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舍行動
茅舍行動(英語:Operation Cottage)是阿留申群島戰役的最後一場戰役,由美軍和加拿大軍成功奪回被日本佔領的最後一座阿留申群島島嶼:基斯卡島。惟因為天氣惡劣及失誤,日軍在美國軍隊行動前就從基斯卡島全數撤出,是次行動被日本稱為奇蹟作戰。
背景
編輯基斯卡島是在1942年中途島戰役時被日軍奪取的。雖然這個島和另一個同時奪取的阿拉斯加小島一樣無戰略意義,但出於宣傳和吸引美國兵力的目的,日軍依然在基斯卡島上布以重兵。[3]1943年3月,基斯卡島已經增兵至6000人,包括日本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的守備隊。同時日本在基斯卡島上修建了一個簡易機場。
但1943年1月,美軍已經打算奪回被日本佔領的阿拉斯加島嶼。美軍從南太平洋調來金凱德少將指揮阿留申群島戰役。金凱德一面準備登陸戰需要的陸軍部隊,一面讓位於埃達克島上的美軍轟炸機轟炸基斯卡島上的日軍陣地,並嘗試對日軍進行封鎖。在3月份日軍補給艦隊與美軍的一次交火之後,美軍成功封鎖了基斯卡島,使島嶼只能通過潛艇進行有限的補給。
原本金凱德打算先進攻較靠近美國的基斯卡島,但發現難以在希望的時間裏集結到足夠的兵力之後,他決定先攻擊防禦較弱的阿圖島。[3]1943年5月11日,1.1萬美軍攻擊了只有2600人把守的阿圖島。經過了慘烈的交戰之後,這場戰役在5月30日隨着山崎保代大佐帶領最後的日軍進行自殺式衝鋒並全軍覆沒而結束。美軍奪取阿圖島之後,基斯卡島的日軍就陷入被包圍的狀態之中。此時美軍已經奪取了阿拉斯加一帶的制空權和制海權,使日軍無法通過海軍進行補給和支援。而基斯卡島上唯一的機場又因為空襲和工期拖延一直沒有竣工。
美軍計劃
編輯在奪取了阿圖島之後,美軍的下一個計劃是奪取基斯卡島。但因為美軍認為基斯卡島防禦遠比阿圖島堅固,因此需要更多兵力。以及阿圖島戰役中美軍的損失很大,需要休整。故此將進攻計劃定為8月中。進攻計劃被稱為茅舍行動。
按照計劃,會有34426名美軍和加拿大軍隊從三個登陸場登上基斯卡島。因為基斯卡島是一個狹長的島嶼,三面登陸可以直接將島中央的日軍包圍。近30000名美軍會在8月15日先從接近的兩個登陸場登上島嶼。次日,5300名加拿大士兵會在偏北一點的地方登陸。在進攻發起前,美國會以3艘戰列艦封鎖基斯卡島周遭海域,並以空軍不停進行轟炸。
參戰的盟軍陸軍包括:
- 美國陸軍第7步兵師
- 加拿大第六步兵師第13步兵旅
- 加拿大第1特別服務隊(魔鬼旅)
此外還有一支從阿拉斯加當地招募的斥候卡斯特納的兇手。大部分美軍部隊都參加過之前的阿圖島戰役。
日軍計劃
編輯阿圖島戰役的慘敗之後,日軍已經認清無法防守陷入絕境的基斯卡島。日軍大本營最終決定放棄阿留申群島,並在盟軍登陸之前預先撤走基斯卡島上的駐軍。
日軍的行動基本上和瓜達爾卡納爾戰役中的撤退行動類似。利用快速的輕型船隻趁夜晚載上士兵逃脫。尤其以驅逐艦和輕巡洋艦最適合。恰好阿拉斯加沿海具有能見度為零的大霧天氣,如果趁霧混入島邊,會使這一作戰更容易成功。由於美軍掌握了當地的海空權,留給島上日本軍隊登船撤退的時間不多。為此在行動之前島上日軍制定了詳盡的登船計劃,並進行了多次演練。
但這個作戰能否成功還取決於兩個因素:
- 行動時是否會有足夠大的霧並能維持到行動結束。
- 日軍艦艇是否能躲開美軍的雷達監測。
因此,在水面艦艇進行撤退之前,會先由潛艇部隊進行撤退並為島上提供一些補給,以避免損失太多寶貴的驅逐艦。
日軍的撤退作戰稱為乾字作戰(日語:ヶ。指的是日文「乾坤一擲」,賭上一切的作戰之意)。
行動經過
編輯日軍第一次撤退行動
編輯1943年6月上旬,日軍第一潛水戰隊的15艘潛艇,在古宇田武郎少將的指揮下進行了兩次撤退行動。其間一共撤走了800名傷兵,並給島上送上125噸彈藥和100噸糧食。但撤退行動並不很成功。伊24號潛艇在第一次行動中被美軍擊沉,伊7和伊9兩艘潛艇在第二次行動中又被擊沉。加上潛艇撤退的效率並不高,日軍還是選擇立刻使用水面艦艇實施撤退。
日軍第二次撤退行動
編輯1943年6月29日,日軍水面艦艇從幌筵島出發開始第二次撤退行動。水面艦艇由日軍第五艦隊旗下第一水雷戰隊的艦隻組成。司令官是木村昌福少將。旗下共有1艘輕巡洋艦,11艘驅逐艦,一艘巡防艦和一艘補給艦。旗艦為阿武隈號輕巡洋艦。此外還有之前之前參與第一次撤退行動的第一潛水戰隊和第五艦隊的旗艦那智號、輕巡洋艦多摩號、木曾號做支援。木村的策略是儘量避免遇到美軍艦隊。一旦遇到,則儘量進行夜戰。
7月10日,木村艦隊在阿姆奇特卡島500海里外集結就緒,趁着大霧向基斯卡島駛去。途中大霧突然散去。擔心遭到美軍空襲的木村昌福立刻選擇撤回。
7月22日,得到25日後阿留申群島又會下大霧的天氣預報以後,木村艦隊再一次前往基斯卡島。由於缺乏燃料,巡洋艦那智號沒有一起出擊,改換成輕巡洋艦多摩號。7月23日,美軍的卡特琳娜偵察機發現了木村艦隊,但回報了錯誤的位置。緊接着7月26日,多艘美國軍艦在那個錯誤的位置發現了奇怪的雷達回波。金凱德判斷那是日軍前來支援基斯卡島的艦隊,於是下令艦隊出擊攔截。之後為了補給於7月28日率全艦隊(包括部分執行警戒任務的驅逐艦)後退,撤走了全部封鎖基斯卡島的艦隻。木村艦隊就這樣於幸運的躲過了美軍的封鎖圈。儘管在大霧中遇到諸如撞船事故之類的混亂,木村艦隊依然在7月29日中午抵達基斯卡島。早有準備的陸上部隊僅用了55分鐘就完成了登船。為了減輕重量,士兵攜帶的槍支和大多數登陸艇都被丟棄。之後,日軍艦艇迅速撤回。8月1日時所有戰艦都返回了幌筵島,沒有一艘損失。
盟軍的登陸作戰
編輯7月30日,補給完畢的美軍艦隊返回基斯卡島沿岸,重新開始封鎖。8月1日美軍的戰列艦基於偵察機的「航空隊受到炮擊,通訊站有轉移,有小兵力轉移」的情報又對基斯卡島進行了空襲和十餘次炮擊。然而之後發現情報中提到的分別為爆炸的火焰、視覺錯覺和狐狸。
8月13日,盟軍的登陸艦隊從埃達克島出發。之前美國陸軍航空軍已經對早已空無一人的基斯卡島進行了3周的轟炸,投下1200枚炸彈[3]。8月15日,在100多艘戰艦的掩護下,30000多名盟軍士兵開始在基斯卡島登陸。美軍並不知道日軍早已撤離,加上登陸當天的大霧,發生了多起友軍誤傷。共有24名美軍在登陸第一天死於友軍誤傷。
如同阿圖島,基斯卡島同樣充斥着大霧和寒冷的天氣。很多盟軍士兵因此生病。惡劣的天氣,大量的詭雷和地雷使島上盟軍以為日軍仍在抵抗,導致經常發生友軍混戰的狀況,引發多起誤傷。盟軍還在日軍軍營里發現了一個「鼠疫病人隔離所」的牌子。以至於需要緊急調集疫苗並找來醫生接種。金凱德還因此被送回後方直至戰爭結束。然而事後發現這只是日軍留下的詭計。
8月18日,美軍遭受了登陸以來最嚴重的損失。驅逐艦阿伯納·里德號(USS Abner Read (DD-526))在島邊觸了一顆日軍撤退時佈下的水雷。里德號遭到重創,71人陣亡。
兩隻軍犬的其中一隻在吸引美軍時被地雷炸死,另一隻則被美軍發現[來源請求]。
之後,美軍方才發現日軍早已撤走。
事後
編輯- 因為美軍在全然不知日軍撤退的情況下依然進行了實戰登陸,並且造成了(相對而言)慘重的損失,茅舍行動也被譏諷為「史上最大實戰登陸演習」。
- 尼米茲在登上基斯卡島視察日軍未完成的機場後評價道:日本要不是不知道什麼叫做現代化戰爭,不然就是還不配進行現代化戰爭。
- 雖然因為自己的指揮失誤導致美軍放過了基斯卡島上6000日軍,金凱德依然在此戰後晉升為中將。
流行文化
編輯- 日本1965年電影《太平洋奇蹟的作戰》(日語:太平洋奇跡の作戦:キスか)講述這場戰役中日軍的撤退。
參考文獻
編輯- ^ Explosion: A Dog’s Fate During World War Two. Skyler Bailey. 2021-10-21 [2024-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8) (美國英語).
- ^ Operation Cottage: A Cautionary Tale of Assumption and Perceptual Bias.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2024-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18) (美國英語).
- ^ 3.0 3.1 3.2 The Great Sea War: The Story of Naval Action in World War II, edited by E.B. Potter and Chester W. Nimitz.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60; New York : Bramhall House,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