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觀
白雲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便門外的白雲觀街9號,是道教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也是全真道龍門派的祖庭,自元朝起,為全真道「第一叢林」。中國道教協會、中國道教學院、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等機構設於該觀內。白雲觀過去每年春節舉辦的廟會,遊人如鯽,熱鬧非凡。
白雲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北京市西城區 |
座標 | 39°53′56″N 116°20′17″E / 39.8989°N 116.338°E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明、清 |
編號 | 5-199 |
認定時間 | 2001年 |
歷史
編輯據唐朝劉九霄《再修天長觀碑略》所記,唐玄宗為了「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道觀」,所建即幽州的天長觀,始建於唐朝開元二十九年(741年)。[1][2]《大唐六典》卷四記載,道觀在每年上元、中元、下元三節以及皇帝誕辰日,都舉行祭祀。皇帝誕辰日稱「千秋節」,又稱「天長節」,所以幽州的該觀得名「天長觀」。天長觀是北京地區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座道觀。[2]
金朝正隆五年(1160年),契丹南侵,位於金中都的天長觀在戰爭中遭兵火焚毀。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到金大定十四年三月(1174年)方才完工。[1]同年,該觀更名為十方天長觀。[3]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該觀又遭焚毀。翌年起,另在天長觀舊址的西側重建,金泰和三年(1203年)更名為太極宮。[3]
蒙古成吉思汗十九年(1224年)開始,長春真人丘處機在太極宮暫住。據元朝人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卷下(王國維箋證本)載,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遣使,「傳旨:改北宮仙島為萬安宮,天長觀為長春宮,詔天下出家善人皆隸焉,且賜以金虎牌,道家事一仰神仙處置。」其中的「神仙」指丘處機。天長觀由此更名為長春宮。[3][4]同年(1227年),丘處機在長春宮羽化,其弟子尹志平等人在該宮東面的下院興建白雲觀。1229年建成白雲觀的處順堂,在堂內安葬丘處機。[1][3][2]
元朝末年,長春宮殿宇傾圯。明朝初年,重建白雲觀,重修工程改以處順堂為整個宮觀的中心。清朝初年,在白雲觀方丈王常月的主持下,白雲觀進行了大規模重修,基本奠定了如今白雲觀的規模。[1]
清朝順治十三年(1656年),順治帝命全真道龍門派律宗第七代方丈王常月律師「主講白雲觀,賜紫衣凡三次,登壇說戒,度弟子千餘人。」(見《白雲觀志:昆陽王真人道行碑》)康熙帝曾經召見自稱神仙的王文卿,賜匾額、對聯,並且召見謝萬成、王家營等道士,令他們在西苑煉丹。雍正帝曾召白雲觀道士賈士芳進宮為自己看病。[2]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和宮中眾多太監與白雲觀關係頗深。賈英華《末代太監孫耀庭傳》稱,太監內部傳說,慈禧太后之母逝世後,尚未獨攬大權的慈禧太后派大太監劉誠印到賢良寺等佛寺尋找停柩之處,遭到這些佛寺住持的冷遇。後轉往白雲觀,白雲觀道士十分熱情,接受慈禧太后之母停柩。此後,慈禧太后和白雲觀來往密切,「更邪乎的是,劉承(誠)印拜白雲觀方丈劉宗玄為師,也在白雲觀『掛單』,同時被稱作名譽『方丈』,成為了全真道第23代傳人。」這雖然是傳說,但慈禧太后和白雲觀的關係也確實很好。道教的《太上律脈源流》記載:道教全真龍門派道士張宗璿「庚午(1870年)再請傳戒,時值皇親照公府太夫人靈寄觀中,師為虔誦《血盆經》。一藏百天之久,靡有怠容。蒙慈禧皇(太)後,恩賜紫袍玉冠,捐金助壇開大戒場,伯子公侯,接踵而來,請謁聲名,播於遠方。」白雲觀的後花園「雲集園」也是大太監劉誠印捐白銀2萬兩所建。白雲觀玉皇殿內懸掛的「百壽幡」,據傳為慈禧太后六十壽辰的祝壽物,後敕賜白雲觀懸掛於玉皇殿。[5]
信修明《老太監的回憶》記載了太監中間的如下傳聞:「廣仁子為慈禧太后受天仙戒之道號。昔年太后之生母薨逝在白雲觀,停靈一百天。白雲觀方丈張宗璿為一時高道,為着皇姥姥念了百天《血盆經》。慈禧太后派總管李蓮英代太后傳了三壇大戒,太后為功德主,佔了戒壇天字號弟子,名曰廣仁子,在宮內素食百天。她受了天仙戒之方便戒,實際上不得到白雲觀律堂受戒,名曰方便戒。慈禧為老子信徒,世人知者甚少。宮內一時風尚,差不多有地位之太監,當老道受戒者太多,如素雲道人劉誠印等多人。」[5]
北洋政府交通總長、佛教居士葉恭綽曾記述了如下傳聞:「清與帝俄所訂《喀西尼密約》,世皆傳為李鴻章所為,其實李只系演出者,其編劇導演固由帝俄,而被動主體則為慈禧太后。從中促進和穿插者為李蓮英與璞科第,則世人知者不多也,李與璞科第之聯絡,實由西郊白雲觀高道士為媒介……每有雙方傳達之事,則由高、璞、李會晤,一轉即直達西太后。至將達表面,始由軍機處及總理衙門搬演耳。」其中的「白雲觀高道士」應指白雲觀住持高仁峒。該傳聞雖無法證實,但1896年《中俄密約》簽訂後幾年,白雲觀內高仁峒所立石碑上,記載有俄國人功德捐獻,如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粥廠碑記》記載:「華俄銀行總領事墣(璞)科第君等籌集鉅(巨)款,購置米粟於白雲觀。」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雲素方丈功德記》記載:「募勸華俄總領事李大善士,橋梓設廠施粥,全活無算。」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白雲觀的明版《道藏》獲保全,有人認為是俄國人出了力。日本學者村田雄二郎等人在日本外交檔案中發現,當時日本政府因為見俄國政府通過白雲觀和慈禧太后建立關係,也想通過白雲觀道士結交清廷,結果因俄國人阻撓,該計劃實施不理想。[5][6]
1912年,由白雲觀方丈陳明霦發起,來自中國各地的18位全真派代表,在北京成立中華民國道教會。中華民國道教會本部機關即設在白雲觀內。[2]
中華民國時期,1930年代至1940年代,白雲觀多次發生重大危機。1930年代,白雲觀發生兩次住持危機。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頒佈《寺廟登記條例》《監督寺廟條例》後,白雲觀自認已在北平市公安局登記,1930年6月因白雲觀未遵守北平市社會局限期登記的指令,白雲觀住持陳明霦被北平市社會局撤革。白雲觀繳清認捐費用,才被登記,陳明霦得以復職。第二次是在1936年1月,南京國民政府重新頒佈《寺廟登記規則》後,規定所有寺廟一律在6月底前重新登記,住持更迭也在登記之列。1936年初,陳明霦病逝,監院安世霖(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生,原籍房山縣,16歲出家,1946年11月11日歿)繼任住持的資格出現爭議,寺廟登記受阻。北平市社會局、北平道教會經過調查發現,安世霖繼任住持存在許多不合慣例之處,但因北平市寺廟登記已拖延近兩月,最後以社會局讓步,北平市社會局最終同意安世霖以監院身份暫代住持。
1940年代,白雲觀內部發生劇烈紛爭。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1月12日,白雲觀發生以許信鶴(西便門內白雲觀下院關帝廟道士,1918年生,山西祁縣人。1937年在河北易縣水簾洞出家)、杜信齡、馬至善為首的道士夥同道眾燒死白雲觀住持安世霖、監院白全一(1899年生,河北新城人)的案件,轟動一時。[7]11月14日,平市各大報紙紛紛刊登這一駭人聽聞的消息。11月20日,慘案由北平市地檢處提起公訴。12月4日法院開庭調查,12月10日公審,12月14日下午宣判許信鶴、馬至善、杜信齡共同殺人,各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16人共同殺人,分別各處有期徒刑15年、12年、10年、8年、4年;16人無罪,取保釋放。1947年9月20日下午4時半,河北省高等法院二審宣判:許信鶴、馬至善、杜信齡共同殺人,各處有期徒刑5年,褫奪公權3年;其他被告分別減刑或因緩刑或因無罪當庭開釋。白雲觀新住持由瀋陽的趙誠藩道長接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白雲觀成立道教徒群眾組織「中國道教協會」,人民政府於1956年資助道教界修繕白雲觀,「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衝擊,終止活動[8]。1981年,人民政府再度資助道教界修繕白雲觀。此後,白雲觀被列為道教全國重點宮觀,並先後被公佈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建築
編輯中路建築
編輯- 影壁:在櫺星門外,白雲觀街上,北面有琉璃瓦嵌字「萬古長春」,為元朝書法家趙孟頫書。
- 櫺星門:始建於明正統八年(1443年)。為三間四柱七樓牌坊,正面(南面)題「洞天勝境」,背面題「瓊林閬苑」。此處為白雲觀道士觀星望氣之所。門前有石獅一對。
- 山門:上方懸有「敕建白雲觀」匾額,據說是鐵製的,所以民間稱作「鐵打白雲觀」。兩側有撇山照壁,還有一對華表、一對石獅。山門正中門洞的正面拱券東端雕刻有一隻猴子,西側撇山照壁下端也刻有一隻猴子,它們是民俗活動「摸石猴」的三隻石猴中的兩隻;由於三隻石猴位於觀內不同地點,民間稱作「三猴不見面」。正中門洞的背面拱券上端雕有南極仙翁。
- 窩風橋:進入山門,即窩風橋,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後毀壞,1988年重建。這是一座南北向單孔漢白玉石橋,橋下無水。橋洞兩側各掛有一個方孔圓形大金錢,錢上均有「鐘響兆福」四字,方孔內懸銅鐘,遊客可用銅錢擲打銅鐘以求吉利,此為民俗活動「打金錢眼」。橋南有兩通石碑,其中東側的《重修窩風橋碑》為窩風橋重建之後新立的石碑,碑座上雕有一隻猴子,也成了現在「摸石猴」的新目標之一。
- 靈官殿:明英宗正統八年(1443年)始建,明英宗景泰七年(1456年)重建,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重修。殿內祀王靈官木雕像,為明朝所雕。左右兩壁懸掛四大元帥的畫像,左邊(「左」指西側,下同)牆壁上為趙元帥和馬元帥的畫像,右邊牆壁上為溫元帥和岳元帥的畫像。殿前立有四通石碑。
- 雲水堂:位於靈官殿院內東側
- 十方堂:位於靈官殿院內西側
- 玉皇殿:始建於明英宗正統三年(1438年)。殿內祀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為明朝木雕造像,左右兩側祀四位天師和二侍童共六尊銅像,均為明朝萬曆年間鑄造。殿壁上掛有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三十六帥、二十八宿的絹絲工筆彩畫,共八幅。殿門上的「玉皇殿」匾額為李濟深於1956年所題,殿內幔帳為清朝慈禧太后所賜。殿外對聯為「巍峩咫尺天執掌陰陽生萬物,浩蕩神靈地觀看善惡易分明」。殿前有月台,圍以漢白玉欄杆。月台下南側有石碑兩通。
- 旗杆:靈官殿後方東西兩側各有一個旗杆。
- 鼓樓:位於靈官殿後方東側。
- 鐘樓:位於靈官殿後方西側。白雲觀鐘鼓樓的方位與其他宮觀相反,東為鼓樓,西為鐘樓。
- 三官殿:原名「豐真殿」。位於玉皇殿院內東側,殿內祀三官,中祀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左祀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右祀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殿外抱柱聯:「賜福解冤錄風鄉之鬼籍;舉功奏過司暘谷之龍文。」殿內抱柱聯:「天官地官水官賜福赦罪解厄善惡攸分;上元中元下元綱維三界十方較籍功過。」
- 財神殿:原名「儒仙殿」。位於玉皇殿院內西側,殿內祀財神,中祀文財神正一福祿財神真君(比干),左祀武財神正一龍虎玄壇真君(趙公元帥),右祀武財神忠義神武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殿內有對聯「有德斯福招財納珍自來駐,不義豈昌財官利市求也無。」
- 老律堂:原名「七真殿」。始建於元朝拖雷監國時(1228年),殿內供奉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七位全真道祖師,合稱「北七真」。其中,中祀丘處機,其左(東)側自東至西依次祀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其右(西)側自東至西依次祀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因清朝在此舉行傳戒儀式,故名「老律堂」。現為白雲觀道眾平時誦經及舉行祈祥法事的地方。殿外抱柱聯:「五祖開宏恩濟世有功當崇敬;七真守密旨勸君無欲道自成。」殿內抱柱聯:「入真門秉真心參透真玄真自在;來妙理達妙境展開妙道妙神通。」該堂前左右有兩通石碑,分別為《邱長春行業碑》、《七真事跡碑》。
- 袇房:老律堂院內左右兩側靠南均為袇房。東側袇房連接救苦殿和三官殿,西側袇房連接藥王殿和財神殿。
- 救苦殿:位於老律堂院內東側,殿內祀太乙救苦天尊,其兩旁各有一位童子侍立。救苦殿廊下現置鍾、鼓一對。殿外抱柱聯:「青華宮中紫霧露光擁獅座;騫林樹下尋聲赴感救眾生。」殿內抱柱聯:「七寶騫林演說回生之道;九光蓮座提攜返魄止真。」
- 藥王殿:位於老律堂院內西側,殿內中祀藥王孫思邈,左祀神醫華佗仙師,右祀醫聖張仲景仙師。殿外抱柱聯:「棄爵位著千金精究醫藥行陰德;辭珠寶取仙方濟世救人心存慈。」殿內抱柱聯:「除病解危千金仙方普受惠;坐虎針龍廣施慈憫救眾生。」救苦殿與藥王殿原來均為「宗師殿」,祀奉隨邱處機赴西域大雪山的十八弟子,塑像被毀之後,因為沒有十八宗師塑像的資料,故分別改為救苦殿和藥王殿。
- 斗府宮:位於救苦殿北側。通往東院的門。
- 土府宮:位於藥王殿北側。通往西院的門。
- 邱祖殿:始建於明英宗正統八年(1443年),曾名「衍慶殿」、「貞寂堂」,明朝改為專祀長春真人丘處機的殿堂,故改稱「邱祖殿」。殿內祀長春真人丘處機。殿內正中置有一巨大的「癭缽」,系一古樹根雕。該缽為清朝雍正帝所賜[10],一說為乾隆帝所賜[11]。癭缽上刻有「大清乾隆二十一年奉旨重修髹金仍供本觀」。丘處機的遺蛻埋於「癭缽」下面。殿內兩側有彩色懸塑《邱祖西行》。殿外原有乾隆帝御筆對聯「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今存東陳列室。現懸對聯為「悟道藏玄機四海馳名朕信寵,見君禮稽首一言止殺救蒼生。」邱祖殿兩側均有二門。
- 抱元洞府:通往東院的小門,位於邱祖殿前東側,功德祠以北。
- 會仙福地:通往西院的小門,位於邱祖殿前西側,執事房以北。
- 功德祠:東廂房,今為中國道教協會所在地
- 執事房:西廂房,今為白雲觀管理委員會所在地
- 三清閣、四御殿:建於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年)。為二層閣樓,上層為三清閣,下層為四御殿。三清閣內祀三清像,為明宣德年間塑。四御殿祀四御即天界四位大帝,中祀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左祀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右祀中天紫微北極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均為清中期泥塑金漆瀝粉造像。四御殿外第一副抱柱聯(位於兩稍間內側):「玉宇無塵月朗虛空三千界;神恩有應心誠可格九重天。」殿外第二副抱柱聯(位於明間外側):「佐司玄化共理三才位中天萬象宗師;岳漬是依山川咸仗總十極恩溥乾元。」三清閣外抱柱聯:「無上三尊乃乾坤之主宰;混元一炁為造化之根源。」殿前院內有明嘉靖己丑年所鑄的鎏金銅鼎香爐,周身雕鑄雲龍,該香爐原在東嶽廟,後遷白雲觀。
- 東陳列室:位於三清閣、四御殿所在院落東南角,東客堂以南。陳列白雲觀文物。
- 西陳列室:位於三清閣、四御殿所在院落西南角,西客堂以南。陳列白雲觀文物。
- 東客堂:位於三清閣、四御殿前東側。
- 西客堂:位於三清閣、四御殿前西側。
- 藏經樓:位於三清閣、四御殿的東側,門上掛有「方丈」匾額。原藏明版《道藏》,即正統十年(1445年)所編《正統道藏》及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所編《萬曆續道藏》,共5485卷。過去每年農曆六月初一到初七,白雲觀舉行晾經會,將經書搬出樓,放在通風之處翻曬,防止蟲蠹。明版《道藏》原版於1950年移交北京圖書館收藏,此處今存複印本。
- 朝天樓(望月樓):望月樓又稱朝天樓,位於三清閣、四御殿的西側,門上掛有「監院」匾額。
東路建築
編輯- 三星殿:位於東路建築南端,坐南朝北。清朝時為「華祖殿」,祀神醫華佗。2000年重修後改為「三星殿」,祀福、祿、壽三星真君,其中中祀福星、左祀祿星、右祀壽星。殿外抱柱聯:「德施廣溥福祿壽三星照戶;善積瑞應孝悌友一體人家。」
- 慈航殿:位於三星殿以北,坐北朝南。清朝時為「火祖殿」,祀火德真君。2000年重修後,改為「慈航殿」,祀慈航普渡圓通自在天尊(佛教稱觀音菩薩)。殿外抱柱聯:「救苦救難尋聲救眾生世音慈航道人;大悲大願普施大恩澤圓通自在天尊。」
- 真武殿: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坐北朝南。2000年重修,祀真武大帝。
- 雷祖殿:始建於明英宗正統三年(1438年),坐北朝南,為二層建築。殿內一層主祀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陪祀風、雨、雷、電四位雷部天將(東側北為風伯方天君,南為電母秀天君;西側北為雷公江天君,南為雨師陳天君),上述神像均為明朝鑄造的銅像。殿內還掛有四幅雷部天將畫像,為明朝所繪。殿前有四通石碑,其中最西一通石碑的底座上雕有一隻猴子,是民俗「摸石猴」的第三隻猴子。
- 齋堂:位於慈航殿和三星殿院落內東側。
- 廚房:位於齋堂北側。
- 羅公塔:位於真武殿以東。八角形三層磚石塔。塔身正面刻有塔銘「恬淡守一真人羅公之塔」。原塔前還有供奉守一真人羅公像的「羅公前殿」,以及《白雲觀重修碑》、《羅真人道行碑》、《粥場碑記》、《雲溪方丈功德碑》四塊石碑,現僅存羅公塔。羅公是江西的道士,康熙年間來到北京,在白雲觀掛單,雍正五年(1727年)逝世,雍正帝敕封其為「恬淡守一真人」。據民間傳說,羅公發明了理髮工具與按摩術,傳入清宮,獲雍正帝讚賞,故有許多理髮業者尊羅真人為祖師。
西路建築
編輯- 祠堂院: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祀全真道龍門派第七代律師王常月坐像,堂下埋有其遺蛻。堂內左右室壁上嵌元朝趙孟頫書《道德經》、《陰符經》的石刻。今改為白雲觀道醫館。
- 銅特:為銅製的「特」(一種獸),原為東嶽廟所藏,後來遷至白雲觀,先放在老律堂前,後遷元君殿南側。
- 元君殿:坐南朝北。殿內中祀天仙聖母碧霞元君,左座南祀催生娘娘、北祀送子娘娘,右座南祀眼光娘娘、北祀天花娘娘。
- 文昌殿:原為「北五祖殿」,祀全真道北五祖。殿內中祀文昌梓潼帝君坐像,左祀孔子坐像,右祀朱熹坐像。此外,殿內還祀有脅侍文臣像兩尊,侍童像三對六尊。門口廊下祀魁星站像一尊。這十二尊明朝萬曆年間鑄造的銅像是宏仁萬壽宮的遺物,清朝遷至盆兒胡同南口的三教寺,文化大革命後遷至白雲觀。
- 景雲百祥圖:文昌殿北面外牆有道教石雕壁,為2000年9月刻成。圖右為「福祿壽三星」,圖中為「軒轅黃帝十輔」,圖左為「八卦天神」。
- 玉清聖境:為通往八仙殿、呂祖殿的門。
- 八仙殿:始建於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殿內祀八仙塑像。殿外抱柱聯:「紫氣太空顯道法,白雲深處藏神仙。」
- 呂祖殿:始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殿內祀呂洞賓木雕像,為明朝所雕。殿外抱柱聯:「一枕黃粱點破千秋大夢;九轉丹訣煉就萬劫真仙。」
- 十二生肖壁:位於呂祖殿北面外牆。
- 二十四孝壁:位於元辰殿院內西牆上,為1993年9月制。
- 後門:位於二十四孝壁北側。
- 元辰殿:始建於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原名「丁卯瑞聖殿」,為金章宗奉祀母后的本命元辰而設,清朝重修,御賜名「元辰殿」。「元辰殿」原始奉祀丁卯元辰司馬卿...等元辰神[12]。白雲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1976年)遭到嚴重毀壞,殿內神像均於1983年根據白雲觀宣稱所存清朝內宮如意館的六十太歲繪像重塑,太歲個別名稱也依據該繪像確定(有學者存疑畫像的真實性),和《道藏輯要》中的記載有所不同。[13][14]2014年7月27日(農曆七月初一),新塑「六十太歲神像」舉行開光法會。斗姥元君仍為彩塑。殿前有石獅一對。
雲集園
編輯雲集園又稱小蓬萊,位於該觀建築群的最北端,是白雲觀的後花園,由東、中、西三個庭院連接而成,東西兩路建築最後均通此處。
- 雲華仙館:位於東院南側,坐南朝北。
- 北門:白雲觀的北門,北門東南有一座小房。此處原為1990年代新建的遇仙亭,為三間敞廳,後壁繪有八仙圖,2010年代拆除,改建為北門和小房。
- 有鶴亭:位於東院假山上。
- 雲集山房:全真道律師為受戒弟子講經處。位於雲集園中央。其兩側各有一通石碑,北面兩側也各有一通石碑。雲集山房以北為假山。
- 戒台:全真道傳授「三壇大戒」(初真戒、中極戒、天仙戒)的壇場。位於雲集山房正南,坐南朝北。外側北面上懸「致中和」匾額,內中有壁畫《群仙會祝圖》(原作者是明朝畫家仇英,此為2000年9月仿製完成[15]),其上懸「戒台」匾額。壁畫後面的通道南牆中央有一個小門,通往四御殿。雲集山房和戒台中間有長廊相連。
- 妙香亭:位於西院假山上。
- 退居樓:位於西院西北角。
道事活動
編輯- 太上玄門早晚課
- 慶賀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聖誕祈福法會(農曆正月初九日)
- 元宵節慶賀祈福法會(慶賀上元九炁賜福天官聖誕祈福法會)(農曆正月十五日上元節)
- 拜太歲法會(農曆正月)
- 慶賀廣援普度天尊邱大真人聖誕祈福法會(農曆正月十九日)
- 慶賀文昌梓潼帝君聖誕祈福法會(農曆二月初三日)
- 慶賀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聖誕祈福法會(農曆二月十五日)
- 清明節超度大法會(農曆清明節)
- 慶賀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呂祖聖誕祈福法會(農曆四月十四日)
- 慶賀上清真境靈寶天尊聖誕祈福法會(農曆夏至)
- 中元節超度大法會(慶賀中元七炁赦罪地官聖誕祈福法會)(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
- 中秋節拜月法會(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
- 慶賀中天大聖北斗九皇九真法會(農曆九月初九日九皇會)
- 寒衣節超度大法會(農曆十月初一日,道教五臘之一的民歲臘,又稱寒衣節)[16]
- 下元節慶賀祈福法會(慶賀下元五炁解厄水官聖誕祈福法會)(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元節)
- 慶賀玉清聖境元始天尊聖誕祈福法會(農曆冬至)[17]
- 謝太歲法會(農曆十二月十五日)
知名道樂
編輯- 全真派道樂
白雲觀廟會
編輯白雲觀廟會是清朝至1950年代初期北京農曆新年(春節)期間舉行的著名廟會之一,一般在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九日舉辦。1987年起,西城區人民政府恢復舉辦白雲觀廟會,此後至2007年連續舉辦21屆,每年春節放假期間舉辦。2007年舉辦之後,西城區人民政府鑑於白雲觀周邊場地狹小等安全隱患,決定此後停辦白雲觀廟會。[18]
過去白雲觀廟會的「順星」、「會神仙」、「宴邱會」、「摸石猴」、「打金錢眼」等活動都很有名。
- 順星:農曆正月初八日,來白雲觀「順星」的香客到元辰殿自己的本命星塑像前焚香禱告,並買一張讖圖,以查今年吉凶。
- 會神仙:農曆正月十八日夜,有「會神仙」,傳說正月十九日為邱長春真人誕辰,從正月十八日夜至正月十九日凌晨,仙人或化士紳,或化乞丐,下界超度有緣人,遇到神仙者可「延年卻病」。
- 宴邱會:又稱「燕九會」,在農曆正月十九日上午舉行,邱祖殿內香火旺盛,白雲觀內舉行法會,白雲觀外周圍不僅有出售玩物、小吃的攤販,還有踩高蹺、扭秧歌、耍獅子、跑旱船、龍燈、賽馬射箭、作樗蒲戲,總稱為「耍燕九」。
- 摸石猴:白雲觀素有「三猴不見面,鐵打白雲觀」的說法,「鐵打白雲觀」是指白雲觀山門上的「敕建白雲觀」匾額用鐵鑄造,「三猴」則指白雲觀內三隻猴子造型:第一隻猴是山門石拱右側的石猴浮雕;第二隻猴在山門西側八字牆須彌座頂端束腰處,一棵掛滿果實的大樹下有一匹奔馬,馬前有隻猴,一隻高舉的手中托一物;第三隻猴在東院雷祖殿前的《九皇會碑記》底座花紋中,一棵松樹下有隻猴,手中托一桃。摸這三隻石猴可帶來福氣。
- 打金錢眼:窩風橋下「打金錢眼」是廟會中另一項受歡迎的活動。[19][20]
歷代律師、方丈、監院
編輯全真派十方叢林宮觀之最高負責人稱住持,或稱方丈;監院是協助住持(方丈)管理宮觀事務者,俗稱「當家」;律師則為負責傳戒者。中華民國初年,白雲觀祠堂中供奉21代律師,為全真道龍門派歷代傳戒律師,但這21代律師中有的並未曾擔任最高負責人(稱為住持、方丈),因傳戒律師也被稱為方丈之故。
下表列出白雲觀祠堂中供奉的21代律師和監院(括號內的為未供奉者),以及在任白雲觀方丈或監院的時間、傳戒時間等等。法座稱呼主要依照小柳司氣太錄得的祠堂牌位,參照北京玉清觀全真道士房永謙於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所抄所抄《玄都律壇威儀戒科全部》中之《祖堂奉師法座》(出自《三洞拾遺》,《太上律脈龍門正宗》中也有相關記載)。此外白雲觀牌樓前的影壁南側原有塔院,是白雲觀歷代住持(方丈)、監院的藏蛻之所。小柳司氣太亦錄得塔院中諸塔的塔銘。[21][22][23][24]2011年出版的《水陸神全:北京白雲觀藏歷代道教水陸畫》則收錄有白雲觀藏曆代律師方丈監院畫像,收錄第一代至第二十一代律師、方丈、監院畫像36幅。[25]
全真道龍門派 歷代傳戒律師 |
堂號 | 名字 | 法座稱呼 | 在任白雲觀方丈時間 | 在任白雲觀監院時間 | 在白雲觀傳戒時間 |
---|---|---|---|---|---|---|
第一代 | —— | 趙道堅 | 上道下堅抱元趙大真人 | —— | —— | —— |
第二代 | —— | 張德純 | 上道下純碧芝張大真人 (道字當系德字之誤) |
—— | —— | —— |
第三代 | —— | 陳通微 | 上通下微沖夷陳大真人 | —— | —— | —— |
第四代 | —— | 周玄朴 | 上玄下朴大拙周大真人 | —— | —— | —— |
第五代 | —— | 張靜定 | 上靜下定無我張大真人 | —— | —— | —— |
第六代 | —— | 趙真嵩 | 上真下嵩復陽趙大真人 | —— | —— | —— |
——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李時中 | —— | 1406年-? | —— | —— |
——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倪正道 | —— | 1412年-? | —— | —— |
第七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王常月(號崑陽) | 上常下月崑陽王大真人 | 1655年-1680年 | 順治十三年(1656年)? | |
(?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楊旭初 | —— | (第二代住持) | —— | |
(?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鮑太開(號三陽) | —— | 1705年-? | —— | |
(?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李陽玉 | —— | —— | 清朝乾隆年間 (第六代監院) |
|
(?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張來如 | —— | —— | (第七代監院) | |
(?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杜陽春 | —— | —— | (第八代監院) | |
第八代 | 太和堂(湖北武當山) | 譚守誠(號心月) | 上守下誠心月譚大真人[26] | —— | —— | —— |
第九代 | 隱仙堂(江蘇南京隱仙庵) | 詹太林(字晉柏,號維陽) | 上太下林維陽詹大真人 | —— | —— | —— |
第十代 | 梓潼堂(四川成都梓潼宮) | 穆清風(字玉房,號昇陽) | 上清下風昇陽穆大真人[27] | —— | —— | —— |
第十一代 | 梓潼堂(四川成都梓潼宮) | 朱一和(字自明,號懷陽子) | 上一下和懷陽朱大真人[28] | —— | —— | —— |
第十二代 | 雲溪堂(陝西隴縣景福山) | 袁陽舉(字清舉,號九陽) | 上陽下舉九陽袁大真人 | —— | —— | —— |
第十三代 | 太寧堂(陝西涇陽縣嵯峨山雲門宮?) | 王來還(號卻塵子) | 上來下還卻塵王大真人 | —— | —— | —— |
第十四代 | 通真堂(陝西藍田縣通真觀?) | 白復禮(字慧直,號照圖子) | 上復下禮慧直白大真人[29] | —— | —— | —— |
第十五代 | 紫雲堂(陝西韓城縣象山紫雲觀) | 程本煥(號香岩) | 上本下煥香岩程大真人 | —— | —— | —— |
第十五代 | —— | 張本悟(一作張本瑞,號壽山) | 上本下悟壽山張大真人 | —— | —— | 嘉慶十三年(1808年) |
第十六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張合皓 | 上合下皓朗然張大真人 | ?-1808年 | (第九代監院) | 嘉慶十三年(1808年)請華山張本瑞(一作張本悟)來白雲觀開壇傳戒 |
(?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宗陽忠 | —— | —— | (第十二代監院) | |
第十七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長教玄(號精一)[30] | 上教下玄精一張大真人 (張字當系長字之誤) |
1822年-? | ||
(第十七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郭教仁 | —— | 1808年?-1822年 | ||
第十七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孟禮靜(又名孟教齡,號松雲) | 上教下齡松雲孟大真人 | ?-1828年 | ?-? | |
第十七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張教智(號慧生子) | 上教下智慧生張大真人 | 1828年-1840年 | 十一次開壇傳戒 | |
第十八代 | —— | 嚴永寬 | 上永下寬沖陽嚴大真人 | |||
第十八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袁永亭 | 上永下亭真一袁大真人 | 1840年-1843年 | ?-1840年 | |
第十八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鄭永祥(一名鄭瑞祥) | 上永下祥瑞陽鄭大真人 | 1843年-? | ?-1843年 | |
第十八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呂永震(原名呂合震) | 上永下震乾初呂大真人 | 1865年-1866年(傳戒方丈) | 1858年-1863年 | 同治四年(1865年) |
第二十一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朱至和(號潛庵) | 上至下和潛上庵朱大真人 | —— | 1863年-? | —— |
第十九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張圓璿(一名張宗璿,字耕雲,號雲樵子) | 上圓下璿雲樵張大真人 | 1867年-1872年(傳戒方丈) | 同治六年(1867年) 同治九年(1870年) 同治十年(1871年) | |
第十八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孟永才(道派名孟至才) | 上永下才器一孟大真人 | 1872年-1881年 | 1844年-1858年 | 同治十二年(1873年) |
第二十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高明峒(道派名高仁峒,字雲溪) | 上明下峒雲溪高大真人 | 1881年-1907年 | 1878年-1881年 | 光緒八年(1882年) 光緒十年(1884年) 光緒十七年(1891年)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 |
第二十代 | —— | 劉明印 | 上明下印素雲劉大真人 | —— | —— | |
(第二十一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姚明瑞(一名姚祥瑞,號藹雲) | —— | —— | 光緒十年(1884年)時在任 | |
第二十一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劉至融(號林泉) | 上至下知林泉劉真人 | 1907年-1911年 |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時在任 | 光緒三十四年 (1908年) |
第二十一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劉至智(號秋樵) | 上至下智秋樵劉大真人 | —— | ?-? | |
第二十一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崔至仁 | 上至下端堂崔真人 | —— | ?-? | |
第二十一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陳至霦(道派名陳明霦,號毓坤) | 上至下知霦毓陳真人 | 1911年-1936年 | ||
(?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安世霖(字澤普) | —— | 1936年-1946年 (監院暫代方丈) |
1936年-1946年 | |
(第二十二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王理仙 | —— | 1989年-1995年 | 1989年 | |
(第二十三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謝宗信 | —— | 2000年-2005年 | ||
(?代) | 白雲堂(北京白雲觀) | 李信軍 | —— | —— | 2005年- (監院、管理委員會主任) |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白雲觀簡介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9-01.,北京白雲觀官方網站,於2012-9-9查閱
- ^ 2.0 2.1 2.2 2.3 2.4 佟洵,道教在北京地区的传播,中国道教2006年第3期. [2015-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0).
- ^ 3.0 3.1 3.2 3.3 北京城市發展史/先秦—遼金卷,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第91頁
- ^ 吳建雍,北京城市生活史,北京:開明出版社,1997年,第143頁
- ^ 5.0 5.1 5.2 張雪松,慈禧與北京白雲觀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1-10.,中國民族宗教網,2012-03-16
- ^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日本机密档案中的白云观与高道士,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015-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8).
- ^ 付海晏:《1930年代北平白雲觀的住持危機》,《近代史研究》2010年02期
- ^ 中国道教及其宗派. 樂山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2009-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7) (中文).
1949年以後,中國大陸在北京白雲觀成立道教徒的群眾組織「中國道教協會」,「文革」中受到衝擊,終止活動。1980年,「中國道教協會」於重新開始活動,各地道教宮觀逐步恢復。推動和開展道教工作,被列為中國道教協會的重要工作之一。
- ^ 北京白雲觀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5-08.,月壇街道辦事處,2013-05-31
- ^ 〔日〕小柳司氣太,白雲觀志附東嶽廟志,1934年,第179頁。
- ^ 朱越利,中國道教宮觀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第15頁
- ^ 2014年宏道季刊第6期作者蕭登福【再論太歲源起與太歲神格的演變】
- ^ 香港蓬瀛仙館 、上海城隆廟編著,拜太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序言
- ^ 2005年8月,上海城隍廟住持陳蓮笙道長和香港蓬瀛仙館永遠館長黎顯華道長號召主編了一部宣稱經過太歲神的神諭下完成的《太歲神傳略》,為六十位太歲神做了個別的傳記。但這種神祕編輯下的傳記,已經在陳峻誌的《太歲信仰研究》中被質疑而令人無法相信。
- ^ 北京著名道教胜地白云观修复戒台壁画,中国新闻网,2000-09-06. [2015-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2).
- ^ 北京白云观举行寒衣节超度法会,道教之音,2012-11-14 23:13:35. [2015-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0).
- ^ 昨日冬至日元始天尊圣诞 北京白云观举行大型法会,道教之音,2011-12-23. [2015-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0).
- ^ 白云观庙会今年仍停办,凤凰网,2012-01-07. [2015-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0).
- ^ 白云观庙会,搜狐,2008-01-31. [2015-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0).
- ^ 白雲觀廟會,中國經濟網,2007-02-16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1-10.
- ^ 尹志华,清同治十二年北京白云观传戒考述,载 刘凤鸣主编,丘处机与全真道——丘处机与全真道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 [2015-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0).
- ^ 尹志華,北京白雲觀藏《龍門傳戒譜系》初探,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02期
- ^ 尹志華,清代北京白雲觀住持(方丈)、監院傳承考,2009年國際道教研討會
- ^ 张广保,明代全真教的宗系分化与派字谱的形成,全真道研究2011年01期. [2015-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0).
- ^ 尹志华,北京白云观藏历代律师方丈监院画像的史料价值,中国道教2014年01期. [2022-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3).
- ^ 祠堂牌位作上守下誠心月程大真人,房永謙抄本作上守下誠心月譚大真人
- ^ 祠堂牌位作上清下風昇陽穆大真人,房永謙抄本作上清下風玉房穆大真人
- ^ 祠堂牌位作上一下和懷陽朱大真人,房永謙抄本作上一下和自明朱大真人
- ^ 祠堂牌位作上復下禮照□白大真人,房永謙抄本作上復下禮慧直白大真人
- ^ 《水陸神全:北京白雲觀藏歷代道教水陸畫》作長教玄。蔡永清撰《白雲觀捐產碑記》記載為「長師」,未書名。
外部連結
編輯- 白雲論道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北京白雲觀官方微博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中國道教協會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孔祥吉:〈日本機密檔案中的白雲觀與高道士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孔祥吉:〈京師白雲觀與晚清外交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