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同(5世紀—532年),字叔倫,北魏官員。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史書沒有記載盧同的生年。[1]

盧同是范陽涿縣人,身長八尺,容貌魁偉,善於待人接物和應付世情。與司徒記室曹世表賈思伯辛雄等交好。[2][3]太和年間(477年—499年)被徵召為北海王元詳國常侍,由此入仕。[4]後小有遷官,為司空祭酒、昌黎太守。不久為營州長史,仍兼郡守。一次入朝,被拜為河南尹丞,再遷官為太尉屬官。[5]

宣武帝年間

編輯

都督中山王元英、尚書邢巒等奉命征討豫州叛民白早生,詔以盧同為軍司。亂平後,盧同得官拜冀州鎮東府長史。因丁父憂卸任。後官拜司空諮議參軍,兼司馬,為營構東宮都將(掌管東宮的營建事務)。延昌年間,秦州百姓作亂,詔盧同兼通直常侍,持節慰諭,叛軍多投降。回朝後,轉官為尚書右丞,進號輔國將軍,盧同因官職犯了父親盧輔的名諱而沒有受任,被改授龍驤將軍。[5]

孝明帝年間

編輯

熙平初年,累次遷官為尚書左丞,加官為征虜將軍。[4][5]六月,盧同等五十人商議認為胡太后既然稱制臨朝,她祭祀行禮時應該按皇帝的禮儀。胡太后下令准奏。[6]

相州刺史奚康生征百姓歲調(每年定額的布帛稅)以邀憂心公事之名,其徵收抵稅的布帛長達七八十尺,治下部落懷怨。盧同的歲祿則是官府所給的長絹。盧同於是舉報奚康生在度外徵調。皇帝下詔治奚康生罪,兼褒揚盧同政績。孝明帝年間,朝政漸漸衰敗,多有人竊冒軍功。熙平二年(517年)正月,盧同閱看吏部勛書,加以檢查,查出冒領官階者三百餘人,上表請求派官員認真核實勛功名級,屬實者發給黃素楷書作為證件,並加蓋本主管部門朱印,一式兩份,吏部留一,兵局留一;[7]胡太后下詔准奏。盧同又奏請上報尚書省的勛書簿籍必須列載姓名、籍貫、歷階,加本軍騎縫印記,各報所屬上級主管部門;統將、都督都要在勛書上加蓋印記,然後上報行台;行台報太尉,太尉精簡後報尚書省;尚書省重新複查後,報皇帝批准後轉存黃素朱印並通知吏部授官階職位;為保證勛簿真實、防止在軍中即行作弊,行台、軍司、監軍、都督都要各自建立文書檔案詳細記錄;軍人每有進一階功勳,就發一份證券,一半付行台,一半給有勛之人;記券送門下省,分別函存,以備查證;為防止作弊和遺誤,回軍之日就上報軍人勛簿,不允許拖延一月以上;[8]胡太后下詔准奏。[4][5][9]

權臣元叉發動政變廢黜胡太后,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在鄴城起兵,被鎮壓。正光元年(520年)八月,元叉以盧同為持節兼黃門侍郎慰勞使,去相州處決元熙。盧同在鄴城街頭斬殺元熙,傳首京城。[10][11]回朝後,授正平東將軍、正黃門、營明堂副將。不久加撫軍將軍、光祿大夫、本州大中正。盧同善於侍奉朝官,為元叉所親。處決元熙的時候,他為了滿足元叉,深切追究元熙的黨羽,將濟陰內史楊昱鎖拿到鄴城拷問百日,為時論所非議。[12][13][14]元叉又給盧同羽林二十人以自衛。盧同兄盧琇年少時多次說大話,經常說:「我可以做到公侯。」孝明帝年間,盧琇才官至都水使者,盧同請求降低自己二等官階授予盧琇,盧琇因此被任命為安州刺史,當時的輿論都稱道盧同。[4][5]

十二月,因元叉得志,其父司空江陽王元繼轉司徒,仍加侍中。元繼身為藩王,恩遇已隆。他因自認為父子權位太盛,頻繁上表遜位請求將司徒讓給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崔光。詔遣皇堂叔祖侍中安豐王元延明、給事黃門侍郎盧同相勸,他又上表固辭,未果。[15]

正光二年(521年)十月,錄尚書事高陽王元雍、尚書令李崇、侍中侯剛、尚書左僕射元欽、侍中元叉、元延明、吏部尚書元修義、尚書李彥、給事黃門侍郎元纂、給事黃門侍郎張烈、盧同等奏請以漢朝分封單于先例,同時扶持阿那瓌俟力發婆羅門蠕蠕首領,讓他們彼此制衡。獲准。[16][17][18]

正光五年(524年),營州城人就德興謀反,盧同官拜度支尚書,持節出使營州慰勞,獲准便宜行事。盧同派去的使者都被叛軍所殺,於是釋放叛軍家口三十人,並免家奴為良民,讓他們帶着書信給叛軍講道理。左將軍、營州刺史李仲遵單車赴州,與盧同一起招撫叛軍,表現出恩德信義。就德興於是投降,百姓大悅,盧同安民而還。[19][20]就德興又作亂,詔盧同為幽州刺史兼尚書行台慰勞。[4][5]先前元叉矯詔誅殺奚康生,將奚康生的兒子奚難當流放安州,這時元叉就指使盧同殺了奚難當。[14][21][22]

盧同擔心就德興不可信,準備率軍前去。就德興和本城百姓百姓劉安定等已有異心,以為自己要被謀害,驚慌之間捕殺了李仲遵,不久又殺其二子李清石、李阿罕。[19]盧同為就德興所攻擊,大敗而還。兩位侍中穆紹元順侍坐,論盧同之罪。盧同先前將近宅借給穆紹,穆紹很想為他說話。元順勃然向胡太后指出穆紹與盧同的關係,說盧同必然無罪,穆紹羞慚地不敢說話。[11][23]胡太后於正光六年(525年)四月誅殺元叉,認為盧同、荊州刺史崔孝芬、相州刺史李獎等是元叉一黨,將其除名。[4][5][24][25][26][27]

孝昌三年(527年),官拜左將軍、太中大夫、兼左丞,為齊兗二州行台,節度大都督李叔仁[4][5]

孝莊帝年間

編輯

孝莊帝登基,詔恢復原本官秩,官拜都官尚書,又兼七兵尚書;以先前慰勞就德興之功,封章武縣開國伯,食邑四百戶,正式官拜七兵尚書。再轉官為殿中尚書,加官征南將軍。[4][5]

節閔帝年間

編輯

普泰初年,拜侍中,進號驃騎將軍左光祿大夫。當時盧同久病,請求擔任儀同三司。盧同任黃門侍郎時與北魏節閔帝都在門下省,驚異於節閔帝為人,素來與他誠意交好。節閔帝認為他是舊交,就答應了,九月,拜儀同三司,[28]其餘官職如前。[4][5]

孝武帝年間

編輯

永熙初年,薨,追贈侍中、都督冀滄瀛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司空公、冀州刺史的官職,追贈生前的開國伯封爵,賜帛四百匹,諡號孝穆。永熙三年(534年),又追贈尚書右僕射的官職。[4][5]

家庭

編輯

盧同有四子,長子盧斐嗣爵,另一子青州中從事盧筠,其餘無考。[4][5]

評價

編輯
  • 《北史·卷三十》論曰:叔倫質器洪厚,卷舒兼濟。[4]
  • 《魏書·卷七十六》史臣曰:盧同質器洪厚,卷舒兼濟。……趨舍(舉止)深沉,俱至顯達(都做到了顯達的官職),雅道正路,其殆病諸(這大概也難吧)。[5]
  • 盧斐等不滿魏收《魏書》以〈盧同傳〉附於〈盧玄傳〉等,彈劾魏收,盧斐指父親「功業顯著,名聞天下」,卻因為和魏收沒有親戚而不能獨立成傳。但盧斐等卻被支持魏收的北齊權臣楊愔上報北齊文宣帝治罪,盧斐因而死於獄中。[29][30]後因北齊眾臣認為《魏書》不實,武成帝命魏收複查,魏收於是為盧同列傳。[31][32]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