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蒙古語:ᠴᠢᠩᠭᠢᠰ
ᠬᠠᠭᠠᠨ,鮑培轉寫:Činggis qaγan,八思巴文:ꡆꡞꡃ ꡂꡞꡛ
ꡢꡖꡋ,秘史記音:成吉思·中合罕[註 3],西里爾字母:Чингис хаан,國際音標:[tʃiŋɡɪs xaːŋ] (ⓘ);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即元太祖,又稱成吉思皇帝[註 4]、成吉思可汗[註 5][註 6]、索多博克達青吉斯汗[註 7]。名鐵木真(蒙古語:ᠲᠡᠮᠦᠵᠢᠨ,鮑培轉寫:Temüǰin,秘史記音:帖木真,西里爾字母:Тэмүжин),清代官譯為特穆津[註 8]。也有其他譯法忒沒真[註 9],意為「鐵一般堅強的人」[註 10]。孛兒只斤氏([註 11]蒙古語:ᠪᠣᠷᠵᠢᠭᠢᠨ,鮑培轉寫:Borǰigin,西里爾字母:Боржигин),尼倫蒙古乞顏部人。為13世紀初(南宋後期)蒙古民族的領袖及軍事統帥,是大蒙古國首任大汗,亦是中國歷史(包括元朝)乃至世界歴史中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帝王之一。成吉思汗奠定其後世進行「西征」的政策基礎,日後其開創的蒙古帝國稱霸歐亞,為歐洲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吉思汗是為元朝建立者元世祖忽必烈的祖父。1206年春天至1227年8月25日在位,在位22年。
成吉思汗 Чингис хаан | |||||||||||||||||||||
---|---|---|---|---|---|---|---|---|---|---|---|---|---|---|---|---|---|---|---|---|---|
大蒙古國第1任皇帝(可汗) 元朝追尊皇帝 | |||||||||||||||||||||
統治 | 1206年春天-1227年8月25日 | ||||||||||||||||||||
前任 | 無(大蒙古國建立) | ||||||||||||||||||||
繼任 | 元太宗窩闊台 | ||||||||||||||||||||
出生 | 金大定二年壬午馬年四月十六日 1162年5月31日 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 | ||||||||||||||||||||
逝世 | 元太祖二十二年丁亥豬年七月十二日(六十六歲) 1227年8月25日 (65歲) 薩里川哈老徒行宮(今中國六盤山) | ||||||||||||||||||||
安葬 | |||||||||||||||||||||
王后 | |||||||||||||||||||||
子嗣 | |||||||||||||||||||||
| |||||||||||||||||||||
政權 | 大蒙古國 | ||||||||||||||||||||
父親 | 元烈祖也速該 | ||||||||||||||||||||
母親 | 宣懿皇后訶額侖 | ||||||||||||||||||||
宗教信仰 | 騰格里、薩滿教、藏傳佛教 |
成吉思汗 | |||||||
漢語名稱 | |||||||
---|---|---|---|---|---|---|---|
漢語 | 成吉思汗 | ||||||
| |||||||
藏語名稱 | |||||||
藏語 | ཐའི་ཛང་ཇིང་ཁི་ | ||||||
| |||||||
蒙古語名稱 | |||||||
傳統蒙文 | ᠴᠢᠩᠭᠢᠰ ᠬᠠᠭᠠᠨ | ||||||
西里爾蒙文 | Чингис хаан |
元太祖元年(1206年),他登基時被諸王和群臣上蒙語尊號成吉思合罕。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皇祖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5]:1831-1832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諡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為聖武皇帝。[5]:112,1831-1832[6]:35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諡法天啟運,廟號太祖。從此之後,成吉思汗的諡號變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5]:1836
在他眾子中,最為著名的四位分別是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朮赤和察合台為國主,欽定窩闊台為繼承人。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後,拖雷自動退出繼承人的選拔,擔任監國兩年後,元太宗元年(1229年),拖雷和宗王們一起擁戴自己的三哥窩闊台登基。於元太宗四年(1232年)九月,在消滅金朝軍隊精銳主力後,拖雷去世。元太宗六年正月初十日(1234年2月9日),蒙古帝國滅金朝,為將來忽必烈揮軍南下攻打南宋統一中原打下基礎。
成吉思汗及其後代率領蒙古軍隊征戰歐亞國度與部落時,常以屠城和劫掠的手段粗野行事聞名,並被許多人視為種族滅絕的專制統治者,享有作風殘暴的可怕名號。[7]不過卻十分尊重裏面的文化工作者與技術工匠。另外他家族對不同文化的容忍度很高,並基本上不會干擾原本的信仰自由,或熱衷學習改革、知識進步與漢語,比如啟用孛羅等明臣寫史。這些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歐亞多方面的交流融合與統一。[8][9]
生平
編輯出生
編輯金大定二年四月十六日(1162年5月31日),[10]:25-29鐵木真生於蒙古乞顏部斡難河畔,[11]:38[12]:54他的家族祖先於八剌忽怯谷(今巴爾古津河流域)一帶起家成為部落的族長。鐵木真是也速該與訶額倫的長子,在漢語與蒙古語史料中傳說在他出生之時右手手掌上握着像紅色石頭一樣的血;[5]:3[6]:17[12]:54而西方史料中又描述當時他的臉上有像字一樣的光芒。[13]:95[14]:44
關於鐵木真的確切出生日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羅卜藏丹津《蒙古黃金史》中的「壬午年初夏四月十六日卯時」(1162年5月31日上午5:00-7:00)。[10]:25-291962年,蒙古國甘達爾寺藏傳佛教高僧推出這一天便是成吉思汗生日。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在參照蒙古史學家、星算學家和民間傳說成吉思汗出生日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照推算,認定成吉思汗生於1162年5月31日。[15][16]
另一種說法來源於金巴道爾吉《水晶鑒》中的「壬午年初冬初一,天將黎明時刻」(公曆1162年12月8日,蒙古國換算公曆1162年11月8日),[10]:25-29[17]文獻資料《十福經典白史》中記載「冬季中月初三,由於曾向成吉思汗表示祝福,故放置達斯瑪之典禮於這天舉行」。在《寶貝念珠》中記載「十月初三,浴聖主成吉思汗神明身體之臍帶的祝福之日」。[18]在成吉思汗陵,每年農曆十月初三會舉行達斯瑪大典,成吉思汗陵管委會的資料顯示「成吉思汗出生的那年冬天,將他放在一個新作的暖襁褓里,外面用領了牲的山羊皮條包紮起來並加以祝福,達斯瑪祭就是為紀念此事」。[19]
2010年,蒙古國時任總統查希亞·額勒貝格道爾吉成立工作組考證鐵木真的出生日期。 2012年,蒙古國議會將每年蒙古歷冬月初一定為鐵木真的生日或「蒙古驕傲日」,並將其合法化為公眾假期。[20]
關於鐵木真的生年,史學界也有1155年、1161年、1162年等多種說法。[21]:26在中國史料中除《蒙韃備錄》外一般記載為金大定二年(1162年)。[22][23]:67而伊兒汗國學者拉施特則在《史集》中記載為伊斯蘭曆549年(1155年),[13]:94這一說法被清朝學者洪鈞引入中國後,[24]:5在中華民國時期的中國史學界一度成為主流,[22]《新元史》、《蒙兀兒史記》都將成吉思汗的生年定於金貞元三年。[6]:17[25]:37
今成吉思皇帝者,甲戌生。彼俗初無庚甲,今考據其言而書之,易以見彼齒歲也。其俗每以草青爲一歲,人有問其歲,則曰幾草矣。亦嘗問彼月、日,笑而答曰:初不知之,亦不能記其春與秋也。每見月圓而爲一月,每見草青遲遲,方知是年有閏月也。
——趙珙,《蒙韃備錄》
1938年,法國漢學家伯希和引用楊維禎《三史正統辯》(再考宋祖生於丁亥,而建國於庚申。我太祖之降年,與建國之年亦同)和《皇元聖武親征錄》(辛丑春...壽至五十六,在位一十二年)提出了1167年之說。1962年,周清澍、邵循正等人論述了洪鈞、拉施特與伯希和說法的訛誤,認為1162年是最可靠的成吉思汗生年,此後中國史學界均以1162年為準。[22][26]:37
少年時代
編輯鐵木真剛剛出生的時候,其父也速該聲勢正旺,為諸部落之首。[5]:3征伐塔塔兒部落獲勝,俘獲了該部落首領鐵木真干怯、忽魯不花等人,駐軍於鐵里溫盤陀山。[12]:54[27]:1也速該見到鐵木真出生時的狀態後非常詫異,於是取名為剛剛俘獲的鐵木真以紀念這次勝利。[5]:3之後,訶額倫又生了三子一女。[12]:55
大定十年(1170年),也速該按當時的習俗帶着鐵木真去訶額倫的娘家斡勒忽訥兀惕部為他聘取姑娘。[10]:25-29[12]:57[28]:40在半路遇見親家德薛禪,在德薛禪的家中向其女兒孛兒帖求婚。也速該將帶去的一匹馬作為聘禮,將鐵木真留在了德·薛禪家裏做女婿,獨自返回。[12]:62途中騎馬路過扯克徹兒山(今烏爾遜河西畔)附近的失刺草原,被當地的塔塔兒人下毒,回到家後不久就去世。[10]:25-29也速該死後,鐵木真被接回家中。[12]:67
大定十一年(1171年)春,[29]:52訶額倫與俺巴孩汗遺留的后妃斡兒伯、莎合台在祭祖儀式上發生矛盾,二人挑動塔里忽台率泰赤烏部從斡難河遷走。[12]:71乞顏部部眾也開始投奔泰赤烏部,訶額倫親自帶兵追趕部眾,把其中一大半追了回來。[5]:3[6]:17[12]:72之後乞顏部的生活陷入困難,訶額倫開始通過採摘野果與野菜養育子女。[12]:73
鐵木真年齡稍大之後,塔里忽台對他有所忌憚。帶兵攻擊乞顏部,鐵木真在密林里築寨抵抗。[12]:80於帖兒古捏山被巡邏的人抓獲,之後乘機逃跑。[6]:17之後全家人遷往桑沽兒小河(今克魯倫河上游成格爾河),以捕捉土撥鼠和野鼠為食。[12]:92
除《蒙韃備錄》之外,其它史料均未記載鐵木真有被金朝俘虜十餘年的記錄,故該記錄可能有誤。[24]:112
逐漸崛起
編輯大定十八年(1178年),訶額倫決定讓鐵木真去拜見德薛禪並完婚。[29]:61約大定十九年(1179年),鐵木真與孛兒帖成婚。[24]:115[30]:65[31]:82婚後鐵木真與也速該生前的安答克烈部王汗交好,並開始召集舊部。[6]:17[12]:101直到遭遇篾兒乞人偷襲,孛兒帖被俘虜。[12]:110
約大定二十年(1180年)春,鐵木真拜見王汗,請求王汗幫助他救回妻子。[29]:65秋,鐵木真聯合札木合、王汗在斡難河源頭集結了四萬軍隊,札木合領導聯軍渡過勒勒豁河(今希洛克河),篾兒乞人逃走,鐵木真救回孛兒帖。[12]:115-137而在《史集》中,孛兒帖的歸來是王汗用磋商方法而得到的。[14]:61在回軍途中,長子朮赤誕生。[31]:595之後鐵木真與札木合第三次結為安答,併合居一處紮營,招兵買馬。[12]:115-137期間兩人白天在一起大張筵席,夜晚則在一個被子裏同宿。[24]:115
約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夏,鐵木真利用遷徙牧地的機會連夜而走。[12]:115-137吸引了也速該的舊部與部分札木合的部眾跟隨,此時他開始逐漸恢復到也速該生前的地位。[24]:116
約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乞顏部貴族舉行會議,鐵木真被部眾推舉為汗。[24]:117[29]:76自立為汗後,遣人告知王汗與札木合。王汗對此非常滿意,而札木合卻表示不贊同。[12]:155-159
明昌年間(1190年-1196年),札木合以其弟弟紿察兒劫掠鐵木真馬群,卻被鐵木真部下所殺為藉口,集合三萬人進攻鐵木真。十三翼之戰爆發,鐵木真將自己所屬三萬人分為十三翼,迎戰於答闌巴勒主惕。這次戰役鐵木真雖然失敗,但因札木合殘殺俘虜,引起部下不滿,並歸附鐵木真,反而增強了他的實力。[29]:80-82
明昌七年(1196年),金朝征討塔塔爾部,鐵木真與王汗聯兵,配合金軍,在斡里札河之戰(今烏勒吉河)擊敗世仇塔塔兒人,捕殺其首領蔑兀真笑里徒,掠獲大量重、人馬,使塔塔兒部自此一蹶不振。這次戰爭的勝利使鐵木真在蒙古部中贏得了「為父祖復仇」的聲望,得到金朝的封賞,鐵木真被封為「札兀忽里」(部族官),王罕被封為王,從此他們可以用金朝命官的身份去號令和統轄部眾,這次戰爭還使鐵木真控制了呼倫貝爾草原。[24]:308
統一蒙古
編輯承安元年(1197年),王汗之弟額兒客合刺乘王汗軍在外之機,借乃蠻兵奪取克烈部統治權。王汗兵敗,逃奔西遼,鐵木真遣軍將王汗迎歸,又將擊敗兒乞人時所掠財物送給王汗,使其逐漸恢復了實力。[14]:74[24]:308
承安五年(1201年),敗散部落的貴族復會於刊河(今根河),推札木合為菊兒汗,誓盟「驅士卒來侵」,鐵木真與王汗又聯合敗札木合於海刺兒河(今海拉爾河)。[24]:309札木合脫逃,弘吉剌部歸降。[5]:8
泰和元年(1202年),鐵木真在捕魚兒海攻滅塔塔爾部。[14]:103秋天,鐵木真與王汗聯軍利用雪天與風向的優勢擊敗乃蠻等部於闊亦田(今哈拉哈河上源)。[5]:8[14]:97[24]:309這時札木合部正出兵增援乃蠻,見乃蠻兵敗立即撤退。[5]:9此次戰爭王汗中途暗中撒軍,使鐵木真處於孤軍作戰的不利地位,逐撒兵走薩里川,使戰爭中途受挫。但在面對諸強敵的形勢下,兩者的關係並沒有公開破裂,所以後來當王汗遭乃蠻將可克薛兀撒刺黑的襲擊、百姓被掠時,鐵木真基於大局,仍派遣學兒出等四傑授救之。戰後,王汗與鐵木真再次「結為父子」。[12]:224-226[24]:309
泰和二年(1203年)春季,札木合利用王汗之子你勒合桑昆與鐵木真之間的矛盾,唆使王汗在別兒克額列錫(今巴顏烏拉山南部)設宴,以將王汗之女察兀兒別吉許配於鐵木真的名義試圖謀殺鐵木真,消息被泄露,鐵木真於半路撤退而回。在忽刺安不魯合惕(紅柳林)與帶着軍隊的王汗與札木合相遇,雙方展開激戰。[12]:232-278桑昆被射於馬下,王汗軍敗退,怯里亦部歸順鐵木真。[5]:10鐵木真的軍隊最終在額兒溫都兒山(今巴顏烏拉山南部)的折兒山峽的山口包圍了王汗駐地。三天後克烈部投降,王汗、桑昆二人逃走。[12]:232-278之後鐵木真在帖麥該川舉行了大規模狩獵活動,乃蠻部太陽汗和白達達部首領阿剌忽思謀劃消滅鐵木真,隨後消息泄露。[5]:12
泰和三年(1204年),鐵木真進軍討伐乃蠻,大軍駐紮在建忒該山,先派虎必來、哲別二人擔任前鋒。太陽汗從按台來,在沆海山紮下營寨,和蔑里乞部的首領脫脫、克烈部的首領阿憐太石、猥剌部的首領忽都花別吉,以及禿魯班、塔塔兒、哈答斤、散只兀等部會合。札木合看見鐵木真的軍隊軍容整齊威嚴,領着他部下的軍隊逃走。鐵木真擒殺太陽汗,太陽汗所屬各部軍隊全部潰敗,最終投降。朵魯班部、塔塔兒、哈答斤部、散只兀部也同時歸降鐵木真,[5]:12後又征討蔑里乞部得勝。[5]:13札木合被他自己的部落所拋棄,被跟隨他五個人抓捕送給鐵木真,被判處死刑。[14]:146-149
泰和四年(1205年)3月,鐵木真以西夏接納仇人為藉口,第一次出征西夏,從額爾齊斯河(今科布多地區)回軍,沿霍博河流域而南,再轉東、經察罕泊、鄂洛克河南下至西夏居延海(今額濟納旗南)東南五十里處,以大軍圍攻邊城力吉里寨。經過五十餘天的圍攻後破此城。然後縱兵瓜州、沙州等地,大肆進襲掠,引誘西夏軍離城野戰,可是襲擾多日,不見夏國援兵來救,於是分兵一半東攻西夏定州(今定遠營)之乞鄰右古撤城,攻十餘天取下該城。經六十天圍攻僅克此二城。接着率軍東行,至龍州(今臨河),四月退兵攻下落思城,並佔領周圍地區,掠奪了大量人口和駱駝。[5]:13[24]:646
太祖元年(1206年)春天,鐵木真於斡難河上游召開了忽里勒台大會。升起九斿白纛,正式即位,並獲得成吉思汗的稱號,這也意味着蒙古帝國的建立。[5]:13[13]:208[14]:150-152這不但是蒙古在軍事上的統一,也是所有部落在精神上的統一,形成為一個新的民族,成吉思汗把它命名為「青蒙古人」。[14]:158-159鐵木真即位後,便出兵再次征討乃蠻,當時乃蠻首領卜欲魯罕被捕,太陽罕的兒子屈出律和脫脫一起逃走,之後鐵木真開始商議討伐金朝事宜。[5]:13
太祖二年(1207年),鐵木真先命朮赤出征森林部落,又命孛羅忽勒那顏出征豁里·禿馬惕部落。[12]:394-398秋季,第二次出征西夏,攻入斡羅孩城。[5]:14
發動蒙金戰爭
編輯太祖三年(1208年)春,鐵木真從西夏返回蒙古草原,夏天,在祭天地避暑。冬天,再次征伐脫脫及屈出律。在也兒的石河消滅蔑里乞部落,脫脫被流矢射中而死,屈出律投奔西遼。[5]:14同年,金朝皇帝派衛紹王完顏永濟在濟州接受貢禮。鐵木真見了完顏永濟不行禮。完顏永濟回去之後,想要請求派兵進攻蒙古。恰逢金章宗完顏璟去世,由完顏永濟繼承皇位。[5]:15
太祖四年(1209年)春,畏兀兒歸附蒙古。[5]:14完顏永濟下詔書到蒙古,要求鐵木真行跪拜禮接受詔書。鐵木真向使臣攻擊完顏永濟「平庸懦弱」,立即騎馬向北而去。完顏允濟準備在鐵木真下次金朝進貢時趁鐵木真入場時謀殺之,鐵木真知道了這個陰謀,就和金朝斷交,從此更加嚴整軍馬進行戒備。[5]:15為了在進攻金朝之前儘快降服西夏,鐵木真第三次出征西夏,率軍進入河西,西夏皇帝李安全派遣世子率軍交戰,被蒙古軍擊敗,俘獲了西夏軍副元帥高令公。蒙古軍攻下兀剌海城,俘獲了西夏太傅西壁氏。蒙古軍進軍至克夷門,再次擊敗西夏軍隊,俘獲了西夏將領嵬名令公。逼近中興府,引黃河水灌城。堤防決口,河水向外奔泄,便撤去包圍而回。派遣太傅訛答進入中興府招降,李安全獻納女兒求和。[5]:14
太祖五年(1210年)春,金朝策劃攻伐蒙古,築成烏沙堡。鐵木真命令哲別襲殺金朝的部隊,便佔領了烏沙堡而向東進發。[5]:15
太祖六年(1211年)春,鐵木真滯留在怯綠連河,哈剌魯部落國王阿昔蘭罕歸降蒙古。二月,鐵木真親自率軍討伐金朝,蒙金戰爭爆發,鐵木真在野狐嶺戰役擊敗金朝將領定薛,佔領大水泊、豐利等縣,金朝重新修築烏沙堡。七月,哲別奪得烏沙堡和烏月營。八月,鐵木真和金朝軍隊在宣平的會川河交戰,擊敗了金軍。九月,蒙古攻下德興府,居庸關的守將逃走,哲別進入居庸關,抵達金中都。冬,十月,蒙古軍襲擊金朝群牧監,把馬趕回蒙古草原。皇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分別進攻雲內、東勝、武州、朔州等地,攻下了這些地方。冬天,鐵木真駐蹕在金朝北方的邊境上。[5]:15-16
太祖七年(1212年)正月,鐵木真攻破昌州、桓州、撫州等州。金朝將領紇石烈九斤等率領三十萬軍隊救援,鐵木真和他們在獾兒嘴接戰,獲得大勝。秋天,蒙古軍隊包圍金西京。金朝元帥、左都監奧屯襄率軍前來救援西京守軍,鐵木真派兵把他們引誘到密谷口盡數予以殲滅。蒙古軍再次進攻金西京,因為鐵木真被流矢射中,便撤除了對金西京的包圍。九月,察罕攻下奉聖州。十二月十二日,哲別進攻金東京沒有攻下,立即領兵離去,到夜間又急馳而回偷襲攻下。[5]:16
太祖八年(1213年)七月,蒙古軍隊攻下宣德府、德興府。鐵木真前進到懷來,和金朝行中書省丞相完顏綱、元帥高琪交戰,擊敗了他們,一直追擊到古北口。之後蒙古軍隊前往涿鹿,金朝京西留守胡沙虎逃走。鐵木真出紫荊關,在五回嶺擊敗金朝軍隊,佔領涿州、易州,古北口投降,哲別便佔領了居庸關,和可忒、薄剎會師。秋天,蒙古軍兵分三路,右軍順太行山向南進發;左軍朝着大海方向,向東進攻;鐵木真和皇子拖雷為中軍。又命令木華黎進攻密州並屠城,之後三路人馬全部返回,合兵屯駐在大口。河北各郡縣全都被蒙古攻佔,只有金中都、通州、順州、真定、清州、沃州、大名、東平、德州、邳州、海州十一個城市未能攻下。[5]:16-17
太祖九年(1214年)三月,鐵木真駐蹕在金中都的北郊,將領們請求乘勝攻下燕京(今北京),鐵木真不同意,並派使臣向金朝要求犒勞自己的軍隊,金宣宗完顏珣便派遣使臣前去求和,向鐵木真敬獻衛紹王的女兒岐國公主,並把金帛、五百名童男女、三千匹馬獻給蒙古軍,並派遣金朝丞相完顏福興把鐵木真送出居庸關。五月,金朝遷都到汴京。六月,鐵木真詔令三摸合、石抹明安和斫答等包圍金中都,併到魚兒泊避暑。十月,木華黎征伐遼東取勝。[5]:17-18
太祖十年(1215年)二月,木華黎進攻金北京(今寧城),金北京城投降。三月,金朝御史中丞李英等率軍救援金中都,蒙古軍和金軍在霸州交戰,擊敗了金軍。四月,蒙古軍攻下清州、順州二州。七月,鐵木真派遣使臣提出停戰條件;要求金朝將河北、山東各城邑獻給蒙古,並取消金朝皇帝的皇帝稱號,封為河南王,被金朝拒絕,於是鐵木真下令派史天倪南征金朝。[5]:18-19
西征花刺子模
編輯1216年春,鐵木真返回廬朐河(今克魯倫河)的行宮。[5]:19開始着手策劃西征,並派商隊前往花剌子模。[21]:36-39
1217年農曆八月,鐵木真任命木華黎為太師,封為國王,率領蒙古軍、乣軍、漢軍南征金朝,攻下遂城,蠡州。冬,攻克大名府,並攻佔益都、淄州、登州、萊州、濰州、密州等州。[5]:19
1218年 ,鐵木真派出的商隊行至花刺子模東部邊境的訛答刺時,全部人馬盡遭國王摩訶末屠殺。《史集》認為,被屠殺的商隊實際上是鐵木真派去刺探敵情的間諜團,花剌子模將其全部消滅也在情理之中。[21]:36-39有一個商人從牢裏逃了出來,當他得知自己的同伴死去以後,他馬上回到蒙古草原,向鐵木真報告了其餘諸人的遭遇。[13]:260同年,蒙古軍第四次征伐西夏,包圍其王城,夏神宗李遵頊出逃到西涼,高麗開始每年向蒙古進貢本地土產。[5]:20
1219年農曆六月,蒙古大軍在也兒的石河上游集中。秋天,鐵木真到達,令末弟斡赤斤鎮守蒙古高原,率領軍隊出征花剌子模,蒙古第一次西征開始。[5]:20[14]:190-191[21]:36-39同年,木華黎攻下岢州、嵐州、吉州、隰州等州,攻下絳州後,毀城屠殺百姓。[5]:20
1220年,鐵木真在額爾齊斯河沿岸的路上渡夏,遣使通知摩訶末已決定發兵出征,向摩訶末殺害商人等事進行報復。秋天,鐵木真繼續前進,佔領了一路上的全部地區。當鐵木真到達海押立境內時,當地異密們的首領阿兒思蘭歸順鐵木真,加入蒙古軍隊助戰,畏兀兒和速黑塔黑別乞都的軍隊為鐵木真效力。[13]:272到達訛答剌後,鐵木真兵分三路,命朮赤帶着部隊向氈的和養吉干進軍,諸異密向忽氈和別納客忒方面進軍,而鐵木真同拖雷向不花刺進發。[13]:273六月,察合台和窩闊台佔領訛答剌,擒獲守城官哈只兒只蘭禿。[5]:20[13]:273
1221年春,鐵木真帶着拖雷進攻不花刺,朮赤進攻養吉干、八兒真等城,均攻下。[5]:21攻下不花拉後,鐵木真向撒馬耳干進軍。在城外和察合台、窩闊台會師。撒馬爾干的突厥守兵投降,被屠殺。撒馬爾干的居民組織了一場突圍,但這些工匠們被蒙古軍擊潰。之後,鐵木真派遣他的三個兒子朮赤、察合台和窩闊台進攻花刺子模都城烏爾犍赤,烏爾犍赤大約在4月被攻下,居民除有工匠的資格者外一概被屠殺,工匠被發往蒙古。[14]:193-194之後鐵木真越過阿姆河進攻呼羅珊和阿富汗,雖然接受居民的降附,但還是殲滅他們。[14]:196之後前往興都庫什山之南,圍攻八米俺。在圍攻期間,察合台之子木禿堅被射死,鐵木真因此非常痛心,當該城被猛攻而失守以後,鐵木真命令不赦一人,不取一物。八米俺地方從此荒廢,未再恢復。[14]:197冬天,鐵木真引兵在申河(印度河)追上花刺子模末代君主札闌丁,申河之戰爆發,11月24日,蒙古軍獲得大捷。札闌丁跳入申河逃走,鐵木真將俘虜的札闌丁的諸子殺死。[14]:198
1222年,鐵木真在興都庫什山南邊的阿富汗地方逗留了一些時候。[14]:199四月五日(5月17日),全真道道士丘處機到達八魯灣行宮,被鐵木真召見。四月十四日(5月26日),因畏兀爾山賊聚眾反對蒙古人,鐵木真準備親征,通過占卜將日期改為十月初。[32]:70-73七月二十七日(9月4日),鐵木真開始率軍北上,[32]:82-85九月初渡過阿姆河,[14]:199[32]:82-85十月初駐紮於撒馬爾干城東二十里。[32]:82-85
太祖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223年1月24日),鐵木真到達塞蘭。[32]:85-90
滅西夏
編輯太祖十八年三月十日(1223年4月12日),丘處機與弟子拜別鐵木真返回山東。[32]:85-90鐵木真春天在錫爾河以北度過,[14]:200-201夏天在八魯彎川(塔拉斯、楚河草原)避暑,並與皇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及八剌的軍隊會師,蒙古第一次西徵結束,設立鎮守官監督治理這些城市。[5]:22之後鐵木真在亞歷山大山之北的忽蘭巴失的草原上召開忽里勒台大會慶祝勝利,隨後他攜帶全軍以從事大規模圍獵為樂。[14]:200-201
太祖十九年(1224年)夏天,鐵木真在也兒的石河避暑。[14]:200-201之後鐵木真抵達東印度,因神獸「角端」出現而班師返回蒙古草原。[5]:23
太祖二十年(1225年)正月,鐵木真回到蒙古,抵達土拉河旁邊的黑森林畔的斡耳朵。[5]:23[14]:200-201
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正月,由於西夏接納鐵木真的仇人亦臘喝翔昆,又加上不把皇子送到蒙古做人質,鐵木真親自帶兵討伐西夏。二月,佔領黑水等城市。夏季,鐵木真在渾垂山避暑。蒙古軍攻佔甘州、肅州等州。[5]:23秋季,蒙古軍攻佔西涼府的搠羅、河羅等縣,於是鐵木真越過沙漠,到達黃河九渡,攻佔應里等縣。十一月初九(11月29日),鐵木真進攻靈州,西夏派遣嵬名令公救援。十一月十五日(12月5日),鐵木真渡過黃河進攻西夏軍取勝。十一月二十六日(12月16日),鐵木真駐蹕在鹽州川,「五星聚見」於西南方。同年,窩闊台及察罕的軍隊圍困金南京汴京,派遣唐慶向金國追索歲貢錢款。[5]:24
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春季,鐵木真留下部分士卒進攻西夏的王城,自己率軍渡過黃河進攻積石州。三月,攻破洮州、河州、西寧州三州。派斡陳那顏進攻信都府,攻破了該城。四月,鐵木真留駐在龍德,攻下德順等州。閏五月,鐵木真在六盤山避暑。六月,金朝派遣完顏合州、奧屯阿虎求和,鐵木真宣稱自己從「五星聚見」之後不再殺戮劫掠。同月,西夏末帝李睍投降,鐵木真駐留在清水縣西江。[5]:24-25
去世
編輯病逝行營
編輯元太祖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在蒙古軍圍困西夏首都時,成吉思汗病逝於今寧夏南部六盤山(一說靈州),享壽六十五歲。其死因至今眾說紛紜,《元史》記載:「(元太祖二十二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於薩里川哈老徒之行宮。」[5]:25
成吉思汗去世前向兒子們交代了滅金的計劃:「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讎,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擣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5]:25後來窩闊台和拖雷滅金朝,採用的就是成吉思汗的這個戰略。
經過木華黎和他的兒子孛魯十年的戰爭,到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前夕,蒙古軍隊基本佔領金朝黃河以北的所有領土,金朝的領土僅局限於河南、陝西等地(當時的黃河取道江蘇北部的淮河入海)。
此前西夏末代皇帝李睍已經答應投降,成吉思汗去世後,蒙古軍密不發喪,李睍開城投降後,前去參見成吉思汗,諸將託言成吉思汗有疾,不讓他參見。在成吉思汗去世三天後,1227年8月28日,諸將遵照成吉思汗遺命將西夏末帝殺死,西夏滅亡。[6]:23蒙古軍將領察罕努力使西夏首都中興府(今寧夏銀川)避免了屠城的命運,入城安撫城內軍民,城內的軍民得以保全。[5]:2956
去世原因
編輯- 墜馬引病說:太祖十八年二月初八日(1223年3月11日),鐵木真在打獵時射中一頭野豬,但因馬跌倒而墜馬,回到行宮後丘處機勸諫鐵木真「今聖夀已高,宜少出獵。」,鐵木真聽從了勸諫,但他也承認自己「騎射少所習,未䏻遽已。」,因此只堅持兩個月未出獵。[32]:85-90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冬天,鐵木真在阿兒不合狩獵野馬,他所騎的棕灰色馬後蹄騰起,將他翻墜於地。人們扶他起來的時候,他感覺到腹部隱隱作痛,於是在搠斡兒合惕地面下營。第二天早上,也遂夫人召集各親王和各那顏,告訴眾人鐵木真昨晚睡覺時出現了發熱症狀。[12]:459[14]:218眾人商議後決定派遣使者要求西夏投降,結果遭遇西夏人的外交挑釁,鐵木真不顧病痛決定要征討西夏到底。[12]:460-461[14]:219鐵木真在墜馬後受到內傷,極其怕暑熱。[14]:221
- 箭傷說:《皇元聖武親征錄》記載,鐵木真受箭傷有三次,分別是1202年闊奕壇之戰、1212年攻金西京之戰、1226年攻西夏時膝部中箭,中國學者認為最後一次箭傷對其身體影響較大,且可能與合併墜馬的後遺症,加重病情導致死亡。[33]
- 雷電擊中說:羅馬天主教教廷使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在《柏朗嘉賓蒙古行紀》中稱鐵木真是在制定了一系列條文和敕令後,被雷電擊中身亡。[34]:44
- 被害說:《蒙古源流》中記載的鐵木真臨幸被俘的西夏皇后時於床笫之間受傷而亡,中國學者認為這種說法與滅西夏的時間、地點不合。且成吉思汗後宮佳麗雖多,但並不沉溺女色。[35]:112[33]
- 黑死病說:2021年,由多國考古學家、醫生、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提出的新研究認為鐵木真可能死於黑死病。[36][37]
葬禮
編輯鐵木真為避免自己的墓地遭到毀壞,所以選擇了密葬的方式。[38]:29臨死前,鐵木真留下遺囑要求不要發喪、舉哀,叫敵人不知他已死去,直到西夏滅亡。[13]:321在臨終的時候,也遂夫人按照成吉思汗生前所習慣的簡單方式來準備安葬他。侍者們給他擦淨身體,並且用普通的白色長袍、氈制的靴子和帽子為他殮衣。接着用塞滿檀香的白色氈毯把他包裹起來;並用香水來浸潰他的遺體,他們用三條金帶來綁縛氈制的靈柩。[39]:225
在鐵木真去世後的第三天,一支隊伍用一輛簡樸的大車,裝載着他的遺體向蒙古草原進發。鐵木真的九斿白纛引領着送葬者,其後跟着一位薩滿女巫,而女巫身後則跟着一匹繩鬆弛而又沒有加裝鞍座的駿馬。[39]:225他們在抵達斡耳朵之前,將一路上遇到的人畜全部殺死。附近地區的宗王、后妃、侍從們全都聚來為他舉哀。[13]:321
稱號
編輯尊諡廟號
編輯至元二年十月十四日(1265年11月23日),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5]:1831-1832
至元三年十月十八日(1266年11月16日),太廟建成,制尊諡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為聖武皇帝。[5]:23,1831-1832[6]:35
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諡法天啟運,廟號太祖。從此之後,成吉思汗的諡號變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5]:1836
維至大二年、歲次己酉、某月、某日,孝曾孫嗣皇帝臣某,謹再拜稽首言:
伏以恢皇綱,廓帝紘,建萬世無疆之業;鋪宏休,揚偉績,遵累朝已定之規。式當繼統之元,盍有稱天之誄。孝弗忘於率履,制庸謹於加崇。欽惟太祖聖武皇帝陛下,淵量聖姿,睿謀雄斷,沛仁恩而濟屯厄,振羈策以馭豪英。惟解衣推食於初年,見君國子民之大略。玄符顓握,諸部悉平;黃鉞載麾,百城隨下。裔土兼收於夏孽,餘波克殄於金源。蕩蕩乎無能名跡,遠追於湯武;灝灝爾其為訓道,允協於唐虞。根深峻岳而維者四焉,囊括殊封而統之一也。
肆予小子,承此丕基。兩袛見於太宮,恆僾臨於端扆。祚垂鴻兮錫裕,尚期昭報之申;牒鏤玉以增輝,敢緩彌文之舉。謹遣某官某,奉玉冊玉寶,加上尊諡曰法天啟運聖武皇帝,廟號太祖。
伏惟威靈昭假,景貺潛臻,闡繹吾元,與天並久。
——王構,蘇天爵編《國朝文類》卷十《冊文》:《太祖皇帝加上尊號冊文》
稱號來源
編輯「成吉思汗」是鐵木真於1206年獲得的稱號。「成吉思」的含義不明確,一種說法由「成」(蒙古語:ᠴᠢᠩ,鮑培轉寫:čing,西里爾字母:чин,意思是「強」)派生而來。[註 12]另一種說法是來自海洋一詞,代表他像海洋一樣偉大(蒙古語:ᠲᠡᠩᠭᠢᠰ,鮑培轉寫:tenggis,西里爾字母:тэнгэс)。「汗」原本寫作ᠬᠠᠨ(鮑培轉寫:qan,《蒙古秘史》記音:中罕,西里爾寫法:хан),直到13世紀末後人才更改為來自突厥語的ᠬᠠᠭᠠᠨ(鮑培轉寫:qaγan,《蒙古秘史》記音:中合罕,西里爾寫法хаан,意譯:皇帝)。[40][41]
皇帝和大汗的雙重稱呼
編輯大蒙古國時期
編輯「成吉思汗」源於蒙古語。「成吉思」為蒙古語:ᠴᠢᠩᠭᠢᠰ,鮑培轉寫:Činggis,西里爾字母:Чингис的漢語譯音。「汗」是蒙古語ᠬᠠᠨ(鮑培轉寫:qan,《蒙古秘史》漢字記音:中罕,西里爾拼寫:хан)的漢語譯音,其後經突厥語又轉譯為漢字「合罕」(蒙古語:ᠬᠠᠭᠠᠨ,鮑培轉寫:qaγan,西里爾字母:хаан),原義為「父主」;大部落首領多用此稱號。蒙古語裏,汗和可汗是一個意思,是翻譯的原因,用中文翻譯的話就是皇帝的意思,一個帝國最高的權利擁有者。
現存的13世紀和14世紀期的眾多史料以及考古文物和摩崖石刻證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後,可能已經擁有皇帝和大汗的雙重身份。生活在草原地區的蒙古等民族用蒙古語稱呼鐵木真為「大汗」、「成吉思汗」;生活在西北地區的突厥和其他民族用突厥語或其他語言稱鐵木真為「汗」或者「可汗」;生活在漠南漢地和東北地區的契丹人、女真人、党項人等民族,在13世紀前期的時候,歷經遼朝、金朝、西夏等漢化政權,大部分已經漢化,通用漢語漢字,多稱鐵木真為「皇帝」;而生活在漠南漢地和東北地區的漢族人則直接使用「成吉思皇帝」一詞。大量歷史記載資料證明,1215年成吉思汗在攻取包括金中都在內的整個幽雲十六州之後,其在長城以南漢地的統治保留了一些遼、金等朝的舊俗,並且在這些區域的官方文件,直接應用了「皇帝」的尊號來指代歷任大蒙古國大汗。例如:
- 1219年農曆五月,鐵木真派劉仲祿邀請長春真人丘處機前往蒙古草原的詔書中,自稱為「朕」,將自己建國登基稱為「踐祚」。
- 1220年農曆二月丘處機抵達燕京後,得知鐵木真在中亞進行西征花剌子模的戰爭,覺得自己年事已高,西行太遠,希望約鐵木真在燕京相見,於是在三月寫了一份陳情表,在陳情表中,丘處機對鐵木真的稱呼是「皇帝」。[32]:12-16[42]同年收到丘處機的陳情表後,鐵木真第二次派曷剌邀請丘處機前往中亞草原的詔書中,以「成吉思皇帝」和「朕」自稱。[32]:132
- 1221年南宋使者趙珙出使大蒙古國,回來後著有《蒙韃備錄》,書中對鐵木真的稱呼是「成吉思皇帝」。《蒙韃備錄》中提到,鐵木真在位時期,朝廷使用的金牌,帶兩虎相向,曰虎頭金牌,上書漢字:「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當便宜行事」;其次為素金牌,書:「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疾」。[43]:6-71998年,一塊「聖旨金牌」發現於河北廊坊,正面刻雙鈎漢字:「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疾。」和《蒙韃備錄》所記載的素金牌上漢文完全相同;背面牌心刻雙鈎契丹文,其漢語意思為:「速、走馬,或快馬」。[44]這塊聖旨牌的發現,說明鐵木真在世時,其官方中文稱謂作「成吉思皇帝」。
- 1227年全真教道士李志常寫成的《長春真人西遊記》,記錄了丘處機從1219年受邀西行直至1227年去世的事跡,書中對鐵木真的稱呼是「成吉思皇帝」,將他下的命令稱為「聖旨」;書中也提到了鐵木真的侍臣劉仲祿前來邀請丘處機時攜帶了虎頭金牌,金牌上面的文字是:「如朕親行、便宜行事」,似乎在鐵木真時期,凡是針對漢地的蒙古官方文件,均把成吉思汗翻譯為「成吉思皇帝」。
- 1232年南宋使者彭大雅隨奉使到大蒙古國,使者徐霆1235年—1236年隨奉使到大蒙古國,二人返回南宋後,彭大雅撰寫,並由徐霆作疏,合著《黑韃事略》,書中對鐵木真的稱呼是「成吉思皇帝」。
- 2010年,刻有多位蒙古皇帝聖旨的全真教煉神庵摩崖石刻於山東徂徠山被發現,[45][46][47]石刻一共四方,全部以漢語白話文寫就,記述了大蒙古國皇室成員歷代頒發給全真教掌教的官方文牒,其中有成吉思皇帝、合罕皇帝(窩闊台)、貴由皇帝,孛羅真皇后(窩闊台之妻)、唆魯古唐妃,以及昔列門太子、和皙太子(均為窩闊台之子)等字樣,,其中記敘的「甲辰年十月初八日」表明該條聖旨是乃馬真後稱制的1244年頒發,落款「庚戌年十二月」則表明該石刻刻於海迷失後稱制的1250年。聖旨石刻以漢語寫就,包含不同時期、不同蒙古大汗的聖旨記錄,為大蒙古國時期在漢地以中文「皇帝」作為蒙古大汗官方尊號的有力文物證據。
「皇帝聖旨里恩賜 文牒 成吉思皇帝聖旨節文:丘神仙門下出家師德名號,應合與底,你便與文字者■。 欽奉合罕皇帝聖旨節文:告天道人每揀擇者,你底言語不信底人,你識者。 近奉貴由皇帝聖旨:只依着已先聖旨行者。大體例里,告天者。 照得甲辰年十月初八日欽奉皇帝聖旨,令長春宮李真人作普天大醮,仍普度戒籙師德名號一事■斷事大官人文字節該:照依已先應有底聖旨行者。 己酉年八月廿五日續奉孛羅真皇后懿旨:道與掌教李真人者,你已先皇帝聖旨,天下應有底出家善人高士師德都教你識來,我教出去底冠服給與底,大師每根底■文字裏頭合加與名號底,都你識者。 唆魯古唐妃懿旨節該:如今只依成吉思皇帝底、合罕皇帝底聖旨行者。 昔列門太子令旨節該:已先■聖旨,咱每子子孫孫,■教別了,只依已先聖旨里者。 和皙太子令旨:這掌教大宗師李真人,依只已先■聖旨,但■真人■先生每都教識者。 除欽依外,今據東平府路道錄司保到泰安州徂徠山煉神庵住持道士丁志年精進道業,德行素著,依奉■懿旨,恩賜師號,金襴紫服一套,仍仰每日誦經告天,祝延聖壽萬安者。所有恩例文牒,須至給付者。奉■聖旨可授和光大師。依准聖旨,故牒。 庚戌年十二月 日牒。 鎮國上將軍、左副元帥、泰定軍節度使兼兗州管內觀察使、隴西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致仕時珍、襲爵男宥、孫棟同立石。楚太和楊德義。」
——山東徂徠山煉神庵摩崖石刻發現者周郢教授根據石刻上的史料寫成論文《新發現的徂徠山煉神庵摩崖考》,發表於《中國道教》2012年第3期。論文中收錄了四方摩崖石刻上的全部文字內容,其中刻有多位大蒙古國時期蒙古皇帝聖旨、皇后妃子懿旨、太子令旨那一方摩崖時刻。聖旨中的「丘神仙」,指的是長春真人丘處機。聖旨中的「長春宮李真人」(「掌教李真人」),指的是全真教掌教李志常。
元朝時期
編輯然而大蒙古國時期(1206-1260)的「皇帝」,和後來元朝的「皇帝」稱號有本質的不同;前者是對「蒙古大汗」的漢式翻譯,[48]而後者則是按照中原文明的傳統開立的新王朝君主,其「皇帝」稱號上承秦漢隋唐宋等中國朝代。在1259年蒙哥汗去世後,忽必烈認為自己是大蒙古國汗位的正式繼承者,自立為大汗,稱「大蒙古國皇帝」,並於1263年將大蒙古國的歷代大汗一併列入了自己新落成的太廟中;[5]:1831-1832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給日本的國書中,國書開頭自稱「大蒙古國皇帝」,在後面的內容中,自稱為「朕」,此時距離他1271年正式立國號「大元」,還有五年時間。由於最終忽必烈沒能獲得蒙古各部貴族認可為新一任大汗,其於1271年按照中原文明的傳統,建國號「大元」,因而元朝以後官方正史一直依照廟號將成吉思汗稱作「太祖」。此時的大元皇帝,與之前大蒙古國時期被稱作「皇帝」的蒙古大汗有本質區別——蒙古帝國分裂,標誌着忽必烈沒能正式繼承「大蒙古國」大汗之位;元朝,則是其新開創的王朝。元成宗時期,經過與蒙古四大汗國協商,元朝皇帝作為整個蒙古帝國共主的身份獲得四大汗國承認,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高統治者稱號的「皇帝」稱號和作為「大蒙古國」最高統治者稱號的「大汗」稱號,同時集合在了後代的元朝皇帝的身上。不過這種承認是名義上的,而四大汗國繼續各自為政,並不受元朝實際管轄。
中西方古代歷史記載的差異
編輯整個元朝時期乃至後世王朝,官修歷史一直保持了元朝的傳統,將大蒙古國時期與元朝時期的統治一併而論,不作區分,統一將君主稱為「皇帝」。《元史》中的<太祖本紀>記載鐵木真於1206年建大蒙古國時,稱其「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尊其為成吉思皇帝」。[5]:13元惠宗至正五年(1345年)十一月修成的法律《至正條格》中,稱鐵木真為「成吉思皇帝」,將他下的命令稱為「聖旨」。[49]明初官修《元史》,書中出現過「成吉思皇帝」一詞多次,從未出現過「成吉思汗」一詞。1252年成書的《元朝秘史》(即《蒙古秘史》[12]:3),蒙古文音譯作「成吉思合罕」,旁註釋為「太祖皇帝」。直到近代中國,《新元史》中出現了「成吉思合罕」、「成吉思可汗」等詞語,原因是《新元史》完成於民初(1920年),而《史集》、《世界征服者史》等西方的史書在清朝末年傳入中國,《新元史》作者柯劭忞也深受其影響。
然而對於中國以外的地區,則仍將「大蒙古國」的君主稱謂記作「大汗」。關於「成吉思汗」的記載見於拉施特《史集》、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等中亞史籍,這兩位作者均為蒙古帝國時期伊兒汗國(位於西亞)史學家,與元朝《元史》等史書基本處於同一時代,其書可為依據。四大汗國治下以的西亞國家以及歐洲公國僅知「成吉思汗」,同一時期的中國僅知「成吉思皇帝」,可見「成吉思皇帝」一詞是針對古代漢字文化圈地區特設的翻譯用詞;由於西亞及歐洲文字皆為表音文字,其記載最能說明,大蒙古國君主的官方稱謂仍為蒙古語的「大汗」(合罕),而非只作為翻譯詞的漢語稱謂「皇帝」。[48]
軍政舉措
編輯鐵木真的一生進行了多次以奪取和鞏固政權為內容的政治鬥爭,多數情況下是通過戰爭手段。[50]:50鐵木真所進行的戰爭,常用屠城等殘酷手段對待反抗者,所造成的軍民傷亡和建築物的破壞是巨大的。他發動的戰爭,儘管當時有許多出兵理由,但從宏觀上看是侵略性的戰爭,給亞歐廣大地區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戰爭災難。[51]:39-40
鐵木真在同太陽汗的戰鬥之前就開始對蒙古軍隊進行了徹底的重組,在1206年之後他又進一步地進行完善,他以十戶長、百戶長和千戶長為單位來組建軍隊。他還設置了一支怯薛部隊(近身侍衛隊),由80名精心挑選的宿衛(負責夜間值守)、70名散班(負責日間值守)組成,怯薛是軍隊的精英。[52]:87
鐵木真的軍事思想對世界各國都有極大的影響,為各國軍界所重視。尤以日本、俄羅斯、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土耳其等國投入的人力和研究的規模都相當可觀。[51]:178-179蒙古史學家道潤梯步稱「成吉思汗兵學,是蒙古學領域中的珠穆朗瑪峰,也是當時人類智慧的最高結晶。」[51]:36成吉思汗的軍事思想極大影響了俄羅斯的歷史學家、軍事家,十九世紀俄國參謀本部軍事評議會議員米·伊萬寧中將和耶諾·柯列金中將都認為彼得大帝改革軍制以前,俄國沿用的是蒙古軍制。[51]:100-101
蒙古軍事思想史研究者大都認為,鐵木真兵法的最大特點是「神速」。美國史學家海斯·穆恩·韋蘭稱鐵木真創造的戰法和用兵的特點是「蒙古旋風」。日本蒙古史學者小林高四郎稱鐵木真的用兵特點是「有如疾風」。[51]:37中國蒙古兵學學者達林太認為「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充分發揮和運用了游牧狩獵經濟在戰爭中的特長。根據蒙古社會以游牧狩獵經濟為主的特點,使蒙古全軍騎兵化,充分發揮了蒙古騎兵類似坦克部隊那樣的強大衝擊威力和類似機械化部隊那樣的快速機動能力,出色地解決了軍隊的給養。」[51]:90
鐵木真試圖組建一個服務於游牧帝國的統治模式,建立一套制度來安撫他最近征服的所有民族。將非蒙古部族的領地分成了九個部分,以忠實的家臣為基礎,建立起一個分層級的地方制度。鐵木真的部下以「監管者」或地方長官的身份統領一地,他們的職責就是不惜一切代價維護當地的穩定,防止在鐵木真進攻乃蠻部時後方發生叛亂。[52]:87
鐵木真的軍隊最初完全是由蒙古人組成的,但它很快成了一個真正的國際聯軍,包括不同民族的人。[53]:6達林太認為「他們善於把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於戰爭,成功地處理了戰爭和科學技術之間的關係。大力利用被征服地區的物產和工匠藝人,在蒙古建立了強大的冶煉業、武器製造業和其他為戰爭服務的經濟。」[51]:90-91
鐵木真重視所有宗教里包含的道德真理,但不信任那些自稱擁有宗教權柄但卻往往濫用其權柄的人。鐵木真讓那些幹了壞事的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他處決和囚禁了一些人。對一般大眾他承諾只要他們履行自己對社會和上天的職責,他們就會獲得自由和財政支持。 [53]:6
影響及評價
編輯- 金末元初長春真人丘處機,拒絕金朝皇帝和南宋皇帝的邀請,答應前往草原和鐵木真相見,抵達燕京後,得知鐵木真已在中亞西征花剌子模,覺得自己年事已高,西行太遠,希望約鐵木真在燕京相見,於是在1220年三月寫了一份陳情表,在陳情表中,對鐵木真的評價是:「前者南京及宋國屢召不從,今者龍庭一呼即至,何也?伏聞皇帝天賜勇智,今古絕倫,道協威靈,華夷率服。是故便欲投山竄海,不忍相違;且當冒雪沖霜,圖其一見。」(南京指的是當時的金朝首都開封,1214年,金朝從中都遷都到南京開封府)
- 南宋使者趙珙,1221年出使大蒙古國,在燕京(原為金中都,1215年被蒙古軍隊攻取,1217年木華黎改名燕京,今北京市)見到主持進攻金朝的太師國王木華黎,回來後著有《蒙韃備錄》,書中的評價是:「今成吉思皇帝者,……。其人英勇果決,有度量,能容眾,敬天地,重信義。」[43]:1-2
- 蒙古帝國伊兒汗國史學家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的評價是:「倘若那善於運籌帷幄、料敵如神的亞歷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時代,他會在使計用策方面當成吉思汗的學生,而且,在攻略城池的種種妙策中,他會發現,最好莫如盲目地跟成吉思汗走。」[11]:27
-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評價是:「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勳偉跡甚眾,惜乎當時史官不備,或多失於紀載云。」[5]:25
- 明朝官修皇帝實錄《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給北元阿札失里大王的信中,對成吉思汗、元太宗窩闊台、元定宗貴由、元憲宗蒙哥、元世祖忽必烈這五位在一統天下中均作出重要貢獻的帝王的綜合評價如下:「覆載之間,生民之眾,天必擇君以主之,天之道福善禍淫,始古至今,無有僣差。人君能上奉天道,勤政不貳,則福祚無期,若怠政殃民,天必改擇焉。昔者,二百年前,華夷異統,勢分南北,奈何宋君失政,金主不仁,天擇元君起於草野,戡定朔方,撫有中夏,混一南北,逮其後嗣不君,於是天更元運,以付於朕。」[54]:2946-2947
- 明朝官修皇帝實錄《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二月,明太祖朱元璋給哈密國兀納失里大王的信中,對成吉思汗和元世祖忽必烈的評價如下:「昔中國大宋皇帝主天下三百一十餘年,後其子孫不能敬天愛民,故天生元朝太祖皇帝,起於漠北,凡達達、回回、諸番君長盡平定之,太祖之孫以仁德著稱,為世祖皇帝,混一天下,九夷八蠻、海外番國歸於一統,百年之間,其恩德孰不思慕,號令孰不畏懼,是時四方無虞,民康物阜。」[54]:2977-2978
- 清朝史學家邵遠平《元史類編》的評價是:「冊曰:天造鴻圖,艱難開創;渾河啟源,角端呈像;芟夏蹙金,電掃莫抗;櫛沭廿年,驅指四將;止殺一言,皇猷彌廣。」[55]
- 清朝史學家畢沅《續資治通鑑》的評價是:「太祖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56]
- 清朝史學家魏源《元史新編》的評價是:「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夏克金,有中原三分之二。使舍其攻西域之力,以從事汴京,則不俟太宗而大業定矣。然兵行西海、北海萬里之外,崑崙、月竁重譯不至之區,皆馬足之所躪,如出入戶闥焉。天地解而雷雨作,鵾鵬運而溟海立,固鴻荒未辟之乾坤矣。」[57]
- 清朝史學家曾廉《元書》的評價是:「論曰:太祖崛起三河之源,奄有漢代匈奴故地,而兼西域城郭諸國,朔方之雄盛未有及之者也。遺謀滅金,竟如其策,金亡而宋亦下矣,此非其略有大過人者乎?又明於求才,近則遼金,遠則西域,仇敵之裔,俘囚之虜,皆收為爪牙腹心,厥功爛焉,何其宏也,立賢無方,太祖有之矣。羽翼盛,斯其負風也大,子孫蒙業,遂一宇宙,不亦宜乎。」[58]
- 民國史學家屠寄《蒙兀兒史記》的評價是:「論曰:舊史稱成吉思汗深沉有大度,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信然。獨惜軍鋒所至,屠劌生民如鹿豕,何其暴也。及至五星聚見東南,末命諄諄,始戒殺掠,豈所謂人之將死,其言善歟!蒙兀一代,並漠北四君數之,卜世十四,卜年蘄百六十,唐宋以降,享國曆數,為由蹙於是者。於戲,可以觀天道矣!」[25]:167
- 民國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的評價是:「天下之勢,由分而合,雖阻山限海、異類殊俗,終門於統一。太祖龍興朔漠,踐夏戡金,蕩平西域,師行萬里,猶出入戶闥之內,三代而後未嘗有也。天將大九州而一中外,使太祖抉其藩、躪其途,以窮其兵力之所及,雖謂華夷之大同,肇於博爾濟錦氏,可也。」 [59]
- 現代文學家魯迅《朝花夕拾》:聽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歐洲,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到二十五歲,才知道所謂這「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其實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國,我們做了奴才……倒是俄人被奴的資格比我們老,應該他們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國,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的。[60]
- 民國史學家張振佩《成吉思汗評傳》(1943年版)緒言部分的評價是:「成吉思汗之功業擴大人類之世界觀——促進中西文化之交流——創造民族新文化。」[61]
- 民國歷史學家、蒙藏委員會主任秘書劉學銚在《蒙古論叢》一書中,認為只有元太祖成吉思可汗、孫中山、蔣介石三人,才配稱為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並對元太祖的功績進行了高度評價:「成吉思可汗不僅奠定了後日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還擴大了整個人類的視界,此外還在人類歷史上寫下了最艱難的而最榮耀的一頁——征服俄羅斯,他的豐功偉績,不但在我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即在世界史上亦不作第二人想,尊之為民族英雄實是最恰當不過的。」[62]
- 1939年,處於抗戰時期的中國共產黨對成吉思汗做出了高度評價。6月21日,成吉思汗靈柩西遷途中到達延安時,中共中央和各界人士二萬餘人夾道迎靈,並在延安十里舖搭設靈堂,舉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動。[63][64][65]在此次祭祀儀式上,中共中央將成吉思汗正式尊稱為「世界巨人」、「世界英傑」,並首次提出「繼承成吉思汗精神堅持抗戰到底」的口號。延安十里舖靈堂兩側懸掛一幅對聯,靈堂正上方有一橫聯,內容如下:
靈堂前面搭建一座牌樓,懸掛「恭迎成吉思汗靈柩」匾額。代表們將靈柩迎入靈堂後,舉行祭典。中共中央、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敬獻了花圈。由陝甘寧邊區政府秘書長曹力如代表黨政軍民學各界恭讀祭文:維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代表謝覺哉、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代表滕代遠、陝甘寧邊區政府代表高自立,率延安黨政軍民學各界,謹以清酌庶饈之奠,致祭於聖武皇帝成吉思汗之靈曰:
日寇逞兵,為禍中國,不分蒙漢,如出一轍。
囂然反共,實則殘良,漢蒙各族,皆眼中釘。
乃有奸人,蠢然附敵,漢有漢奸,蒙有蒙賊。
驅除敗類,整我陣容,抗戰到底,大義是宏。
頑固分子,准投降派,摩擦愈凶,敵愈稱快。
鞏固團結,唯一方針,有破壞者,群起而攻。
元朝太祖,世界英傑,今日郊迎,河山聚色。
而今而後,五族一家,真正團結,唯敵是撾。
平等自由,共同目的,道路雖艱,在乎努力。
艱苦奮鬥,共產黨人,煌煌綱領,救國救民。
祖武克繩,當仁不讓,太旱盼霓,國人之望。
清涼嶽嶽,延水湯湯,此物此志,寄在酒漿。
尚饗!
- 1940年3月31日,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成立了「蒙古文化促進會」,4月,在延安建立了「成吉思汗紀念堂」和「蒙古文化陳列館」,敬立成吉思汗半身塑像,並由毛澤東題寫了「成吉思汗紀念堂」七個大字。在這裏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一日,也就是成吉思汗春季查干蘇魯克大祭之日,延安各界舉行盛大的祭奠儀式,以蒙漢兩種語言誦讀成吉思汗祭文。1942年5月5日,蒙古文化促進會還編輯出版了《延安各界紀念成吉思汗專刊》。[66]:111-116毛澤東和朱德分別為專刊題詞,內容如下:
- 毛澤東在1964年3月24日,在一次聽取匯報時的插話中對成吉思汗、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國能力評價如下:「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識分子是比較最沒有知識的,歷史上當皇帝的,有許多是知識分子,是沒有出息的:隋煬帝,就是一個會做文章、詩詞的人;陳後主、李後主,都是能詩善賦的人;宋徽宗,既能寫詩又能繪畫。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識字的老粗;劉邦,也不認識幾個字,是老粗;朱元璋也不識字,是個放牛的。」[67][68][69][70](毛澤東舉例只是為了強調「一些老粗能辦大事」,並不是說成吉思汗真的不識字,元初名臣耶律楚材在《玄風慶會錄》一書中提到成吉思汗是可以親自閱覽文件的。[71][72][73])
- 1941年十一月三日國民政府正式宣佈對日本及德國、意大利宣戰前夕,蔣介石趕赴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對成吉思汗靈寢舉行了大祭。[74][75][76]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吳中信代表國民政府恭讀祭文:維中華民國三十年十一月三日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特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吳中信,以馬羊帛酒香花之儀,致祭於成吉思汗之靈而昭告以文曰:
繄我中華,五族為家,自昔漢唐盛世,文德所被,蓋已統乎西域極於流沙,洎夫大汗崛起,武功熠耀,馬嘶弓振,風撥雲拏,縱橫帶甲,馳驟歐亞,奄有萬邦,混一書車,其天縱神武之所肇造,雖曆稽往古九有之英傑而莫之能加,比者蝦夷小醜,虺毒包藏,興戎問鼎,豕突倡狂,致我先哲之靈寢乍寧處而不遑,中正忝領全民,撻伐斯張,一心一德,慷慨騰驤,前僕後興,誓殄強梁,請聽億萬鐵馬金戈之凱奏,終將相複於伊金霍洛之故鄉,緬威靈之赫赫兮天蒼蒼,撫大漠之蕩蕩兮風泱泱,修精誠以感通兮興隆在望,萬馬胙而陳體漿兮神其來嘗。尚饗。
- 1957年三月十二日,蔣介石在在主持陸軍指揮參謀學校正×期開學典禮講——《軍事哲學對於一般將領的重要性》中,評價成吉思汗:「我在此還要舉出我們中國歷史中兩位最有名的勇將來作一對照,以供我們今日軍人的抉擇。這兩位勇將中的第一位,就是漢楚時代的項羽。第二位就是縱橫歐亞的成吉思汗。這二位英勇無比的名將,其平生戰績乃是眾所周知,無待詳述,可是其結果則完全不同。茲據其二人所製的歌詞的氣概與精神,就可想見膽力的強弱與事業的成敗了。當成吉思汗西征時的歌詞是:「上天與下地,俯伏嘯以齊,何物蠢小醜,而敢當馬蹄」。而項羽最後失敗時的歌詞則是:「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濟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後來還有許多人評判項羽這首歌詞是悲歌慷慨,不失為英雄氣概;我以為項羽的歌詞充滿了「恐懼」「憤怒」「疑惑」的氣氛,毫無英勇鎮定與自信的心理,更沒有如克勞塞維茨所說:「在絕望中之奮鬥」的軍人精神。所以到了最後他只有在烏江自刎了事。我以為這種卑怯自殺,而不能抱定榮譽戰死的軍人,只可說是一個最無志氣的懦夫,那能配稱為勇將!故無論他過去有如何勇敢的史蹟,我們不僅不屑敬仰他,而且應在棄絕不齒之列。至於成吉思汗的這首歌詞,我認為是充滿了他自信、勇敢與鎮定的心理,誠不失為一首英勇壯烈的歌詞,正與項羽的歌詞語意完全相反,所以他成功亦自不同。因為他既有這樣一個戰勝一切的信心,自然不會再有恐懼憤怒與疑惑的心理了。所以成吉思汗,實為我們中國軍人所應該效法與崇敬的第一等模範英雄。」[77]
-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2009年4月16日(農曆三月二十一日)「二00九年中樞致祭成陵大典」中,特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高思博主祭成吉思汗。祭壇上陳放有成吉思汗的畫像,擺放有鮮花、水果和糕點,點燃供燭。儀式遵循古禮。台北市國樂團演奏樂曲《萬壽無疆》。身穿長袍馬褂的高思博,依序向成吉思汗像獻香、獻花、獻爵(獻酒)、獻帛(獻哈達)。司儀宣讀祭文:「馬英九特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高思博敬以香花清酌之儀致祭於成吉思汗之靈曰:『維汗休烈,雄才大略。天挺英明,龍興溯漠。……禮儀孔修,有芘其芳。神之格思,德音不忘。』」[78]
- 馬英九在2010年5月4日(農曆三月二十一日)蒙藏委員會上午舉辦的「99年中樞祭成吉思汗大祭」典禮中,指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高思博以香花清酌儀式祭拜成吉思汗。典禮安排向成吉思汗像獻花、獻香、獻爵(獻酒)、獻帛(獻哈達),並宣讀「中華民國總統祭文」,相關司祭者皆穿着蒙古傳統服飾,儀式遵循古禮,場面莊嚴隆重,馬英九在祭文中,肯定成吉思汗「雄才大略,天挺英明,拓土開疆,威震萬國。」[79][80]
- 瑞典學者多桑在其《蒙古史》中對成吉思汗的一生總結分析,多桑認為為成吉思汗之成功乃由於其具有極強的貪慾以及非常之野心。多桑稱他「狂傲」地妄想征服世界,死前還囑咐其子孫完成他的事業。[81]:174
- 英國學者萊穆在《全人類帝王成吉思汗》一書中說:「成吉思汗是比歐洲歷史舞台上所有的優秀人物更大規模的征服者。他不是通常尺度能夠衡量的人物。他所統率的軍隊的足跡不能以里數來計量,實際上只能以經緯度來衡量。」
- 印度總理尼赫魯在《怎樣對待世界歷史》一書中說:「蒙古人在戰場上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這並不靠兵馬之眾多,而靠的是嚴謹的紀律、制度和可行的組織。也可以說,那些輝煌的成就來自於成吉思汗的指揮藝術。」
- 「卡內基全球生態研究部」:「歷史上『最環保的侵略者』。因為殺人無數,讓大片耕地恢復成為森林,讓大氣中的碳大幅減量達7億噸!」[82]
- 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成吉思汗的成功恰逢當時1000年來最溫和、最潮濕的天氣,之前的1180-1190年間,蒙古曾經歷嚴重乾旱,之後的溫和濕潤氣候有助於青草的繁茂生長,為以騎兵為主的蒙古大軍的戰馬提供了豐富的飼料。[83]
- 1999年12月的美國A+E電視網評選出過去千年影響最深遠的100大人物,成吉思汗被列為第22位(在亞洲人中僅次於第17位的甘地)。[84]
家族成員
編輯成吉思汗家族 | |||||||||||||||||||||||||||||||||||||||||||||||||||||||||||||||||||||||||||||||||||||||||||||||||||||||||||||||||||||||||||||||||||||||||||||||||||||||||||||||||
---|---|---|---|---|---|---|---|---|---|---|---|---|---|---|---|---|---|---|---|---|---|---|---|---|---|---|---|---|---|---|---|---|---|---|---|---|---|---|---|---|---|---|---|---|---|---|---|---|---|---|---|---|---|---|---|---|---|---|---|---|---|---|---|---|---|---|---|---|---|---|---|---|---|---|---|---|---|---|---|---|---|---|---|---|---|---|---|---|---|---|---|---|---|---|---|---|---|---|---|---|---|---|---|---|---|---|---|---|---|---|---|---|---|---|---|---|---|---|---|---|---|---|---|---|---|---|---|---|---|---|---|---|---|---|---|---|---|---|---|---|---|---|---|---|---|---|---|---|---|---|---|---|---|---|---|---|---|---|---|---|---|
|
父母
編輯- 也速該,鐵木真父親,從蔑兒乞部手中奪走訶額侖,1170年被塔塔兒部首領札鄰不合毒害。也速該死後,族人離散,令鐵木真一家被逼過着流離生活。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追尊也速該為皇帝,為也速該上廟號烈祖,諡號神元皇帝。
- 訶額侖,鐵木真母親,1206年尊為皇太后,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上諡號宣懿皇后。
兄弟姐妹
編輯- 哈撒兒,訶額侖所生。曾因為通天巫闊闊出與之不和,挑起他與鐵木真發生爭執,最後在訶額侖責備下,鐵木真才肯罷休,後人稱此事為「掏乳救子」
- 哈赤溫,訶額侖所生
- 帖木格,訶額侖所生
- 帖木侖,女,訶額侖所生
- 別克帖兒,速赤吉勒(名字不確定,佩里奧特認為叫「速赤吉勒」)所生,後來被鐵木真所殺
- 別勒古台,速赤吉勒所生
妻妾
編輯成吉思汗一共有后妃40多人,分居在四個斡兒朵(原意為氈帳,後來指宮室)中,由於蒙古人後宮只有皇后與妃兩個位份,因此稱皇后的人相當多,以其正宮皇后孛兒帖地位最高,也只有孛兒帖的兒子有繼承汗位的資格。
- 第一斡兒朵:
- 第二斡兒朵:
- 第三斡兒朵:
- 第四斡兒朵:
- 其他:
子女
編輯據《元史》宗室世系表記載,成吉思汗有六個兒子,按出生順序為
- 朮赤,根據蒙古祕史記載,孛兒帖有孕遭劫掠後所生,被擄期間未超過九個月。
- 察合台,孛兒帖所生,成吉思汗評為:生性頑固、器量狹小。[85]:105
- 窩闊台,孛兒帖所生
- 拖雷,孛兒帖所生
- 兀魯赤,無後嗣
- 闊列堅,忽蘭所生。他雖然是庶子卻很受父親寵愛。後來他隨拔都征俄羅斯的時候因箭傷而死。
其他沒在《元史》宗室世系表記載兒子:
有史載的成吉思汗女兒:
- 昌國大長公主,名火臣別吉(豁真別乞;火阿真伯姬,伯姬:音譯,本作別乞。),孛兒帖所生,嫁給昌忠武王孛禿。《元史·本紀第一·太祖》:帝欲為長子朮赤求婚於汪罕女抄兒伯姬,汪罕之孫禿撒合亦欲尚帝女火阿真伯姬,俱不諧,自是頗有違言。《聖武親征錄》也作「汪可汗之孫禿撒合亦求上公主火阿真伯姬」
- 延安公主,名扯扯亦堅,孛兒帖所生,嫁斡亦剌惕部脫劣勒赤
- 趙國大長公主,名阿剌海別吉,孛兒帖所生,嫁給趙武毅王孛要合,無子。成吉思汗1206-1211年西征期間以及逝世以後,她以監國公主的身份代理朝政。《元史》列傳第五稱載她「明睿有智略,車駕征伐四出,嘗使留守,軍國大政,諮稟而後行,師出無內顧之憂,公主之力居多。」
- 鄆國公主,名禿滿倫,孛兒帖所生,嫁弘吉剌部赤古
- 阿兒答魯黑,又譯作阿勒塔倫,按塔倫,又名阿勒塔魯罕,孛兒帖所生幼女。嫁給斡勒忽訥兀惕部的泰出(又譯作塔出)駙馬。有子術真伯(又稱扎兀兒薛禪),術真伯先後娶元憲宗蒙哥之女失鄰公主和必赤合公主
- 高昌公主,名也立安敦,嫁畏吾兒亦都護巴而朮·阿而忒·的斤
後世紀念
編輯遺物
編輯鐵木真的九斿白纛被保存在蒙古國黑尚赫山下月亮河畔的寺廟中,由喇嘛尊崇並護衛了幾個世紀。1937年,在由霍爾洛·喬巴山開展的遏制蒙古文化與宗教的運動中被搶走,有人聲稱曾將鐵木真的九斿白纛帶到烏蘭巴托保護,但最終仍然失蹤。[39]:33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里供放着成吉思汗生前用過的馬鞍、弓箭等遺物。[86]
墓地
編輯鐵木真在生前就已經選定了自己的墳葬地,[12]:465[13]:321-323[33]趕造好陵墓後,鐵木真遺體被深埋地下。葬後,又出動上萬馬匹來回奔跑,將墓地踏平,然後植木為林。隨後,為首的將領命令800名士兵將造墓的工匠全部殺死,而這800名士兵旋即也遭滅口,以防止暴露埋葬地點,使得鐵木真的陵墓能夠永遠不受打擾。[38]:38
另據傳說,鐵木真下葬後,為保密起見,除馬匹踏平墓地外,並以一棵獨立的樹作為墓碑。明人葉子奇在《草木子》記載為便於日後能找到墓地,在鐵木真的墳上殺死了一隻駝蓋,將蓋血撒於其上,並派騎兵守墓等到第二年春天小草長出以後,墓地與其它地方分辨不出時,守墓的士兵才撤走。皇室子女如想念鐵木真,就讓當時被殺駝羔的母駝作為嚮導,引人們前來祭拜。[38]:38[87]
據《蒙古秘史》記載,鐵木真的遺體被葬在不兒罕山接近斡難河源頭的地方,這是他生前指定的墓地。[12]:465《元史》則記載他和歷代元朝皇帝都葬於起輦谷。[5]:25起輦谷的具體位置不詳,在今日蒙古國肯特省的不兒罕山間有一片被稱為「大禁忌」的土地,為達爾扈特人世代守護,相傳是鐵木真的墓地所在。[87]
紹定六年(1233年),南宋人彭大雅尋訪到鐵木真墓地。據他描述,成吉思汗墓方圓超過30里,四周以箭為籬笆,還有騎兵守衛。[87]
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鄂爾多斯高原上,有一座蒙古包式建築宮殿成吉思汗陵,為成吉思汗的衣冠冢,經過多次遷移後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縣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北距包頭市185公里。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一、五月十五、八月十二和十月初三,為一年四次的大祭。
儀式
編輯內蒙古成吉思汗祭奠,每年有大祭4次,分別為農曆三月二十一日的查干蘇魯克祭、五月十五日的淖爾祭,九月十二日的禁奶祭十月初三的皮條祭,這4次大祭各在春、夏、秋、冬4個季節,史稱為四時大祭。同時,成吉思汗祭奠每月初一、初三和其它一些特殊的日子裏都有固定的傳統祭祀,約30餘次,統稱為小祭。此外,每年前來拜謁的蒙古貴族和平民的祭祀,通常多達百餘次。因此,這些大大小小百餘次的祭奠活動,場面隆重盛大、祭祀儀程嚴格有序,是蒙古民族對成吉思汗這位民族的先祖和英雄最高形式的緬懷,最高規格的祭祀,成為蒙古帝王祭祀文化的核心。[38]:42
建築物
編輯影視形象
編輯電影
編輯演員 | 年份 | 電影 | 備註 |
約翰韋恩 | 1956年 | 《成吉思汗》 | |
奧瑪·沙里夫 | 1965年 | 《成吉思汗》 | |
德力格爾 | 1986年 | 《成吉思汗》 | 中國電影 |
理查德·泰森 | 1986年 | 《成吉思汗》 | 中國電影 |
理查德·泰森 | 1992年 | 《成吉思汗》 | |
塗門 | 2014年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 中國電影,原名《成吉思汗和他的母親》,塞夫·麥麗絲導演 |
淺野忠信 | 2006年 | 《在手动字词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 | 由德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合作製作 |
反町隆史 | 2006年 | 《成吉思汗 征服到地與海的盡頭》 | 由蒙古、日本合作製作 |
愛德華·安達爾 | 2009年 | 《成吉思汗的意願》 | 由蒙古、俄羅斯、美國合作製作 |
巴森 | 2012年 | 《成吉思汗 十勇士傳奇》 | 由中國、蒙古合作製作 |
塗門 | 2013年 | 《止殺令》 | 中國電影,講述全真教道長丘處機為了勸成吉思汗止殺東歸,不惜西行35000里前往西域會見成吉思汗勸其止殺的故事。 |
凱里-川田博之 | 2015年 | 《成吉思汗征服月球》 | 美國電影 |
陳偉霆 | 2018年 | 《戰神紀》 | 中國電影,以鐵木真及12世紀蒙古草原為元素的玄幻片 |
電視劇
編輯演員 | 年份 | 電視劇 | 備註 |
凌漢 | 1976年 | 《射鵰英雄傳》 | |
秦沛 | 1983年 | 《射鵰英雄傳》 | |
萬梓良 | 1987年 | 《成吉思汗》 | 香港無線電視劇集 |
劉永 | 1987年 | 《成吉思汗》 | 香港亞洲電視劇集 |
李志堅 | 1988年 | 《射鵰英雄傳》 | |
劉江 | 1994年 | 《射鵰英雄傳》 | |
塗們 | 1997年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 |
巴森、科爾沁畢少格、錫林滿達、達楞照日格飾 | 2000年 | 《成吉思汗》 | |
巴森 | 2004年 | 《成吉思汗》 | 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中國電視劇 |
巴森 | 2003年 | 《射鵰英雄傳》 | |
巴音 | 2008年 | 《射鵰英雄傳》 | |
唐國強 | 2013年 | 《建元風雲》 | 由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同年播出的中國電視劇 |
鄭斌輝 | 2017年 | 《射鵰英雄傳》 | |
扎瓦赫爾·扎克羅夫 | 2021年 | 《扎蘭丁》 |
流行文化
編輯電玩
編輯- 微軟遊戲《世紀帝國II:帝王世紀》的第一場戰役中出現過
- 手機遊戲王者榮耀的射手英雄
金庸小說中的成吉思汗
編輯在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的事蹟與史實相差不多,只是在攻打花剌子模都城撒馬爾罕的戰役上,絕大部份功勞都由習得過《武穆遺書》的男主角郭靖盡佔(其中也受到過女主角黃蓉暗中指點)。故事中的成吉思汗對郭靖甚為器重,更深愛其為人,即便最終理念不合而處於對立,成吉思汗心情上仍視其為己出,甚至在自己駕崩前仍要求見郭靖最後一面。在小說的結尾,他們甚至辯論何謂「英雄」,致鐵木真到死不斷自問這個疑問。郭靖在成吉思汗駕崩後離開蒙古回到中原,與黃蓉成親並定居桃花島十餘載,直至蒙古正式侵南宋時才舉家遷至襄陽城禦敵,成為成吉思汗的後裔之大敵。
成吉思汗在本故事中還有一個由作者金庸虛構出來的女兒華箏(不過是以史實人物火臣別吉為原型),曾想將其許配給郭靖,於是封郭靖為「金刀駙馬」,但最後因各種原因導致郭靖與蒙古決裂並逃回中原,華箏並自行取消與郭靖的婚約。
註釋
編輯- ^ 據兩《元史》的記載,則說是埋葬在斡難河、克魯倫河、土兀剌河三河之源的不兒罕山起輦谷,但起輦谷是個不確定的名詞,所以兩《元史》所載的埋葬地點依然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1]
- ^ 1998年一塊「聖旨金牌」發現於河北廊坊,正面刻雙鈎漢字:「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疾。」和南宋趙珙《蒙韃備錄》所記載的素金牌上漢文完全相同。「聖旨牌」為皇帝的象徵,代表皇帝,一般與聖旨同行,見牌如見皇帝,是聖旨真實的權威證明。朝廷頒發各種詔敕,包括調發軍旅,都是聖旨與「聖旨牌」一起下達的。此聖旨牌的發現,說明鐵木真在世時,已稱「成吉思皇帝」,這是值得重視的事實。這也和《元史·太祖本紀》記載的「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上尊號曰成吉思皇帝」相符。[2]
- ^ 見於《蒙古秘史》第59、123、125、129至136等節,共數百處。更原始的寫法見稱號來源一段。
- ^ 根據《元史·太祖本紀》記載,「元年丙寅,帝大會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上尊號曰成吉思皇帝。」《元史·祭祀三·宗廟上》記載,至元十三年,元朝太廟中元太祖的牌位上寫的是「成吉思皇帝」,原文是:「是歲,改作金主,太祖主題曰「成吉思皇帝」,睿宗題曰「太上皇也可那顏」,皇后皆題名諱。」具體內容可參見:《元史·祭祀三·宗廟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成吉思皇帝」這一稱呼,還見於元朝全真教掌教李志常寫的《長春真人西遊記》,正文中和書後面附錄記載的聖旨中對元太祖的稱呼也是「成吉思皇帝」。具體內容可參見:《長春真人西遊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998年12月,一塊「成吉思皇帝聖旨金牌」發現於河北廊坊,上面正面刻雙鈎漢字:「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疾。」背面牌心刻雙鈎契丹文,其意:速、走馬,或快馬。具體內容可參見:成吉思文物「成吉思皇帝聖旨金牌」的發現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見《新元史》卷一百零三(列傳第七)。除《新元史》本紀無「成吉思可汗」這個稱呼。但在蒙兀兒史記常見。
- ^ 民國以前的漢文蒙古史料中除屠寄《蒙兀兒史記》外都以成吉思可汗及成吉思皇帝稱呼,《新元史·本紀》成吉思汗稱呼為民國自西方翻譯而來。明代《元朝秘史》漢文版翻譯為成吉思皇帝,《蒙古秘史》現代翻譯的漢文版音譯為成吉思汗[4]。
- ^ 根據《蒙古源流》記載,「又九傳至元太祖,與元本紀多相合而間有異同,其稱元太祖為索多博克達青吉斯汗」以及「特穆津年至二十八嵗,嵗次己酉於克嚕倫河北郊即汗位,前三日每清晨室前方石上有一五色鳥鳴雲青吉斯,青吉斯遂葉其祥號稱索多博克達青吉斯汗,由是名揚於各處矣。」
- ^ 根據《續通志》及《御批通鑑輯覽》
- ^ 參見《黑韃事略》
- ^ 《蒙古秘史》,余大鈞譯,54頁
- ^ 根據清代《御批通鑑輯覽》及《新元史》《續通志》等官譯史書全稱為「卻特·博爾濟吉特·特穆津」
- ^ 《新元史》卷三(太祖本紀下)
參考文獻
編輯- ^ 劉學銚. 《蒙古帝國:蒼狼與白鹿》. 中華人民共和國: 智能教育出版社. 2011年12月22日: 第77頁. ISBN 9789628904280 (中文).
- ^ 李蔚. 〈成吉思文物〉.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人民網. 2000年5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中文).
- ^ 《西藏王統記》,第三章
- ^ 官布扎布; 畢力格圖. 成吉思汗争霸天下: 中文白话版"蒙古秘史". 重慶出版社. 2012 [2023-05-01]. ISBN 978722902394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0).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宋濂等. 元史(第一册). 北京: 中華書局. 1976.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柯劭忞. 新元史. 北京: 中國書店. 1988.
- ^ Peter Taylor. The World's Richest Terror Army. BBC. May 27, 2015 [2019-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6).
- ^ 成吉思汗如何推動文化交流? |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chiculture.org.hk. [2024-11-08] (英語).
- ^ Grief, Isaac Toman. 蒙古多元文化主義. 世界歷史百科全書. [2024-11-08] (中文).
- ^ 10.0 10.1 10.2 10.3 10.4 羅桑丹津. 蒙古黄金史. 由色道爾吉翻譯. 呼和浩特: 蒙古學出版社. 1993. ISBN 9787805950051.
- ^ 11.0 11.1 志費尼. 世界征服者史·上册. 由何高濟翻譯. 呼和浩特: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0.
-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 12.20 12.21 12.22 12.23 12.24 12.25 12.26 佚名. 蒙古秘史. 由余大鈞翻譯.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 ISBN 9787202028384.
-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拉施特. 《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 由余大鈞; 周健奇翻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83.
- ^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14.10 14.11 14.12 14.13 14.14 14.15 14.16 14.17 14.18 14.19 14.20 14.21 雷納·格魯塞. 蒙古帝国史. 由龔鉞翻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89. ISBN 9787100022033.
- ^ 牧蘭. 段文治 , 編. 〈「成吉思汗生日之謎」破解〉. 《呼和浩特晚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內蒙古新聞網. 2005年12月8日 [2011-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18) (中文).
- ^ 尚虹波. 〈巴拉吉尼瑪:構建心靈寶殿獻給成吉思〉. 《內蒙古晨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內蒙古晨網. 2007年6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 (中文).
- ^ Zindaa. Р.Болд: Чингис хаан нийтийн тооллоор 1162.11.08-нд мэндэлжээ. news.zindaa.mn. [2024-11-25] (英語).
- ^ 成吉思汗陵举行冬季达斯玛大祭_鄂尔多斯统一战线. www.ordostzb.gov.cn. [2024-11-25].
- ^ 成吉思汗陵举行冬季达斯玛大典--文化--人民网. culture.people.com.cn. [2024-11-25].
- ^ ОДОНЧИМЭГ, Лхагважаргал. Эзэн Чингис хааны төрсөн өдөр энэ сарын 12-нд тохионо. itoim.mn. 2015-11-03 [2024-11-25].
- ^ 21.0 21.1 21.2 21.3 杉山正明. 蒙古帝国的兴亡(上):军事扩张的时代. 由孫越翻譯. 甲骨文工作室.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09779101.
- ^ 22.0 22.1 22.2 周清澍. 成吉思汗生年考. 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62, (第一期): 23-31.
- ^ 蒙古源流. 萨冈彻辰. 由烏蘭翻譯. 呼和浩特: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14. ISBN 7566505459.
- ^ 24.00 24.01 24.02 24.03 24.04 24.05 24.06 24.07 24.08 24.09 24.10 24.11 沙日勒岱; 武占海; 劉毅政 (編). 成吉思汗研究文集 1949-1990. 呼和浩特: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1. ISBN 7204012739.
- ^ 25.0 25.1 屠寄. 楊家駱 , 編. 蒙兀儿史记. 台北: 世界書局. 1962.
- ^ 朱耀廷. 成吉思汗大传. 北京: 中華書局. 2016. ISBN 978-7-101-11511-6.
- ^ 伯希和. 韓百詩; 魏曙光 , 編. 圣武亲征录——成吉思汗战纪. 由尹磊翻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2. ISBN 978-7-5732-0369-4.
- ^ 楊建新; 馬曼麗. 成吉思汗忽必烈评传.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2. ISBN 9787305037993.
- ^ 29.0 29.1 29.2 29.3 29.4 余大鈞.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传记与研究. 呼和浩特: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2. ISBN 9787204055838.
- ^ 蘇赫巴魯. 成吉思汗传说 上.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 ^ 31.0 31.1 朱耀廷. 成吉思汗传.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ISBN 9787010042947.
- ^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李志常. 长春真人西游记. 由黨寶海翻譯.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 ISBN 9787202029527.
- ^ 33.0 33.1 33.2 破解成吉思汗死因死地葬地之谜_新闻中心_新浪网. news.sina.com.cn. [2024-11-26].
- ^ 柏朗嘉賓; 魯布魯克. 柏朗嘉宾蒙古行纪 鲁布鲁克东行纪. 北京: 商務印書館, 中國旅遊出版社. 2018. ISBN 9787101091823.
- ^ 薩岡徹辰. 蒙古源流. 呼和浩特: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20. ISBN 978-7-204-16104-1.
- ^ Выдвинута новая гипотеза о причине смерти Чингисхана. 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 2021-02-04 [2024-11-26] (俄語).
- ^ Ученые выяснили настоящую причину смерти Чингисхана, скрывавшуюся веками. ФОКУС. 2021-02-04 [2024-11-26] (俄語).
- ^ 38.0 38.1 38.2 38.3 梁越. 大汗的挽歌:寻找成吉思汗陵墓. 北京: 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2004. ISBN 7-80069-615-4.
- ^ 39.0 39.1 39.2 傑克·威澤弗德.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 由溫海清; 姚建根翻譯.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17.
- ^ 劍橋中國史第6卷第367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姚大力,《「成吉思汗」,還是「成吉思合罕」?》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陶宗儀. 《南村辍耕录》卷十《丘真人传》. 遼寧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 120–121.
- ^ 43.0 43.1 趙珙. 蒙鞑备录.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
- ^ 成吉思文物「成吉思皇帝聖旨金牌」的發現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0-05-26]
- ^ 视频:泰山支脉发现成吉思汗圣旨石刻. [2013-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0).
- ^ 远行与回归:徂徕山圣旨摩崖. [2013-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8).
- ^ 山東發現成吉思汗聖旨石刻 記錄頒給丘處機詔旨. [2013-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0).
- ^ 48.0 48.1 楊富學. 回鹘文献所见蒙古“合罕”称号之使用范围 (甘肅敦煌研究院). 1997 [2023-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1).
合罕,是蒙元時代蒙古大汗的稱號,在元代蒙古文獻中,該詞多有出現,有時依中世紀蒙古語習慣寫作qa·an qan,有時又寫作qa·an,漢語一般都直譯作合罕、哈罕、恆罕或匣罕等,也有的又依漢人習慣加上了「皇帝」二字。
- ^ 元刊殘本《至正條格》,有兩處提及「成吉思皇帝聖旨」,《條格》卷第二十六 《田令》門「禁擾農民」第四條,稱為「太祖成吉皇帝聖旨」。《條格》卷第二十七《賦役》門「災傷隨時檢覆」第二條,稱為「成吉思皇帝聖旨」。(元刊殘本《至正條格》,分為兩冊,《條格》和《斷例》各佔一冊。2002年發現於韓國慶州,2007年8月韓國學中央研究院將兩冊合在一起整理出版,分為影印本和校注本)
- ^ 達林太. 蒙古兵学研究——兼论成吉思汗用兵之谜. 河北承德: 軍事科學出版社. 1990.
- ^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巴拉吉尼瑪; 額爾敦扎布; 張繼霞. 千年风云第一人:世界名人眼中的成吉思汗.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3. ISBN 9787105053513.
- ^ 52.0 52.1 弗蘭克·麥克林. 成吉思汗:帝国、征战及其遗产. 由周楊翻譯. 北京: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22. ISBN 978-7-5139-3553-1.
- ^ 53.0 53.1 傑克·威澤弗德. 成吉思汗:比武力更强大的是凝聚力. 由趙清治翻譯. 北京: 人民日報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115-5651-6.
- ^ 54.0 54.1 黃彰健 (編). 明实录 7 明太祖实录 卷一八四至二二一. 1968: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邵遠平. 元史类编. 台北: 文海出版社. 1984. 卷一《世紀一·太祖》. ISBN 9785550054086.
- ^ 《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四《宋纪一百六十四》. [2012-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魏源. 魏源全集:第十一册.元史新编. 湖南長沙: 嶽麓書社. 2004. 卷二《太祖本紀下》. ISBN 7-80665-573-5.
- ^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影音室 (編). 辽金元专辑资料叢刊第六册:元书. 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6. 卷一《太祖本紀》. ISBN 9787501331543.
- ^ 《新元史》卷三《太祖本紀下》. [2011-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18).
- ^ 存档副本. [2021-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 ^ 節選自《成吉思汗評傳》(第3頁),中華書局1943年版。
- ^ 節選自劉學銚《蒙古論叢》(第281頁,282頁,284頁,285頁),台北:金蘭圖書公司出版,1982年版。
- ^ 抗戰期間親歷成吉思汗靈柩內遷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摘自:《延安交際處回憶錄》,作者:金城,中國青年出版社1986年出版。
- ^ 延安致祭[永久失效連結],本文發佈於成吉思汗陵|中國AAAAA旅遊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具體見文章《戰魂西行——成吉思汗靈櫬遷移紀實》,作者:蔡桂林,發表於《中國作家》2008年01期。
- ^ 具體見文章《迎送成吉思汗靈車》,收錄於《延安交際處回憶錄》作者:金城,中國青年出版社1986年出版。
- ^ 節選自《在一次匯報時的插話》,收錄於《毛澤東思想萬歲》一書。
- ^ 《毛泽东点评历代帝王纣王能文能武很有本事》. 鳳凰網. [2007年1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12月25日) (中文(簡體)).
- ^ 《毛泽东妙语评点历代帝王》. 中國網. [2007-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8) (中文(簡體)).
- ^ 《毛泽东对历代帝王的评说》. 新華網. [2007年1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11月19日) (中文(簡體)).
- ^ 元朝耶律楚材奉旨編錄《玄風慶會錄》全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來源於邱長春真人小百科
- ^ 元朝耶律楚材奉旨編錄《玄風慶會錄》全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來源於山東牟平全真文化論壇
- ^ 具體請參見論文:《成吉思汗的文化水準達到「親覽」文件的程度》,作者:阿勒得爾圖,發表於《前沿》,2007年第4期
- ^ 蔣中正祭祀成吉思汗的祭文節選自《成吉思汗評傳》第七章成吉思汗之死及其編年簡譜(第70頁),作者:張振佩,中華書局,1946年第二版。
- ^ 榆林政协网:成吉思汗灵榇西迁并途经榆林始末. [2012-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9).
- ^ 西遷期間的祭奠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本文發佈於成吉思汗陵旅遊區官方網站_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節選自《先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二十七 演講《軍事哲學對於一般將領的重要性》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中國新聞網:台灣舉辦「二00九年中樞致祭成陵大典」(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9-04-16]
- ^ 中國評論新聞網:馬英九祭文讚成吉思汗:雄才大略、威震萬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10-05-04]
- ^ 中國評論新聞網:馬政府祭成吉思汗 場面莊嚴隆重(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10-05-04]
- ^ 多桑《蒙古史》,商務印書館,馮承鈞譯。
- ^ 殺人夠多 成吉思汗被認為是『最環保的侵略者』!. nownews. [2011-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27).
- ^ BBC,成吉思汗的成功靠了「天氣的幫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A & E's Biography: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of the Millennium. [2015-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29).
- ^ Jack Weatherford <成吉思汗 近代世界的創造者>
- ^ 国家地理. www.cctv.com. [2024-11-26].
- ^ 87.0 87.1 87.2 成吉思汗第34代嫡孙称:陵寝有很多秘密不能说-搜狐新闻中心. news.sohu.com. [2024-11-26].
延伸閱讀
編輯[編]
- 《長春真人西遊記》
- 《成吉思皇帝賜丘神仙手詔碣》:1219年,元太祖派劉仲祿等人前往山東邀請丘處機的詔書,全文共406字,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四月,詔書被刻在石碑上,現存於河南省內鄉縣石堂山普濟宮。
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四月,河南行省內鄉縣石堂山普濟宮的人們為不忘成吉思汗的皇恩,紀念丘神仙的功德,請鄧州(當時內鄉隸屬鄧州)石堂山石匠李進忠將此手詔刻於圓頂石碑上,以詔後人。碑高1.8米,寬0.63米,厚0.23米,平首。字體為楷書,計16行字,滿行32字,碑文行楷。手詔碑文如下:
制曰:天厭中原驕華太極之性,朕居北野嗜欲莫生之情,反朴還淳,去奢從儉,每一衣一食,與牛豎馬圉共弊同饗。視民如赤子,養士若弟兄,謀素和,恩素畜,練萬眾以身人之先,臨百陣無念我之後,七載之中成大業,六合之內為一統。非朕之行有德,蓋金之政無恆,是以受之天佑,獲承至尊。南連蠻宋,北接回紇,東夏西夷,悉稱臣佐。念我單于國千載百世已來,未之有也。然而任大守重,治平猶懼有缺,且夫刳舟剡楫,將欲濟江河也;聘賢選佐,將以安天下也。朕踐祚以來,勤心庶政,而三九之位未見其人。訪聞丘師先生,體真履規,博物洽聞,探賾窮理,道充德著,懷古君子之肅夙,抱真上人之雅操。久棲岩谷,藏身隱行。闡祖師之遺化,坐致有道之士,雲集仙徑,莫可稱數。自干戈而後,伏知先生猶隱山東舊境,朕心仰懷無已。豈不聞渭水同車、茅廬三顧之事?奈何山川弦闊,有失躬迎之禮。朕但避位側身,齋戒沐浴,選差近侍官劉仲祿,備輕騎素車,不遠數千里,謹邀先生暫屈仙步,不以沙漠悠遠為念。或以憂民當世之務,或以恤朕保身之術,朕親侍仙座,欽惟先生將咳唾之餘,但授一言,斯可矣。今者,聊發朕之微意萬一,明於詔章,誠望先生既着大道之端,要善無不應,亦豈違眾生小願哉!故咨詔示,惟宜知悉。
御寶五月初一日
至大二年四月朔
鄧州石堂山石匠李進忠刊
- 《聖武親征錄》:「聖武」是成吉思汗的諡號「法天啟運聖武皇帝」的簡稱。該書記載了他一生征戰的事。
- 《蒙古秘史》,又稱《元朝秘史》。
- 《史集》,蒙古帝國伊兒汗國史學家拉施特撰寫。
- 《世界征服者史》,蒙古帝國伊兒汗國史學家志費尼撰寫。
- 《續資治通鑑》,清朝史學家畢沅撰寫。
- 《蒙韃備錄》,南宋使者趙珙1221年出使大蒙古國,返回南宋後撰寫。
- 《元史類編》,清朝史學家邵遠平撰寫。
- 《元史新編》,清朝史學家魏源撰寫。
- 《元書》,清朝史學家曾廉撰寫。
- 《蒙兀兒史記》,清末民初史學家屠寄撰寫。
- 《成吉思汗評傳》,民國史學家張振佩撰寫。
- 《圖說成吉思汗的世界》,日本史學家堺屋太一撰寫。
- Jack Weatherford著,溫清海等譯:《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紀年
編輯根據《元史·太祖本紀》整理。
元太祖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
公元 | 1206年 | 1207年 | 1208年 | 1209年 | 1210年 | 1211年 | 1212年 | 1213年 | 1214年 | 1215年 |
干支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元太祖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 十一年 | 十二年 | 十三年 | 十四年 | 十五年 | 十六年 | 十七年 | 十八年 | 十九年 | 二十年 |
公元 | 1216年 | 1217年 | 1218年 | 1219年 | 1220年 | 1221年 | 1222年 | 1223年 | 1224年 | 1225年 |
干支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乙酉 |
元太祖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 二十一年 | 二十二年 | ||||||||
公元 | 1226年 | 1227年 | ||||||||
干支 | 丙戌 | 丁亥 |
外部連結
編輯- 【千古英雄人物】成吉思汗(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成吉思文物「成吉思皇帝聖旨金牌」的發現(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0-05-26]
- 「成吉思汗生日之謎」破解[2005-12-08]
- 走進神秘莫測的成吉思汗陵墓[2007-07-03]、三聯生活周刊:成吉思汗陵墓的亙古之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4-09-23]、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墓
- 影響成吉思汗決策的兩個外族人:耶律楚材丘處機[2008-01-30]
- 馬英九祭文讚成吉思汗:雄才大略、威震萬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10-05-04]、台灣舉辦「二00九年中樞致祭成陵大典」(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9-04-16]、馬政府祭成吉思汗 場面莊嚴隆重(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10-05-04]、「蒙藏委員會」慶百年 今遙祭成吉思汗(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11-04-23]
- 古代蒙古和韃靼人的第一個皇帝—偉大的成吉思汗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參見
編輯- 四兄弟:哈撒兒、別勒古台(異母弟)、哈赤溫、帖木格
- 四傑(或稱四駿):木華黎(札剌亦兒人)、博爾朮(阿魯剌惕人)、赤老溫(速勒都思人)、博爾忽(主兒乞人)
- 四犬(或稱四獒、四勇、四先鋒):哲別(別速惕人)、者勒蔑(兀良哈人)、速不台(兀良哈人)、忽必來(八魯剌思人)
- 四養子(成吉思汗母親訶額侖的養子):曲出(蔑兒乞人)、闊闊出(泰赤烏人)、失吉忽圖忽(塔塔兒人)、博爾忽(主兒乞人;亦為四傑之一)
- 四子(成吉思汗正妻孛兒帖的兒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
- 怯薛軍:納牙阿(你出古惕八鄰人)
- 二勇:朮赤台(兀魯兀惕人)、畏答兒(忙忽惕人)
- 幕僚智囊:蒙力克(晃豁壇人)、豁兒赤(八鄰人)、鎖兒罕失剌(速勒都思人)、塔塔統阿(畏兀兒人)、耶律楚材(契丹人,遼朝宗室之後)、丘處機(長春真人)
以上四傑、四犬、與二勇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時被封為十大功臣。
成吉思汗 出生於:1162年5月31日逝世於:1227年8月25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者: 忽圖剌 |
蒙兀汗 1189年—1206年 |
改為大蒙古國 |
新頭銜 大蒙古國建立
|
大蒙古國君主 1206年—1227年8月25日 |
繼任者: 拖雷 (監國) |
新頭銜 大蒙古國建立
|
蒙古大汗 大蒙古國皇帝 1206年—1227年8月25日 |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元太宗窩闊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