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馬劍,又稱斷馬劍,為漢代兵器,由尚方令鑄造,供皇室使用,即俗稱的尚方寶劍。唐朝時,稱陌刀為斬馬劍。宋朝後改稱斬馬刀。明朝之後,稱類似於日本的大太刀倭刀,用來掃擊敵人之腰身或馬腿的長刀為斬馬刀,又稱掃刀、砍刀。傳至清末,義和團使用此類刀具,因此又稱義和刀。民國時的苗刀可能起源於此。

綠營斬馬刀

歷史

編輯

漢朝

編輯

斬馬劍起源於漢朝,由少府中的尚方令負責鑄造的劍,因為鋒利,可用來斬馬,故稱斬馬劍[1]。在漢朝時,皇室、外戚等貴族可以使用斬馬劍,如王莽就曾命其侍衛,以斬馬劍殺董忠[2][3]

最早出自於《漢書朱雲[1],但是在荀悅《漢紀》中,引用《漢書》此段落,稱為「斷馬劍」。唐張渭詩也稱為斷馬劍,《四庫提要》認為斬馬劍可能是誤字,應為斷馬劍[4]

漢朝書籍中沒有描述斬馬劍的造型,圖畫、壁畫中沒有對斬馬劍的描繪,至今陵墓考古也未曾發現斬馬劍的實物。所以斬馬劍的外型可能類似於當時一般的刀劍,但因為是皇室所鑄造,特別堅硬鋒利,所以冠上特別稱呼。相傳尚方令在月蝕時鑄劍,以供天子使用[5]

唐朝

編輯

唐朝步兵使用的長刀,稱為陌刀,被認為即是漢朝的斬馬劍 [6]。 唐名將李嗣業善用陌刀,每逢出戰,必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歷史上有「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的說法 [7]。平定安祿山造反時,在香積寺之戰中,敵軍李歸仁率騎兵隊相戰,使王軍大亂,李嗣業便袒露上身,持長刀(陌刀)迎戰,斬殺數十人,之後率兩千「陌刀軍」迎戰 [8],竟然斬得六萬顆首級,敵軍因此逃跑,長安遂收復。 唐朝書籍中對陌刀的記載不清楚,也沒有留下圖畫,現代考古也尚未發現陌刀實物。在宋代圖譜中有畫出唐代陌刀的外型,但無法確定它是否是唐代陌刀的真實外貌。

宋朝

編輯

宋代《武經總要》中的棹刀、三尖兩刃刀,可能是唐代陌刀的後繼者。其外型為長柄,前端有雙刃。

宋朝時,改稱斬馬刀[9]。在宋神宗熙寧年間,由陳珪鑄造斬馬刀。刀長三尺餘,類似環首刀。後成立斬馬刀局,為軍隊鑄刀[10][11]

明清

編輯

在明朝末期,鄭成功軍隊中曾使用雲南斬馬刀[12]。雲南斬馬刀又稱長刀、單刀,其型式與明朝的倭刀或日本的大太刀接近,是一種步兵武器,用來攻擊騎兵,可用於砍馬腳之用[13][14]。根據計六奇記錄,鄭成功軍隊所使用的刀劍,長六尺[15],可以斬破鐵甲及馬匹[16]

特色

編輯
  1. 刀刃為熔合鍛造精鋼
  2. 後環、護手、劍海(鐓)為銅質精雕
  3. 莖為黑檀木或紅豆杉
  4. 無鞘
  5. 刀飾為緞帶、銅勾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漢書》卷67〈楊胡朱梅雲列傳〉:「至成帝時,丞相故安昌侯張禹以帝師位特進,甚尊重。雲上書求見,公卿在前。雲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願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餘。』上問:『誰也?』對曰:『安昌侯張禹。』」顏師古註:「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斬馬劍,劍利可以斬馬也。」
  2. ^ 《漢書》卷99〈王莽傳〉下:「莽欲以厭凶,使虎賁以斬馬劍挫忠,盛以竹器,傳曰:『反虜出。』」
  3. ^ 《太平御覽》兵部73〈劍〉上:「王莽使武賁,以斬馬劍,挫董忠。」
  4. ^ 《四庫提要》史部三編年類〈漢紀〉:「朱雲請上方劍,漢書作斬馬,悅書乃作斷馬。證以唐張渭詩:『願得上方斷馬劍。斬取朱門公子頭』句,知漢書字誤。」
  5. ^ 薛季宣《浪語集》卷31〈記漢尚方劍〉:「尚方,漢工官也。漢法,常以月食時鑄劍,供天子服用。」
  6. ^ 《唐六典》卷16:「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斬馬劍。」
  7. ^ 根據《太白陰經》記載,「虞候某強弩、陌刀相繼而至,鋒刃所加,流血漂杵;弩矢所及,轍亂旗靡。賊人棄甲曳兵而走,我軍逐北者,五十里。」形容只要一揮陌刀,就能連同騎兵與戰馬一起砍斷。
  8. ^ 舊唐書》載:「嗣業乃脫衣徒搏,執長刀立於陣前大呼,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殺十數人陣容方駐,前軍之士盡執長刀而出,如牆而進。」
  9. ^ 高承事物紀原·戎容兵械·斬馬刀》:「漢成帝時,朱雲請上方斬馬劍斷張禹頭,以厲其餘」
  10.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233〈熙寧五年〉:「五月庚辰朔,御文德殿視朝。命供備庫副使陳珪管勾作坊,造斬馬刀。初,上匣刀樣以示蔡挺,刀刃長三尺餘,鐔長尺餘,首為大環,挺言:『製作精巧,便於操擊,實戰陣之利器也。』遂命內臣領工置局,造數萬,分賜邊臣。斬馬刀局蓋始此。」
  11. ^ 玉梅》:「熙寧五年,作坊造斬馬刀,長三尺余,鐔長尺余,首為大環,上出以示蔡挺、挺奏,便於操擊,戰陣之利器也。五月庚辰,朔命置局造數萬口分賜邊臣。」
  12. ^ 楊英《從征實錄》:「五月,藩駕駐思明州。設戎旗左、右鎮,以林勝為左戎旗鎮,拔左衝鎮楊琦為右戎旗鎮。吊(調)各處鄉勇訓練銃器,配執銅百子花釬銃,設斬馬刀,不空歸木棍。」「每班帶班長六員,配雲南斬馬各二、牌金塀串各二,弓箭則全班俱執。」
  13. ^ 鄭大郁《經國雄略》卷5:「刀名斬馬,以其有批砍之妙用在也。形頗似半月,而以之橫截馬腳,如風掃折枝。用以攻擊,皆所宜也。爰議刀制雲。」
  14. ^ 王啅兵仗記》:「斬馬刀,一名砍刀,長七尺,刃長三尺,柄長四尺,下用鐵鑽。馬步水路咸可用。」
  15. ^ 計六奇《明季南略》卷11〈閩記〉:「十六年(己亥)五月十三日,成功率兵十萬入寇;被甲能戰者三萬而已,餘俱火兵。有一甲卒,即有五火卒隨之。俱以布裹首,赤足;刀長六尺,或長鎗、團牌。」
  16. ^ 計六奇《明季南略》卷11〈閩記〉:「其兵三人一伍,一兵執團牌蔽兩人,一兵斫馬,一兵砍人。甚銳,一刀揮鐵甲、軍馬為兩段。蓋鑄刀時,用鐵匠百人挨遞打,成此一刀,故銳特甚。」「久之衝下,鄭兵不動。俱鐵甲冑、鐵面頭子,止露兩足;用長刀砍騎,銳不可當。射中其足,則拔箭更戰;大兵遂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