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山縣 (中華民國)
中国湖北省旧县名
禮山縣,中國舊縣名。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地處大別山西端南麓,跨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在1932年之前,禮山縣分屬湖北省孝感縣、黃陂縣、黃安縣(今紅安縣)和河南省羅山縣。是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國民政府在完成對中國工農紅軍的清剿後設置的縣。在中國共產黨取得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勝利,建立政權後,為紀念大悟山區人民在「革命戰爭」中的業績,改名為大悟縣。
歷史
編輯1930年代初,國民政府領導的下國民革命軍正在江西、福建等地開展大規模的剿共戰爭。而1930年至1932年間,中國共產黨先後在此地建立了羅山、陂孝北、河口三個縣的蘇維埃。
1932年,國軍完成對鄂豫皖蘇區和湘鄂邊蘇區的「清剿」,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三省的「剿匪」總司令部,以豫鄂邊界「形勢重要,距城遠,控制不便」,「政令不及」,根據「新收復區設縣綱要」,劃出湖北省孝感縣、黃陂縣、黃安縣和河南省羅山縣的邊陲地帶,於1933年1月1日,先行建置禮山縣。5月6日,行政院批准。駐地在毛家集(今大悟縣新城鎮毛集村)。1937年,遷治河背咀(今大悟縣新城鎮新城街道社區)。抗日戰爭結束後,遷三里城何家壪(今大悟縣三里鎮)。
從抗戰勝利後至1945年底,國軍將中共中原部隊主力四萬人包圍在禮山縣宣化店周圍的狹窄地區,雙方衝突不斷。至1946年6月26日,中共軍隊進行中原突圍,標誌第二次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在中共政權佔領禮山縣期間,先後建立禮山自治縣民主政府、禮山縣民主政府、禮山縣愛國民主政府。1946年7月,禮山縣駐地遷回毛家集(今大悟縣東南新城鎮毛集村)。
1949年4月6日,解放軍佔領禮山縣全境。1952年9月10日,經中南軍政委員會批准,報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備案,禮山縣改名大悟縣。
參考資料
編輯這是一篇關於湖北行政區劃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