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

中共革命老区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位於中國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永順縣塔臥鎮龍山縣茨岩塘及興隆街,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湖南省張家界市永順縣龍山縣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34~1935年
編號6-1012
認定時間2006年5月25日

1932年10月,紅三軍洪湖突圍北上,遠征七千餘里,到達湘鄂邊,着手恢復湘鄂邊蘇區。在第五次「圍剿」中,根據地被敵佔領。1933年12月19日,中央分局在湖北咸豐大村召開會議,決定放棄恢復湘鄂邊蘇區,轉而創造湘鄂川黔邊根據地。1934年6月19日在沿河楓香溪召開的湘鄂西中央分局會議(楓香溪會議),決定建立黔東特區。1934年8月,紅六軍團湘贛革命根據地突圍西征。10月到達貴州印江木黃與紅三軍會師。兩軍會師後在南腰界進行整編。紅三軍恢復紅二軍團的番號。根據中央的指示電,11月26日在大庸縣城成立了以任弼時為書記的中國共產黨湘鄂川黔省委員會、以賀龍為主席和司令員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和湘鄂川黔省軍區,標誌着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形成。1935年,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區域擴展到東至洞庭湖西岸,西至四川酉陽,西北至湖北咸豐、宣恩,南至沅陵,北至鶴峰境內,區內總人口百萬以上。1935年11月4日,在劉家坪召開的軍委分會會議決定實行戰略轉移。11月19日,二、六軍團從湖南桑植劉家坪出發,突圍轉移。1936年2月,佔領貴州黔西、大定(今大方)、畢節。在黔西召開的總部和軍分會上,決定開闢川滇黔革命根據地,將湘鄂川黔省委改組為川滇黔省委,並在大定成立了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1]

大庸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位於永定區(原大庸縣)解放路80號,原為天主教堂,磚木結構,佔地2800平方米,建築面積810平方米。塔臥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位於永順縣塔臥鎮,有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員會、省軍區、省委黨校、紅四分校、無線電總台、兵工廠7座院子,總佔地6582平方米,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董有剛. 論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形成和發展[J]. 貴州社會科學, 1985(1):10-15.
  2. ^ 國家文物局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第Ⅵ卷. 文物出版社. 2008: 122. ISBN 978-7-5010-24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