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音附標文字
母音附標文字(梵文:𑖀𑖎𑖿𑖬𑖨 akṣara 阿叉羅),又稱音素音節文字(英語:abugida, alphasyllabary, alphasyllabary, neosyllabary, pseudo-alphabet),是一類以子音字母為主體、母音以附加符號形式標出的表音文字。該書寫系統的主要特點是:輔音字母本身即有母音,一般是/a/,構成一個音節;其它母音字母一般附加在子音字母的周圍(上下左右均有可能),替代預設母音,以改變音節的讀音。南亞和東南亞的梵文文化圈普遍使用母音附標文字作為其書寫形式。
文字 |
---|
文字史 |
字位 |
文字列表 |
拼音文字相關 |
字母 |
字母的歷史 |
文字系統類型 |
表音文字 |
全音素文字 |
輔音音素文字 |
元音附標文字 |
半音節文字 |
特徵文字 |
音節文字 |
語素文字 |
輔助使用 |
速記 |
音標 |
特殊使用 |
數字 |
盲文 |
相關條目 |
象形文字 |
形意文字 |
搭配使用的符 號 |
附加符號 |
標點符號 |
可轉換為文字 的其他使用 |
電報編碼 |
字符 |
特徵
編輯如藏文中,字母ཀ本身表示/ka/,附標上母音後,ཀི表示/ki/,ཀུ表示/ku/,ཀེ表示/ke/,ཀོ表示/ko/。
歷史
編輯最早的母音附標文字是早於公元前三世紀出現的婆羅米文和佉盧文。兩者皆源自輔音音素文字阿拉米字母。婆羅米文演化出了今天亞洲所有的母音附標文字。
應用範例
編輯使用母音附標文字的語文有:
外部連結
編輯- Syllabic alphabe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Omniglo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ist of abugidas, including examples of various writing systems
- Alphabe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list of abugidas and other scripts (in Spanish)
- Comparing Devanagari with Burmese, Khmer, Thai, and Tai Tham scrip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這是一篇語言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