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廌

李廌(1059年-1109年),字方叔,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齋號德隅齋

李廌[注 1](1059年—1109年),方叔齊南先生太華逸民齋號德隅齋華州(今陝西省華縣)人,北宋文學家,蘇軾弟子,蘇門六君子之一。

生平

編輯

李惇蘇軾同年進士。六歲而孤,年少時以文章進謁蘇軾,甚獲讚賞,拊其背譽之「子之才,萬人敵」,為「蘇門六君子」之一。《鶴林玉露》記載:元祐三年,蘇軾主持禮部考試。考前蘇軾特地寫一篇《劉向優於楊雄論》送他。結果文章反而被章持章援取得。最後李廌落榜,章援第一。蘇軾作詩給李廌:「平生漫說古戰場,過眼空迷日五色」[1][2]。元祐六年(1091年),李廌又落第[3]

中年之後,絕意於仕途[4],寄居於長社(今河南省長葛東部)。

作品

編輯

擅長七言古詩及七言絕句,為文喜談古今治亂。其文《兵鑒》,向為後人所重視,四庫館臣認為「議論奇偉,尤多可取,固與侷促轅下者異焉!」[5]。著有《濟南集》,一度亡佚,清初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中輯出。

註釋

編輯
  1. ^ 廌音「至」

延伸閱讀

編輯

[]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宋史·卷444》,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朱弁《風月堂詩話》卷上:「東坡知貢舉,李豸方叔久為東坡所知,其年到省諸路舉子,人人慾識其面,考試官莫不欲得方叔也。坡亦自言有司以第一拔方叔耳。既拆號,十名前不見方叔,眾已失色,逮寫盡榜,無不驚駭嘆。方叔歸陽翟,黃魯直以詩敘其事送之,東坡和矣。如『平生漫說古戰場,過眼真迷日五色』之句,其用事精切,雖老杜、白樂天集中未嘗見也。」
  2. ^ 元祐三年黃庭堅省試鎖院時曾稱美東坡的鑑別力,謂「其他在間伎倆,諸君或勝東坡,至於評論文章,東坡鼻端一嗅,可定優劣」。
  3. ^ 王文誥在《蘇文忠公詩編年集成總案》卷三○中說:「公屢奏未了榜時,黨人先有失士之論。蓋自知舉命下,董敦逸已論奏必不當,其餘造作不一,而流傳小說,多有章援、章持竊得李廌策題之說。此不足道也。」
  4. ^ 《老學庵筆記》卷一○謂「廌果終身不第以死」
  5. ^ 元祐初年蘇軾在給李廌的信中說道:「至若前所示《兵鑒》,則讀之終篇,莫知所謂,意者足下未甚有得於中而張其外者,不然,則老病昏惑,不識其趣也。以此,私意猶冀足下積學不倦,落其華而成其實。」

參考書目

編輯
  • 蘇軾《與李方叔書》,載《蘇軾文集》卷四九
  • 羅大經:《鶴林玉露》
  • 趙溍:《養疴漫筆》
  • 錢建狀:〈蘇軾元祐三年科場舞弊辨偽-兼論李廌落第原因〉,《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8卷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