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 (作家)
鄭義(1947年3月10日—),原名鄭光召,中國當代作家、前中國電影家協會山西省分會主席,傷痕文學、尋根文學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包括《楓》、《老井》、《遠村》、《紅色紀念碑》等[1][2][3][4]。其中,《楓》、《老井》於1980年代被改編成電影,後者獲得1987年東京國際電影節「金麒麟獎」[5]、1988年第11屆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片獎以及最佳男女主角獎[6]。鄭義曾擔任獨立中文筆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4][7][8]。
生平
編輯早年生活
編輯鄭義1947年3月生於中華民國重慶,原籍四川省雙流縣,在北京長大[1][3][4]。1966年在北京高中畢業,曾參加紅衛兵運動和大串連,196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去山西省太谷縣插隊,後流浪於中國東北地區、內蒙古自治區的森林草原[1][2][3][4]。1974年到煤礦當木工,1977年考入晉中師專中文系[1][2]。
改革開放後
編輯1979年,鄭義以紅衛兵運動中的「武鬥」為背景寫出處女作《楓》,揭示了一代人的痛苦和掙扎,同名改編電影《楓》於1980年上映[1][2][9]。1981年畢業分配到晉中文聯,任文學期刊編輯[1]。此後,鄭義發表了中篇小說《遠村》和《老井》等,其中《遠村》寫的是太行旱區人打井尋源為主線表現了黃河人民的艱辛、獲1984年度全國優秀小說獎[1][2][4][10]。1984年底到山西省作協籌辦大型文學刊物《黃河》,時為該協會的「專業作家」[1][2][4]。
1987年,由本人原著並親自改編為電影的《老井》獲東京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麒麟獎」,為中國最早獲重要國際電影節獎項的影片之一,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重要標誌[4][11][12]。與此同時,該影片囊括中國當年的「金雞獎」(專家獎)、「百花獎」(觀眾獎)等獎項[4][12]。
1989年,鄭義獲「中國一級作家」稱號[4]。依據中國作家網,鄭義的作品「持有渾厚沉鬱的風格和宏闊的歷史感,在反映當前農村的變革生活和民族性格方面,有新的開掘和大膽的探索」[1]。
流亡海外
編輯1989年鄭義因參與「六四事件」遭中國大陸官方通緝,與妻子北明(1997年至2022年曾為自由亞洲電台之記者與專欄撰稿主持)在大江南北四處逃亡,1992年至香港,翌年前往美國,此後加入普林斯頓中國學社[2][4]。1993年,鄭義在台灣出版關於廣西文革吃人事件的《紅色紀念碑》一書,引發轟動,1996年翻譯為英文版在美國出版,此後又翻譯成其它語言[13][14][15]。
2001年,鄭義參與創辦獨立中文筆會,2002-2003年任副主席,2005年起為榮譽理事,2007-2009年任第三屆會長[7]。
論見
編輯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報導,鄭義曾於《亞洲週刊》撰文,稱林彪在文化大革命爆發後不久,從陶鑄處獲悉毛澤東對自己關於「政變」的講話有猜疑,林陶二人在1966年末派黃埔四期同學蕭正儀赴香港,秘晤居住香港的前國軍華南補給區中將司令周游(周、林、陶、蕭都是黃埔四期學生)並轉交一秘函,林彪在函中傾訴自己「處危疑之局,遇多疑猜忌之主,朝榮夕枯,詭變莫測,因思校長(蔣介石)愛護學生無微不至,苟有自拔之機,或不責已往之錯……」。[16]1966年11月,該函由周游送交國防部特呈蔣經國。台灣方面對此做出秘密響應,表示歡迎,但與林彪之間聯繫隨後中斷。[17]
著作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郑义. 中國作家網. 中國作家協會.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中文).
- ^ 2.0 2.1 2.2 2.3 2.4 2.5 2.6 寧馨. 焦点对话:郑义专访之一:背着十字架的作家. 美國之音. 2016-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6) (中文).
- ^ 3.0 3.1 3.2 郑义特辑<上>. 《華夏文摘》. 1993-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2) (中文).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郑义作品选编:郑义简介. 博訊. 獨立中文作家筆會.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3) (中文).
- ^ 吴天明执导《老井》 助张艺谋斩获东京影帝. 鳳凰網. 鳳凰衛視. 2016-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30) (中文).
- ^ 第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名单(1988). 中國電影家協會.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30).
- ^ 7.0 7.1 贝岭:独立笔会之筹创. 獨立中文作家筆會. [2021-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7) (中文).
- ^ RFA独家:廖天琪当选为独立中文笔会第五届会长. 自由亞洲電台. [2021-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1) (中文).
- ^ 9.0 9.1 崔衛平. 中国电影中的文革叙事. 《華夏文摘》. 2006-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6) (中文).
- ^ 鄭義. 老井. 中原農民出版社. 1986 [2021-07-07]. ISBN 978-7-80538-399-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5) (中文).
- ^ 改革开放30周年:吴天明讲西安电影制片厂变迁. 搜狐.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08-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2) (中文).
- ^ 12.0 12.1 《老井》点映 梁玉瑾、吕丽萍曝张艺谋演戏旧事. 央廣網. 新華網. 2017-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7) (中文).
- ^ 13.0 13.1 鄭義. 紅色紀念碑. 華視文化公司. 1993. ISBN 978-957-572-048-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3) (中文).
- ^ 广西文革机密档案资料:文革活化石. 美國之音. [2021-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1) (中文).
- ^ Chong, Key Ray. Review of Scarlet Memorial: Tales of Cannibalism in Modern China. 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1997, 4 (2): 599–602 [2021-07-05]. ISSN 1069-583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 ^ 香港《亞洲週刊》1994年2月2日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年2月25日,.
- ^ 鄭義:〈一百個偶然演變成一個必然——論國民黨為什麼敗走台灣〉. [2015-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5).
外部連結
編輯非牟利組織職務 | ||
---|---|---|
前任: 劉曉波 |
獨立中文筆會會長 2007年-2009年 |
繼任: 廖天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