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國立博物館 編輯
東京國立博物館(日語:東京国立博物館/とうきょうこくりつはくぶつかん Tōkyō Kokuritsu Hakubutsukan)創立於1872年,是日本最早的博物館。該博物館位於日本國東京都台東區上野恩賜公園內,共有本館、表慶館、東洋館、平成館、法隆寺寶物館5展覽及資料館組成。收藏品總數達11萬件以上,其中包括日本國寶89件、重要文化財產644件(2019年3月止)。博物館由獨立行政法人國立文化財機構運作。同時,社團法人「日本工藝會」的總部也設於館內。
東京國立博物館 | |
---|---|
東京国立博物館 | |
成立 | 1872年(文部省博物館) 1873年(博覽會事務局) 1882年(現址) 2007年(現行政) |
地址 | 日本東京都台東區上野恩賜公園 |
類型 | 美術館 |
館藏規模 | 110,000 |
參觀人數 | 2,180,000人 (2017)[1] |
公共交通 | 東京地鐵: 至上野站 東日本旅客鐵道:京成本線 至京成上野站 |
網站 | www.tnm.jp |
地圖 | |
歷史
編輯草創之初
編輯1872年(明治5年)3月,日本文部省博物局在當時的湯島聖堂大成殿(今東京都文京區湯島)舉辦了國內首次博覽會。當時的宣傳廣告及入場券等均保存於文部省博物館內,這也是日本「博物館」的發端,東京國立博物館也以這一年作為其創設年份。當時的博覽會主要以將在次年的1873年維也納萬國博覽會出展的展品為主。會場內主要陳列有書畫、古董、動植物標本等,其中以名古屋城的金鯱最引人注目。最初博覽會會期預定為3月10日起的20天,但由於人氣旺盛,會期一再延長,最後到4月末才結束。據估計,總入場人數達15萬人次。[2]
1873年(明治6年),文部省博物館被併入太政官正院的「博覽會事務局」(1872年設置),並遷址至內山下町(現今的東京都千代田區內幸町)。同年4月15日起也舉辦了為期3個半月的博覽會,主要展示物品為動植物、礦物等。
1875年(明治8年),「博覽會事務局」再度改稱「博物館」,歸內務省管轄。起初也曾改稱「內務省第六局」,後於1876年又改叫「博物館」。同年,町田久成(1838-1897)任博物館館長。出身於薩摩藩的町田館長對明治時期日本的博物館建設和文物保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也被視為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首任館長。博物館內也立有表彰町田館長的石碑。另外,博物館的主管機構也於1881年改為農商務省,此後又於1886年變為宮內省。
1877年,在上野的寬永寺本坊舊址(後為東京國立博物館所在地)舉辦了首屆內國勸業博覽會。這是基於當時日本「富國強兵、產業興國」的國策而舉行的,其中的「美術館」是日本最早被稱為美術館的建築物。當時的首任館長町田久成以內山下町的博物館過於狹小、易發生火災等原因,申請遷移至上野公園,並於當年得到了太政官的批准。
1881年,在上野公園寬永寺舊址建成2層紅磚造的本館。設計者為英國建築師喬賽亞·康德。該館當年即作為第2屆內國勸業博覽會的展館使用,次年3月起稱為博物館的總館。4年前建造的美術館則作為2號館使用。此後,由於關東大地震的破壞,上述兩館均已不存。
從皇室博物館到國立博物館
編輯1889年(明治22年),博物館改稱「帝國博物館」,館長為九鬼隆一。當時,在京都和奈良都設有帝國博物館(京都館設於1897年,奈良館設於1895年)。當時館內的美術部長是明治時期日本美術界的核心人物岡倉天心,此外從美國來的哲學家・美術史學家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也被聘為美術部理事。因此博物館在美術方面的力量得到了加強。
1900年,位於東京、京都、奈良三地的「帝國博物館」同時改稱「帝室博物館」。這個名稱一直使用至1947年(昭和22年)。同年,為了慶祝皇太子(後來的大正天皇)大婚,在上野的博物館內開始新建美術館,該工程於1901年開工,於7年後的1908年竣工,1909年啟用。由御用宮廷建築師片山東熊設計的美術館成為「表慶館」,直到21世紀仍是博物館的主要建築物之一。
1923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當時的總館和2號館、3號館均遭到嚴重損壞,無法使用。此後的十餘年間,博物館的展出只在表慶館一處進行。新建總館於1932年開工,1938年落成使用。這就是現存的東京國立博物館總館(重要文化財)。新建總館落成後不久的1940年,便舉辦了紀念「皇紀2600年」的「正倉院御物特別展覽」。這是首次將正倉院寶物(當時稱「正倉院御物」)向大眾公開,盛況空前,短短20天內參觀人數達到40萬之多。
二戰之後
編輯1947年5月,在新憲法公佈之日,帝室博物館改稱「國立博物館」,改由文部省主管。此後於1952年改稱東京國立博物館。改稱國立博物館後的首任館長是安倍能成。
1947年9月,博物館發行館刊《博物館新聞》。其創刊號頭版刊登了《國民與博物館 必須重新審視古代美術品》的文章,明確了將戰前的皇家博物館轉變為國民博物館的方針。戰後博物館新建了東洋館、法隆寺寶物館等,並大力收藏各類文物藏品,經常舉辦特別展出等活動。其中最有影響的是1965年的圖坦卡蒙展、1974年的蒙娜麗莎展、紀念創立100周年的1972年「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名品展」、創立120周年的1992年「日本與東洋的美」特別展等。
管理組織方面,隨着1950年文化財保護委員會的設立,東京國立博物館成為該委員會的附屬機構。1968年,該委員會廢止,改由文化廳管理博物館。2001年,隨着重組中央省廳的獨立行政法人制度的實施,博物館先後歸獨立行政法人國立博物館和獨立行政法人國立文化財機構(2007年起)管理。
新展館建設
編輯二戰後,博物館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1962年(昭和37年),館內西南側建成「法隆寺寶物館」,2年後面向大眾開放。該館主要收藏了1878年遭遇廢佛毀釋的法隆寺上貢給皇室的300餘件寶物。該展館使用30多年後被拆除,1999年由帶有餐廳和資料室的新法隆寺寶物館取代。1968年,館內東側建成東洋館,收藏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美術品。1984年,館內西側的表慶館後建成資料館,研究人員可以在此公開使用閱覽館藏圖書、史料和照片資料等。
博物館除常年展出外,也經常舉辦各類主題特別展。但是舉辦大規模特別展覽的時候就需要臨時撤走常年的展品,因此博物館決定建設一個專用於特別展覽的大型新展館。因此,總館西側的別館(曾設有大講堂)和北部倉庫被拆除,改建為新展館。1999年,新展館平成館投入使用,主要用於主題特別展、考古資料展示室和大禮堂。
設施
編輯總館
編輯1932年開工,1937年竣工,次年開館。設計者為渡邊仁。磚瓦屋檐帶有寺院風格的破風結構,是典型的帝冠樣式建築。2001年,該展館以「舊東京帝室博物館本館」的名稱登錄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共有25個展室,位於1樓和2樓,主要陳列日本繪畫、雕刻、工藝、書法作品等。獨立行政法人化以後,被稱為「日本的畫廊」。總館設計室於平成18年度獲得「日本設計學會作品獎」。
2008年的陳列狀況如下[3]:
- 第1室~第10室(2樓)- 主題為「日本美術之源流」,主要根據時代順序,同時穿插「佛教美術」、「茶道美術」、「武士服裝」、「能劇與歌舞伎」等主題展覽。第2室為「國寶室」,每次一件,輪流展示國寶。
- 第1室「日本美術的黎明」「佛教的興盛」
- 第2室「國寶室」
- 第3室「佛教美術」「宮廷美術」「禪與水墨畫」
- 第4室「茶的美術」
- 第5・6室「武士的服裝」
- 第7室「屏風與障壁畫」
- 第8室「日常生活用品」「書畫的展開」
- 第9室「能劇與歌舞伎」
- 第10室「浮世繪與衣裝」
- 第11室~20室(1樓)- 總館一樓按照美術作品形態進行分類,第11室至第16室分別展示了雕刻、金工、陶瓷、漆工、刀劍、民族資料(阿伊努、琉球)、歷史資料等。此外,繪畫和書法則在2樓的「日本美術之源流」中展出。
- 第11室 – 雕刻(佛像等)
- 第12室 – 雕刻與金工
- 第13室 – 陶瓷、漆工、刀劍
- 第14室 – 工藝(主題展示)
- 第15室 - 民族資料(阿伊努、琉球)
- 第16室 – 歷史資料
- 第17室 - 保存及修理
- 第18室 - 近代美術
- 第19室 - 近代工藝
- 第20室 - 教育普及角「綠色的獅子」
- 特別1・2室(2層)- 入口處兩側的小型展室,進行新入藏品的展示等。
- 特別3・4室(1層)- 入口處兩側的小型展室,暫時未使用。
- 特別5室(1層)- 大樓梯後的大型展室。2008年起展示亞洲各地的佛像。貫通兩層的巨大中庭也曾經是眾多世界性藏品的展示廳。1974年,達文西的名畫蒙娜麗莎在此展出,吸引了150萬人以上的參觀者前來。另外著名的展示包括圖坦卡蒙、歐仁·德拉克羅瓦的《自由領導人民》、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興福寺的「佛頭」等。2007年,達文西的名作《受胎告知》在亞洲首次展出的地點也是該展廳。
東洋館
編輯該館由谷口吉郎設計,在1968年開放。展出的美術品主要來自中國、朝鮮半島,另外也包括東南亞、印度、埃及等。共有10個展示室。獨立行政法人化以後,這裏也被稱為「亞洲的畫廊」。
東洋館分3層,其中2層與3層的大面積空間有許多階梯,會給人產生共有5層建築的視覺效果。內部有底層直達3層天花板的巨大中庭空間,其展示佈置也頗為複雜。
2008年的陳列情況如下[4]:
- 第1室 - 中國・印度・健馱邏的雕刻
- 第2室 – 走廊式的狹長展室內,展示了中國・東南亞的銅鼓數點。
- 第3室 – 埃及・西亞、東南亞・南亞(波斯、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柬埔寨等地的雕刻、陶器、織染、考古遺物等)
- 第4室 - 中國考古
- 第5室 - 中國考古・工藝
- 第6・7室 – 在中庭的橋狀展示空間內,展示中國的畫像石。
- 第8室 - 中國的繪畫・書法
- 第9・10室 – 朝鮮半島、西域
表慶館
編輯1909年,為慶祝皇太子嘉仁親王(後為大正天皇)成婚而建造。設計師為宮廷建築師片山東熊。該建築物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展示室共有2層9室。二戰後長期展出考古資料,也用於教育科普。現在該處為特別展會場。
法隆寺寶物館
編輯1878年,為了陳列展示法隆寺進貢皇室的300餘件寶物而建造,於1964年對外開放。現在的建築物為新建,於1999年開館。設計師為谷口吉生(東洋館設計者谷口吉郎之子)。
平成館
編輯為紀念皇太子德仁親王(浩宮)的成婚,於1999年(平成11年)啟用。1層為考古資料展示室、特別企劃展示室和大講堂,2層為特別展會場。
其他
編輯博物館區內還有資料館(收藏圖書、照片等資料)、舊因州池田家表門(重文)、舊十輪院寶蔵(重文)、筑前福岡藩黒田家的江戶屋敷的鬼瓦、茶室等。此外,資料館1層有小型音樂廳。
館區外設施
編輯黑田紀念館
- 位於博物館外西側。該館是根據西洋畫家黑田清輝(1866 - 1924)的遺願而建立的,落成於1928年,設計者為岡田信一郎。2層的黒田紀念室收藏了《湖畔》、《智・感・情》等黒田的作品。該館長期以來歸東京國立文化財研究所(後為東京文化財研究所)管轄,2007年「國立博物館」與「文化財研究所」合併為獨立行政法人國立文化財機構,黑田紀念館也隨之改由東京國立博物館管理。其開放時間為每周三・周六的下午1點至4點(年末年初閉館)。
柳瀨莊
組織機構與業務內容
編輯宗旨
編輯《獨立行政法人國立文化財機構法》第3條規定,該法人的設立宗旨是「設立博物館,收集保管有形文化財(略),並供公眾參觀。通過對文化財(略)相關的調查研究,用以對珍貴的文物進行保存及利用」。這裏明確說明國立博物館的主要職責包括收集展示文物,並開展相關調查研究活動。
東京國立博物館在館長、副館長下設營業開發部(渉外、財務等)、事業部(信息管理、教育普及、出版、特別展策劃)、文化財部(展示、文化財的修復保存等)等3個部門。
特別展
編輯特別展可由博物館單獨策劃主辦,也可以與其他機構合辦。例如「柏林珍寶展」等介紹國外美術館藏品的展覽,「國寶興福寺展」等展出。此外,博物館為了廣泛介紹其藏品,也經常在日本國內外舉行各種巡迴展出。此外,夠不上特別展規模的小型主題陳列也時常舉行。
教育普及活動
編輯在平成館內的大講堂內,會舉行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講座。此外,「藏品解說」在各個展示室內進行,基本上為每周一次。館內也有志願者對參觀者進行指引說明。此外,也有針對兒童、大學生、教師等對象而開展的特別展示活動。博物館也會時常舉行一些音樂會、茶會、社區教育活動等。2007年4月,作為教育普及基地的「綠色的獅子」開放,設在總館1層的第20室。
出版事業
編輯機關刊物《東京國立博物館新聞》(原《國立博物館新聞》)創刊於1947年,為對開型大小,現為隔月發行,主要介紹博物館的展示和活動等。
研究雜誌《MUSEUM》,於1951年創刊,為月刊,每期刊載館內外的研究者的論文。
《東京國立博物館圖版目錄》是根據類別收錄博物館藏品照片的目錄書籍,從1960年發行《浮世繪版畫編 上》以來,一直在持續刊印。
此外,博物館也發行名品圖錄、紀要、藏品調查研究報告書等出版物。
藏品
編輯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品(館內專業用語為「列品」)總數達11萬件以上。此處所謂件數並不是真正的物品個數,例如同一考古遺址出土的數百件物品只被統計為1件。其中展品約3000件,隨時進行輪流替換。館藏品中有許多為神社寺廟或個人收藏家的捐贈物。
藏品的範圍,從地域上看,以日本及亞洲各國為主,時代上則從史前時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為止。其中,日本地區的藏品中,針對阿伊努人的美術和琉球的美術設立了獨立的展示室。東洋美術以日本、中國以及朝鮮半島的美術為基礎,也包括埃及、印度、東南亞(越南、泰國、高棉等)、中近東地區(美索不達米亞等)、中亞等地區的美術品。此外,南太平洋諸島的民族美術、西洋近代的陶瓷和玻璃製品也有所收藏,但通常不對外展示。
博物館除了收藏屬於美術品範疇的物品外,也收藏了大量歷史資料、圖書、照片資料等。其中有代表性的有:長崎奉行所基督教徒相關資料、江戶幕府製作地圖(道中圖)《五海道其外分間延繪圖並見取繪圖」全80卷、伊能忠敬的測量圖、日本最早的文物調查—壬申檢查的相關資料、舊江戶城照片等。博物館內的資料館內收藏有圖書資料、江戶時代為主的古文獻、拓本、繪圖、地圖、照片和縮微膠片等,以供研究者使用。此外,通常不對外展出的世界郵票藏品也在日本國內屬於前列。
博物館早在明治時代的創始初期就開始使用其預算經費有計劃地購入藏品。其中有代表性的藏品是1873年從當時的白川縣購入的江田船山古墳出土品(國寶)。另外,平安時代的著名畫作普賢菩薩像(國寶)、尾形光琳的八橋蒔繪手箱(國寶)、本阿彌光悅的舟橋蒔繪硯箱(國寶)等,都是在遷至上野公園現址之前就購入的珍貴文物。
此外,館藏品的充實也有賴於多位私人收藏家的捐贈。其中有中國書畫方面的高島藏品系列(高島菊次郎捐贈)、中國陶瓷方面的橫河藏品系列(橫河民輔捐贈)、中國陶磁與茶道具為主的廣田藏品系列(廣田松繁捐贈)、朝鮮美術方面的小倉藏品系列(小倉武之助收集、財團法人小倉藏品保存會捐贈)最為著名。此外,儘管不是捐贈品,松方幸次郎(西洋美術收藏家、1865-1950)也將約8000件左右的浮世繪藏品一次性存入東京國立博物館[5]。
在東京國立博物館中有大量藏品系列的收藏家如下:
- 小倉武之助(1870-1964)活躍於朝鮮半島的實業家。大邱電器創立者。其收集的朝鮮半島文物,於1981年由財團法人小倉藏品保存會捐贈給博物館。
- 高島菊次郎(1875-1969)日本造紙業實業家。1965年,為紀念自己90歲壽辰而將所有中國書畫藏品捐給博物館。高島過世後,其遺屬也向博物館進行了捐贈。
- 團伊能(1892-1973)團琢磨之長男。東京帝國大學助教授。1944年捐贈池大雅作品《樓閣山水圖》(國寶)等。
- 廣田松繁(1897-1973)古美術店「壺中居」的創立者。1947年,捐贈以中國陶瓷品為主的藏品系列,去世後也有遺贈。
- 松平直亮(1864-1940)伯爵、貴族院議員、舊松江藩主家當主。1938年,捐贈《平治物語繪詞》及禪僧墨寶等。
- 松永安左衛門(1875-1971)電力業實業家、茶道家。1949年,捐贈茶道用具。
- 三井高大(1908-1969)三井財閥11家中「室町家」的負責人。根據本人遺願,1970年捐贈國寶《古今和歌集》元永本等。
- 橫河民輔(1864-1945)建築家、實業家、橫河電機・橫河橋樑創立者。1932年後,多次捐贈以中國陶瓷為主的陶瓷品文物。
收藏的國寶列表
編輯- 以下為獨立行政法人國立文化財機構所有,保存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國寶列表。(2008年6月時點,共87件)
- 國寶・重要文化財全部列表參看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文物列表。
繪畫
編輯佛畫
- 普賢菩薩像 1幅 絹本着色 平安時代
- 虛空藏菩薩像 1幅 絹本着色 平安時代
- 千手觀音像 1幅 絹本着色 平安時代
- 孔雀明王像 1幅 絹本着色 平安時代
- 十六羅漢像 16幅 絹本着色 平安時代
大和繪・繪卷
- 地獄草紙 1卷 紙本着色 平安時代
- 餓鬼草紙 1卷 紙本着色 平安時代
- 平治物語繪詞 1卷 紙本着色 鎌倉時代
- 扇面法華経冊子 1帖 紙本着色 平安時代
- 一遍上人繪伝(卷第七)法眼円伊筆 1卷 絹本着色 鎌倉時代
室町水墨畫
近世各派
- 観楓圖 狩野秀頼作 紙本着色 六曲一隻 桃山時代
- 花下遊楽圖 狩野長信作 紙本着色 六曲一雙(右隻の2扇を欠く)桃山時代
- 松林圖 長谷川等伯 作 紙本墨畫 六曲一雙 桃山時代
- 樓閣山水圖 池大雅 作 紙本金地着色 六曲一雙 江戶時代
- 檜圖 伝狩野永德 作 紙本金地着色 八曲一隻 桃山時代
- 鷹見泉石像 渡辺崋山 作 絹本淡彩 1幅 江戶時代(1837年)
- 納涼圖 久隅守景 作 紙本淡彩 二曲一隻 江戶時代
外國畫
- 出山釈迦圖・雪景山水圖・雪景山水圖 梁楷作 3幅 絹本墨畫淡彩 南宋
- 紅白芙蓉圖 李迪作 2幅 絹本着色 南宋(1197年)
- 瀟湘臥遊圖 1卷 紙本墨畫 南宋
- 禪機圖斷簡(寒山拾得圖)因陀羅作 1幅 紙本墨畫 元代
書籍
編輯
佛典
古代書法
古文書
典籍
|
漢文古籍 墨寶
|
工藝品
編輯
刀剣以外 刀剣 |
|
考古資料
編輯- 袈裟襷文銅鐸伝香川県出土 1箇 彌生時代
- 江田船山古墳出土品 熊本県出土 一括 古墳時代
- 埴輪武裝男子立像 群馬県太田市出土 1軀 古墳時代
- 文禰麻呂墓出土品 一括 奈良時代(707年)
- 興福寺金堂鎮壇具 一括 奈良時代
法隆寺進貢寶物
編輯- 繪畫
- 聖徳太子繪伝 秦致貞筆 10面 絹本着色 平安時代
- 書跡
- 法隆寺獻物帳 1面 奈良時代(756年)
- 細字法華経 1卷 唐代(694年)
- 工藝品
- 金銅灌頂幡 1具 飛鳥時代
- 鵲尾形柄香爐1柄 飛鳥時代
- 金銀鍍竜首水瓶 1口 飛鳥時代
- 海磯鏡2面 唐代
- 金銅墨床・水注・匙 1具 奈良時代または唐代
- 黒漆七絃琴 1張 唐時代(724年)
- 沈香木畫箱1合 奈良時代
- 竹廚子 1基 奈良時代
關聯條目
編輯腳註
編輯- ^ 2017 TEA-AECOM Museum Index, published May 2018
- ^ 东京国立博物馆历史. [2009-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3).
- ^ 东京国立博物馆本馆展室介绍. [2009-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8).
- ^ 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展室介紹
- ^ 該浮世繪藏品系列,是系松方幸次郎從法國珠寶商手中一次性購得,通過十五銀行,於1944年收入帝室博物館。
參考文獻
編輯- 東京國立博物館編輯發行《創立一百二十周年紀念 日本與東洋之美》(特別展圖録)、1992
- 東京國立博物館編輯發行《東京國立博物館 目でみる120年》(特別展圖録)、1992
- 《特集 東京國立博物館》『月刊文化財』349號、第一法規、1992(特集作者:井內慶次郎、大隅晶子、藤岡洋保、奧村秀雄、渡辺明義、加藤寛)
- 《特集 東京國立博物館陳列品収集の歩み》 MUSEUM 第262號、東京國立博物館、1973(作者:三木文雄、飯島勇、尾崎元春、江口正一ほ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