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裔香港人是指居住在香港泰裔人士,是香港人口較少的族群,也是全球泰國移民的一小部分。九龍城集中了相當多的泰國菜館。香港泰國人集中地位於九龍城觀塘及新界區的大埔

泰裔香港人
คนไทยในฮ่องกง
總人口
30,000 (2011)
宗教信仰
上座部佛教[1]
相關族群
泰族泰國華人

移民歷史

編輯

從1970年代開始,香港一些男子有娶居住在九龍城的泰籍婦女的趨勢。然而,他們移民的理由不僅僅是婚姻。從歷史上看,泰國既有高女性勞動力參與,也有移民史。泰國人從事移民的目的通常是尋求專業技能,更好的土地或提高家庭資源。 此外,在1990年代,亞太地區的勞動力需求因亞太地區的政治局勢而增加,因為香港被認為比中東「更安全」,因此更多的婦女在這里工作。泰國華人也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期間移居到香港。

根據香港人口普查,泰國是香港人口在過去十年下降的少數少數族裔人士之一。2001年人口普查記錄為14,342人,佔非中國人口總數343,950人的約4.2%。2006年香港人口普查報告了11,900人,佔非中國人口總數342,198人的3.5%。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記錄了11,213泰國人,佔非中國人口總數451,183人的2.5%左右。

泰國政客也經常飛往香港,與流亡的前總理他信其胞妹英祿會面。

就業

編輯

根據2006年人口普查報告,香港的泰國勞動力大約有7,414人,71.9%的勞動人口是家庭傭工,入息中位數為4,000元。然而,印傭正在取代泰傭,因為後者的工資要求較低,而且他們說粵語的能力較高。失去這兩個優點,使泰傭不能佔領香港家庭傭工的主流市場。香港家庭傭工的最低工資在2005年為3,270港元,由3,670港元調低;工資的額外徵稅應由僱主支付,但泰國勞工部2005年報告說,僱主經常強迫僱員支付這筆徵稅。

其他常見的職業包括清潔工,服務員,理髮師和銀行官員。香港的少數泰國人是商人和投資者,如陳有慶和陳智思父子,泰國在香港的直接投資在1996年達到高峰,然後由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而下降。

節日和宗教

編輯

大部分泰裔香港人也信仰上座部佛教在香港,共有四座上座部佛教寺廟,分別位於元朗牛潭尾十八鄉順山新村、屯門及下白泥大埔等地。泰國人在4月13日至15日在「潑水節」慶祝他們的新年。根據泰國曆法,4月13日是舊年的結束,而4月15日是新年的開始。4月14日通常被視為新來年的準備。在這個節日,將有通過彼此潑水慶祝。它意味着洗去差運氣,歡迎好運,前景和幸福。他們還在他們的臉上放了一些沐浴粉,這傳統上意味着保護他們的皮膚。在最接近宋干節的星期日,其中一些人在寺廟中慶祝,而居住在九龍城的大多數泰國人沿着打鼓嶺道行進,沿啟德道行進,並連續潑水一個小時。

參考

編輯
  1. ^ Thai Buddhist congregations in Hong Kong, World Buddhist Directory (Buddha Dharma Education Association), 2006 [10 March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香港的泰國風情》,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2008-05-12