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治大學
私立群治大學是民國時期湖南省長沙市的私立大學。校址在長沙瀏陽門外南元宮,1937年遷至桃源縣黃市鎮。1924年在上海設立分校,校內稱之為「本大滬校」,校長羅傑,校址在勞勃生路110號(今長壽路728號)。
歷史
編輯民國元年羅傑、李培滋、王燮文、余超、常治、陳澄等發起建立「私立群治法政專門學校」。羅傑為校長。[1]先設籌備處於長沙又一村,後租長沙連升街的長沙縣廢署(除馬號、監獄)為校址。[2]首設法制別科一班,以後逐步增設政治經濟別科及預科一班、政治經濟別科第二班、法科預科第二班、補修法律別科第二班、政治經濟本科一班、法律本科一班。1922改稱私立群治大學。校長羅傑,副校長張相文。1928年大學部即停止開班,專門部則繼續招生。1930年改為法學院。1934年8月政治、經濟各科學生畢業後,於瀏陽門外令築物改建「群治農商專科學校」;其中的商業專修科內設銀行會計組、工商管理組。校董會推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為校長。1938年停辦。1940年教育部核准恢復,試辦商科,應考學生極少未能開學。1941年5月改為高級商業職業學校。[3]
校友
編輯- 杜平: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中將。1927年7月經同學多方幫助,升入湖南群治大學特科讀書。1929年冬輟學回家,參加中共秘密工作。
- 方之中: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1921年考取湖南群治大學法律科,1925年秋考取黃埔軍校第四期
- 黃鰲,就讀於湖南群治大學,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二隊學習,畢業後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股主任,參與組織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政治部主任。大革命失敗後赴鄂西進行武裝鬥爭,參與領導鄂西秋收暴動,任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後在石門渫陽戰鬥中犧牲。
- 潘佑強,從群治大學入黃埔一期。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國民政府國防部戰地視察室主任
- 李亞農:1924年湖南的全省學生聯合會主席
- 賴可可:浙江省委副書記。1930年上海群治大學文學系就讀。
- 楊榮國:中國知名哲學家。畢業於上海群治大學。
- 李六如:1920年任教。
- 何鳳山:1929年同時在湖南大學與群治大學(亦稱群治法政學校)兼課,教授經濟學、英文與國際政治。
- 葛肇基:民國時期上海租界律師公會從業律師,畢業於上海群治大學。1903年在上海創建英商建築設計公司「泰昌洋行(Grove & Co. G.R)」,期間該公司參與當年川漢鐵路勘測, 葛肇基任職川漢鐵路地質測量師。保路運動後川漢鐵路停建,他繼續在上海從事建築設計,建造和房地產業務,在上海留有多處地標性建築。英商泰昌洋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受英國政府委派在滬招募赴歐華工,是江南地區一戰華工的主要組織者。泰昌洋行在1920年後結束業務。葛肇基在英國律師L.K.Kentwell事務所學習英國法律。隨後加入中國國籍,在上海靜安區開設自己的中國律師事務所,專門辦理涉外法律援助。
參考文獻
編輯- ^ 程波:「湖南法政教育的早期展開及湖南法政先驅者事略考」,《法學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第93-109頁。
- ^ 《湖湘文化大辭典上卷》,湖南人民出版社,第683頁
- ^ 《湖南省志·教育志》,第七编高等教育,第一章沿革,第一节清末、民国时期 二、民国时期. [2021-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