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式炮戰車
二式炮戰車(二式砲戦車 ホイ(にしき ほせんしゃ ほい))是一款日本於二戰期間生產的支援坦克。二式炮戰車屬於一式中戰車的一種衍生型號。與納粹德國四號坦克的早期型相似,二式炮戰車裝備了一門短身管的75毫米火炮。實戰中二式炮戰車主要有兩個用途:一是爲日軍的中型坦克提供近程火力支援,二是對敵方的反坦克防禦工事進行火力打擊[2]。
二式炮戰車 「ホイ」(Ho-I) | |
---|---|
原產地 | 日本 |
生產歷史 | |
製造數量 | 31[1]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16.1公噸 |
長度 | 5.73米 |
寬度 | 2.33米 |
高度 | 2.58米 |
操作人數 | 5 |
裝甲 | 12–50毫米 |
主武器 | 九九式75毫米火炮 |
副武器 | 1挺7.7毫米九七式機槍 |
發動機 | 三菱百式氣冷 V型12缸柴油機 240匹 |
懸掛 | 貝爾曲柄 |
作戰範圍 | 100公里 |
速度 | 44公里/小時 |
歷史
編輯二式炮戰車的項目始於1937年。日軍高層在分析中國東北地區的作戰經驗後意識到,一款裝備大口徑火炮的裝甲載具能在實戰中能發揮很大作用,因爲這樣的載具能對碉堡等防禦工事進行有效打擊,而當時日軍裝甲部隊裝備的低炮口初速度的57毫米坦克炮以及高炮口初速度的47毫米坦克炮都無法對這樣的目標進行有效打擊。爲了讓二式炮戰車能融入當時日軍裝甲部隊的編制,日方決定將四一式75毫米山炮裝上九七式中型坦克。1940年,日方以四一式山炮爲基礎,研發出九九式75毫米坦克炮。1942年,日方成功將九九式75毫米坦克炮裝在了九七式改中型坦克的炮塔上,完成了二式炮戰車的研製[1]。按照設計,二式炮戰車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火力支援[1]。二式炮戰車主要被部署在戰車連隊(團)下的炮戰車中隊(連)中[3]。
設計
編輯二式炮戰車的主炮是一門九九式75毫米坦克炮(安裝在能360度迴旋的炮塔上),另有一挺安裝於車體上前方的7.7毫米九七式輕機槍[3][1]。
作戰記錄
編輯二式炮戰車的生產因爲工業原材料短缺及美軍的戰略轟炸而受阻。只有31輛二式炮戰車通過改造一式中戰車的方式下線[1]。1944年底,三菱重工的東京工廠因爲設備受損無法再進行大規模生產,二式炮戰車也隨之停產。二式炮戰車最初計劃用於本土決戰之中。但日本方面最終選擇在盟軍入侵本土前投降,因此二式炮戰車截至二戰結束也沒有作戰記錄[2][3]。
參考
編輯參考書目
編輯- Zaloga, Steven J. Japanese Tanks 1939–45. Osprey. 2007. ISBN 978-1-8460-3091-8.
外部連結
編輯拓展閱讀
編輯- Foss, Christopher. Great Book of Tanks: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Tanks from World War I to the Present Day. Zenith Press. 2003. ISBN 0-7603-1475-6.
- Foss, Christopher. Tanks: The 500. Crestline. 2003. ISBN 0-7603-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