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Kolvey/通信燈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信號燈訓練

通信燈(又稱阿爾迪斯燈摩爾斯[1] )是一種通過燈閃爍進行可見光通信的視覺信號裝置,通常使用摩爾斯電碼。1867年,英國皇家海軍上校菲利普·霍華德·哥倫布首次將用燈光傳送「點」與「劃「的想法付諸實踐。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通信兵使用通信燈進行信息傳遞。

現代的通信燈通過開關安裝在燈前方的遮光板或傾斜凹面鏡來產生聚焦的光脈衝。直到今天,它們仍然在海軍艦艇的通信上,也作為飛機無線電設備徹底失靈時的備用設備安裝在空中交通管制塔上。

歷史

編輯
 
奧斯曼帝國日光反射儀機組人員使用通過反射日光進行傳遞信息的通信燈(左)
 
貝格比信號油燈,1918年

通信燈是由英國皇家海軍在19世紀末發明的。這是皇家海軍第二代信號,其前身是特拉法加海戰前用來傳播納爾遜英格蘭期待每個人都恪盡其責」的戰鬥口號的信號旗。 [2]

1867年,英國皇家海軍上校、後晉升為海軍中將的菲利普·霍華德·哥倫布(Philip Howard Colomb)首次將用燈光發送「點」與「劃」想法付諸實踐。哥倫布的設計利用聚光燈進行照明。 [3]他的原始密碼與摩爾斯電碼並不完全相同,但在後來的使用中後者被採用。 [2]

另一種通信燈是貝格比燈。它是一種帶有透鏡的煤油燈,可以將光線聚焦並傳播到很遠的地方。 [4]

第一次世界大戰塹壕戰中,有線通信經常被切斷,德國通信兵使用了被稱為Blinkgerät的光學摩爾斯電碼發射器,其日間通信距離可達4公里,夜晚可達8公里。 [5]

設計

編輯

使用通信燈時,操作者通過撥動觸發器使凹面鏡傾斜,將光線聚焦成脈衝。為了使光信號精確地傳送到目標,這些燈通常配備有光學瞄準器。在手動信號傳輸中,通信員將燈光對準接收者,然後通過撥動控制杆開關燈上的遮光板,發出「點」和「劃」的閃光來拼出摩爾斯電碼中的文字信息。在接收船上,信號員會觀察閃爍的燈光(通常使用雙筒望遠鏡),並將代碼翻譯成文本。通過這種通信燈的最大傳輸速率一般不超過每分鐘14個字單詞[來源請求]

現代用途

編輯
 
一名美國海軍士兵使用通信燈發送摩爾斯電碼

通信燈至今仍在海軍艦艇上使用。它們能提供便捷且相對不易被發現的通信,這在無線電靜默期間尤其有用,例如大西洋戰役期間的護航活動


通信燈至今仍用於空中交通管制塔的航空燈光信號。燈光信號可以是顏色的變化,也可以是閃爍頻率的變化。這種通信燈能夠傳輸的信息僅限於少數基本指令,例如「着陸」、「停止」等。飛機可以通過搖動機翼或閃爍着陸燈來確認收到信號。 [6]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Walter Lord. The Night Lives On. 
  2. ^ 2.0 2.1 The Dead media Project:Working Notes:24.1. www.deadmedia.org.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Telegraph」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3. ^ Sterling, Christopher H. (編).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21st Century.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ABC-CLIO, Inc. 2008: 209. ISBN 978-1-85109-732-6. 
  4. ^ Neal McEwen, K5RW. Victorian Era Visual Signalling Instruments -Black Watch, 42nd Royal Highland Regiment Signalling Unit, c. 1898. Telegraph-office.com. [2012-06-13]. 
  5. ^ Galvin. Battle Management Language (PDF). May 29, 2002 [April 7, 2019]. 
  6. ^ FAA Aeronautical Information Manual, section 4-3-13. Traffic Control Light Signals.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4,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