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戰士—光之面罩:電腦動畫電影

2003年動畫電影

生化戰士—光之面罩:電腦動畫電影》(英語:Bionicle: Mask of Light,風格化記作BIONICLE: Mask of Light — The Movie[2])是一部2003年丹麥和美國合製的科學奇幻動作電腦動畫電影,改編自樂高旗下的玩具產品線生化戰士以及2003年故事線的後半部;講述在充滿機械生物的世界中,唯有神器「光之面具」(Mask of Light)能擊敗邪惡化身馬古他(Makuta)。馬他呂(Mata Nui)島上的火村(Ta-Koro)派出兩名馬特蘭人背負起使命,踏上尋找光之面具主人的旅程。

生化戰士—光之面罩:電腦動畫電影
Bionicle: Mask of Light
電影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
  • 泰瑞·莎士比亞(Terry Shakespeare
  • 大衛·莫利納(David Molina
監製
  • 蘇·莎士比亞(Sue Shakespeare
  • 珍納絲·羅斯(Janice Ross
  • 史蒂格·布利徹(Stig Blicher
編劇
主演
配樂奈森·佛斯特英語Nathan Furst
剪接克雷格·魯索(Craig Russo
製片商
片長70分鐘
產地
  • 丹麥
  • 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2003年9月13日 (2003-09-13)樂高樂園
  • 2003年9月16日 (2003-09-16)(美國)
發行商
預算350萬~500萬美元[1]
前作與續作
續作生化戰士2—迷城篇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生化戰士:光之面罩
香港生化戰士—光之面罩:電腦動畫電影
臺灣生化戰士:電腦動畫電影

電影由泰瑞·莎士比亞(Terry Shakespeare)和大衛·莫利納(David Molina)執導。該項目在2001年玩具首季發行期間首次提出,樂高為此聯繫了多名編劇,包括生化戰士的原作者兼作家阿拉斯泰爾·斯溫內頓英語Alastair Swinnerton、鮑勃·湯遜(Bob Thompson)與馬田·李伯·安達臣(Martin Riber Andersen),以及荷里活編劇亨利·吉羅伊英語Henry Gilroy葛瑞格·韋斯曼英語Greg Weisman。製作於2002年展開,約需要一年的時間完成。為了符合電影的呈現,片中人物以玩具形象為基礎來重新設計。奈森·佛斯特英語Nathan Furst負責配樂作曲。

多間工作室參與了開發,其中創意雀躍娛樂英語Creative Capers Entertainment西基電腦動畫負責主要動畫製作。《生化戰士—光之面罩:電腦動畫電影》在2003年9月16日由博偉家庭娛樂公司米拉麥克斯家庭娛樂公司影帶首映錄影帶DVD)發行。電影的銷售在家庭媒體排行榜中名列前茅,並取得影評人多數好評。隨後再度推出了兩部前傳電影:《生化戰士2—迷城篇》(2004年)與《生化戰士3—黑暗之網》(2005年),以及獨立續集《生化戰士:王者再臨》(2009年)。

劇情

編輯

據傳說,熱帶島嶼「馬他呂」(Mata Nui)上的馬特蘭人由偉大的聖靈馬他呂所創造,但馬他呂卻被嫉妒的兄弟馬古他陷入昏迷狀態,使馬古他對島上展開恐怖統治,直到被六名尊者[a]推翻,島嶼恢復和平。

某日,火村(Ta-Koro)的守衛隊隊長賈勒與史記員塔庫在洞穴中發現了充滿「光明」元素力量的「偉大卡諾希面具」(Great Kanohi),隨後塔庫被火之尊者塔虎從熔岩海中救出。賈勒與塔庫帶着面具前去參加島上各部落的民族運動「石球」(Kolhii)大賽[3];同時,塔虎與水之尊者加利之間的關係日益緊張。在大賽結束時,面具意外暴露,長老透過翻譯得知面具預示著第七位尊者的到來,該尊者註定要擊敗馬古他並喚醒馬他呂。在面具的引導下,賈勒與塔庫被任命派去尋找第七位尊者。與此同時,馬古他派出三名拉希(Rahkshi,從自身的身軀碎片中誕生的生命體),去取回面具。拉希入侵火村,摧毀了村莊;過程中塔虎中毒,導致行為變得越來越古怪,並惡化了他與加利間的嫌隙。

賈勒和塔庫在旅途中得到了氣之尊者利華和冰之尊者高柏加的幫助,並經由高柏加之手將拉希們困在冰凍的湖中、失去行動能力。在通往地村(Onu-Koro)的路途中,塔庫獨自碰上馬古他的精神影像。馬古他威脅要殺了賈勒和島上的其他居民,除非塔庫交出面具;塔庫雖然拒絕對方,但與賈勒分手並自行抵達地村。馬古他釋放另外三名拉希襲擊地村,塔虎、加利、利華、高柏加前來幫助地之尊者奧努和石之尊者保哈圖;塔虎再次發狂,迫使高柏加出手制伏。塔庫決定返回賈勒的身旁;塔虎在夥伴的幫助下成功解毒。

到達島上中心的大廟基尼呂(Kini Nui)時,賈勒和塔庫碰上至今登場的六名拉希,六尊者及時現身合作擊敗了其中五名敵人,但最後一名拉希襲擊了塔庫;賈勒犧牲了自己來保護朋友,並用最後一句話來促使塔庫戴上光之面具。面具將他變成了光明尊者塔卡努瓦,一下子擊敗了拉希。在眾人合作打造了一艘由拉希體內蠕蟲生物夸塔(Kraata)驅動的飛船,引導塔卡努瓦找到馬古他。他前往馬他呂的地下神殿,並與馬古他舉行了一場石球比賽,以決定該島的命運。在塔卡努瓦的命令下,六尊者、長老和部分馬特蘭人也前來旁觀,並見證塔卡努瓦與馬古他結合成一個強大的化身。以塔卡努瓦的意識主導下,他升起一扇通向島下方更深處的門,讓眾人從此處逃生。在門倒塌之前,化身復活了賈勒。長老繼續使用光之面具喚醒馬古他,這反過來又召來了塔卡努瓦。最後在光的引導下,塔卡努瓦和眾人發現沉寂已久的馬特蘭人原居地「美特呂」(Metru Nui)。

配音員

編輯

製作

編輯

發展

編輯

樂高生化戰士玩具系列改編電影的想法早在2001年被內部人員提出,當時生化戰士成為樂高在商業上的意外之喜,此想法靈感源於樂高以電影式的風格來製作廣告片,同時公司收到了多間電影公司的授權請求郵件。樂高決定在保有完全創意掌控權的狀態下製作電影,並開始與潛在合作夥伴洽談,意圖在生化戰士遍佈公眾視野時問世。樂高找來原本負責實體商品的打造影視合作,並在撥了一筆開發資產後,開始尋找能投入製作行列的動畫工作室。他們將範圍縮小到兩間工作室,創意雀躍娛樂英語Creative Capers Entertainment便是其一。創意雀躍在製作了一部以利華(Lewa)為主角的動畫短片並廣受歡迎後,說服樂高僱用。創意雀躍的三名核心人物——導演泰瑞·莎士比亞(Terry Shakespeare)和大衛·莫利納(David Molina),以及蘇·莎士比亞(Sue Shakespeare)都在片中各司其職。據報導,這筆交易價值500萬美元。[7][8]「以純色調製的佈景」被泰瑞·莎士比亞形容為本片的影像美學,並表示與前傳的用色相比飽和度更高、較顯「低齡」。他還稱本片「親民且生意盎然」。[9]

電影製作從2002年起全面展開。這類項目絕大多數需要18至24個月才能完成,但製作團隊在13個月內就完成了電影。[8]本片預算事後預估350萬至500萬美元之間[1]。除了創意雀躍外,台灣的西基電腦動畫負責了片中大部分的動畫,當時海外外包對於CGI電影而言實屬罕見[8]。製作結束時,電影原始鏡頭長達77分鐘;310工作室(310 Studios)此時加入後期製作,片長為此被縮短了7分鐘。據310工作室總裁比利·瓊斯(Billy Jones)所述,動畫成品令他們倍感深刻,以至於在剪接時難以下手。310工作室還創作了片頭和片尾職員表。[10][11]樂高還與米拉麥克斯影業合作發行本片,並共同開發一部未來的院線長片[12]。米拉麥克斯當時的母公司迪士尼也參與了部分製作和發行。泰瑞·莎士比亞在後來的採訪中表示,鑒於創意雀躍先前曾與迪士尼合作,迪士尼可能會推薦樂高選擇該公司成為動畫方面的合作夥伴。[13][14]

 
亨利·吉羅伊英語Henry Gilroy的劇本被選為主要版本

五位編劇參與了電影的故事和劇本創作:執行監製鮑勃·湯遜(Bob Thompson)、生化戰士的原作者兼作家阿拉斯泰爾·斯溫內頓英語Alastair Swinnerton與馬田·李伯·安達臣(Martin Riber Andersen),以及荷里活編劇亨利·吉羅伊英語Henry Gilroy葛瑞格·韋斯曼英語Greg Weisman。劇本創作始於2002年。[7][15]吉羅伊在與湯遜會面後開始參與其中,非常欣賞生化戰士神話的吉羅伊樂於編寫劇本。分別來自斯溫內頓與吉羅伊的兩份初稿出爐,接着挑選出最好的版本,最終由吉羅伊劇本被選上,但當中仍融入了斯溫內頓的部份構想。吉羅伊最困難的任務是為尊者(Toa)編寫對白,他得同時顧及到斯溫內頓的表達,以及粉絲對角色們的期望。最後,他嘗試忠於原作,同時給配音員一些獨特的指導工作。加上六名尊者每人都需要各自發揮的機會,吉羅伊還得平衡六人的塑造和戲份。[15]劇本在最終版本之前經歷了八次不同的草稿,但這仍少比吉羅伊的其他項目。在計劃階段,很多時間都花在角色之間如何互動上,例如利華的說話風格和高柏加(Kopaka)克制自身情感的行徑;原作的這些特徵在片中強調,使角色更具特色和深度。他還需要避免放入脫離故事背景、不適合生化戰士設定的流行文化指涉。[7]作為世界和角色發展的一環,編劇創造了世界觀獨有的表達方式和感嘆詞,例如當塔庫(Takua)險些遭熔岩海吞噬時,賈勒(Jaller)表示:「你差點成為熔岩骨頭」[16]。本片劇情設定於玩具2003年故事線的後半段[7][15]

設計

編輯

生化戰士的角色早在電影前登場於多項媒介上,包括官方漫畫、線上Flash動畫以及CGI廣告片。製作團隊決定採用CGI廣告中的模組作為電影模組的原型。在開始設計角色之前,團隊去了樂高的丹麥總部,學習生化戰士的設計。團隊起初無意對角色進行太多改動,但為了幫角色增添情感而仍需要重新設計。建立角色模組的第一步是重新繪製骨架,然後添加與骨架交接的肌肉模子;肌肉賦予角色更具質感的外觀,遍及肩部、小腿、腹部和胸腔。每個角色都被賦予了「心之光」,即使角色在鏡頭中靜止不動,他們胸口的脈動光芒也會閃爍。他們還調整了眼睛,使眼窩比玩具套裝版本更淺,同時賦予瞳孔般的光芒。團隊諮詢了樂高工作人員,以確定尊者們的材質:肌肉與橡膠相比,骨骼較接近鈦合金和碳纖維網,而盔甲由克維拉製成;尊者的設計整體來說與玩具套裝相差甚微,但移除了外露的齒輪並在背部附上裝甲。[17]為了令尊者的事蹟取信於觀眾,電影中的尊者與玩具套裝相比身形較為豐滿、粗壯[7]

生化戰士在電影中被重新設計了幾項外貌特徵,如增添較為人類感的可動嘴巴以及四凹槽式零件的舌頭,避免令他們看上去像尊玩偶。其他背景角色則透過面具後面的燈光來呈現嘴巴的活動。電影設計特別強調角色的眉毛和嘴唇,[7][8]且為了使他們的表演更加逼真而勢必加上手掌[16];每位角色還具有各自獨特的紋理貼圖,令他們顯得獨一無二[8]。除了重塑舊角色外,製作團隊還與樂高員工一起創作了原創角色設計。只在漫畫和網絡動畫中短暫露面的馬古他(Makuta)透過「科學怪人原理」打造而出——從多套生化戰士系列中取材並利用零件,來創造出這位終極反派。其他原創作品包括塔庫的寵物螃蟹「酷酷蟹」(Pewku)和設計用來搭載兩名馬特蘭人的谷口鳥(Gukko Bird)。[8]反派士兵拉希(Rahkshi)被鮑勃·湯遜形容為「宛如追捕(光之面具)獵犬」[3]。斯溫納頓和漫畫作家亞倫·葛蘭特英語Alan Grant (writer)的創作有利於拉希們的人設發展。拉希被設定成比其他角色更像機器,外貌設計則強烈啟發自H·R·吉格爾的生物機械藝術作品。[7]

音頻

編輯

配音員選角由克莉絲·齊默曼英語Kris Zimmerman掌管,依據角色特質來挑選合適的配音員,如馬特蘭人配音交由年輕人,而長老(Turaga)則由年長的演員詮釋[7]。配音員被要求以特別的語氣來表演,令口白聽起來不會使人聯想至現實的某個地區,而是符合生化戰士宇宙[16]。積遜·麥可斯(Jason Michas)和安德魯·法蘭西斯英語Andrew Francis之間的幕後事件成為錄製過程中值得關注的一點:兩人最初分別飾演賈勒和塔庫,但麥可斯卻在混亂的狀態下進入錄音階段並開始誤讀了塔庫的台詞,當法蘭西斯進來後則讀了賈勒的台詞;工作人員聽到他們的聲音並留下深刻的印象,導致兩名配音員永久交換了角色。電影配音主要在2002年完成,但在2003年的同步對白錄音(ADR)中重新錄製了對白,將近三成的最終版對白在ADR完成。[7]音頻和音樂後期製作由莊園崗位(Hacienda Post)負責,公司總裁添·博克斯(Tim Borquez)擔任音效主管[10]。《生化戰士—光之面罩:電腦動畫電影》成為生化戰士角色在任何媒介中首次開口的一作[8]

音樂

編輯
生化戰士—光之面罩:電腦動畫電影 原聲帶(14週年發行版)
Bionicle: Mask of Light (Original Score Soundtrack)
 
奈森·佛斯特英語Nathan Furst電影配樂
發行日期2017年3月10日 (2017-03-10)
類型原聲音樂
時長1:06:27
唱片公司重生鳳凰唱片公司(Rising Phoenix Records
奈森·佛斯特英語Nathan Furst專輯年表
極速激戰
(2014年)
生化戰士—光之面罩:電腦動畫電影 原聲帶(14週年發行版)
(2017年)
生化戰士2—迷城篇
(2017年)

電影音樂由奈森·佛斯特英語Nathan Furst作曲,熱愛大管弦樂和Electronica樂的作曲風格正符合電影方所求。原本對生化戰士一無所知的佛斯特在得到此工作後瀏覽了官方網站,便於了解音樂方向。他在樂高員工的幫助下,共同制定了八、九個特定主題。電影音樂整體風格是宏偉的管弦樂,並包含Electronica與部落音樂的元素。佛斯特使用非洲、波利尼西亞和東歐音樂的元素來傳達馬他呂(Mata Nui)的島嶼背景,且在適當時機下將自己的音樂風格添加至動作戲中,而非某場橋段中獨立發揮的元素。[18]

官方遲遲未發行原聲帶,直到電影發行的14年後,才由重生鳳凰唱片公司(Rising Phoenix Records)以《生化戰士—光之面罩:電腦動畫電影 原聲帶(14週年發行版)》的名義在2017年3月10日推出。該原聲帶重製了原有的曲目並收錄電影中所有的音樂,由十八首曲目組成,總時長達一小時。[19][20][21]

曲目列表[22]
曲序曲目時長
1.生化傳奇(Legend of the Bionicle4:08
2.偉大的卡諾希面具(A Great Kanohi Mask3:01
3.我們新石球場(Our New Koli Field1:57
4.石球大賽(Koli Tournament2:10
5.第七位尊者的預言(Prophecy of a 7th Toa3:12
6.加利的冥想與拉希的誕生(Gali's Meditation & Birth of the Rahkshi1:47
7.相信面具(Trust in the Mask1:42
8.火村淪陷(The Fall of Ta-Koro7:00
9.利華尊者相助(Toa Lewa Helps5:09
10.你一直跟着我(You Were Following Me1:46
11.拉希被沖走並冰凍(Rahkshi Washed and Chilled2:51
12.影子無處不在(Shadows Are Everywhere4:13
13.地村遭毀(Destruction of Onu-Koro4:59
14.治癒塔虎(Healing Tahu2:41
15.尊者重聚以及賈勒之死(Toa Reunited and Death of Jaller5:32
16.新英雄(A New Hero2:12
17.精簡的石球遊戲(A Simple Game of Koli5:45
18.團結、責任、使命(Unity, Duty, Destiny6:22
總時長:66:27

發行

編輯

《生化戰士—光之面罩:電腦動畫電影》在2002年4月首次對外公開,成為樂高傳媒(Lego Media,後來在2003年初改組為「打造影視」)經手的首部原創角色和故事的項目以及首部影帶首映製作。[23][24]電影2003年9月16日由博偉家庭娛樂公司米拉麥克斯家庭娛樂公司於美國影帶首映(錄影帶DVD)發行。之後的八週中,電影繼續在27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登陸。[1][10]9月13日,電影正式發行前在加利福尼亞州卡爾斯巴德樂高樂園英語Legoland California舉行全球首映;以樂高積木拼砌的巨大馬賽克和特效表演現身於活動上,此外還有特邀嘉賓和布偶裝扮演者英語Costumed performer參與。[25]次年,電影在卡通頻道的《Toonami》節目時段中電視首映[26]

反響

編輯

銷售表現

編輯

《生化戰士—光之面罩:電腦動畫電影》發行時在各大銷售通路排行榜中名列前茅。電影一發售就在《告示牌》雜誌編制的「熱門兒童影片」(Top Kid Video)中接近榜首。[27]而在亞馬遜網站的VHS暢銷榜上名列第二,僅輸給《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影帶[28]。據樂高2003年的財務報告,本片在發行首週便成為美國最暢銷的VHS發行,而在《荷里活報導》類似的統計名單中則排名第四[29]。《生化戰士—光之面罩:電腦動畫電影》的DVD銷售可謂年度表現最佳,被《動畫雜誌英語Animation Magazine》視為成功的商業產物[26]。截至2004年10月,出租銷售額達424萬美元,登上影帶首映動畫片排行榜中的第八位[1]

評價

編輯

娛樂周刊》的布魯士·弗雷茲(Bruce Fretts)稱本片為「精心打造的CGI冒險」,憑藉特效和動作戲就算是不瞭解故事的人也會愛上,同時給予「B+」的評價[30]DVD Talk英語DVD Talk的唐·侯斯頓(Don Houston)對電影本身及影碟額外收錄整體正評;他認為《生化戰士—光之面罩:電腦動畫電影》的視覺效果與其他同類電影相比「格外清晰、細緻」,並高度讚揚了配音和片中的黑暗題材。筆者也抱怨電影預設觀眾瞭解先前生化戰士故事線的仰賴。[2]Sci Film網站曾讚視覺效果和設計,但認為電影太短,但侯斯頓一樣批評對觀眾認知的先入為主,同時表示與《變形金剛》(1986年)等其他電影相比「太過尊貴」[31]Digital Views Daily網站的朱爾斯·費伯(Jules Faber)則認為說故事的手法是對孩子們的考量,雖然能見到生硬的動畫和糟糕的環境效果,但他仍稱讚了整體視覺效果。而對DVD的音頻和視覺品質保持肯定態度。[32]侯斯頓和費伯都提及本片對其他電影的致敬,包含《魔戒》、《奪寶奇兵》(1981年)和雷·哈利豪森的作品[2][32]

身為DVD首映電影的《生化戰士—光之面罩:電腦動畫電影》在2003年12月贏得金捲軸獎最佳視覺效果[33]。此外,亦在2004年的第30屆土星獎英語31st Saturn Awards上贏得最佳DVD發行英語Saturn Award for Best DVD or Blu-ray Release一獎[34]Vulture網在2014年樂高電影業歷史回顧中提及了本片[35]。同年,《生化戰士—光之面罩:電腦動畫電影》被《廣播時報》評入最佳玩具電影行列,稱開發人員「將玩具魅力轉化為影像這方面超乎水準」[36]

後續作品

編輯

樂高為此推出了電影人物版本的新玩具、改編電子遊戲英語Bionicle (video game)、鞋子商品線和電影小說[3][37]。另外兩部生化戰士電影早在《生化戰士—光之面罩:電腦動畫電影》發行前確認開發,分別計劃在2004年影帶首映以及在2005年院線上映[38]。但最後兩部前傳電影《生化戰士2—迷城篇》和《生化戰士3—黑暗之網》全以影帶首映發行;且兩者皆由《生化戰士—光之面罩:電腦動畫電影》相同的創意團隊製作。[1][39]另一家工作室出品的第四部電影《生化戰士:王者再臨》在2009年透過環球影業家庭娛樂英語Universal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發行[40]。2016年在Netflix上推出了以四集組成的電視動畫《LEGO Bionicle:尋找創造者》(Lego Bionicle: The Journey to One[41]

備註

編輯
  1. ^ 「尊者」(Toa)僅於台灣版影碟的本片使用。在玩具及後續的作品中,Toa普遍被譯為「戰士」。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Singer, Gregory. Sizing Up the Promise of Animation in Direct-to-Video. Animation World Network英語Animation World Network. 2005-03-24 [2021-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5). 
  2. ^ 2.0 2.1 2.2 Houston, Don. Bionicle- Mask of Light. DVD Talk英語DVD Talk. 2003-09-26 [2021-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9-24). 
  3. ^ 3.0 3.1 3.2 Film Expands Bionicle Universe. Scifi.com. Syfy. 2003 [2021-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2-28).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BIONICLE: MASK OF LIGHT: THE MOVIE CAST. Behind the Voice Actors. [2021-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0). 
  5. ^ 5.0 5.1 5.2 5.3 Farshtey, Greg. Bionicle Encyclopedia: Updated. Scholastic. 2007. ISBN 978-0-439-91640-0. 
  6. ^ Farshtey, Greg. Bionicle: Makuta's Guide to the Universe. Ameet. 2009: 26. ISBN 978-83-253-0350-1.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Kelly. Making The Mask of Light. BZPower.com. 2003-09-17 [202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31).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Maestri, George. The 'Bionicle' Universe Expands on Home Entertainment. Animation World Network英語Animation World Network. 2003-09-16 [202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20). 
  9. ^ Desowitz, Bill. BIONCLE 2 DVD Opens Up Characters and Environments. Animation World Network. 2004-10-20 [202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07). 
  10. ^ 10.0 10.1 10.2 Baisley, Sarah. 310 Studios & Hacienda Post Tackle Bionicle Post. Animation World Network. 2003-05-22 [202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30). 
  11. ^ Visual FX — Bionicle: Mask of Light. 310 Studios. [202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3). 
  12. ^ Linder, Brian. Miramax Plays with LEGO. IGN. 2002-07-11 [202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1-03). 
  13. ^ Feng, Eddie. Bionicle 2 Screening and Interview. DVDTown. 2004-10-18 [202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8). 
  14. ^ "BIONICLE™: MASK OF LIGHT" On DVD And Video September 16. Disney Video. [202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09-19). 
  15. ^ 15.0 15.1 15.2 Glatzer, Jenna. Interview with Henry Gilroy. Absolute Write. 2003 [202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4-07). 
  16. ^ 16.0 16.1 16.2 Making Of Bionicle: Mask of Light (DVD).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Miramax Home Entertainment. 2003. 
  17. ^ Putting the "bio" in Bionicle. CulbLego: 1–2. 2003 [2021-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08). 
  18. ^ Kelly. An Interview with Nathan Furst, MoL Composer. BZPower.com. 2003-10-02 [2021-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7). 
  19. ^ Scott. Bionicle: Mask of Light Soundtrack "Coming Very Soon"!. BZPower.com. 2017-02-16 [2021-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7). 
  20. ^ Bionicle: Mask of Light Original Score Soundtrack 14th Anniversary Release. VGMdb. [2021-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7). 
  21. ^ Scott. Bionicle: Mask of Light Original Soundtrack Now Available. BZPower.com. 2017-03-11 [2021-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7). 
  22. ^ Nathan Furst – Bionicle: Mask Of Light Original Score Soundtrack (14th Anniversary Release). Discogs. [2021-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9). 
  23. ^ The BIONICLE legend on direct-to-video. Lego. 2002-04-22 [2021-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06-01). 
  24. ^ Ball, Ryan. New Identity for LEGO Media. Animation Magazine英語Animation Magazine. 2003-01-21 [2021-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31). 
  25. ^ Ball, Ryan. BIONICLE: Mask of Light to Premiere at LEGOLAND. Animation Magazine. 2003-09-08 [2021-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8). 
  26. ^ 26.0 26.1 Ball, Ryan. Cartoon Network Grabs BIONICLE Movie. Animation Magazine. 2004-03-22 [2021-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9). 
  27. ^ Widdicombe, Rupert. Building blocks for the future. The Guardian. 2004-04-29 [2021-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3). 
  28. ^ Ball, Ryan. Solid Sales for Sleeping Beauty, Family Guy. Animation Magazine. 2003-09-18 [2021-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1). 
  29. ^ Annual Report 2003 - Lego Company (PDF). Lego: 6. 2003 [2019-09-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9-05). 
  30. ^ Fretts, Bruce. Bionicle: Mask Of Light. Entertainment Weekly. 2020-03-17 [202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 
  31. ^ Mindflash. BIONICLE: MASK OF LIGHT. Sci Film. 2004 [202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2-24). 
  32. ^ 32.0 32.1 Faber, Jules. Bionicle - Mask of Light: The Movie. Digital Views Daily. 2003 [202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2). 
  33. ^ Ball, Ryan. Dalmatians II, Two Towers Score DVD Exclusive Awards. Animation Magazine. 2003-12-04 [202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6-21). 
  34. ^ DeMott, Rick. Return of the King Cleans Up At Saturn Awards. Animation World Network. 2004-05-06 [202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1). 
  35. ^ Rizov, Vadim. How Lego-y Were Lego’s Other Movies?. Vulture (New York). 2014-02-07 [202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2). 
  36. ^ Fullerton, Huw. The best films based on toys. Radio Times. 2014-11-12 [202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3). 
  37. ^ Baisley, Sarah. Miramax and LEGO Bond on Two More BIONICLE Projects. Animation World Network. 2003-07-29 [202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8). 
  38. ^ First Bionicle Film On DVD. Science Fiction Weekly. 2003 [202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2-08). 
  39. ^ DeMott, Rick. Bionicle 3 Now on DVD. Animation World Network. 2005-10-31 [202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40. ^ Yamato, Jen. Universal’s Home Vid Production Arm Pacts With Threshold Animation. Deadline Hollywood. 2014-09-10 [202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5). 
  41. ^ Spangler, Todd. Netflix Orders 7 Original Kids’ Series, Including Lego’s ‘Bionicle’ and DreamWorks’ ‘Croods’. Variety. 2015-10-01 [202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