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汀陽

中国哲学家

趙汀陽(1961年),男,廣東汕頭人,中國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長城學者,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貼專家。[1][2]

生平

編輯

1961年出生於廣東汕頭,就讀於潮陽一中。1978年參加高考,報歷史系,但因為數學成績好被分配到哲學系,1982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先是分配到中國科學院的一所培訓學院,後來被兼併為北京科技大學的分院。之後他報考中國科學院哲學所的研究生,師從李澤厚。1988年獲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碩士學位。畢業後,留社科院哲學所工作至今。[3]1993年以前,趙汀陽是屬於研究西方哲學的,之後他轉向研究中國的思想。[4]

趙汀陽兼職畫漫畫。[3]

社會兼職

編輯
  •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導
  • 清華大學倫理和宗教中心客座研究員
  • 北京大學應用倫理學中心客座研究員
  • 浙江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
  • 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客座教授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華山學者」講座教授
  • 歐洲跨文化研究院學術常委(Steering member of Transcultura Institut European)
  • 美國博古睿研究院資深研究員(Senior fellow of Berggruen Institute)
  • 哈佛燕京學社及哈佛大學東亞系,蒲塞傑出訪問學者( Pusey Distinguished Fellow),授課教授(2013)

著作

編輯

學術專著

編輯
  • 《美學和未來的美學》,1990,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哲學的危機》1992,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論可能生活》,1994,三聯;2004,人民大學出版社。
  • 《一個或所有問題》,1998,江西教育出版社。
  • 《思想迷宮》,科普,1995,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人民大學出版社。
  • 《天下體系》,2005,江蘇教育;2011,人民大學出版社。
  • 《壞世界研究》,2009,人民大學出版社。
  • 《第一哲學的支點》,三聯書店。
  • 《天下的當代性》,2016,中信學術出版社。
  • 《惠此中國》,2016,中信學術出版社。
  • 《四種分叉》,2017,華東師大出版社

論文集

編輯
  • 《人之常情》,1998,遼寧人民出版社。
  • 《22個方案》,1997,遼寧大學出版社。
  • 《直觀》, 2000,福建教育出版社。
  • 《趙汀陽自選集》,2001,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沒有世界觀的世界》,2003,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每個人的政治》,2010,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出版社。

外文學術著作

編輯
  • Tianxia tout sous un meme ciel. Les editions du cerf, 2018,法國
  • Du Ciel Ala Terre, (與Regis Debray 合著),les Arenes,2014,法國

中文論文

編輯

權威期刊

編輯
  • 語言和語言之外,《哲學研究》1987-3。
  • 美學的轉向,《哲學研究》1988-12。
  • 本體論的困難,《哲學研究》1990-4。
  • 對Can-be的批評,《哲學研究》1991-3。
  • 正名分析,《哲學研究》1992-7。
  • 哲學的元性質,《哲學研究》1993-6。
  • 無立場的倫理分析,《哲學研究》1995-5。
  • 有償人權和做人主義,《哲學研究》1996-9。
  • 不純粹的現象學,《哲學研究》1999-6。
  • 我們和你們,《哲學研究》2000-2。
  • 知識,命運和幸福,《哲學研究》2001-8。
  • 文化認同,《哲學研究》,2003-7。
  • 一套新的《西方哲學史》與它對西方哲學的理解,《哲學研究》,2006-6
  • 反政治的政治,《哲學研究》2007-12
  • 民主的最小傷害原則和最大兼容原則,《哲學研究》2008-6
  • 從國家、國際到世界:三種政治問題的變化,《哲學研究》,2009-1
  • 共在存在論:人際與心際,《哲學研究》,2009-8
  • 從方法論的個人主義到方法論的關係主義,《哲學研究》,2011-1
  • 一種對存在不惑的形而上學,《哲學研究》,2012-1
  • 作為創世論的存在論,《哲學研究》,2012-8
  • 時間的分叉,《哲學研究》,2014-6
  • 有軌電車的道德分叉,《哲學研究》,2015-5
  • 第一個哲學詞彙,《哲學研究》,2016-11
  • 箕子的忠告,《哲學研究》,2017-6
  • 歷史,山水與漁樵,《哲學研究》,2018-1
  • 和諧問題的思考,《世界經濟與政治》,2006-9
  • 衝突與合作的博弈哲學,《世界經濟與政治》,2007-6.
  • 天下體系的一個簡要表述,《世界經濟與政治》,2008-10
  • 以天下重新定義政治概念,《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6
  • 道德金規則的最佳可能方案,《中國社會科學》2005/3
  • 預付人權理論,《中國社會科學》2006/4
  • 儒家政治的倫理學轉向《中國社會科學》(內刊)2007/4
  • 民主的最小傷害原則和最大兼容原則,《中國社會科學》(內刊),2008/3
  • 救災與中國價值的普世意義,《中國社會科學》(內刊),2008/4

核心期刊以及其他期刊

編輯
  • 新概念本體論,《社會科學戰線》,1992\4。
  • 《老子》的解釋問題,《社會科學戰線》,1993\6。
  • 哲學怎樣才有用,《社會科學戰線》1995\1(《新華文摘》轉載,1995\6)
  • 哲學操作,《社會科學戰線》1996\1。
  • 一個或所有問題,《社會科學戰線》1997\1。
  • 哲學的感覺,《社會科學戰線》1998\6。(《新華文摘》轉載,1999\4)
  • 帝國與天下體系,《世界哲學》,2003\5。
  • 關於自由的存在論觀點,《世界哲學》,2004\6
  • 先驗論證,《世界哲學》,2005\5
  • 再論先驗論證,《世界哲學》,2006\3
  • 倫理學不是倫理,《讀書》1997,4。
  • 知識論之後,《讀書》1999,8。
  • 解凍哲學,《讀書》2000,12。
  • 心事哲學(1),《讀書》2001,3。
  • 心事哲學(2),《讀書》2001,4。
  • 維特根斯坦式的「現象學還原」,《北京社會科學》,1990,1。
  • 胡塞爾的意識結構,《文史哲》,1987,3。
  • 康德美學的實質,《學術月刊》,1986,10。
  • 哲學未來形勢,《哲學動態》,1989,7。
  • 理解20世紀的精神財富,《國際經濟評論》,1998,3-4。
  • 美學只是一種手法,《人文雜誌》1996,2。
  • 維特根斯坦的思想傳統,《開放時代》,2001,3。
  • 關於後現代的一種表述,《跨文化對話》,2000,6。
  • 歐亞概念分析,《跨文化對話》,2004,11
  • 理解與接受,《跨文化對話》,2002,9
  • 哲學原旨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1
  • 世界制度的哲學分析,《年度學術2003》,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 第一哲學的理由和困難,《年度學術2005》,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 歷史知識如何從地方的到普遍的?《新史學》,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 歷史語法,《書評周刊》,1999,3。(《新華文摘》,1999,7)
  • 思想的原創問題,《學術月刊》,2000,1。(《新華文摘》,2000,7)
  • 博弈問題的哲學分析,《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5,3
  • 國學之爭(新京報評論),《新華文摘》2005,17
  • 再論自由的困境,《學術月刊》,2006,3
  • 美國夢,歐洲夢和中國夢,《跨文化對話》,2006,總18
  • 哲學的政治學轉向,《吉林大學學報》,2006,2
  • 初始狀態的博弈問題,《社會科學論壇》,2006,12.
  • 儒家的一個未決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1
  • 改變觀看的方式,《讀書》,2007,2
  • 城邦,民眾和廣場,《世界哲學》,2007,2。
  • 荀子的初始狀態理論,《社會科學戰線》2007,5.
  • 法家法治與社會信任,《學習與探索》,2007,6
  • 預付人權理論,《人權》,2008,2
  • 精神政治的四大發明,《社會科學論壇》,2008-7。
  • 普遍價值和必要價值,《世界哲學》,2009-6
  • 天下體系的現代啟示,《文化縱橫》,2010-6
  • 道的可能解法與合理解法,《江海學刊》,2011-1
  • 到底哪些東西是超越的?《哲學分析》,2011-6
  • 作為方法論的個人,《江海學刊》,2012-2
  • 意識有什麼世界就有什麼,《吉林大學學報》,2012-3
  • 現代性的終結與全球性的未來,《文化縱橫》,2013-8
  • 給我一個支點,《哲學動態》,人物專訪,2015-1
  • 中國作為一個政治神學概念,《江海學刊》,2015-5
  • 天下問題的當代性,《探索與爭鳴》,2015-11
  • 作為方法論的中國,《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16-3
  • 智能的分叉,《世界哲學》,2016-5
  • 你是利瑪竇那樣的人嗎?《江海學刊》,2017-2
  • 藝術的本意與意義鏈,《人文雜誌》,2017-3
  • 天下究竟是什麼?《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1
  • 人工智能革命的近憂和遠慮,《哲學動態》,2018-4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赵汀阳.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9-06-14]. 
  2. ^ 赵汀阳(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2019-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2). 
  3. ^ 3.0 3.1 其人:一个“无趣”的人-中华读书报-光明网. epaper.gmw.cn. [2023-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4. ^ 赵汀阳:我们认识中国,为什么总走不出西方的框架_爱思想. m.aisixiang.com. [2023-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