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翳(?—?),中國秦朝軍事人物。陳勝吳廣起義後,以都尉的身份輔佐章邯討伐各支起義軍。巨鹿之戰後,降楚。秦朝滅亡,項羽分封諸侯,封為翟王,統治上郡,定都高奴[1](今陝西延安)。

董翳
翟王
都尉→翟王
時代秦朝西楚漢朝
主君秦二世項羽劉邦
董姓
姓名董翳
出生不詳
逝世不詳

生平

編輯

秦二世二年冬,陳勝部將周文(又名周章)等人率兵十萬人逼近秦都咸陽章邯建議二世赦免驪山刑徒,於是秦二世便任命章邯為將,率領驪山徒編成的軍隊以對抗楚軍。後又增派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輔佐章邯作戰[2]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章邯率兵渡過黃河攻打趙國,把趙王趙歇圍困於鉅鹿。楚將項羽率兵救趙,在鉅鹿之戰中大敗秦軍王離。章邯派司馬欣向咸陽請求援兵,但趙高不允,並派人追殺司馬欣。

董翳於是勸說章邯投降,章邯亦擔心趙高迫害,遂率兵向項羽投降,二十餘萬秦國降兵不久便被項羽下令坑殺。

受封翟王

編輯

秦朝滅亡之後,項羽封劉邦為漢王,統治秦嶺以南的漢中,而另封原秦朝三位降將為王,統治關中地區,以遏制劉邦。由此封章邯為雍王,管轄關中西部;封司馬欣為塞王,管轄關中東部;封董翳為翟王,管轄上郡。《史記》、《漢書》等書將此三位秦將稱為「三秦」。

漢王二年,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降漢[3]

後事

編輯

董翳墓,位於韓城金城北。墓碑稱,董翳降楚,封吳王,後又降漢。晚年董翳遷韓城吳王寨,死後葬伏蓬川(即今龍灣川)[4]。墓碑文字和《史記》等作品有較大出入。

董翳曾為都尉、翟王,而司馬欣曾為長史、塞王[5];但在漢王四年曹咎戰敗的成皋之戰出現「大司馬咎、長史翳、塞王欣皆自剄汜水上。大司馬咎者,故蘄獄掾,長史欣亦故櫟陽獄吏,兩人嘗有德於項梁,是以項王信任之。」(史記·項羽本紀)、「大司馬咎、長史欣皆自剄汜水上。項羽至睢陽,聞海春侯破,乃引兵還。」(史記·高祖本紀)兩種史記版本,依內容和背景推定後者的記載較為準確。

家世

編輯

春秋晉國太史董狐後裔。[來源請求]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史記·項羽本紀》,立董翳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2. ^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益遣長史司馬欣、董翳佐章邯擊盜
  3. ^ 《史記·高祖本紀》,二年,漢王東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陽皆降。
  4. ^ 陝西地方志,文物志 第四章 古陵墓 第一節 墓冢
  5. ^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項王乃立章邯為雍王,王咸陽以西,都廢丘。長史欣者,故為櫟陽獄掾,嘗有德於項梁;都尉董翳者,本勸章邯降楚。故立司馬欣為塞王,王咸陽以東至河,都櫟陽;立董翳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