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友安
阮友安(越南語:Nguyễn Hữu An,1926年10月1日—1995年4月9日),越南人民軍上將。
阮友安 | |
---|---|
出生 | 1926年10月1日 法屬印度支那寧平省嘉遠縣 |
逝世 | 1995年4月9日 越南河內市 | (68歲)
國籍 | 法屬印度支那(1926-1945) 越南民主共和國(1945-1976) 越南(1976-1995) |
政黨 | 越南共產黨 |
效命 |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越南共產黨 |
軍種 | 越南人民軍陸軍 |
軍銜 | 大將 |
統率 | 越盟 越南人民軍 |
參與戰爭 |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越南戰爭 |
生平
編輯1945年8月參加越南解放軍。1945年12月入黨。1949年參與了4號公路芃勞關(位於高平省與諒山省交界)之戰。1950年邊界戰役,是174團(高平省團)第251營營長,攻克東溪要塞,取得戰役初戰勝利。1951年夏參加了永福省平遼堅持敵後游擊戰、1952年參加西北戰役木州戰鬥。奠邊府戰役時,為第316師第174團團長,消滅東面據點群之敵的任務,三次進攻A1高地。是當時越軍最年輕的團長,年僅28歲。1954年5月7日晨,指揮174團攻佔A1高地,打開了攻克芒清坊的道路。戰後任西北軍區副參謀長。1958年獲上校軍銜。
1963年任325師師長。1964年率領第325師南下至西原地區。由於後勤補給困難,325師的兩個團繼續南下組建了在同奈省組建了第5師,阮友安率領留下的第101團堅持西原地區的B3戰場,殲滅了南越軍第39「黑虎」別動營,打垮了南越軍第44團,擊斃敵團長。1965年以中校軍銜擔任B3戰場前敵指揮部(後組建第1師)副指揮兼參謀長,配合朱輝珉少將發動了波萊梅戰役,其中的德浪河谷戰役基本上由阮友安獨立指揮,以4個營的兵力迎擊美國陸軍第1騎兵師陸續投入3個營的空中機動突襲,[1]此役是越戰中北越軍與美軍第一次陸上交戰。1966年晉升大校軍銜。1967年10月-11月在得蘇戰鬥中指揮第66團重創了美國陸軍第173空降戰鬥旅。
1968年阮友安離開西原B3戰場,調任駐老撾志願軍司令部工作。1970年初協助司令員武立指揮139號戰役,控制了石缸平原。
1971年,擔任越軍第一主力308師師長,參加了老撾南部的九號公路戰役,殲滅南越軍第21別動營和有「黑虎營」之譽的南越軍第39別動營。此戰後被派往石缸平原幫助巴特寮軍隊,指揮在老撾的越軍第312師、316師、886團、335團、88團等發起「Z」戰役,1月10日和12日先後解放了王寶「特種部隊」與數千泰國軍長期盤踞的戰略要地桑通和龍鎮,以及石缸平原—芒綏大捷,牢牢掌握了對石缸平原的控制權,老撾解放區從北到南已連成一片。[2]1972年6月,再次擔任308師師長,參加廣治戰役,擊退了南越軍傘兵師的反擊,保障了廣治市社內的48團、95團的側翼安全。隨後,在後漢河防禦戰中粉碎了南越軍傘兵師和海軍陸戰師的攻擊,保住了半個廣治省的新解放區。戰後,赴蘇深造。
1974年晉升少將。1975年1月接替黃文泰任第2軍軍長,政委黎靈少將,在治天戰場,解放了廣治省、順化市,與第五軍區一起三天三夜攻克了有10萬機動守備部隊的峴港。行軍上千公里參加胡志明戰役,24小時突破了藩朗。在最後攻克西貢的戰鬥中,阮友安指揮第二軍,轄第304、第324、第325師、坦克第203旅,約4萬人,任務是攻佔巴地、諾仲、龍平,切斷西貢河道,沿着邊和-西貢公路連續突擊,最終拿下了南越總統府(統一宮)。
1977年至1981年指揮第2軍參加了侵柬戰爭。1980年晉升中將。1983年任監察委員會副監察長,軍隊競賽委員會主任。1984年7月至1987年任第二軍區副司令兼參謀長。1985年2月出任第二軍區河江前指司令。1985年5月31日,阮友安發起了「M-1」加強團規模攻勢。7月19日又發動了加強營規模的「M-2」攻勢。1986年晉升上將。1987年7月任第二軍區代司令。1988年-1991年任軍事學院院長。1991年至1995年任高級軍事學院(國防大學)校長。
黃明草上將稱:「我們軍隊排第一的將領是武元甲,第二是黎仲迅,第三是黃文泰,第四是阮友安」。
寧平市以阮友安命名了一條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