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繪畫,也稱丹青,簡稱「國畫」。指中華文化的傳統繪畫藝術,是琴棋書畫四藝之一。狹義的國畫指青綠設色畫水墨畫,而廣義的國畫則是中國傳統風格的壁畫、錦畫、刺繡、重彩、水墨畫、石刻乃至年畫陶瓷上的繪畫等的藝術,也包括近代的中國油畫水彩畫等。 國畫歷史悠久,在東周墓葬中出土過最早的帛畫作《龍鳳仕女圖》,傳世最早最完整的作品是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朝摹本。在五代十國以後中國文人藝術家得到了很高的社會地位。宋代以前繪圖在絹帛上,材料昂貴,因此國畫題材多以王宮貴族肖像或生活記錄等,直至宋元兩代後,紙材改良,推廣與士大夫文人畫興起等,讓國畫題材技法多元。明代繪畫推廣到大眾,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風俗畫因此產生。清末,繪畫材料多元,朝多方面發展。

「書畫」則是書法繪畫的總稱,尤專指中國傳統的書法和繪畫。由於中國作畫傳統以為主,並輔以書法題字,在畫作上題詩,為書畫同源之始,因此兩者經常並稱。中國古畫「遠取其勢,進取其質」很多國古畫的寫實在於畫家不僅僅是畫出了形狀,而且記錄了建築的結構,音樂樂器,舞蹈。很多學者根據這些了解到了以前的樂譜,舞步,甚至以前的小吃都可從畫裏摸索出來。

畫具

編輯

國畫與西方繪畫最大不同的區別是顏色調劑上,首先國畫用的墨的主要調劑是膠,膠的稀釋劑,可直接用清水,用其它色彩,也是以膠和,多以礦物質石青、石綠、硃砂等,都是可直接用水稀釋的;而西方油畫用色的調劑是油劑。

除了用墨汁,傳統書畫工具還有毛筆宣紙硃砂等。

特點

編輯

中國畫的長寬高,傾向縱長或橫長佈局。這一特點可能與中國畫使用絲綢作畫布,而絲織品在古代有嚴格的形制規定有關[1]。但更為主要的是在南北宋時期有豎向到橫向的轉變。中國畫經過了千百餘年的演變,其中以南宋時期橫軸長卷最為代表性。

中國山水畫強調時間和空間的彈性。空間上,要從多個角度來觀看事物,人像畫的流傳兒流傳過,然而正如放棄色彩一般放棄了這種單一的看事物的方法。上升到了一個注重看畫體驗和畫家表達形式的高度。

國畫的分類

編輯
按繪畫風格分:
  • 文人畫:亦稱「士人畫」。中國傳統繪畫及東亞其他地區唐畫的重要風格流派,泛指中國古代社會中文人、士大夫的繪畫,以別於宮廷繪畫(院畫)或民間繪畫。
  • 院體畫
  • 民俗畫

按繪畫發展史分:

按繪畫思維分:

按繪畫內容分:

按繪畫技法分:

歷史

編輯

秦漢

編輯
山東東平縣東漢前期的墓穴濕壁畫,畫有孔子老子見面時的情景
 
打虎亭漢墓的壁畫
 
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部分)

早期的中國繪畫是畫在絲綢上的,直到前1世紀發明了紙張後,絲綢漸漸被較低廉的物料所取代。而到東晉時期,繪畫及書法在中國的朝廷圈子成為最受注重的藝術,而那些作品多數由貴族及學者所繪畫。當時的繪畫工具為由動物毛髮製造的毛筆及由煤煙動物膠製成的中國墨水。名書法家的作品在中國歷史上均受到高度的重視,並會像畫作一樣掛在牆壁上。早期的中國畫和宗教,信仰密不可分的。

魏晉南北朝

編輯

六朝時期,人們開始欣賞繪畫的原本的美,而且亦會寫下有關繪畫的著作,他們在表達儒家思想如夫婦父子之禮的同時,亦會追求圖像的美感,並有神仙氣。如相傳是顧愷之絕世遺作的《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秀骨清像、臨風登仙,不食人間煙火。[2]

隋唐五代

編輯

在隋唐朝年間,宮廷人物畫大為發展[3],從畫家周昉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主題環繞皇宮的人物如皇帝、仕女等,無論是《虢國夫人遊春圖》還是《簪花仕女圖》,都瀰漫着華美堂皇之氣[2]。在南唐年間,人物畫的優美的寫實手法發展至顛峰。在此時期,有畫聖之稱的吳道子出現為中國畫的發展帶來轉變。吳道子利用稱為"蘭葉描"的線條手法去表現事物,改變了當時盛行的顧愷之畫派。自唐朝開始,山水畫的數量開始增加,並分為李昭道的「青綠山水」與王維的「水墨山水」兩派各自發展[4]

唐至五代人像

編輯

宋代

編輯
宋代的市容畫像例子。由左上順時針: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繪畫的水力穀物磨機;《清明上河圖》的橋樑景象;《清明上河圖》的河流上的船隻;南宋李嵩的《西湖圖》局部,顯示雷峰塔在南宋時的形象。
宋代畫師崔白所繪的《雙喜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左);南宋畫院待詔毛益所繪的《蜀葵遊貓圖》,日本大和文華館館藏(右)
 
宋代畫師馬遠(1160-1225)的《山徑春行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
 
宋代畫師趙孟堅(1199-1264)的《歲寒三友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
 
宋徽宗(1082-1135)御筆的《竹禽圖》,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藏

到了宋朝,對地貌的描繪開始表現得較為隱約。畫家們以模糊的輪廓去表現出遠處的景物,而山的外形則隱沒在濃霧中。繪畫的重點放在表現出道教佛教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此期間著名的畫家有《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及以山水畫著稱的夏圭[5]。除了以表現立體事物的手法為目標的畫家外,另一些畫家們則以另一目的去進行繪畫,以降,文人時代開始崛起,北宋蘇軾提出以書法融合於繪畫當中,而他及許多大文人等開始了文人畫的風氣[6],以蘇軾米芾為代表,逐步確定了中國畫崇尚平淡沖和的審美方式。而在此時開始很多畫家都把繪畫的重點放在如何表現物件的內在精神而不是其物質上的外表,更多關注筆墨自身的轉變與變化。例如米芾長子,南宋大畫家米友仁,發展了米芾技法,自成一家。其傳世名作《雲山圖》,不在於他畫的山像山、樹像樹,而是在於他的局部、細節,水墨橫點、連點成片,雖草草而就,卻不失天真,故自題其畫曰「墨戲」[2]

宋代山水風景畫

編輯

宋代人像

編輯

元代

編輯
元代畫師趙孟頫畫馬

元初以趙孟頫高克恭等為代表的士大夫畫家,提倡復古,回歸唐代和北宋時的繪畫傳統,並且主張將書法入畫,因此創造出重氣韻、輕格律,注重主觀抒情的元畫風格。元畫多呈現消極避世思想的隱逸山水,和象徵清高堅貞人格精神的梅、蘭、竹、菊、松、石等。從此以後,中國繪畫裏的文人山水畫的典範風格就形成了。宋人作畫大都在絹上,元人則喜歡用比較乾的筆法,所以改用紙作畫,除皴法以外,增多擦的效果,猶如中國書法一樣。這時的構圖,為了使畫面的上方可以題上詩句,所以故意留出一角,題上自己作的詩句,使詩、書、畫三者合成一體,直到今天,國畫仍保有這種特色。元代的花鳥,以錢選最為有名,他主張臨摹古畫,所以他的花卉,很有宋人厚重典雅的趣味。[7]

元代山水風景畫

編輯

明代

編輯
明代畫師邊景昭的《雪梅雙鶴圖》 廣東省博物館館藏(左);一幅「浙派」畫風作品—明代畫師林良的《畫鷹》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右)
 
明宣宗御筆的《獵犬圖》 美國哈佛藝術博物館館藏

明朝初期,崇尚宋代畫風的畫家在宮廷、民間相當普遍,另一方面則有力求把宋朝畫重生及轉化。由畫家戴進領導的「浙派」對當時畫風影最大。明朝中期經濟繁華,蘇州形成「吳門畫派」,其中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家最為著名。他們的作品大多以表現江南文人優雅閒適的生活。到了明朝後期,隨着社會思潮的活躍,士大夫文人畫更是向獨抒性靈發展,以畫為樂、以畫為寄。

明代山水風景畫

編輯

清代

編輯
清代畫師惲壽平(1633-1690)的《摹古冊》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左);清代意大利人宮廷畫師郎世寧(1688-1766)的中式畫風作品《八駿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右)

到了清朝早期,奉行個人主義的畫家開始出現,他們一反以往遵行繪畫的傳統,而追求更為自由的畫法。而到了17及18世紀,揚州上海等大型商業城市因為商人出資資助畫家們不斷創新而令那些地點成為了藝術中心。到了18世紀後期及19世紀,中國畫家接觸到更多的西方繪畫,一些畫家完全捨棄中國畫而追求西方畫,另一些則力求融合兩者,當中最為著名的為由農民家庭出身的齊白石

清代人像

編輯

清代山水風景畫

編輯

現代

編輯
徐悲鴻的《李印泉先生像》,爲一幅現代的仿古作品(左);齊白石的《黛玉葬花》,上海博物館館藏(右)

新文化運動開始,中國畫家開始嘗試西方畫法,而油畫亦在此時引入中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早期,畫家被鼓勵從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部分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在不受改動下完整引入,在那時畫家會被提供主題及被要求大量生產。此規限在1953年開始放寬,而在1956至57年間的百花運動中傳統中國繪畫得到了一次重生。在此期間由表現出農村日常生活的農民藝術畫數量大增。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藝術學院被關閉,而有關藝術的期刊及主要藝術展覽被停止,而在破四舊的運動中中國藝術亦受到重大的破壞。在文化大革命後,藝術學院及專業團體再次被成立,亦設立了與外國藝術團體的交流,與此同時中國藝術家亦嘗試新的主題及技巧。

當代中國畫分支流派

編輯

現存於世的當代中國畫流派被歸納於三大分支,每支以下又有數個派別:[8][9][10]

北方分支

編輯

在這裏泛指中國畫的北方分支,包括以下流派:

  • 長安畫派:始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其特點是以西北地區的風景來呈現陽剛美;其風格厚重雄渾、氣勢磅礴。[10][11]
  • 黃土畫派:始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獲得正式承認。其畫風和同樣源於西北的長安畫派相似,因此有時也被歸入長安畫派。[10]與長安畫派的不同之處在於取材:和以山水為主,較少人物的長安畫派相反,黃土畫派取材絕大多數為人物,特別是純人物較多,且農民畫氣質強烈。[12][13]
  • 京津畫派:始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京津地區。[14]其特點之一為畫作大量留白,於留白處題詩,用畫面上大面積題詩來豐富畫意;以齊白石的文人畫為代表。[14]另一特點為引入西洋畫特點對中國畫之改良,例如徐悲鴻所強調的寫實,和李可染將西洋畫的光影與明暗運用到山水畫之中。[14]
  • 關東畫派:始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東北地區,其特點是以留白技法為主來表現其他中國畫流派很少畫的雪景。[15][16]
  • 冰雪畫派: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從關東畫派衍生而來,取材和關東畫派一樣多為東北地區的雪景,不同之處在於技法上着重於傳統中國畫雪景畫法的礬墨技法。[17]

江南分支

編輯

江南分支包括以下流派:

  • 海上畫派:又稱上海畫派,形成於十九世紀中葉。其特點為:[18]受西洋畫設色、反襯、結構等影響,作品色彩濃艷,象徵性強。取材以花鳥最多,人物其次、再次山水。筆墨技法明快、簡逸,只求意境而略形式。
  • 新金陵畫派:始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南京,取材以山水畫為主,其特點為技法中運用傅抱石所創的抱石皴。[19][20]
  • 新浙派:即浙江中國人物畫派(又稱浙江人物畫派),[21][22]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21][23][22]和以前的浙派繪畫之不同之處為新浙派取材完全以人物為主。技法上對西洋畫素描改造後引入中國畫,削弱物體的體積感與空間性;及明暗光影的作用,突出線在造型中的表現力。[21][23]傳統中國畫中的人物畫主要通過「十八描」等技法來表現人的表情和姿勢,衣服褶皺的變化,鮮少刻畫人體肌肉和骨骼。而新浙派的水墨人體畫多以線條勾勒輪廓,講究人物本身渾厚的色彩,生動的細微之處;畫作強調人體的健壯和自然美,呈現人物張揚的生命氣息。[24]

嶺南分支

編輯

嶺南分支包括以下流派:

  • 嶺南畫派:形成於晚清時期,其特點為:[25]以變化繁複多變的筆法體現氣韻生動、氣勢磅礴的境界,在畫面上形成反傳統的效果,但同時也繼承了中國畫中注重留白的傳統。受西洋印象派的影響,畫面賦色十分艷麗,注重光的表現,以色彩渲染襯托水墨,和傳統中國畫相反。[26][27]
  • 嶺東畫派:是中國廣東潮汕畫家組成的一個畫派,師承海上畫派,形成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故又有廣東海派之稱。[28]。受等江南畫風的影響較大,講格調、重筆墨、清高野逸、推崇寫意 、清高野逸。[29]為嶺南畫派和海上畫派之間的過渡。
  • 灕江畫派:始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30]取景以廣西當地自然和人文景觀為主,田園詩畫風為其特點,[30][31][32]注重體現亞熱帶南方蓬勃的生命活力。[33]技法特點為廣泛運用張復興所創的夾葉雙勾描和長鋒長皴的畫法:夾葉雙勾描畫法特別適用於畫南方亞熱帶植物,長鋒長皴畫法則適用於勾畫廣西當地地貌,特別是桂北的的崇山峻岭。[32]

其他中國大陸當代畫派諸如南昌畫派、沂蒙畫派、敦煌畫派、和巴蜀畫派因其中的中國畫(設色水墨畫)作品不佔多數,因此不包括在此。

參見

編輯

有關著作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Whitfield, Roderick. Fascination of nature: Plants and insects in Chinese painting and ceramics of the Yuan dynasty (1279-1368) 1. 首爾: Yekyong Publications. 1993. ISBN 978-8970840123 (英語). 
  2. ^ 2.0 2.1 2.2 《意會中國畫》撰文:杭春曉
  3. ^ 《南部煙花記》中寫道:"煬帝宮中,爭畫長娥,司宮吏日給螺子黛五斛,出波斯國。"
  4. ^ 中國美術史──隋唐五代藝術. [2008-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2). 
  5. ^ 南宋夏珪溪山清遠圖. [200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6). 
  6. ^ 蘇軾《枯木竹石圖》欣賞--宋--人民網. [200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1). 
  7. ^ 元朝的藝術. [2017-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5). 
  8. ^ 中国画中的三分天下:画风不同怎么在一起. [2016年1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0月20日) (簡體中文). 
  9. ^ 中国画领域上的河南江南与岭南. [2015年12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11日) (簡體中文). 
  10. ^ 10.0 10.1 10.2 八雅轩丨“墨缘有约”著名画家梁照堂谈:中国画的三大审美系随谭. [2019年2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11日) (簡體中文). 
  11. ^ 五大流派交相辉映 浅谈20世纪中国画派的艺术及影响. [2017年5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1) (簡體中文). 
  12. ^ "根植黄土画人民"——刘文西新作. [2016年3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10日) (簡體中文). 
  13. ^ 武鳳珍. 刘文西与黄土画派. 西安市: 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6年 [2016年4月]. ISBN 753683263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0) (簡體中文). 
  14. ^ 14.0 14.1 14.2 京津画派:独领风骚热半边. [2012年7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11日) (簡體中文). 
  15. ^ 他被誉为“中国第一雪”!关东画派的领军人物!. [2019年2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12日) (簡體中文). 
  16. ^ 中国著名画家:戴成有作品欣赏. [2019年3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0) (簡體中文). 
  17. ^ 十四画派展现当代美术成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1) (簡體中文). 
  18. ^ 海上画派有望补涨. [2017年9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10日) (簡體中文). 
  19. ^ 新中国下的“新金陵画派”. [2018年2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0) (簡體中文). 
  20. ^ 傅抱石所创“抱石皴”和“金刚坡”时期作品选. [2017年3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10日) (簡體中文). 
  21. ^ 21.0 21.1 21.2 浙派人物画为后人留下什么. [2013年6月8日] (簡體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22. ^ 22.0 22.1 不容忽视的“新浙派”水墨人物画家. [2018年8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11日) (簡體中文). 
  23. ^ 23.0 23.1 浙江中国人物画派. [2019年4月28日] (簡體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24. ^ 从李震坚看“浙派人物画”. [2018年8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12日) (簡體中文). 
  25. ^ 王礼溥,岭南画派. [2019年4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8月10日). 
  26. ^ 清朝·邵梅臣《畫耕偶錄》:「蕭條則會筆墨之趣、淡漠則得筆墨之神。」
  27. ^ 唐朝·王維《山水訣》:「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28. ^ 广东海派画家方若琪和他的花鸟画. [2019-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2). 
  29. ^ 潮汕「嶺東畫派」被人淡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南方日報,2010年8月10日
  30. ^ 30.0 30.1 “漓江画派作品大展”展现现代南方新田园诗画风. [2007年12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9月30日) (簡體中文). 
  31. ^ 漓江画派——现代南方的新田园诗画风. [2011年8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11日) (簡體中文). 
  32. ^ 32.0 32.1 现代南方的新田园诗画风——漓江画派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 [2007年12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11日) (簡體中文). 
  33. ^ 广西美术精品展:漓江画派成亮点. [2006年6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年6月28日) (簡體中文). 

延伸閱讀

編輯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書畫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