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運載火箭

具备50吨级以上近地轨道有效载荷运力的运载火箭

重型運載火箭[1](英語:Super heavy-lift launch vehicle)是指一種具備50,000公斤(110,000磅)或以上近地軌道載荷能力的運載火箭。重型運載火箭屬於目前運載火箭中最大和最重,技術水準要求最高的運載火箭。目前成功製造過重型運載火箭的國家只有美國蘇聯兩個超級大國[2][3]

型號

編輯

服役中

編輯

已退役

編輯

開發中

編輯

比較

編輯
火箭名 國家 運作機構 近地軌道載荷量 首飛 狀態 復用能力 發射成本
土星五號   美國 美國太空總署 140 t(310,000磅)A 1967 退役 12.3億美元 (2019)
N1   蘇聯 第一實驗設計局 95 t(209,000磅) 1969年(失敗)  已取消 30億盧布 (1971)
穿梭機   美國 美國太空總署 122.5 t(270,142磅)B 1981 退役 部分 5.76億美元 - 16.4億美元 (2012)
能源號   蘇聯 能源科研生產聯合體 100 t(220,000磅)C 1987 退役 7.64億美元 (1985)
獵鷹重型   美國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 63.8 t(141,000磅)[11] 尚未使用D 未證實D 1.5億美元 (2018)
57 t(126,000磅)[12] 2022[13]D 服役中D 部分E 1.3億美元 (2018)
星艦   美國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 150 t(330,000磅)[14]F 2024[15][16][17] 測試中H 全部H 200萬美元 (2019)
太空發射系統   美國 美國太空總署 95 t(209,000磅)[18] 2022[19] 服役中 5億美元 - 20億美元 (2019)
105 t(231,000磅)[20] 待定 計劃 未知
130 t(290,000磅)[21] 待定 計劃 未知
長征九號   中國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150 t(330,000磅) [22] 2033 (計劃)[23][24] 計劃 部分[25] 未知
長征十號   中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70 t(150,000磅)[26] 2027年左右(計劃) 計劃 未知

^A 包括太陽神指揮和服務模組、太陽神登月模組、太空船/登月艙適配器、土星V儀器單元、S-IVB 級和用於地月轉移推進劑的質量;近地軌道載荷量約為122.4 t(270,000磅)[27]
^B 包括STS-93期間的軌道飛行器和載荷質量;可部署的載荷為27.5 t(61,000磅)
^C 執行最終軌道進入所需的上級火箭或載荷
^D 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僅以完全可回收配置飛行,其理論載荷限制約為45公噸;計劃在 2020年底進行部分消耗性配置的首次計劃飛行。
^E 側推進器核心可回收,中央核心可擴充。側推進器的首次重複使用是在2019年展示,當時 Arabsat-6A發射中使用的側推進器被重新用於STP-2發射。
^F 不包括太空船的淨質量
^G 由於所有飛行的載荷質量都包括軌道飛行器的質量,因此儘管沒有可部署的載荷,但首次飛行的載荷大於50噸。
^H 目前已發射5次,其中後三次均成功入軌,因此可視作首飛成功,但只有艦體自己的測試,並沒有進行載荷發射任務,且僅成功回收第一級,尚未達到一二級均可回收的完全復用目標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美俄中都有哪些重型火箭?-新华网. www.news.cn. [2022-06-06]. 
  2. ^ McConnaughey, Paul K.; et al. Draft Launch Propulsion Systems Roadmap: Technology Area 01 (PDF). NASA. Section 1.3. November 2010 [2016-06-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24). Small: 0–2 t payloads; Medium: 2–20 t payloads; Heavy: 20–50 t payloads; Super Heavy: > 50 t payloads 
  3. ^ Seeking a Human Spaceflight Program Worthy of a Great Nation (PDF). Review of U.S. Human Spaceflight Plans Committee. NASA: 64-66. October 2009 [2016-06-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2-16). ...the U.S. human spaceflight program will require a heavy-lift launcher ... in the range of 25 to 40 mt ... this strongly favors a minimum heavy-lift capacity of roughly 50 mt.... 
  4. ^ Falcon Heavy. SpaceX.com. [2016-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6). 
  5. ^ Wall, Mike. NASA's Next Megarocket Could Launch Mission to Europa. Space.com. 2015-07-29 [2016-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3). 
  6. ^ Alternatives for Future U.S. Space-Launch Capabilities (PDF), The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X,1, 4, 9, October 2006 [2016-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1) 
  7. ^ N1 Moon Rocket. Russianspaceweb.com. [2016-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0). 
  8. ^ Gregersen, Erik. Unmanned Space Missions 1st. New York: Britannica Educational. 2010: 46. ISBN 978-1-61530-018-1. 
  9. ^ 存档副本. [2016-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6). 
  10. ^ 存档副本. [2016-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8). 
  11. ^ Falcon Heavy. SpaceX. 2012-11-16 [2017-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7). 
  12. ^ Musk, Elon [@elonmusk]. Side boosters landing on droneships & center expended is only ~10% performance penalty vs fully expended. Cost is only slightly higher than an expended F9, so around $95M. (推文). 2018-02-12 –透過Twitter. 
  13. ^ Clark, Stephen. Falcon Heavy set for design validation milestone before late 2020 launch. Spaceflight Now. [2020-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3). 
  14. ^ Elon Musk [@elonmusk]. Aiming for 150 tons useful load in fully reusable configuration, but should be at least 100 tons, allowing for mass growth (推文). 2019-05-23 –透過Twitter. 
  15. ^ The first SpaceX BFR should make orbital launches by 2020. 2018-03-19 [2018-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5). 
  16. ^ 存档副本. [2020-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0). 
  17. ^ 存档副本. [2020-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6). 
  18. ^ Harbaugh, Jennifer (編). The Great Escape: SLS Provides Power for Missions to the Moon. NASA. 2018-07-09 [2018-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1). 
  19. ^ Gebhardt, Chris. SLS debut slips to April 2021, KSC teams working through launch sims. nasaspaceflight.com. 2020-02-21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6). 
  20. ^ Space Launch System (PDF). NASA Facts. NASA. 2017-10-11 [2018-09-04]. FS-2017-09-92-MSFC.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2-24). 
  21. ^ Creech, Stephen. NASA's Space Launch System: A Capability for Deep Space Exploration (PDF). NASA: 2. April 2014 [2018-09-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7). 
  22. ^ 盧伯華. 頭條揭密》中國版星艦2030首飛 陸長征9號超重型火箭定案. 中國新聞網. 2022-12-01 [2023-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3) (中文(繁體)). 
  23. ^ Wong, Brian. Long March 9 will take 140 tons to low-earth orbit starting 2028. Next Big Future. 2018-09-20 [201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7). 
  24. ^ PhilLeafSpace. PhilLeafSpace. Weibo. 2023-04-24 [202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4) (中文(簡體)). 
  25. ^ Jones, Andrew. China scraps expendable Long March 9 rocket plan in favor of reusable version. SpaceNews. 9 November 2022 [25 November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7). 
  26. ^ 夢尋yousa_喵. 中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基本参数推算. www.bilibili.com. [2021-02-26]. 
  27. ^ 存档副本. [2020-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