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測器

無人機器人太空船不繞地球運行,而是進一步探索外太空

太空探測器(英語:space probe)也稱深空探測器,是用於探測地球以外天體和星際空間無人太空船。太空探測器的基本構造多與人造地球衛星相近,但探測器通常用於執行某一特定探測或調查的任務,因而會攜帶相應的特殊設備。由於離地球較遠通信不暢,太空探測器通常有較完備的自動化系統,甚至具有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以便在無人控制的情況下按實際情況來進行任務。[1]

先鋒H號太空探測器

太空探測器和天文台

編輯

太空探測器是一個機械人太空船,它不繞地球運行,而是進一步探索外太空。太空探測器上有不同的科學儀器。太空探測器可能接近月球;穿越行星際空間;飛越、繞軌道飛行或降落在其它行星上;或者進入星際空間。太空探測器將收集到的數據發送到地球。太空探測器可以是軌道飛行器、着陸器和漫遊器。太空探測器還可以從目標收集資料並將其送回地球[2][3]

一旦探測器離開地球附近,其軌道很可能會沿着與地球軌道相似的繞太陽的軌道運行。要到達另一顆行星,最簡單實用的方法是霍曼轉移軌道。更複雜的科技,如重力助推,儘管它們可能需要探測器在運輸過程中花費更多時間,但可以節省能源。一些高ΔV任務(如具有高軌道傾角變化英語Orbital inclination change的任務)只能在現代推進的限制範圍內使用「重力助推」執行。一種只需很少推進力,但需要相當長時間的科技是沿着星際運輸網絡英語Interplanetary Transport Network上的軌道運行[4]

太空望遠鏡太空天文台是在外太空中用來觀測天文物體的望遠鏡。 太空望遠鏡避免了它們觀測到的電磁輻射的濾波和失真,也避免了地面天文台遇到的光污染。它們分為兩種類型:繪製整個天空地圖的衛星(巡天調查),以及聚焦於選定的天文物體或天空的一部分以及更遠的地方的衛星。太空望遠鏡不同於地球觀測衛星,後者指向地球進行衛星影像,用於天氣分析間諜活動其他類型的資訊收集

月球探測

編輯

月球與人類關係密切,也是離地球距離最近的天體,因此它是人類進行空間探測的首選目標。世界上已有多個國家向月球發射了探測器並進行了月球實地考察。最早登上月球並帶回土壤樣本的是蘇聯月球16號,它於1970年9月12日降落在月球表面,並於24日離月返回地球[1]。中國於2003年3月1日開始進行探月工程,2007年10月24日發射了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於2010年10月1日又發射了嫦娥二號探測器,2013年嫦娥三號實施月球表面的軟着陸,2019年嫦娥四號實施月球背面軟着陸。

行星和行星際探測

編輯

在行星和行星際探測方面,蘇聯美國歐洲日本中國等國發射了多個探測器對太陽系內多個天體及其星際進行了探測。其中航行者1號航行者2號已經離開太陽系成為恆星際探測器。

分類

編輯

依探測範圍

編輯

依能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謝礎, 賈玉紅, 黃俊, 吳永康.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第2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08: 9. ISBN 978-7-81124-428-1. 
  2. ^ NASA - What Is a Space Probe?. www.nasa.gov. [26 February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30 August 2021) (英語). 
  3. ^ Space Probes. education.nationalgeographic.org. [26 February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6 February 2023) (英語). 
  4. ^ Ross, S. D. The Interplanetary Transport Network (PDF). American Scientist. 2006, 94 (3): 230–237 [2013-06-27]. doi:10.1511/2006.59.99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0-20). 

參考文獻

編輯
  • Deep Space: The NASA Mission Reports. edited by Robert Godwin (2005). ISBN 1-894959-15-9

延伸閲讀

編輯

參閲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template:Solar System prob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