頓為其統帥。不過因為美國獨立後各州的共和主義情緒以及對國家常備正規軍的不信任,這支軍隊在戰爭結束後不久便解散了。

接替大陸軍的聯邦級(即國家級)軍隊是美國正規軍英語Regular Army (United States),起初正規軍的規模很小,美國主要的武裝部隊則繼續依靠各州自己的民兵武裝。但隨着美國向西擴張,與印第安人的衝突越來越頻繁,正規軍在1791年不得不擴充並改名為合眾國軍團英語Legion of the United States,1796年又正式更名為合眾國陸軍United States Army),即如今人們平時所說的「美國陸軍」。在美國接下來的一系列軍事衝突中(1812年戰爭印第安戰爭美國內戰美西戰爭等),美國陸軍的規模也隨着聯邦政府的權力擴張而變得越來越大。

儘管如此,由於美國悠久的共和主義民兵傳統,直到美西戰爭時,美軍作戰都還主要依賴着各州民兵或甚至民間武裝為聯邦臨時提供的志願部隊,而不是聯邦政府本身常備的正規陸軍。這些平時不屬於聯邦政府管轄,只是在戰時自願「為國效力」而聽從美國陸軍指揮的部隊,統稱為合眾國志願兵英語United States Volunteers。日常人們則以「志願軍」(volunteers)和「正規軍」(regulars)區分二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美國第一次完全依靠聯邦政府正規軍參加的大型軍事衝突。起初,政府臨時徵召來的義務兵和自願報名的志願兵還與美國陸軍的正規軍分開,單獨稱為「美國國民軍英語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World WarI」,但在1918年(美國參戰一年不到)時美國戰爭部便取消了這個劃分,宣佈所有原國民軍部隊均為美國陸軍的一部分。

一戰結束後,孤立主義盛行的美國又開始削減聯邦軍隊規模。美國國會通過了1920年國防法英語National Defense Act of 1920重組美國陸上武裝力量,確定了其三大組成部分:正規軍(即美國陸軍的常備部隊)、陸軍國民警衛隊美國陸軍預備役

美國自1910年後開始使用飛機,起初隸屬陸軍指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7年,美國陸軍航空軍正式從美國陸軍中分離,成為了獨立的美國空軍。美國陸軍則又先後參加了韓戰越南戰爭。隨着美軍在越戰中的參與不再為人民支持,志願役陸軍計劃英語Project VOLAR在1970年代後期開始發起,力求廢除義務兵役制。聯邦政府終於在越戰後在事實上廢除了義務兵役(不過並未正式立法),美國陸軍也成為了一支全志願兵役軍隊,官兵全部由自願入伍者組成。[6]

1990年代初,冷戰結束使得美國進行裁軍政策[7],解散了許多單位。之後在1990年代末期推動了「美國陸軍轉型英語Transform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計劃」,以使美國陸軍從冷戰時期的架構轉型為新型態的組織。當中一項顯著的改變,就是時任陸軍參謀長艾力·新關上將提出的、重新編組一些獨立旅,使其能擁有自己專屬的支援單位,而得以獨立自主的行動。這種部隊在之後稱作「旅級戰鬥隊」(BCT[8]。2006年12月,接替新關的下屆陸軍參謀長彼得·斯庫梅克英語Peter Schoomaker以「包含了現代化、模組轉換、現役與預備役單位間的重新平衡,以及一個可以持久作戰的新世代」一句話,概括了這次美國陸軍轉型的內容[9]

組織

編輯

指揮

編輯

在1947年以前,美國戰爭部負責管轄美國陸軍並處理其一切事務。

1947年9月18日美國戰爭部更名為美國陸軍部,與美國海軍部美國空軍部一起向國防部負責。陸軍部長是由總統任命並經參議院確認的文職官員,負責領導和處理陸軍的所有事務。由一名陸軍副部長擔任副手。

陸軍參謀長,則是陸軍中最高階的軍官。 作為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成員,向美國總統、國防部長和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提供建議在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指導下處理軍事行動事宜。由一名陸軍副參謀長擔任副手。

陸軍總軍士長美國陸軍參謀長的顧問。具體的職責因參謀長而異,通常是負責爭取士兵的權益。

1986年,《戈德禾特-尼科爾斯法案》(Goldwater-Nichols Act)規定,對部隊的作戰控制應從總統到國防部長,再到統一戰鬥指揮官的指揮鏈,他們在其負責的地理或職能區域內控制所有武裝部隊,因此陸軍部僅負責組織,培訓和裝備其部隊。

結構

編輯

美國陸軍的組織結構可由大到小排列如下:

組成

編輯

陸軍以專業來區分人員組成,每種兵科佩戴不同的徽章。

根據2010年2月1日發佈的美國陸軍手冊600-3則可區分為:

  • 作戰兵科(Operations Division): 步兵、裝甲兵、航空、網絡、防炮、工兵、化學、憲兵、特種部隊、心理、民政。
  • 作戰支援兵科(Operations Support Division)通訊、情報。
  • 部隊保障兵科(Force Sustainment Division)軍需、軍械、運輸、後勤、行政、財務、醫療、軍牧、軍法。

陸軍國民警衛隊

編輯

陸軍國民警衛隊在50個州、3個地區和哥倫比亞特區分別佈署部隊,並由各自的地方政府管理。

陸軍國民警衛隊在根據《美國法典》第10篇由聯邦指揮。若在州政府的指揮則根據《美國法典》第32篇和適用的州法律。陸軍國民警衛隊可以在總統或州長的指揮下應變國內突發事件和災難,比如由颶風,洪水,地震,以及內亂。在哥倫比亞特區特區陸軍國民警衛隊英語District of Columbia Army National Guard陸軍國民警衛隊(District of Columbia Army National Guard)則是聯邦民兵,由美國總統管轄。

在1933年之前,國民警衛隊的成員一直被視為州民兵,直到他們通常在戰爭爆發時由聯邦指揮。1920年國防法英語National Defense Act of 1920修訂,所有國民警衛隊士兵都享有雙重身份。他們在州或地區的州長的領導下擔任國民警衛隊,在總統的授權下在美國陸軍國民警衛隊中擔任美軍的預備役成員。

陸軍國民警衛隊和空軍國民警衛隊皆直屬於美國國民警衛局

截至2017年,歷任44位美國總統中,有21人曾在民兵單位或陸軍國民警衛隊服役。

 
馬利蘭州陸軍國民警衛隊第175步兵團進行城鎮作戰演習

美國陸軍預備役

編輯

1908年4月23日,國會成立了美國陸軍預備役的前身醫療預備部隊(Medical Reserve Corps)。根據1920年國防法英語National Defense Act of 1920,國會授權改編軍官預備部隊(Officers Reserve Corps)、士官兵預備部隊(Enlisted Reserve Corps)及預備役軍官訓練團,成為美國陸軍預備役。

單位

編輯

主要司令部

編輯

  美國陸軍部[10]

陸軍司令部 總部所在地 現任指揮官
  美國陸軍部隊司令部 北卡羅萊納州布拉格堡   安德魯·波帕斯英語Andrew P. Poppas上將
  美國陸軍訓練與準則司令部 維珍尼亞州尤斯蒂斯堡   蓋瑞·布里托英語Gary Brito上將
  美國陸軍裝備司令部 阿拉巴馬州紅石兵工廠   查爾斯·咸美頓英語Charles R. Hamilton上將
  美國陸軍未來司令部 德州奧斯汀   占士·雷尼英語James Rainey上將
陸軍勤務組成司令部 總部所在地 現任指揮官
  美國中央陸軍 南卡羅萊納州蕭空軍基地英語Shaw Air Force Base   帕特里克·法蘭克英語Patrick Frank中將
  美國北方陸軍 德州山姆·侯斯頓堡   小約翰·埃文斯英語John R. Evans Jr.中將
  美國南方陸軍 德州山姆·侯斯頓堡   William L. Thigpen 少將
  美國歐非陸軍 德國盧修斯•克萊營   達瑞爾·威廉斯 英語Darryl A. Williams上將
  美國太平洋陸軍 夏威夷州沙夫特堡   查爾斯·弗林英語Charles A. Flynn上將
  美國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 北卡羅萊納州布拉格堡   喬納森·布拉加英語Jonathan P. Braga中將
  美國陸軍太空與導彈防禦司令部 阿拉巴馬州紅石兵工廠   丹尼爾·卡布勒英語Daniel L. Karbler中將
  美國陸軍網絡司令部 維珍尼亞州貝爾沃堡   瑪麗亞·巴瑞特英語Maria Barrett中將
作戰部隊總部 總部所在地 現任指揮官
  美國第八軍團 韓國韓福瑞營   威拉德·伯爾森三世英語Willard Burleson中將
直屬單位 總部 現任指揮官
  美國陸軍醫療司令部 德州山姆·侯斯頓堡   史葛·丁格爾英語R. Scott Dingle中將
  美國陸軍情報與安全司令部 維珍尼亞州貝爾沃堡(Fort Belvoir) 少將 Christopher S. Ballard
美國陸軍刑事調查司令部 維珍尼亞州匡提科海軍陸戰隊基地 少將 David P. Glaser
  美國陸軍人事資源司令部 維珍尼亞州亞歷山卓(Alexandria) 少將 Jason T. Evans
  美國陸軍工程兵團 華盛頓特區   史葛·斯貝爾蒙英語Scott A. Spellmon中將
  美國陸軍華盛頓軍區 華盛頓特區萊斯利·麥克奈爾堡英語Regular Army (United States)(Fort Lesley J. McNair)   Allan M. Pepin 少將
  美國陸軍招募司令部 肯塔基州諾克斯堡 少將 Frank M. Muth
  美國陸軍測試與評估司令部 維珍尼亞州亞歷山卓(Alexandria) 少將 Joel K. Tyler
  美國軍事學院 紐約西點   史蒂文·吉蘭英語Steven W. Gilland中將
  美國陸軍採購支援中心 維珍尼亞州貝爾沃堡(Fort Belvoir) (文職) Craig A. Spisak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 賓州卡萊爾兵營(Carlisle Barracks) 少將 John S. Kem
  阿靈頓國家公墓 維珍尼亞州阿靈頓 (文職) Katharine Kelley

戰鬥部隊

編輯

戰區軍團

編輯

野戰軍團

編輯

機動戰鬥部隊

編輯


特種作戰部隊

編輯

裝備

編輯
 
美國陸軍各時期作戰服
 
美國陸軍新舊兩版常服——綠常服(AGSU)跟藍常服
 
一名穿着OCP迷彩陸軍作戰服的士兵
 
M1A2艾布蘭主戰坦克AH-64阿帕契
 
CH-47直升機準備吊運M777榴彈炮
 
美國陸軍第101空降師UH-60黑鷹直升機

個人武器

編輯
型號 圖片 原產地 類別 口徑 細節
手槍
M9     意大利
  美國
半自動手槍 9×19mm 美國陸軍制式手槍,逐步淘汰中
M11     德國 半自動手槍 9×19mm
M17     美國 半自動手槍 9×19mm 美國陸軍新型制式手槍,目前正取代M9
格洛克22     奧地利 半自動手槍 .40 S&W 僅裝備三角洲部隊
Mk 26     奧地利 半自動手槍 9×19mm 僅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Mk 27     奧地利 半自動手槍 9×19mm 僅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Mk 28     奧地利 半自動手槍 9×19mm 僅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突擊步槍戰鬥步槍
M16A2     美國 突擊步槍 5.56×45mm 逐步淘汰中,目前僅裝備美國國民警衛隊以及部分新訓營
M4     美國 突擊步槍 5.56×45mm 目前正逐步升級為M4A1
M4A1     美國 突擊步槍 5.56×45mm 制式步槍,特種作戰部隊版本配備SOPMOD Block II或URG-I套件
Mk 18     美國 突擊步槍 5.56×45mm 僅裝備部份特種作戰部隊,配備SOPMOD Block II或URG-I套件
XM7     美國 突擊步槍 6.8×51mm英語.277 Fury 新型制式步槍,將取代M4及M4A1
Mk 17 Mod 0     美國
  比利時
戰鬥步槍突擊步槍 7.62×51mm
5.56×45mm
僅裝備部份特種作戰部隊
M14 EBR     美國 戰鬥步槍 7.62×51mm
HK416     德國 突擊步槍 5.56×45mm 僅裝備三角洲部隊
SIG LVAW     美國 突擊步槍 .300 Blackout英語.300 Blackout 僅裝備三角洲部隊
SIG MCX Spear LT     美國 突擊步槍 5.56×45mm
.300 Blackout英語.300 Blackout
僅裝備三角洲部隊
SIG MCX Rattler   美國 突擊步槍 .300 Blackout英語.300 Blackout 僅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KAC SR-25K     美國 戰鬥步槍 7.62×51mm 僅裝備三角洲部隊
AK衍生型     蘇聯
  保加利亞
突擊步槍 7.62×39mm
5.56×45mm
僅裝備假想敵部隊及特種作戰部隊
衝鋒槍
HK MP5A3、MP5SD  
 
  德國 衝鋒槍 9×19mm 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HK MP7A1     德國 衝鋒槍 4.6×30mm 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SIG Sauer MPX   美國 衝鋒槍 9×19mm
B&T APC9K   瑞士 衝鋒槍 9×19mm 裝備保鏢單位
散彈槍
M590     美國 壓動式散彈槍 12鉛徑
M870     美國 壓動式散彈槍 12鉛徑 包括特種作戰部隊使用的破門型
M1014     意大利 半自動散彈槍 12鉛徑
M26 MASS     美國 栓動式散彈槍 12鉛徑 下掛於M4卡賓槍下或單獨使用
狙擊步槍
M2010 ESR     美國 栓動式狙擊步槍 .300 Winchester Magnum
Mk 21 PSR   美國 栓動式狙擊步槍 7.62×51mm
.300 Winchester Magnum
.338 Lapua Magnum
僅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Surgeon CSR   美國 栓動式狙擊步槍 7.62×51mm 僅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Mk 22 ASR     美國 栓動式狙擊步槍 7.62×51mm.300 Norma Magnum英語.300 Norma Magnum.338 Norma Magnum英語.338 Norma Magnum
M110 SASS     美國 半自動狙擊步槍 7.62×51mm
6.5mm Creedmoor
包括特種作戰部隊用衍生型M110K1及M110K7
M110A1 SDMR     德國 半自動狙擊步槍 7.62×51mm
Mk 20 SSR     美國
  比利時
半自動狙擊步槍 7.62×51mm 僅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M107 SASR     美國 半自動反器材步槍 12.7×99mm
機槍
M249 SAW     美國
  比利時
輕機槍 5.56×45mm 制式裝備
M240     美國
  比利時
通用機槍 7.62×51mm 制式裝備
Mk 48     美國
  比利時
通用機槍 7.62×51mm 裝備特種作戰部隊為主
KAC LAMG   美國 輕機槍 5.56×45mm 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XM250英語XM250     美國 輕機槍 6.8×51mm英語.277 Fury 新型制式輕機槍,將取代M249
M134     美國 格林機槍 7.62×51mm 固定在載具上使用
M2HB     美國 重機槍 12.7×99mm 固定在載具或三腳架上使用
手榴彈/爆炸物
M67     美國 破片手榴彈 -
M84英語M84 Stun Grenade     美國 震撼彈 -
M83   美國 煙霧彈 -
AN/M14   美國 燃燒彈 -
M18A1 Claymore     美國 反人員地雷 -
榴彈發射器
Mk 19     美國 自動榴彈發射器 40×53mm
Mk 47 Striker     美國 自動榴彈發射器 40×53mm
M79     美國 榴彈發射器 40×46mm 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M203     美國 下掛式榴彈發射器 40×46mm 下掛在M16A2戓M4卡賓槍護木下,逐步淘汰中
M320     美國
  德國
榴彈發射器 40×46mm 可下掛在步槍下或單獨使用
反裝甲武器
M72 LAW     美國 反坦克火箭筒 66mm
M136 AT4     瑞典 反坦克火箭筒 84mm
RPG-7     蘇聯 火箭推進榴彈 40mm 假想敵部隊及特種作戰部隊使用
M3 MAAWS     瑞典 無後座力炮 84mm
BGM-71 TOW     美國 反坦克導彈 152mm
FGM-148標槍導彈     美國 反坦克導彈 127mm
防空系統
FIM-92     美國 便攜式地對空導彈 70mm
近戰武器
M9     美國 刺刀

火炮

編輯

車輛

編輯

直升機

編輯

軍服

編輯

單兵裝具

編輯
  •   美國 ESS Crossbow護目鏡
  •   美國 Revision Sawfly護目鏡
  •   美國 Revision Desert Locust防風鏡

軍階

編輯

軍官

編輯
國防部階級 O-10 O-9 O-8 O-7 O-6 O-5 O-4 O-3 O-2 O-1
佩章                      
肩章
                     
軍階[23][24] 五星上將 上將 中將 少將 準將 上校 中校 少校 上尉 中尉 少尉
英文縮寫 GA GEN LTG MG BG COL LTC MAJ CPT 1LT 2LT
北約代碼 OF-10 OF-9 OF-8 OF-7 OF-6 OF-5 OF-4 OF-3 OF-2 OF-1
1只在戰時使用
 
陸軍制服

準尉

編輯
國防部級別 W-5 W-4 W-3 W-2 W-1
佩章          
軍階[23][24] 四級準尉 三級準尉 二級準尉 一級準尉 準尉
英文縮寫 CW5 CW4 CW3 CW2 WO1
北約代碼 WO-5 WO-4 WO-3 WO-2 WO-1

士官與士兵

編輯
國防部級別 E-9 E-8 E-7 E-6 E-5 E-4 E-3 E-2 E-1
佩章                         無佩章
軍階[23][24] 陸軍總士官長 參謀士官長 主任士官長 第一士官長 總士官長 軍士長 上士 中士 下士 技術士 上等兵 二等兵 新兵
英文縮寫 SMA CSM SGM 1SG MSG SFC SSG SGT CPL SPC PFC PV2 PVT
北約代碼 OR-9 OR-9 OR-9 OR-8 OR-8 OR-7 OR-6 OR-5 OR-4 OR-4 OR-3 OR-2 OR-1
職務備註 陸軍僅設一位 營或旅級或以上指揮官輔佐 營或旅級以上幕僚 連級指揮官輔佐 幕僚職 副排長,代理第一軍士長 班長,代理副排長 小隊長,代理班長 小隊長 代理小隊長
¹ PVT亦可解作PV1及PV2SPC 技術士與 CPL下士領同樣的薪俸。但是技術士並非士官團隊的一員。

美軍軍士長階級中分工非常詳細。為了方便對照中華民國陸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如下: E-7 三級軍士長, E-8 二級軍士長, E-9 一級軍士長。

士兵升遷系統

編輯

在美國陸軍內部,一名士兵的升遷通常與軍齡和表現有關。在無軍法及行政處罰的情況下,一名現役陸軍新兵完成基礎訓練後即可升遷成一等兵,一等兵服役滿一年後能自動升遷成上等兵,上等兵服役滿一年後即可升遷成技術士。

滿足一定條件的新兵可以以高於新兵的軍階進入部隊:

  1. 若該新兵在入伍之前完成了至少24個大學學分或者在高中時期參與至少2年的少年預備軍官訓練團(JROTC),則該新兵入伍時會直接授階為一等兵;[25]
  2. 若該新兵在入伍之前完成了至少36個大學學分或者在高中時期參與至少3年的少年預備軍官訓練團(JROTC)或是擁有副學士學位,則該新兵入伍時會直接授階為上等兵;[25]
  3. 若該新兵在入伍之前完成了大學本科及以上的學位,則該新兵入伍時會直接授階為技術士。[25]

而從基層士兵升遷成士官則須通過多項考核。一名技術士若要升遷成中士,則必須滿足以下所有條件:[26]

  1. 至少17個月的總服役時間以及5個月的技術軍士服役時間;
  2. 通過陸軍體能測試以及射擊考核;
  3. 通過營/旅級晉升委員會的考核(promotion board);
  4. 陸軍士官學校基礎領導課程畢業;
  5. 滿足每個月的升遷分數指標。

通過以上1-4的技術士則會稱為待晉升軍士(promotion status, P Status),在某些條件允許的單位,待晉升軍士會晉升下士。下士可以行使基礎士官的職權,但是下士軍階不可轉換單位。若該士兵在離開單位前未晉升為中士,則該士兵在新單位的軍階會回退為技術士。[27]

一名中士若要升遷成上士,則必須滿足以下所有條件:[26]

  1. 至少47個月的總服役時間以及6個月的中士服役時間;
  2. 通過陸軍體能測試以及射擊考核;
  3. 通過營/旅級晉升委員會的考核(promotion board);
  4. 陸軍士官學校高級領導課程畢業;
  5. 滿足每個月的升遷分數指標。

而上士以上的士官軍階升遷,一切考核及晉升的權力由陸軍部統一行使,營、旅一級單位僅能行使推薦權。

另外具有大學學歷的軍官預選學校學生在入伍訓和新兵訓練(BCT)期間亦視同技術士,在軍官預選學校訓練期間則會晉升至等同中士(E-5)薪酬等級的特殊軍階 「軍官候補生」(OC)。

美國陸軍預備役以及美國陸軍國民警衛隊的士兵升遷不適用本升遷系統。

流行文化

編輯

電影

編輯

電視劇

編輯

小說

編輯

參見

編輯
 ·合衆國武裝力量
  美國陸軍
US Army
  美國海軍
US Navy
  美國空軍
US Air Force
  美國海軍陸戰隊
US Marine Corps
  美國海岸警衛隊
US Coast Guard
  美國太空軍
US Space Force

備註

編輯
  1. ^ 兵團通常使用在兵種單位
  2. ^ 美國歐洲陸軍指揮的機動戰鬥部隊
  3. ^ 美國歐洲陸軍指揮的機動戰鬥部隊
  4. ^ 第八軍團管轄的機動戰鬥部隊
  5. ^ 只保留師部
  1. ^ 跟隨大陸軍成立

參考文獻

編輯
  1. ^ US Army (8 Mar 2023) New Army brand redefines 'Be All You Can Be' for a new generation
  2. ^ Wright, Jr., Robert K. The Continental Army (Army Lineage Series). Washington, D.C.: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United States Army. 1983 [2013-10-30]. ISBN 9780160019319. OCLC 8806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9). 
  3. ^ Maass, John R. June 14th: The Birthday of the U.S. Army. U.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201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1). 
  4. ^ 1994 US Code :: Title 10 - ARMED FORCES :: Subtitle B - Army :: PART I - ORGANIZATION :: CHAPTER 307 - THE ARMY :: Sec. 3062 - Policy; composition; organized peace establishment. Justia Law. [2023-06-26] (美國英語). 
  5. ^ 10 U.S.C. 3062 - Policy; composition; organized peace establishment. www.govinfo.gov. [2023-06-26] (美國英語). 
  6. ^ Building a Volunteer Army: The Fort Ord Contribution, Lieutenant General Harold G. Moore and Lieutenant Colonel Jeff M. Tuten, Washington: The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75).
  7. ^ McGrath, p. xi.
  8. ^ McGrath, p. xii.
  9. ^ 存档副本. [2013-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21). 
  10. ^ ORGANIZATION WHO WE ARE. [2020-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5). 
  11.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12.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0). 
  13.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4). 
  14.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4). 
  15. ^ 存档副本. [2015-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5). 
  16.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17.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13). 
  18.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30). 
  19.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12). 
  20.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1). 
  21.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14). 
  22.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3). 
  23. ^ 23.0 23.1 23.2 軍事科學院軍制研究部. 《军衔》. 長征出版社. 1985: 17–25. 
  24. ^ 24.0 24.1 24.2 中華民國國防部. 《新編國軍簡明美華詞典》 (PDF). 中華民國國防部. 2023: 861,921–922 [2023-07-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3-07-17). 
  25. ^ 25.0 25.1 25.2 Careers, Full Bio Follow Twitter Stew Smith is the U. S. military expert for The Balance. Enlistment Opportunities for Advancement. The Balance Careers.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英語). 
  26. ^ 26.0 26.1 Smith, Stew. Army Sergeant and Staff Sergeant Promotion Requirements. The Balance Careers.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英語). 
  27. ^ Army Promotion to E-4 Corporal - Military Ranks. Military-Ranks.org.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