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金屬
特性介於金屬與非金屬之間的元素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2023年2月12日) |
類金屬 | ||||||
---|---|---|---|---|---|---|
13 | 14 | 15 | 16 | 17 | ||
2 | B 硼 |
C 碳 |
N 氮 |
O 氧 |
F 氟 | |
3 | Al 鋁 |
Si 矽 |
P 磷 |
S 硫 |
Cl 氯 | |
4 | Ga 鎵 |
Ge 鍺 |
As 砷 |
Se 硒 |
Br 溴 | |
5 | In 銦 |
Sn 錫 |
Sb 銻 |
Te 碲 |
I 碘 | |
6 | Tl 鉈 |
Pb 鉛 |
Bi 鉍 |
Po 釙 |
At 砹 | |
一般會分類為類金屬
| ||||||
依資料的不同,有時分類為類金屬
| ||||||
偶爾分類為類金屬
|
類金屬[1][2][註 1](英語:metalloid)是兼有一定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元素;此術語是用來分類化學元素的化學名詞。
元素週期表上的化學元素幾乎都可以依據其物理與化學特性被分類為金屬或非金屬;但也有一些特性介於金屬與非金屬之間的元素,即類金屬。一般將硼、矽、鍺、砷、銻、碲等6種位於金屬和非金屬分界線左右的元素視為類金屬,釙和砈有時亦被歸於此類。這些類金屬已為現代高科技電子產業的主要半導體材料。
「類金屬」一詞並沒有明確的定義,這些元素外觀具有銀灰或灰色金屬光澤,和金屬化合形成合金(如AsCu、TeFe)類似金屬;然其化學性質則較接近於非金屬,它們的化合物多為共價化合物,少數為離子化合物。
類金屬一般被認為擁有以下特性:
大部份類金屬的物理特性及化學特性都介於金屬和非金屬之間。類金屬的外觀多半類似金屬,雖具有金屬光澤,但只是弱的電導體,且延展性差,容易脆裂,不適合應用在結構上。在化學特性上,類金屬比較像弱的非金屬,可以和金屬形成互化物。
類金屬及其化合物常用在合金、塑膠阻燃劑、玻璃、光儲存設備及半導體。矽和鍺的電子特性帶來了1950年代半導體產業以及1960年代固態電子器件的發展[6]。
備註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类金属. 術語在線.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簡體中文)
- ^ 類金屬. 樂詞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中文(臺灣)).
- ^ 半金属. 術語在線.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簡體中文)
- ^ 類金屬元素. 樂詞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中文(臺灣)).
- ^ [自旋]半金属. 術語在線.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簡體中文)
- ^ Chedd 1969, pp. 58, 78;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84, p. 43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Chedd G 1969, Half-Way Elements: The Technology of Metalloids, Doubleday, New York
-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84, The Competitive Status of the U.S. Electronics Industry: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s of Technology in Determining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ISBN 0309033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