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源機制解,或稱斷層面解[1],是用地球物理學方法判別斷層類型和地震發震機制的一種方法。一次地震發生後,通過對不同的地震台站所接受到的地震波信號進行數學分析,即可求出其震源機制解。震源機制解不僅可以使人了解斷層的類型(是正斷層逆斷層還是走滑斷層),而且可以揭示斷層在地震前後具體的運動情況。

震源機制解的求法

編輯
 
圖上以線段順時針旋轉的角度表示方位角,以線段的長度表示入射角,在線段的末端以"+"號表示壓縮波(因而"-"號表示舒張波)。

要求出震源機制解,必須的數據是到達各觀測台站的地震波的方位角入射角和第一次波動的類型(壓縮或舒張)。可以用一幅圖把一個觀測台站記錄到的這三個數據都顯示出來,在圖上,以一個圓中的角度表示方位角,以構成其旋轉邊的線段的長度表示入射角,在這條線段的末端以"+"或"-"號表示第一次波動的類型。

把若干不同的台站的這些數據匯總在一起,即可求出震源機制解。

震源機制解的「沙灘球」圖示

編輯

運用「沙灘球」(beach ball)圖示可以很方便地把震源機制解的各參數表示出來。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英文)fault plane solution,前一術語為蘇俄中國學者慣用,後一術語為歐美學者慣用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