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師德
婁師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縣)人。唐高宗、武則天兩代大臣。
婁師德 | |
---|---|
字 | 宗仁 |
出生 | 630年 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縣) |
逝世 | 699年(68—69歲) 會州(今甘肅靖遠) |
兒女 | 子:婁思潁 |
生平
編輯早年以進士及第授江都縣尉,揚州長史盧承業很看重他,曰:「子,台輔器也,當以子孫相諉,詎論僚吏哉?」累次遷官至監察御史。高宗上元初年,朝廷召「猛士」以防禦吐蕃,他以文官應募,從軍向西討伐,並屢有戰功,遷官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今青海樂都西南)司馬,知營田事。
武周天授初,升為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仍舊知營田事。婁師德主管營田十餘年,取得了積穀數百萬斛的巨大成就,獲得武則天的嘉獎。長壽元年(692年),拜夏官侍郎判尚書事。次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但是不久,武則天認為營田事關重要,又任之為河源、積石(今青海貴德西部)、懷遠等地軍隊及河、蘭、鄯、廓等州(今甘肅蘭州以西、青海湟源以東地帶)的檢校營田大使。後又內遷秋官尚書,轉左肅政台御史大夫。證聖元年(695年),吐蕃進犯洮州(今甘肅臨潭),婁師德統軍迎戰,兵敗,遂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復官為同鳳閣鸞台平章事。聖曆元年(698年),遷隴右諸軍大使,仍檢校河西營田。次年,官為天兵軍大總管,依舊充隴右諸軍大使,專掌招撫吐蕃事。同年九月卒於會州(今甘肅靖遠),追贈涼州大都督,諡號為貞[1]。
軼事
編輯唾面自乾
編輯婁師德前後在邊疆總共駐紮了三十餘年,以謹慎忍讓而聞名[2]。「唾面自乾」的典故即來自師德:
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乾耳。」
深沉有度
編輯《新唐書》描述婁師德樣貌「長八尺,方口博唇」、性情「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輒遜以自免,不見容色」。
婁師德曾與李昭德一同步行,婁師德長得肥胖,不能走快,昭德嫌慢而抱怨:「我被鄉巴佬拖累了!」婁師德笑答:「我不做鄉巴佬,又有誰做呢?」[3]
與狄仁傑
編輯婁師德曾舉薦狄仁傑輔政,狄仁傑本人不知道這件事。狄仁傑當上宰相以後,瞧不起師德,曾多次排擠其任外使。武則天察覺此事後,拿出婁師德舉薦狄仁傑的奏章,狄仁傑看後十分慚愧,對別人說:「我被婁公寬容到這個地步,才知道我比他差遠了!」[4]
後代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編]
參考
編輯- 劉餗《隋唐嘉話·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